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出入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3939发布日期:2018-09-21 21:1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门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楼宇出入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智能人行通道闸机、访客机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楼宇出入口的管控越来越完善。目前别墅区、高档小区、景区、车站、码关、写字楼等人流管理,和各种会所、宾馆、娱乐场所等处的身份识别管理等,都逐渐用自动化闸机来替代传统的人工验票或准入。访客的流程也由传统的人工登记模式向访客自助发卡模式转变。相关行业发展迅速。然而现有的楼宇出入口管控模式在相比传统模式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进出更加方便智能的同时,还是存在种种问题,有优化的空间。

对闸机而言,由于卡的丢失或者遗忘而导致不能通行的情况十分常见,而现有的刷卡模式在后端也只能留下简单的卡号记录,并不能确定使用该卡号的是否是本人。

对访客而言,现有的访客流程一般分为自助和人工两种模式,区别在于负责发卡的角色和是否预约。两者都面临访客卡回收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设置有效时限来限制访客再进入,但是访客卡本身的丢失无法避免。现阶段的一般做法是押身份证件,等访客出来后用访客卡换取证件。这种方式虽然提升了安全性,其实质和传统的人工登记模式比并无多大区别。访客遗忘已押证件的情况还是可能出现。

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的兴起,为楼宇的进出管控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刷脸过闸机的模式大幅提升了进出的便利性,但是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反复识别闸机附近徘徊人员导致多次开门,同一个人识别多次导致闸机门常开等。访客还停留在传统的发卡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楼宇出入口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楼宇出入口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闸机、分别安装于闸机两侧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安装于闸机上的摄像机和图像处理器、门禁控制器、访客机和平台服务器,

所述平台服务器与图像处理器通讯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相对设置,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摄像机电连接,所述摄像机与图像处理器通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与门禁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与闸机电连接,所述摄像机、门禁控制器和图像处理器均与平台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访客机上设置有身份证读卡器和摄像头,所述访客机与平台服务器通讯连接。

较佳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以太网交换机,所述门禁控制器和访客机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平台服务器通讯连接。

较佳地,所述系统还包括PC客户端,所述PC客户端通过以太网交换机与平台服务器通讯连接。

较佳地,所述摄像机为球形摄像机。

较佳地,所述球形摄像机为云台摄像机。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通过这套系统,进入大楼的,无论是大楼内部人员还是访客,都可以实现进出刷脸通行,无需门禁卡,并且能避免常见刷脸模式的一些弊端。刷卡通行功能保留,并且在需要提升安保的时段,可设置成刷卡+刷脸的模式(访客除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智能楼宇出入口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楼宇出入口系统,其包括前端的闸机1、分别安装于闸机1两侧的红外发射器2和红外接收器3、安装于闸机1上的球形摄像机4和图像处理器5、访客机6、以太网交换机7,后端的门禁控制器8、PC客户端9和平台服务器10。

所述平台服务器10与图像处理器5通讯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器2和红外接收器3相对设置,所述红外接收器3与球形摄像机4电连接,所述摄像机4与图像处理器5通讯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5与门禁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门禁控制器8与闸机1电连接,所述球形摄像机4、门禁控制器8和图像处理器5均与平台服务器10通讯连接,所述访客机6上设置有身份证读卡器和摄像头,所述访客机6与平台服务器10通讯连接。且所述门禁控制器8和访客机6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7与平台服务器10通讯连接。

平台服务器10上安装数据库、楼宇内部人员门禁模块及访客模块,PC客户端9通过以太网交换机7与平台服务器10通讯连接,可通过PC客户端9实现浏览器端访问操作。

通过这套系统,进入大楼的,无论是大楼内部人员还是访客,都可以实现进出刷脸通行,无需门禁卡,并且能避免常见刷脸模式的一些弊端。刷卡通行功能保留,并且在需要提升安保的时段,可设置成刷卡+刷脸的模式(访客除外)。系统可应用于商务办公楼、写字楼、场馆等场所。具体运作流程如下:

大楼内部人员每个人都在平台服务器10上留下人员信息,包括系统自动提供的人员编号、姓名、部门、人脸信息、绑定的卡号等。通过平台服务器10把这些信息下发到前端的图像处理器5中,下发的每张照片与人员编号、姓名及卡号绑定。平台服务器10也负责门禁权限的设置下发。闸机1的开关由门禁控制器8根据平台下发的权限控制。

球形摄像机4设置于闸机1上,负责抓拍人脸,抓拍的图片传到图像处理器5中,由其负责人脸比对。进入人员符合则发送控制信号给门禁控制器8放行,并回传对应记录,包括姓名时间节点。如人员抓拍图无匹配图,则不放行,并回传记录。

摄像机4呈球形,并且自带云台,当无人时镜头朝向下方。当有人走到闸机1的前端部分,挡住了红外对射(即红外发射器2和红外接收器3)时,摄像机4镜头会升起,并转到合适角度,抓拍人脸,人通过后降下。此流程可有效杜绝刷照片的情况,同时避免识别同一个人多次导致的道闸常开,因楼内人员在道闸前停留导致的道闸常开。

摄像机每根道安装1个,云台使摄像机4进出人员都能抓拍,相比常见的进出由2台设备分管的模式更加节省。摄像机4抓拍的图片也会传到平台服务器10,与平台服务器10的门禁记录对应,做到“人过留脸”。通过刷卡进入的人也会留下对应的卡号记录。所有进入大楼人员的进出记录都可追溯。不同于传统的卡号+姓名+时间的记录,人脸的加入,大幅提升了记录的可信度,为事后追查提供了便利。在单刷脸或者刷脸+刷卡模式下,可有效防范利用楼内人员丢失的卡通过闸机的情况。所有记录都可通过PC客户端9(如电脑)访问平台服务器10查询。

访客机6采用触摸屏,并且附带摄像头及身份证读卡器。访客可事先预约,也可临时登记。预先预约的访客,只要输入预约时得到的验证码(由平台生成),并拍一张照片即可完成访客流程。临时登记的访客,需要先输入身份信息(可靠刷身份证完成),拍照,再输入被访人(出于安全考虑,被访人需在平台人员信息内有登记),由前台人员与被访人确认后,完成访客流程。后端平台服务器10会生成对应的访客记录。访客的照片也会传回后端平台服务器10,生成对应的虚拟人员信息,包括访客编号及虚拟访客卡号,由平台服务器10下发到前端的图像处理器5中。访客刷脸即可过闸机1,无需访客卡。避免了押证件的麻烦,同时降低了前台人员的工作量。签离由前台人员通过客户端完成。门禁通行记录可以访客记录对照查看,访客的通行记录会有额外标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