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245发布日期:2019-02-12 21:3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卡钟的机械结构在08年之前成型,并一直沿用至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基础工业、人工成本等因素,传统的卡钟一般采用的皮带和滚轮的方式工作,该卡钟的机械结构是比较合适的方案。但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上升,自动化加工能力的提升,老旧的卡钟结构已经不是目前性价比最优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钟结构,该结构能够取代传统的卡钟结构,并且结构、装配更为简单,工艺要求较传统的卡钟更低,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

一种卡钟结构,包括架体、设于架体上的升降机构、移位机构以及时钟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升降组件、夹持组件以及固定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夹持组件以及固定板相互联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减速传动至升降组件,由升降组件带动第一传动组件、夹持组件、固定板于架体上进行升降;所述移位机构包括打印头组件、第二驱动机构、第二传动组件以及移位组件,所述打印头组件与架体滑动连接,所述打印头组件、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组件相互联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减速传动至移位组件,并由移位组件带动第二驱动机构、第二传动组件、打印头组件于架体上进行平移;所述时钟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三传动组件以及时钟组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传动至时钟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用于作减速传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用于对第三驱动机构作计数的计数组件,所述计数组件设于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

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导杆、夹持件以及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导杆穿过夹持件并与夹持件联动,所述第一支撑件设于固定板,所述夹持件与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轨与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架体,所述滑轨开设于第一齿条内,所述第一导杆套设于滑轨内,所述滑轨的上端向远离齿牙的方向翻折。

其中,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向外侧翻折而成的突出部。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支撑件、第二导杆、第一蜗杆以及第一蜗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固定板,所述第二导杆穿过第二支撑件和第一蜗轮,所述第二导杆与第一蜗轮联动;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

其中,所述移位组件包括第二齿条、复位槽以及多个定位槽,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架体,所述复位槽设于第二齿条的一端,所述定位槽设于远离第二齿条的齿牙的一侧;各个所述定位槽均匀排列于第二齿条,各个所述定位槽的大小呈线性排列。

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以及第六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同轴传动,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同轴传动,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设于凸台,所述第二蜗轮与时钟组件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

其中,所述计数组件包括计数光耦、凸台以及凸块,所述凸台与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联动,所述凸块设于凸台;所述计数光耦位于凸块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还包括移位计数轮,所述移位计数轮的圆周均匀排列有定位孔,所述移位计数轮与第一齿轮同轴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传统的卡钟入卡时通过滚轮对卡纸进行吸入,并由打印头对卡纸进行打印,完成打卡动作;而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集成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升降组件、夹持组件以及固定板,当需要进行打卡时,将卡纸放入夹持组件中,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减速传动至升降组件,致使驱动机构、联动组件、夹持组件与固定板同时上下升降,从而完成吸纸动作;当吸纸完成后,打印头组件对卡纸进行打印,从而完成打卡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传统的滚轮而言更为简单,装配工艺也较传统的滚轮简单,由于滚轮本身的成本更高、装配更为复杂,故本实用新型的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移位机构,集成有打印头组件、第二驱动机构、第二传动组件以及移位组件,当需要进行打卡时,卡纸放入卡钟内,由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减速传动至移位组件,致使第二驱动机构、第二传动组件与打印头组件同时在移位组件上进行平移,从而完成打印头组件的打印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传统的皮带而言工艺更为简单,装配复杂程度也较传统的皮带简单,故使用本实用新型组装成的卡钟的成本更低。

常规的步进马达是通过输出轴作用于时钟组件,从而驱动时钟组件的工作,而本实用新型的时钟机构集成有第三驱动机构、第三传动组件以及时钟组件,第三驱动机构通过第三传动组件的减速传动至时钟组件,并由计数组件对第三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计数,从而达到取代步进马达的效果。由于不需要步进马达对本身的工作状态进行计数,即可选择成本更低的电机,从而降低成本,该时钟结构的性价比更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时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升降机构--1,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第一齿轮--121,第二支撑件--122,第二导杆--123,第一蜗杆--124,第一蜗轮--125,升降组件--13,滑轨--131,第一齿条--132,夹持组件--14,第一导杆--141,夹持件--142,第一支撑件--143,固定板--15,突出部--151,移位机构--2,打印头组件--21,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组件--23,第二齿轮--231,第三齿轮--232,第四齿轮--233,第五齿轮--234,第六齿轮--235,移位计数轮--236,移位组件--24,第二齿条--241,定位槽--242,时钟机构--3,第三驱动机构--31,第三传动组件--32,第二蜗轮--321,第二蜗杆--322,计数光耦--331,凸台--332,凸块--333,时钟组件--34,机架--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卡钟结构的升降机构1,包括架体4,还包括设于架体4上的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升降组件13、夹持组件14以及固定板1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夹持组件14以及固定板15相互联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2减速传动至升降组件13,由升降组件13带动第一传动组件12、夹持组件14、固定板15于架体4上进行升降。

