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44635发布日期:2020-07-10 17:3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门锁日益普及,智能门锁的开锁方式呈多样化发展。现有的开锁方式主要有刷卡、密码、指纹对比、人像对比等方式。然而,刷卡的开锁方式往往依赖于门卡,在遗忘或丢失门卡的情况则无法开锁;密码的开锁方式,容易因遗忘密码而无法开锁;指纹对比和人像对比的开锁方式需要提前将具有开锁权限用户的指纹信息和人像信息录入到门锁数据库,步骤繁琐。另外,现有的开锁方式并无法保证开锁人的真实身份。

因此,对实名认证要求较高的场所,如酒店、民宿、楼宇门禁、保险柜等,无法保证这些场所的安全性以及对进入这些场所的用户进行管理,安全隐患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解码请求;

依据解码请求确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查询结果包括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

依据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

若指纹匹配成功,将真实身份信息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

依据身份据匹配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解码请求;

解码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解码请求确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结果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查询结果包括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

指纹判断模块,用于依据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

身份匹配模块,用于若指纹匹配成功,将真实身份信息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

控制处理模块,用于依据身份据匹配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接收解码请求,依据解码请求入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以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既起到了辨别身份证真伪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读取身份证信息导致的身份信息被泄露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开锁人真实身份的问题。同时,弥补了现有开锁技术中存在的监管漏洞问题,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应用场所的安全性。

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以便依据指纹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身份匹配工作,若指纹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将真实身份信息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依据匹配的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操作,避免了因指纹匹配失败对真实身份信息匹配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消耗,实现了对智能门锁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提高了针对智能门锁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应用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系统的一个开锁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系统的另一个开锁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系统的又一个开锁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种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现有智能门锁的开锁方式主要包括密码开锁、门禁卡开锁、指纹开锁、人脸开锁等方式。其中,密码开锁方式容易因忘记密码而无法开锁;门禁卡开锁方式容易因忘记携带或丢失门禁卡导致无法开锁;指纹开锁方式和人脸开锁方式均需要预先录入指纹或人脸,操作复杂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和步骤s103。

步骤s101、接收解码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云解码系统接收解码请求,具体地,解码请求既可以是智能门锁发送,也可以是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若解码请求为智能门锁发送,智能门锁与该云解码系统直接进行交互;若解码请求为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智能门锁是通过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与云解码系统交互,具体地,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既可以在接收到智能门锁发送的信息后,生成解码请求,也可以接收由智能门锁发送的解码请求,以发送至云解码系统。

步骤s102、依据解码请求确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一般设置为身份证标识,具体可以为身份证内置芯片卡的标识。具体地,云解码系统通过对该身份证标识进行解码得到真实身份信息,防止开锁人身份信息被泄露,从而提高了开锁人身份证信息的安全性。

实际应用时,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一般为云解码系统预先提供给身份证的,因此,云解码系统可以实现对待识别身份信息的解码,进而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实际应用时,云解码系统一般设置为身份证管理平台,通过身份证管理平台,起到辨别身份证真伪的作用。

步骤s103、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解码请求,依据解码请求入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以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既能辨别身份证真伪,又实现了查找真实身份信息的目的,以及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开锁人真实身份的问题,同时,弥补了现有开锁技术中存在的监管漏洞问题,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应用场所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解码请求是智能门锁发送的,且解码请求还包括智能门锁的门锁标识,步骤s103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包括:步骤s1031至步骤s1034。

步骤s1031、若解码结果为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获取待识别的第一指纹信息;

步骤s1032、根据解码后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查询预存储的身份信息数据库,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指纹信息,其中,身份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不同真实身份信息,及任一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

步骤s1033、将第二指纹信息与第一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指纹匹配结果;

步骤s1034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第一指纹匹配结果,以及获取到的存储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的第一身份证信息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实际应用时,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获取到待识别的第一身份证信息可以是利用身份证读取器读取到的,也可以是通过预设的登记平台(如酒店预定系统)输入的。

具体地,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云解码系统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指纹匹配结果后,首先依据第一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若匹配成功,依据门锁标识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进行查询,查找到登记在该门锁标识下的第一身份证信息,并将第一身份证信息与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判断登记的第一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用户与该门锁标识对应的智能门锁读取到的开锁人是否一致,若一致,控制智能门锁开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身份信息数据库的设置提供了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指纹信息,云解码系统实现了将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的匹配,进一步保证了身份证与指纹均为同一开锁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开锁人与已完成登记的用户为同一人的问题。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步骤s1031获取待识别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生成解码成功的第一提示信息;

