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要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25604发布日期:2019-03-27 12:3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要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互联网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要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的发展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机遇。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再加上便利店自身多品种、小批量的商品结构,使得便利店必须具备有效的管理能力。其中,高效的要货是便利店良好运营的重要保障。目前,便利店尤其是无人商店需定期人工盘点店内商品数量后,然后根据近期的商品销售情况,商店运营人员凭经验、主观地向商品供应商进行要货,从而完成要货的过程。在此要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时间完成商品盘点,导致人力成本较高,要货效率较低;同时主观的判断所要商品数量及品类,易使得商品的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会给便利店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要货方法,能够解决现有便利店要货人力成本较高、效率低下、要货的商品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不用人员参与,即可完成要货的工作;同时能根据商品实际的销售情况,合理的安排要货的商品及其数量,从而有效地降低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要货效率。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要货方法,包括: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判断是否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预设商品最小库存阈值;若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所述商品最小库存阈值,则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其中,所述要货清单包括补货商品名称、补货商品数量和商店地址信息;所述补货商品数量为预设商品库存容量最大值与商品在库总数之差。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所述商品最小库存阈值,则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之后,还包括:接收供货方根据所述要货清单发来的补货商品,并记录商品到货时间;将本次收到的补货商品进行入库并更新补货商品在库总数;计算并存储补货商品到货需要时间;其中,所述补货商品到货需要时间为所述补货商品到货时间减去要货清单发出时间。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要货方法还包括:当商品售出时,将相应商品在库总数更新为商品在库总数与商品售出数量之差值。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包括: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一周期,周期性的采集所述商店内的货架上的商品图像;对采集的图像中的商品进行图像识别,得到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要货方法还包括: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二周期,周期性统计第二周期内各商品的售出总数,记录为各商品的第一售出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商品到货需要时间;将各商品最小库存阈值更新为各商品的第一售出总数。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要货方法还包括: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三周期,周期性统计第三周期内各商品的售出总数,记录为各商品的第二售出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将各商品的库存容量最大值更新为各商品的第二售出总数。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商品到货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周期时,所述若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所述商品最小库存阈值,则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包括:若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所述商品最小库存阈值,则判断是否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且已到货;若没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或者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且已到货,则向供货方发送相应商品的要货清单并保存发送要货清单记录。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包括:向商店总部发送要货清单;或者,根据之前记录的商品到货时间,向到货时间最短的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要货方法,通过实时自动监控便利店内各类商品的剩余量(或者销售量),当剩余量小于预设值(或者销售量大于预设值)时,则自动生成要货订单,并向总部或供应商发送要货请求,使得供应商可以迅速补货。解决目前便利店需要人工盘点后再补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补货效率,且不需要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自动要货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自动要货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自动要货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图4为步骤307之后优选实施流程图;图5为步骤402之后优选实施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自动要货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自动要货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01、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其中,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可以定期统计也可以周期性统计。在一可选方式中,可以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一周期,周期性地统计商店内各商品的在库总数。周期性统计商品在库总数的其中一种可选实施例为:每种商品在售出时,将会生成一条包括商品标识、售出时间、售出数量等信息的售出明细记录保存在本地的存储空间中,如下表1所示:表1序号商品标识售出时间售出数量1商品a2018-08-1108:304个2商品b2018-08-1108:314个3商品a2018-08-1108:402个4商品b2018-08-1108:453个根据这些商品售出明细记录,即可统计各个商品最近一次到货后到统计时间点的这段时间内,各种商品售出的总数。然后将各个商品最近一次到货后商品总数减去商品售出的总数,从而可以获得每个商品现在的在库总数,从而实现了自动盘点商品的目的。例如,表1中,商品a和商品b最后一次入库时间为2018年8月10日16:00,到货后商品总数分别为10和20个,则在时间点2018-08-1108:50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则会生成如下表2:表2序号商品标识售出数量在库总数1商品a6个4个2商品b7个13个周期性统计商品在库总数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为: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一周期,通过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设备周期性的采集所述商店内的货架上的商品图像,然后对采集的图像中的商品进行图像识别,以得到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目前随着图像识别技术发展,通过摄像头采集商店内的货架上的商品图像,经过图像识别技术,即可识别出图像中的商品及其数量,从而可以完成在库商品自动清点的工作。其中,也可以通过将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间隔时间,例如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时间间隔为0.5s,由于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很短,因此可通过该方法近似实现对货架上商品图像的实时采集,从而达到实时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的目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每次商品售出时,将相应商品在库总数实时更新为商品在库总数与本次商品售出数量之差值。