传统的卡钟入卡时通过滚轮对卡纸进行吸入,并由打印头对卡纸进行打印,完成打卡动作。而实施例的一升降机构1,集成有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升降组件13、夹持组件14以及固定板15,当需要进行打卡时,将卡纸放入夹持组件14中,第一驱动机构1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2减速传动至升降组件13,致使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夹持组件14与固定板15同时上下升降,从而完成吸纸动作;当吸纸完成后,打印头组件21对卡纸进行打印,从而完成打卡动作。本实施例的结构较传统的滚轮而言更为简单,装配工艺也较传统的滚轮简单,由于滚轮本身的成本更高、装配更为复杂,故本实用新型的夹纸结构成本更低。

具体的,所述夹持组件14包括第一导杆141以及夹持件142,所述第一导杆141穿过夹持件142并与夹持件142联动,所述夹持件142与固定板15铰接;且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3包括滑轨131与第一齿条132,所述第一齿条132设于架体4,所述滑轨131开设于第一齿条132内,所述第一导杆141套设于滑轨131内,所述滑轨131的上端向远离第一齿条132的齿牙的方向翻折。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2包括第一齿轮121、第二支撑件122、第二导杆123、第一蜗杆124以及第一蜗轮125,所述第一齿轮121与第一齿条132啮合,所述第二支撑件122连接于固定板15,所述第二导杆123穿过第二支撑件122和第一蜗轮125,所述第二导杆123与第一蜗轮125联动;所述第一蜗轮125与第一蜗杆124啮合,所述第一蜗杆124与第一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连接。

第一导杆141在滑轨131中滑动,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第一导杆141位于滑轨131上端翻折部分时,夹持件142向朝外,与固定板15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固定板15的一端设有向外侧翻折而成的突出部151,方便卡纸放入,卡纸放入后,卡纸的底部被第一支撑件143阻挡;当第一导杆141移动至滑轨131其他位置时,夹持件142在第一导杆141的联动下将卡纸夹紧并定位。同时,第一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作用于第一蜗杆124,通过第一蜗杆124、第一蜗轮125的一级减速传动至第二导杆123,第二导杆123与齿轮同时转动,第一齿轮121转动的同时在第一齿条132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夹持组件14与固定板15同时进行升降;在第一驱动机构11的驱动下,卡纸在降低至卡钟内的打印头组件21进行打印,从而完成打卡动作。

具体的,为了使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夹持组件14与固定板15在升降过程中更加地平稳,所述第一齿条13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齿条132对称设置于架体4;所述第二支撑件1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122对称设置于固定板15。且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传动组件12相互配合工作,减少了装配工艺的需求,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价格较滚轮而言成本更加低廉。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卡钟结构的移位机构2,包括打印头组件21、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组件23以及移位组件24,所述打印头组件21与架体4滑动连接,所述打印头组件21、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组件23联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3减速传动至移位组件24,并由移位组件24带动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组件23、打印头组件21于架体(4)上进行平移。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移位机构2,集成有打印头组件21、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组件23以及移位组件24,当需要进行打卡时,卡纸放入卡钟内,由第二驱动机构22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3减速传动至移位组件24,致使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组件23与打印头组件21同时在移位组件24上进行平移,从而完成打印头组件21的打印动作。本实施例的结构较传统的皮带而言工艺更为简单,装配复杂程度也较传统的皮带简单,故使用本实用新型组装成的卡钟的成本更低。