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以使智能门锁展示第一提示信息并采集用户依据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

接收智能门锁发送的第一指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云解码系统的数据处理分为两个步骤:一、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的解码步骤;二、对采集的指纹的匹配步骤。通过这两个步骤在划分,使智能门锁根据解码结果确定是否执行采集指纹的动作,防止云解码系统解码失败的情形,智能门锁仍执行采集指纹的步骤带来的不必要数量处理,降低智能门锁的功耗。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解码请求是智能门锁发送的,且解码请求还包括智能门锁的门锁标识和待识别的第三指纹信息,步骤s103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解码后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查询预存储的身份信息数据库,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第四指纹信息,其中,身份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不同真实身份信息,及任一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

将第四指纹信息与第三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指纹匹配结果;

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二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二指纹匹配结果、获取到的存储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第二身份证信息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云解码系统通过与智能门锁的一次交互完成整个查询过程,即对解码请求的一次处理,实现查找真实身份信息和得到第二指纹匹配结果的目的,并发送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后执行控制操作。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解码请求为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且解码请求还包括智能门锁的门锁标识,步骤s103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包括:

若解码结果为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获取待识别的第五指纹信息;

根据解码后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查询预存储的身份信息数据库,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第六指纹信息,其中,身份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不同真实身份信息,及任一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

将第六指纹信息与第五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指纹匹配结果;

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二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第二指纹匹配结果,以及获取到的存储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第三身份证信息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云解码系统通过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解码请求,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云解码系统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二指纹匹配结果后,首先依据第二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若匹配成功,依据门锁标识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进行查询,查找到登记在该门锁标识下的第三身份证信息,并将第三身份证信息与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判断登记的第三身份证信息对应的用户与该门锁标识对应的智能门锁读取到的开锁人是否一致,若一致,控制智能门锁开锁。

实际应用时,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获取到待识别的第三身份证信息可以是利用身份证读取器读取到的,也可以是通过预设的登记平台(如酒店预定系统)输入的。

在解码请求为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实施例中,获取待识别的第五指纹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生成解码成功的第二提示信息;

将第二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第二提示信息向智能门锁发送采集指纹的第四提示信息,并接收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通过智能门锁采集到的第五指纹信息。

实际应用时,智能门锁读取到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即开锁人的身份证信息),将智能门锁的门锁标识和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可以采用映射的方式将门锁标识和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存储在本地,并在生成相应的解码请求后,发送至云解码系统,由云解码系统对该解码请求进行解析,实现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的解码,由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与云解码系统的交互,实现由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对所有智能门锁进行管理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01、步骤s202和步骤s203。

步骤s201、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查询结果包括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实际应用时,解码请求可以是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也可以是智能门锁发送至云解码系统的。

步骤s202、依据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

实际应用时,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可以通过身份证读取器获取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指纹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执行下一个步骤,即确定是否将真实身份信息与存储在本地的待识别身份证信息匹配,起到减少智能门锁管理平台计算量的作用,避免指纹匹配失败时仍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处理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消耗。

步骤s203、若指纹匹配成功,将真实身份信息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在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可以是智能门锁管理平台通过身份证读取器读取到的,也可以用户通过预设接口(如xx酒店入住客户端)录入的。

步骤s204、依据身份匹配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依据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以便依据指纹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身份匹配工作,若指纹匹配成功,将真实身份信息,并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门锁标识下登记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依据匹配的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操作,避免了因指纹匹配失败仍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消耗,实现了对智能门锁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提高了针对智能门锁的控制效率。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1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2011(图中未示出)至步骤s2014(图中未示出)。

步骤s2011、接收智能门锁发送的解码请求,并将解码请求发送至云解码系统,解码请求包括门锁标识和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

步骤s2012、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针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的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

步骤s2013、依据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生成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智能门锁;

步骤s2014、接收智能门锁发送的依据指纹采集的提示信息采集到的待识别的指纹信息,并发送至云解码系统,以使云解码系统依据解码后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与待识别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指纹匹配结果,并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作为查询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管理平台直接与智能门锁进行交互,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智能门锁上传的包括门锁标识和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的解码请求后,与云解码系统进行第一次交互,以利用云解码系统对待识别的身份信息进行解码,若解码成功,接收云解码系统返回的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后,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向智能门锁发送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并在智能门锁完成采集后,接收智能门锁上传的指纹信息,以将该指纹信息发送至云解码系统,实现利用云解码系统完成指纹匹配的工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本地完成指纹匹配导致的大量计算消耗,无需预先录入指纹,简化了智能门锁的解锁步骤。

