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静脉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228发布日期:2019-01-29 18:1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静脉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涉及一种指静脉智能锁。



背景技术:

锁具在中国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时间,锁具的发展也经历过多次变革,从最原始的草绳、门闩,再到汉代出现的铜质簧片的机械锁、以及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弹子锁,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电子密码锁、手指指纹锁。

虽然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在变革中不断提升,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隐私也越来越容易泄露,用户对人身财产的重视程度也普遍升高,密码锁或手指指纹锁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安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静脉智能锁,指静脉开锁过程精确、快速、高效,使用便利,实用性高,可靠性高,满足更高的安全需求。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指静脉智能锁,包括智能锁外壳、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侧边的锁芯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智能锁外壳上的指静脉模块、及电连接于锁芯组与指静脉模块之间的主控制器,其中,该主控制器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在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连接于指静脉模块与锁芯组之间的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一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至电源电路模块的一指静脉主控芯片、及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开锁电机控制电路模块;该指静脉模块包括指静脉采集单元、连接于指静脉采集单元的指静脉识别单元、连接于指静脉识别单元的指静脉比对单元、及连接于指静脉比对单元的存储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指静脉主控芯片为M-C6S5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锁电机控制电路模块由AT6289电机驱动芯片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晶振电路模块,所述晶振电路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R3与晶振X1,其中,该电容C1与电容C2相串联形成一串联支路,该晶振X1与电阻R1相并联形成一第一并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第一并联支路相并联;该电阻R2连接于第一并联支路的其中一端,该电阻R3连接于第一并联支路的另一端,且该电阻R2与电阻R3为跨接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声音放大电路模块,该声音放大电路模块包括LM386音频放大器Q1、电阻R5、电阻R6、电容C3与电容C4,其中,该LM386音频放大器Q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该LM386音频放大器Q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3一端与电容C4正极,该电容C3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6一端,该电阻R6另一端接地,该电容C4负极接喇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3.3V主电源电路,该3.3V主电源电路包括低开启电压稳压源芯片、电容C5~C8,其中,该该电容C5与电容C6相并联形成第二并联支路,该电容C7与电容C8相并联形成第三并联支路,该第二并联支路连接于低开启电压稳压源芯片的第1引脚与第3引脚之间,该第三并联支路连接于低开启电压稳压源芯片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电池充放电电路,该电池充放电电路由电池线性充电芯片SE9018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由增设的指静脉模块,通过识别用户手指静脉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手指静脉隐藏在手指皮肤内侧,手指静脉信息很难被窃取,可靠性高,且静脉识别具有活体识别和准确性高的特点,不会因为用户个人隐私泄露而影响到个人财产安全;

(2)通过增设用于控制指静脉模块的主控制器,并对其控制电路进行优化改进,以完成对整个开锁过程的智能、精确控制,使指静脉识别过程快速高效进行,锁具动作精确,开锁快速,整体实用性高。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指静脉智能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指静脉主控芯片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电机控制电路模块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晶振电路模块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声音放大电路模块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3.3V主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充放电电路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模块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静脉智能锁,包括智能锁外壳1、设置于智能锁外壳1侧边的锁芯组2、设置于智能锁外壳1上的指静脉模块3、及电连接于锁芯组与指静脉模块之间的主控制器,其中,该主控制器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在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连接于指静脉模块3与锁芯组2之间的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一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至电源电路模块的一指静脉主控芯片、及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开锁电机控制电路模块,如图8所示,为电源电路模块的原理图;该指静脉模块3包括指静脉采集单元、连接于指静脉采集单元的指静脉识别单元、连接于指静脉识别单元的指静脉比对单元、及连接于指静脉比对单元的存储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指静脉主控芯片为M-C6S5芯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开锁电机控制电路模块由AT6289电机驱动芯片控制,由开锁电机控制电路模块驱动开锁电机的转动,当获得开锁信号后,由电机转动带动锁芯组2动作,实现开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晶振电路模块,所述晶振电路模块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1~R3与晶振X1,其中,该电容C1与电容C2相串联形成一串联支路,该晶振X1与电阻R1相并联形成一第一并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与第一并联支路相并联;该电阻R2连接于第一并联支路的其中一端,该电阻R3连接于第一并联支路的另一端,且该电阻R2与电阻R3为跨接电阻。由晶振电路模块为主控制器提供时钟信号,便于主控制器对指静脉模块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声音放大电路模块,该声音放大电路模块包括LM386音频放大器Q1、电阻R5、电阻R6、电容C3与电容C4,其中,该LM386音频放大器Q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该LM386音频放大器Q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3一端与电容C4正极,该电容C3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6一端,该电阻R6另一端接地,该电容C4负极接喇叭。由声音放大电路模块将音频放大,并推动喇叭发声,在指静脉模块3获取到的手指静脉数据与已存指静脉数据匹配时,可发出声音提示开锁成功,由声音放大电路模块可将声音放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3.3V主电源电路,该3.3V主电源电路包括低开启电压稳压源芯片、电容C5~C8,其中,该该电容C5与电容C6相并联形成第二并联支路,该电容C7与电容C8相并联形成第三并联支路,该第二并联支路连接于低开启电压稳压源芯片的第1引脚与第3引脚之间,该第三并联支路连接于低开启电压稳压源芯片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之间。由3.3V主电源电路负责产生稳定的3.3伏的主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至指静脉主控芯片的一电池充放电电路,该电池充放电电路由电池线性充电芯片SE9018实现。由电池充放电电路负责为指静脉模块上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智能锁外壳1上且电连接至主控制器的一密码输入模块4、指纹采集窗口、及设置于智能锁外壳1底部的钥匙开锁孔。从而使本实施例提供的指静脉智能锁具有指静脉开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密码开锁、指纹开锁、机械开锁功能,提高锁具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实施上述指静脉智能锁的开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指静脉采集单元采集用户手指静脉图像,并传送至指静脉识别单元;

(2)指静脉识别单元识别采集到的手指静脉图像,并由指静脉比对单元比对是否与存储模块中的某一已存指静脉数据匹配,若匹配,则向主控制器输出匹配信号;

(3)主控制器接收指静脉比对单元的匹配信号,并向锁芯组2输出一解锁控制信号;

(4)锁芯组2接收到主控制器输出的解锁控制信号以解锁。

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指静脉采集单元为一指静脉采集器,该指静脉采集器包括一指静脉采集窗口、设置于指静脉采集窗口下方的一摄像模组、及设置于指静脉采集窗口周围的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

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由若干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该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为800-900nm;同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该红外发光二极管端部截成平面并打磨,在该红外发光二极管端部加装上一散光片,以获得均匀的离散红外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指静脉图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