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启动的防盗环网柜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735发布日期:2019-04-20 03:0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启动的防盗环网柜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环网柜电子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启动的防盗环网柜电子锁。



背景技术:

电子锁是一种通过密码输入来控制电路或是芯片工作,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锁具。其在使用的方便性、防范非法开启、智能管理等方面是机械锁具无法比拟的,在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及设施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和人们安全防范观念的提升,对锁具的保密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虽然键盘输入式和刷卡式电子锁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电子锁存在操作繁琐、密码易泄露、控制方式单一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程启动的防盗环网柜电子锁,实现了红外远程遥控功能,具有声光报警和显示屏提示等功能,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安全可靠、连接方便,适应于各种智能物联网环境,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远程启动的防盗环网柜电子锁,包括单片机控制器和红外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信号端与红外传感器交互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信号端还连接有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的信号端与红外接收电路交互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信号端还连接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信号端连接有指纹检测模块,所述指纹检测模块包括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单片机控制器信号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与场效应管漏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还分别连接有电压插槽和第一电容,所述电压插槽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两位排针插槽,所述电压插槽的信号输出端与接地端串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电压插槽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与单片机控制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三极管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直接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直接接地,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还通过控制线路连接有六位排针插槽,所述六位排针插槽的信号端连接有单片机控制器的发送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蜂鸣器,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液晶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与单片机控制器信号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还分别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基极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直接接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单片机技术应用在红外线电子锁系统中,使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用户能够在使用时,可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系统操作方式简单、智能性高、操作灵活、安装方便、误报率低,提升系统在客户心目中的满意度,不仅使红外线电子锁系统的保密性强,灵活性高,还具有很广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指纹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射电路图;

图中,1-单片机控制器;2-红外传感器;3-红外接收电路;4-红外发射电路;5-继电器; 6-指纹检测模块;7-蜂鸣器;8-液晶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远程启动的防盗环网柜电子锁,包括单片机控制器1和红外传感器2,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的信号端与红外传感器2交互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红外接收电路3,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器1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的输出端连接有蜂鸣器7,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液晶显示屏8,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的信号端还连接有红外发射电路4,所述红外发射电路4的信号端与红外接收电路3交互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的信号端还连接有继电器5,所述继电器5的信号端连接有指纹检测模块6。

本实施例中,采用AT89C52型号的单片机控制器1为主控芯片,采用UPD6121G红外发射头作为红外发射电路4的发射芯片,红外接收电路3采用一体接收头HS0038作为接收信号芯片,液晶显示屏8采用LCD016L型号的LED液晶板。

所述指纹检测模块6包括场效应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三极管 Q2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单片机控制器1信号端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场效应管Q1漏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还分别连接有电压插槽VR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电压插槽VR1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有两位排针插槽J1,所述电压插槽VR1的信号输出端与接地端串接有第二电容C2,所述电压插槽VR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与单片机控制器1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三极管Q2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直接接地GND,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直接接地GND,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还通过控制线路连接有六位排针插槽J2,所述六位排针插槽J2的信号端连接有单片机控制器1的发送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

本实施例中,指纹检测模块6采用型号为R308指纹模块,采用高速专用单片机处理芯片,可以和类型不同的指纹传感器进行组合,具有录入指纹、图像处理、指纹对比等功能。模块中使用的高性能指纹比对算法使其搜索指纹的时间只需在0.5秒到1秒之间,通过UART 和单片机控制器1连接,在模块内部内置手指探测电路,并提供硬件接口,和用户设备接口采用6线1.25间距单排插座。

本实施例中,指纹检测模块6和单片机控制器1采用串行通讯,默认波特率设置57600bps, 10位传送数据格式包括: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和按低位在前高位在后的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模块初始化工作在上电约需500ms时间后才开始工作。

所述红外发射电路4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与单片机控制器1信号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分别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4基极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VCC,所述电源VCC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有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直接接地GND。

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电路4UPD6121G由红外发射头、三极管等元器件构成,P0.0接发光二极管D2,单片机控制器1的P3.4引脚接红外遥控发射电路,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密码,点击键盘“确定”按钮,把输入的密码以调制的二进制信号发射出去,实现电子锁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将电子锁初始密码存放在单片机控制器1存储器内,由遥控器矩阵键盘输入密码时,红外线发射电路4将密码发送给密码锁,红外接收端接收到此信号,整理放大后通过串口输出,串行中断信号将其解码还原为发射前的密码,亦可通过密码锁(接收端)按键输入密码,双方密码验证一致,电磁继电器关闭阀门开锁;密码不一致则报警指示灯点亮且锁依然关闭,显示屏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密码,密码输入错误超过3 次,发光报警30s且键盘锁定,不能继续输入,密码锁处于开锁状态时,可修改设定新密码,下次开锁输入新密码即可开启密码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