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260发布日期:2018-11-09 21:13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闸机的进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



背景技术:

为方便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闸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在地铁、高铁、写字楼、社区门禁、工厂、旅游区检票等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工厂,例如军工单位,人行闸机实现了被授权人可以通过。

现有的闸机往往是通过人员的工作识别卡进行识别,而工作卡往往可能由他人持有,这就让没有权限的人员有了进入限制区域的机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这样,只允许具有权限的人员通过,从而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控制人员进入区域的权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包括:第一侧机体、第二侧机体,所述第一侧机体和所述第二侧机体之间设置有拦截装置,所述拦截装置内部包含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PC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侧机体和所述第二侧机体中分别与推杆电机相连,所述推杆电机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通过发送驱动信号驱动所述推杆电机的动作,所述推杆电机与所述拦截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侧机体上设置有人脸识别设备,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与所述PC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侧机体上设置滑动结构;

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摇杆机构和滑销滑槽机构;所述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摇杆、第二摇杆一端铰接并与所述第一侧机体相固定的上连杆,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另一端铰接的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与所述第二摇杆铰接的一端还与第一侧机体上固定支撑腿固接;所述滑销滑槽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摇杆上的滑销和与所述滑销相配合并用于控制所述滑销的运动轨迹以使所述滑动结构的高度可调的滑槽,所述滑槽由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之间的凹槽形成,所述人脸识别设备固定在所述滑销上。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PC端还包括红外接收单元,用于与红外发射单元通信,所述PC端中的CPU数据端口与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单元的接收端相连。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销的末端套接有滚轮。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机体和/或第二侧机体上设置有指示灯。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4、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第一电阻R3,所述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第二电阻R4并联,且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入所述PC端的CPU数据端口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1、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接工作电压VCC。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通过PC端与控制电路的通信,从而使得控制带路发送控制信号至推杆电机,使得电机的转动带动拦截装置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人员能够通过第一侧机体、第二侧机体质检的拦截装置进行控制,实现人脸识别控制闸机。另外,通过第一侧机体上设置滑动结构,通过将人脸识别设备固定在滑销上,可以沿着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之间的凹槽进行滑动,从而实现人脸识别设备的高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人脸识别的闸机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人脸识别的闸机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红外接收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控制电路的一种实现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的闸机,包括:第一侧机体1、第二侧机体2,第一侧机体1和第二侧机体2之间设置有拦截装置3,拦截装置3内部包含控制电路31,所述人脸识别设备与所述PC端4通信连接,第一侧机体1和第二侧机体2分别与推杆电机32连接,推杆电机32与控制电路31相连。第一侧机体上设置有人脸识别设备,人脸识别设备与PC端4通信连接。

当人脸识别设备采集到人脸信息以后发送给PC端,当PC端判断人脸识别的结果为允许通行的人员,则假设PC端4通过PC的CPU数据端口P1.0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31;控制电路31通过发送驱动信号驱动推杆电机32的动作,推杆电机32与拦截装置3相连,电机转动的时候可以推动拦截装置的移动。具体的PC端的CPU与控制电路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以及控制电路与推杆电机的控制均属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从而通过拦截装置的移动达到人员的通行,在人员通行后,PC端根据预设的延迟时间,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从而使得控制电路发送信号至PC端4,控制推杆电机的复位,拦截装置又恢复至拦截的状态。具体的通过电机进行拦截装置的移动控制是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侧机体上设置滑动结构,滑动结构包括摇杆机构和滑销滑槽机构;参见图2,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摇杆611、第二摇杆612、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摇杆611、第二摇杆612一端铰接并与第一侧机体相固定的上连杆613,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摇杆611、第二摇杆612另一端铰接的下连杆614,下连杆614与第二摇杆612铰接的一端还与第一侧机体1上固定支撑腿615固接;滑销滑槽机构包括设于第一摇杆611上的滑销621和与滑销621相配合并用于控制滑销621的运动轨迹以使滑动结构的高度可调的滑槽622,滑槽622由第一摇杆611、第二摇杆612之间的凹槽形成,人脸识别设备固定在滑销621上。

通过上连杆613和下连杆614对第一摇杆611、第二摇杆612进行连接并固定,并通过可以滑销621进行上下滑动,以及滑销621可以在滑槽622中进行上下的移动实现上下移动。由于滑销621上固定有人脸识别设备,从而实现人脸识别设备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滑销的末端套接有滚轮,通过滚轮的移动能够快速实现人脸识别设备的上下移动。

参见图3,PC端还包括红外接收单元,用于与红外发射单元S1通信,PC端中的CPU数据端口通过电阻R103与三极管放大电路Q10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放大电路Q10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2连接工作电压VCC,并与红外发射单元S的接收端引脚1相连,引脚2和引脚3之间并联有电容C102、C101,并通过电阻R101连接工作电压VCC,工作电压VCC通过电阻R104连接于红外发射单元S的接收端引脚1。从而实现红外发射单元S1至PC端,PC端再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推杆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拦截装置的移动,即通过人为的进行红外遥控器控制拦截装置的开放或者拦截。

优选的,第一侧机体和/或第二侧机体上设置有指示灯,用于指示推杆电机的状态,从而达到告知能够通行的警示。

参见图4,单片机发送的信号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3、第二电阻R4、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电阻R3,第二二极管D2与第二电阻R4并联,且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入PC端的CPU数据端口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的漏极相连,第一MOS管Q1的漏极接地,第二MOS管Q2的漏极接工作电压VCC。

该电路实现驱动推杆电机的两种运行状态,第二MOS管Q2通过接收电阻R3向栅极电容充电使场效应管延缓导通;而通过二极管D1直接将栅极电容放电使场效应管立即截止,从而避免了共态导通,对于第一MOS管Q1工作原理相同,提高了推杆电机的工作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