具体的,所述移位组件24包括第二齿条241、以及多个定位槽242,所述第二齿条241设于架体4,所述定位槽242设于远离第二齿条241的齿牙的一侧。从图3中可以看出,整个移位组件24呈长方形的齿条状,第二齿条241的齿牙与定位槽242位于第二齿条241的不同侧;定位槽242的作用主要是让打印头组件21在完成打印后复位,通过安装在卡钟内的复位光耦识别第二传动组件23是否已复位,以便进行下一次打印动作;各个定位槽242均匀排列在齿条上,并且各个定位槽242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变大,以便安装在卡钟内的定位光耦定位打印头组件21所在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32包括第二齿轮231、第三齿轮232、第四齿轮233、第五齿轮234以及第六齿轮235,所述第二齿轮231与第三驱动机构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32与第二齿轮231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33与第三齿轮232同轴传动,所述第五齿轮234与第四齿轮233啮合,所述第六齿轮235与第五齿轮234同轴传动,所述第六齿轮235与第二齿条241啮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231的齿根圆的直径比第三齿轮232的齿根圆的直径小;第四齿轮233的齿根圆的直径比第三齿轮232的齿根圆的直径小;第五齿轮234的齿根圆的直径比第四齿轮233的齿根圆的直径大;第六齿轮235的齿根圆的直径比第五齿轮234的齿根圆的直径小,经第二驱动机构22输出至第二齿轮231,并经过第三齿轮232、第四齿轮233、第五齿轮234以及第六齿轮235减速传动,并配合复位光耦、定位光耦,实现了很好的定位效果、复位效果和打印头组件21的移位效果,并且由于齿轮和齿条之间的摩擦小,噪音也较小,装配简单,相较于皮带而言,齿轮和齿条几乎不需要进行调整。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3还包括移位计数轮236,所述移位计数轮236的圆周均匀排列有定位孔,所述移位计数轮236与第二齿轮231联动,通过安装在卡钟内的计数光耦可以对第二驱动机构22的输出进行检测,并与复位光耦、定位光耦共同对卡钟内部的运作进行监视,为卡钟的正常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3套设有保护壳,保护壳可以防止灰尘或其他腐蚀性物体进入齿轮内部。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卡钟结构的时钟机构3,包括第三驱动机构31、第三传动组件32以及时钟组件34,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1通过第三传动组件32传动至时钟组件34,所述第三传动组件32用于作减速传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32包括用于对第三驱动机构31作计数的计数组件,所述计数组件设于第三驱动机构31的输出轴。

常规的步进马达是通过输出轴作用于时钟组件34,从而驱动时钟组件34的工作,而本实施例的时钟机构3,集成有第三驱动机构31、第三传动组件32以及时钟组件34,第三驱动机构31通过第三传动组件32的减速传动至时钟组件34,并由计数组件对第三驱动机构31的工作状态进行计数,从而达到取代步进马达的效果。由于不需要步进马达对本身的工作状态进行计数,即可选择成本更低的电机,从而降低成本,该时钟结构的性价比更高。

具体的,由于步进马达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比如整步运行振动比较大,容易丢步,导致钟面会有噪声,或者定位不准确的情形,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31采用了直流电机,第三传动组件32还包括了第三蜗轮、第三蜗杆的组合,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蜗轮321与第二蜗杆322,所述第二蜗杆322设于凸台332,所述第二蜗轮321与时钟组件34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蜗轮321与第二蜗杆322啮合;通过直流电机对第二蜗杆322进行传动,第二蜗杆322与第二蜗轮321啮合,最终由第二蜗轮321对时钟组件34进行输入,实现直流电机传动的减速。优选的,为了实现最佳的传动比,所述第二蜗杆322包括多层螺纹,所述螺纹的间距不大于2mm。

具体的,所述计数组件包括计数光耦、凸台332以及凸块333,所述凸台332与第三驱动机构31的输出轴联动,所述凸块333设于凸台332;所述计数光耦位于凸块333的一侧,所述凸台332与凸块333一体成型。通过第三驱动机构31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凸台332的转动,凸块333在凸台332的带动下也同样实现转动,此时仅需由计数光耦对凸块333的转动圈数进行计数并得知分针、时针的位置,即可实现与步进马达相同的技术效果。由于计数光耦的位置需要根据不同的卡钟型号来调整位置;另外,此处以光耦作为例子来说明动作原理,实际也可以用磁感应,光感应,机械感应等等能起到检测凸块333圈数的方案也是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31、第三传动组件32相互配合工作,并由软件和电子硬件的配合,较步进马达相比实现高精度定位,不会丢步,不会有振动噪声,同时直流电机的价格还比较低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