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6487发布日期:2019-01-05 09:4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门禁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门禁系统中设置在门上的锁大多为机械锁,而机械锁包括外锁体、锁芯和内锁体,锁芯设置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使用时将钥匙插入锁芯,并转动,打开锁芯。使用上述机械锁开锁时必须携带钥匙,如果钥匙丢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因此导致用户使用不便,同时机械锁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提供了一种无需钥匙即可开门的方案,不会担心要是丢失带来的麻烦,用户的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具体的,本发明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智能门锁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

提取所述图像中的虹膜图像,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验证;

若验证通过,则控制智能门锁开启,并将所述用户的开锁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若验证不通过,则将所述图像发送至预设的管理账户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开锁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开锁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各所述智能门锁对应有唯一的用于关联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二维码;

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包括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的注册请求时,

判断注册请求是否是通过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基于所述注册请求完成注册,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注册完成后生成的管理账户群的群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注册请求不是基于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则提示所述用户输入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在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后生成,并发送给所述待注册用户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相关;

验证所述识别信息;

若所述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则将所述用户与所述管理账户群关联,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所述管理账户群的群成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门禁管理的设备,应用于包括智能门锁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系统中,该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

验证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图像中的虹膜图像,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验证;

发送模块,用于当验证通过时,控制智能门锁开启,并将所述用户的开锁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若验证不通过,则将所述图像发送至预设的管理账户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开锁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开锁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各所述智能门锁对应有唯一的用于关联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二维码;还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

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之前,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包括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的注册请求时,

判断注册请求是否是通过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基于所述注册请求完成注册,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注册完成后生成的管理账户群的群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注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注册请求不是基于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则提示所述用户输入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在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后生成,并发送给所述待注册用户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相关;

验证所述识别信息;

若所述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则将所述用户与所述管理账户群关联,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所述管理账户群的群成员。

以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应用于包括智能门锁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系统中,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提取所述图像中的虹膜图像,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通过,则控制智能门锁开启,并将所述用户的开锁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提供了一种无需钥匙即可开门的方案,不会担心要是丢失带来的麻烦,用户的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中涉及到的门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中的注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中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门禁管理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智能门锁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

具体的,步骤101中“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具体可以为:

当接收到与待识别的用户相关的触发条件时,获取所述用户的图像。而具体的触发条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例。

门禁系统可以如图2所示,智能门锁上可以设置触控屏幕,以此当有用户点击该触控屏幕时,即可触发步骤101、当然,智能门锁上还可以设置其他的传感器,例如还可以设置人体传感器(例如为红外传感器等),以此当检测到预设的区域,例如智能门锁前的30厘米长的区域内检测到人体,则触发步骤101、还可以是通过图2中的图像采集装置来获取预设区域的图像,并当检测到有人体的存在时,触发步骤101。

该系统可以包括:虹膜识别芯片、触控屏幕、图像采集装置、电源模块、报警器、防撬锁模块、报警器电子锁模块、通讯模块,以及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的云端和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所述智能锁需处于网络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移动终端方也需在网络连接状态下。

所述智能锁在注册流程中,储存用户虹膜特征环节,将用户虹膜特征储存于智能锁中的虹膜识别芯片中,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不容易被盗窃。

所述防撬锁模块可检测到门锁是否遭到暴力破坏或非合理开锁行动,若是检测到以上活动则开启报警器以及通过无线局域网在微信家庭群中发送警告,同时开启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当前门锁前图像,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至微信家庭群。具体的,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来获取待识别用户的图像,具体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摄像机。

步骤102、提取所述图像中的虹膜图像,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验证;

在获取到图像之后,则对图像进行提取操作,以便提取到该用户的虹膜图像,具体的图像可以包括多张图片(例如可以分别对应多个角度),后续再进行提取时,分别从各图片或者各图片的合成图像中进行提取。

提取到了虹膜图像之后,则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具体的为与该智能门锁绑定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相对应的虹膜特征)

步骤103、若验证通过,则控制智能门锁开启,并将所述用户的开锁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具体的,当验证通过时,则开启智能门锁,并记录用户开锁的时间,以及具体的用户,例如为张三,并将该记录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以便后续进行查验。

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该开锁信息发送至管理账户群,以使得管理账户群中的用户都能看到。