从而实现对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的实时统计,另外后台商店运营人员也可以通过实时的商品在库总数信息,快速的了解商店内商品售卖情况。步骤102、判断是否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预设商品最小库存阈值,是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1;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商店内的所有商品的最小库存阈值可以使用同一个预定值,或者,也可以在该步骤之前,预先设置商店内各个商品的库存容量最大值及最小库存阈值,如下表3所示:表3序号商品标识库存容量最大值最小库存阈值1商品a10个5个2商品b20个10个根据上表3,若统计得到商品a在库总数为4,小于最小库存阈值5个,则需要发出商品a要货订单。而商品b在库总数为13,大于最小库存阈值10个,则不需要发出商品b的要货订单。步骤103、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其中,所述要货清单包括补货商品名称、补货商品数量和商店地址信息;所述补货商品数量为预设商品库存容量最大值与商品在库总数之差。在此步骤中,例如商品a的库存容量最大值为10个,目前的在库总数为4个,则需要发出要货清单:商品名称为商品a,补货商品数量为6个。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本步骤101可以包括:向商店总部发送要货清单,最后由商店总部统一向供货商进行要货;或者根据之前记录的商品到货时间,直接向到货时间最短的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此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向到货时间最短的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从而商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收到要货的商品,从而提高了补货的效率。本实施例中,可自动对商店内的商品进行盘点,然后生成所需商品的清单,并向商品供应商发送要货清单,整个要货过程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员参与,从而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了补货效率。图2为本发明自动要货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01、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本实施例中,步骤201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202、判断是否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预设商品最小库存阈值,是则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1;本实施例中,步骤202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203、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其中,所述要货清单包括补货商品名称、补货商品数量和商店地址信息;所述补货商品数量为预设商品库存容量最大值与商品在库总数之差。本实施例中,步骤203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0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204、接收供货方根据所述要货清单发来的补货商品,并记录商品到货时间;此步骤中,供货方接收到要货清单后,根据清单上的补货商品名称、补货商品数量准备商品,然后将准备好的商品发往对应的商店。商店在接收到要货清单中补货商品后,需记录下到货的时间,便于后续计算商品到货需要的时间。步骤205、将本次收到的补货商品进行入库并更新补货商品在库总数;此步骤中,商店在收到补货商品后,需要更新补货商品在库总数,从而可以获知商店内补货商品的实际数量。例如:对于某补货商品a,补货商品到货时其库存数为2,补货数量为10,则将该商品a的在库总数更新为2+10=12(个)。步骤206、计算并存储商品到货需要时间;其中,所述商品到货需要时间为所述商品到货时间减去要货清单发出时间。此步骤中,可以根据商品到货需要时间,评估商品应该在什么时候,即商品在小于某一个值时,应该开始要货,防止出现商店无商品可卖的情况。本实施例中,自动对商店内的商品进行盘点,然后生成所需商品的清单,并向商品供应商发送要货清单,整个要货过程完全自动化。在要货完成后,供应商根据要货清单,即可快速的准备好商品并发送给对应的商店,从而提高了补货效率,避免了商店出现无货可卖的情况。图3为本发明自动要货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301、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一周期,周期性统计商店内各商品在库总数;本实施例中,步骤301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302、判断是否有商品在库总数少于预设商品最小库存阈值,是则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1;本实施例中,步骤302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0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步骤303、判断是否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且已到货,是则执行步骤301,否则执行步骤304;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商品到货时间大于所述第一周期时,若之前已经向供货方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但未到货,由于商品到货时间大于第一周期,在当前第一周期届满时,相应商品库存仍少于预设商品最小库存阈值,则本次可不再重复发送要货清单,从而避免重复向供应商发送要货清单。若之前没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则可直接执行步骤304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或者,若之前发送过同一商品对应的要货清单且已到货,说明之前要货的商品已到货,本次判断出商品在库总数少于所述商品最小库存阈值是在之前到货以后新判断出的,仍旧需要执行步骤304发送要货清单。例如:若第一周期为半天,商品a的到货时间为1天,在第一个第一周期届满时,统计出商品a的在库总数少于商品a最小库存阈值,则在第一个第一周期届满时,向供货方发送关于商品a的要货清单;当第二个第一周期届满时,判断出商品a和商品b的在库总数均少于各自的最小库存阈值,但由于第一个第一周期届满时发送过关于商品a的要货清单但是仍未到货,则在第二个第一周期届满时,无需发送商品a的要货清单,而由于第一个第一周期届满时,没有发送过商品b的要货清单,第二个第一周期届满时,只需要发送商品b的要货清单。步骤304、向供货方发送要货清单。步骤305、接收供货方根据所述要货清单发来的补货商品,并记录商品到货时间;步骤306、将本次收到的补货商品进行入库并更新补货商品在库总数;步骤307、计算并存储商品到货需要时间。本实施例中,步骤305-307的实施方法和步骤204-2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307之后,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01-402:步骤401、以第二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二周期,周期性统计第二周期内各商品的售出总数,记录为各商品的第一售出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大于所述商品到货需要时间。此步骤中,为了保证商店在要货期间,仍然有商品可以售出,则可以参考商品历史销售的记录,类比推算,商品在要货期间需要的合适的商品数量。例如,商品a的销售量为10个/天,到货需要时间为5天,则可以将第二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6天,则第一售出总数为10个/天*6天=60个。在到货需要时间5天内,预计售卖的商品数为10个/天*5天=50个。然后可以将商品a最小库存阈值设置为60个,从而在发出要货清单到商品到达商店之前,商品a都有货可卖。步骤402、将各商品最小库存阈值更新为各商品的第一售出总数。本实施例中,参考商品历史销售的记录及商品到货需要时间,动态调整商品在要货期间需要的合适的商品数量,有效的避免了无货可卖的情况。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402之后,可以包括以下步骤501-502:步骤501、以第三预设时间间隔为第三周期,周期性统计第三周期内各商品的售出总数,记录为各商品的第二售出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此步骤中,为了保证商店能应对突发的情况,如节假日等,往往商店都会多采购一些商品。往往商店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都会想着商品能够一段时间销售。例如,商品a的销售量为10个/天,商品a需要满足10天的售出量,则商品a的库存容量最大值可以设置为10个/天*10天=100个。当商品a由于某些原因,销售量发生变化时,由原来的10个/天变成了20个/天时,则需要及时地将商品a的库存容量最大值可以设置为20个/天*10天=100个。步骤502、将各商品的库存容量最大值更新为各商品的第二售出总数。本实施例中,参考商品历史销售的记录及需满足的销售时间,合理的推算出商店需要的商品数量,从而在不浪费资金的情况下,商店也有商品应对突发的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