在解码请求由智能门锁发送的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步骤s203中将真实身份信息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包括:

步骤s2031(图中未示出)、依据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查询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

步骤s2032(图中未示出)、依据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查询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解码请求中包括门锁标识,因此,云解码系统接收到解码请求并对解码请求处理后,得到的查询结果中包括门锁标识,智能门锁管理平台能够依据该门锁标识查询本地存储的已完成登记的身份证信息,从而完成身份信息的匹配,以确保身份信息和指纹的同一性,即确保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和待识别的指纹信息均为开锁人。

在解码请求由智能门锁发送的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4中依据身份匹配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包括:步骤s2041(图中未示出)和步骤s2042(图中未示出)。

步骤s2041、若身份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向依据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或

步骤s2042、将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以使智能门锁依据身份匹配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提供了两种对智能门锁的控制方式:一、直接向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二、将身份匹配成功的结果发送给智能门锁,使智能门锁接收到匹配的结果后开锁。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解码请求是智能门锁发送至云解码系统的,且解码请求包括门锁标识、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和待识别的指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直接向云解码系统发送解码请求,在云解码系统对解码请求进行处理,得到查询结果后,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智能门锁管理平台直接依据查询结果进行处理,以依据查询结果中的中的门锁标识,确定被控制的智能门锁以及查找该门锁标识对应的已完成登记的身份证信息,以便与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进而依据身份匹配结果对被控制的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实施例三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下面以如4所示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该系统包括智能门锁100、云解码系统200和智能门锁管理平台300。

实际应用时,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可以有如下三种开锁的实现方案:

方案1:

如图5所示,该方案的开锁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智能门锁通过nfc感应区读取身份证信息,将门锁标识和身份证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具体地,智能门锁内置有网关,通过网关与智能门锁管理平台通信;

(2)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将门锁标识和身份证信息发送至云解码系统,以使云解码系统对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解码成功后,云解码系统向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同时智能门锁管理平台还可以将门锁标识在本地存储;

(3)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后,向智能门锁发送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

(4)智能门锁接收到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后采集指纹,并将采集到的指纹和门锁标识上传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

(5)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将接收到的指纹以及门锁标识上传至云解码系统,使云解码系统将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与接收到的指纹匹配;

(6)云解码系统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对存储在本地的该门锁标识下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匹配;若一致,向智能门锁发送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以及开锁指令;或者将身份匹配成功的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

(7)智能门锁接收到开锁指令后开锁。

方案二:

如图6所示,该方案的开锁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智能门锁向云解码系统发送解码请求,解码请求包括身份证信息、指纹、门锁标识;

(2)云解码系统对解码请求进行处理,得到真实身份信息、指纹匹配结果,并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

(3)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若匹配成功,依据门锁标识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进行查询,查找到登记在该门锁标识下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并将该身份证信息与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若一致,确定身份匹配成功,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

(4)智能门锁接收到开锁指令后开锁。

方案三:

如图7所示,该方案的开锁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智能门锁向云解码系统发送门锁标识和身份证信息,即解码请求;

(2)云解码系统对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解码成功后,向智能门锁发送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

(3)智能门锁接收到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后,生成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智能门锁采集用户依据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输入的指纹后,向云解码系统发送门锁标识和指纹;

(4)云解码系统依据门锁标识确定解码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并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后,与智能门锁上传的指纹匹配,得到指纹匹配结果后,向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真实身份信息、门锁标识、指纹匹配结果;

(5)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接收到后,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若成功,查找门锁标识下登记的身份证信息,并与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若身份匹配成功,向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

(6)智能门锁接收到开锁指令后开锁。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如图8所示,该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30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301、解码处理模块302以及结果处理模块303,其中,

请求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解码请求;

解码处理模块302,用于依据解码请求确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结果处理模块303,用于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解码请求,依据解码请求入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以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既起到了辨别身份证真伪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读取身份证信息导致的身份信息被泄露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开锁人真实身份的问题。同时,弥补了现有开锁技术中存在的监管漏洞问题,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应用场所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解码请求还包括智能门锁的门锁标识,结果处理模块303用于:

若解码结果为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获取待识别的第一指纹信息;

根据解码后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查询预存储的身份信息数据库,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第二指纹信息,其中,身份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不同真实身份信息,及任一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

将第二指纹信息与第一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指纹匹配结果;