而若验证不通过,则将所述图像发送至预设的管理账户群。

以此,若是验证不通过,则将图像发送至预设的管理账户群,例如可以为微信群中,一般群成员都看到,起到警示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锁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开锁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所述智能门锁对应有唯一的用于关联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二维码;由此,在进行识别之前,注册的过程可以如下:

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包括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的注册请求时,

判断注册请求是否是通过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基于所述注册请求完成注册,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注册完成后生成的管理账户群的群主。

具体的,每一个智能门锁对应有唯一的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进行注册,具体的可以生成管理账户群,具体的,若是该二维码被首次扫描,则会自动生成管理账户群,并将该用户设置为管理账户群的群主(此时该管理账户群只有群主一个人)。管理账户群与该智能门锁是绑定的,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管理账户群中的各用户的虹膜可以用于解锁智能门锁。

此外,若是该二维码并不是第一次被扫描,则执行以下步骤:

若所述注册请求不是基于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则提示所述用户输入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在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后生成,并发送给所述待注册用户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相关;

验证所述识别信息;

若所述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则将所述用户与所述管理账户群关联,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所述管理账户群的群成员。

具体的,若是该二维码是例如第2次或者非首次扫描,并以此生成的注册请求,则需要验证识别信息,具体的识别信息时在存储该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后云端服务器生成的,与该用户对应的,且各用户的识别信息各不相同。

后续当识别信息被验证通过后,则将该用户加入到基于首次扫描所生成的管理账户群中,成为群成员之一。

具体的,智能门锁上的二维码可以被设置在特定的位置,只有购买者才能看到,例如安装之后就看不到了,或者可以被消除,以此保证安全。

实施例2

为了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出了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实施例。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方案在储存用户虹膜特征后,用户在移动终端微信中关注本系统所关联微信号,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或加入已注册家庭系统。具体的关联微信公众号为智能锁系统附带产品中的软件产品--微信公众号。当用户购买智能锁后,可获得与锁关联的特殊的二维码,由智能锁的id作为参数。用户可通过扫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由此,具体的,在获得本方案中的装置后,首先扫描与所关联的二维码的用户成为家庭群的群主,相当于注册了一个家庭用户。其他家庭成员可通过扫描与锁关联的二维码加入该家庭群。

更进一步的,若是一个用户已经属于一个家庭群,则再次扫描与锁关联的二维码只能绑定该微信公众号,而不会再次建立一个新的家庭群。

用户在储存虹膜特征后将得到一个特殊的序列号或id。

用户在加入家庭群时可使用该序列号或id注册身份,若是序列号或id输入错误则无法注册成功。

用户加入家庭群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头像等。

系统通过物联网云端将用户获得的序列号或id与微信公众号家庭账号中成员关联。

后续,当需要进行识别时,则如图4所示,在识别过程中,当身份比对结果为不通过时,系统通过云端将当前图像发送到云端,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应的家庭账号发送给用户,提醒身份比对不通过结果以及当前人员的图像。

更进一步的,当身份比对结果为不通过时,由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当前智能锁前人员图像,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至微信家庭群以示警示作用。

在识别过程中,若是身份比对结果为通过,则将该用户的身份以及入门的时间传送至云端,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至同一家庭群中,使得同一家庭群中的用户可以及时监控出入情况。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还公开了一种门禁管理的设备,应用于包括智能门锁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系统中,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

验证模块202,用于提取所述图像中的虹膜图像,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验证;

发送模块203,用于当验证通过时,控制智能门锁开启,并将所述用户的开锁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模块203还用于:

若验证不通过,则将所述图像发送至预设的管理账户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开锁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开锁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所述智能门锁对应有唯一的用于关联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二维码;该方法还包括:

注册模块,用于:

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之前,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包括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的注册请求时,

判断注册请求是否是通过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基于所述注册请求完成注册,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注册完成后生成的管理账户群的群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注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注册请求不是基于首次扫描所述二维码触发的,则提示所述用户输入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在获取待注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后生成,并发送给所述待注册用户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虹膜特征数据相关;

验证所述识别信息;

若所述识别信息验证通过,则将所述用户与所述管理账户群关联,并将所述用户设置为所述管理账户群的群成员。

以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门禁管理的方法和设备,应用于包括智能门锁与云端服务器的门禁系统中,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的用户的图像;提取所述图像中的虹膜图像,并与预先存储的预设管理账户群中成员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通过,则控制智能门锁开启,并将所述用户的开锁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提供了一种无需钥匙即可开门的方案,不会担心要是丢失带来的麻烦,用户的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