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一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解码后得到的身份证信息、第一指纹匹配结果,以及获取到的存储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的待识别的第一身份证信息进行处理,并依据处理的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解码请求为智能门锁发送的,结果处理模块303获取待识别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前,还用于:

生成解码成功的第一提示信息;

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至解码请求对应的智能门锁,以使智能门锁展示第一提示信息并采集用户依据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

接收智能门锁发送的第一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解码请求为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结果处理模块303获取待识别的第一指纹信息之前,还用于:

生成解码成功的第二提示信息;

将第二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第二提示信息向智能门锁发送采集指纹的第三提示信息,并接收智能门锁管理平台发送的通过智能门锁采集到的第一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解码请求是智能门锁依据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和待识别的第三指纹生成的,结果处理模块303用于:

根据解码后得到的身份证信息,查询预存储的身份信息数据库,得到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第四指纹信息,其中,身份信息数据库存储有不同真实身份信息,及任一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

将第四指纹信息与第三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二指纹匹配结果;

将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二指纹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以使智能门锁管理平台依据真实身份信息以及第二指纹匹配结果、获取到的存储在智能门锁管理平台本地的待识别的第三身份证信息进行处理,以依据处理的结果控制智能门锁。

本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该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数据接收模块401、指纹判断模块402、身份匹配模块403以及控制处理模块404,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查询结果包括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

指纹判断模块402,用于依据指纹匹配结果,判断指纹匹配是否成功;

身份匹配模块403,用于若指纹匹配成功,将真实身份信息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

控制处理模块403,用于依据身份据匹配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依据查询结果确定指纹匹配结果,并判断指纹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以便依据指纹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身份匹配工作,若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依据查询结果确定真实身份信息,并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依据匹配的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操作,避免了因指纹匹配失败仍对真实身份信息见匹配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消耗,实现了对智能门锁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提高了针对智能门锁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数据接收模块401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之前,还用于:

接收智能门锁发送的解码请求,并将解码请求发送至云解码系统,解码请求包括门锁标识和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

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

依据解码成功的提示信息生成采集指纹的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智能门锁;

接收智能门锁发送的依据指纹采集的提示信息采集到的待识别的指纹信息,并发送至云解码系统,以使云解码系统依据解码后得到的真实身份信息对应的指纹信息与待识别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得到指纹匹配结果,并将门锁标识、真实身份信息和指纹匹配结果作为查询结果。

进一步地,身份匹配模块403用于:

依据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查询存储在本地的登记在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

将登记在查询结果中的门锁标识下的身份证信息与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进一步地,控制处理模块404,用于:

若身份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向依据智能门锁发送开锁指令;或

将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智能门锁,以使智能门锁依据身份匹配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进一步地,解码请求是智能门锁发送至云解码系统的,且解码请求包括门锁标识、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和待识别的指纹信息。

本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01和存储器5003。其中,处理器5001和存储器5003相连,如通过总线5002相连。进一步地,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50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50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50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5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5002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50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5003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5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的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解码请求,依据解码请求入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以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既起到了辨别身份证真伪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读取身份证信息导致的身份信息被泄露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开锁人真实身份的问题。同时,弥补了现有开锁技术中存在的监管漏洞问题,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应用场所的安全性。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1所示,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01和存储器6003。其中,处理器6001和存储器6003相连,如通过总线6002相连。进一步地,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006。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6006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60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60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6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6002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60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6003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6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6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0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9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控制装置的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依据查询结果确定指纹匹配结果,并判断指纹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以便依据指纹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身份匹配工作,若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依据查询结果确定真实身份信息,并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依据匹配的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操作,避免了因指纹匹配失败仍对真实身份信息见匹配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消耗,实现了对智能门锁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提高了针对智能门锁的控制效率。

实施例八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收解码请求,依据解码请求入定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并对待识别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以依据解码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既起到了辨别身份证真伪的作用,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读取身份证信息导致的身份信息被泄露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开锁人真实身份的问题。同时,弥补了现有开锁技术中存在的监管漏洞问题,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应用场所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二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收云解码系统发送的查询结果,查询结果是云解码系统依据预先接收到的解码请求查询到的,依据查询结果确定指纹匹配结果,并判断指纹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以便依据指纹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身份匹配工作,若为匹配成功的提示信息,依据查询结果确定真实身份信息,并与获取到的存储在本地的已完成登记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匹配,得到身份匹配结果,依据匹配的结果对智能门锁进行控制操作,避免了因指纹匹配失败仍对真实身份信息见匹配带来的不必要的计算消耗,实现了对智能门锁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提高了针对智能门锁的控制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