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0223发布日期:2019-04-30 18:1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智能体现的标志是能否手机联动和操作;目前市场中成熟的智能锁方案均依靠于电池供电,当然,部分智能锁也是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应急充电,比如USB连接充电宝。

然而智能产品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特别是信号的干扰、屏蔽之类的,都会直接影响使用体验,同时智能锁在电池无电状态下无法开启,现有的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充电宝的方式,接头外漏,不但易受到破坏,而且数据线较为杂乱,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包括智能锁锁体,所述智能锁锁体的内部安装有BLE蓝牙芯片和单片机,且所述BLE蓝牙芯片和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智能锁锁体的端部,所述BLE蓝牙芯片连接移动终端和LED屏;所述智能锁锁体的端部开设钥匙孔,且所述钥匙孔配合连接备用钥匙;所述智能锁锁体的端部安装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把手;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所述LED屏,且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连接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端部连接充电接头,且所述充电接头通过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BLE蓝牙芯片和所述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盖板,且所述盖板的外侧固定所述把手;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安装板表面的放置槽表面,且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所述数据线和所述充电接头,为了对所述充电接头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呈波浪状分布所述数据线,且波浪状的所述数据线顶部和底部均穿过卡扣;所述卡扣固定于滑块上,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端部均通过弹簧连接,且所述滑槽等距开设于所述放置槽的表面,为了便于通过拉动的方式使所述数据线增长,进行使用,在不拉伸时所述数据线恢复原状,无需人工收纳。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下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外伸板,且所述外伸板配合连接所述放置槽底部的插孔;所述盖板的侧面设有第一磁铁,且所述第一磁铁配合连接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放置槽的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智能锁锁体内部还包括加密模块,且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BLE蓝牙芯片和所述单片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蓝牙智能锁控制门锁的功能,该蓝牙智能锁通过蓝牙地址配对,密码校验,算法加密等多重技术保证门锁的安全性,并让移动终端成为钥匙,在安全的前提下免去钥匙的繁琐,其安全、智能等优点能更加方便与人们生活;同时配有备用钥匙便于在必要时打开门,另外外设充电宝的充电接头可在必要时对整体进行电能补充,确保电池无电时仍能开启大门,同时数据线可拉伸,可自行恢复到原状,无需人为的规整,方便灵活,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密模块运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门体,2、电池,3、智能锁锁体,4、安装板,401、滑槽,402、放置槽,403、插孔,5、把手,6、备用钥匙,7、LED屏,8、钥匙孔,9、盖板,901、外伸板,10、第一磁铁,11、弹簧,12、滑块,13、卡扣,14、第二磁铁,15、数据线,16、充电接头,17、BLE蓝牙芯片,18、单片机,19、移动终端,20、加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包括智能锁锁体3,智能锁锁体3的内部安装有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且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电性连接电池2;电池2安装于智能锁锁体3的端部,BLE蓝牙芯片17连接移动终端19和LED屏7;智能锁锁体3的端部开设钥匙孔8,且钥匙孔8配合连接备用钥匙6;智能锁锁体3的端部安装有安装板4,且安装板4上安装把手5;安装板4上安装LED屏7,且安装板4的内部连接数据线15;数据线15的端部连接充电接头16,且充电接头16通过数据线15连接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

智能锁锁体3内部还包括加密模块20,且加密模块20与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连接。

在安装时将加密模块20、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安装到智能锁锁体3的内部,并将智能锁锁体3安装到门体1上。

其中电池2与充电接头16用于给蓝牙智能锁供电,使其正常工作;移动终端19通过蓝牙协议与BLE蓝牙芯片17配对连接,并发送指令给BLE蓝牙芯片17;移动终端19输入登录密码,BLE蓝牙芯片17接收登录密码并发送给单片机18,单片机18对登录密码加密与校验,最后返回结果给BLE蓝牙芯片17;BLE蓝牙芯片17能监测电源剩余电量,并将当前剩余电量显示在LED屏7中,方便用户知晓。

整体在运行时首先移动终端19与蓝牙智能锁通过蓝牙协议匹配,匹配码配对成功后建立连接;然后在移动终端19对应的APP上输入密码,密码通过蓝牙智能锁加密并校验,校验成功后可在移动终端19APP上开启门锁。

其中加密模块20运行时首先移动终端19输入密码,蓝牙智能锁的蓝牙接收密码,并将密码发送给蓝牙智能锁中的单片机18,单片机18通过片内ROM中的加密算法加密收到的密码,最后将收到的密码与登录密码进行校验,校验成功后返回成功结果,其中BLE蓝牙芯片17采用CC2540F256RHAR2.4ghz,单片机18采用80C51属于MCS-51系列单片机。

移动终端19登录管理模块中有登录功能与登出功能,登录功能为用户在匹配成功后输入密码,进入APP主页面,该功能在同一时间只能连接一部移动终端19,如已有移动终端19连接该蓝牙智能锁,当另一部移动终端连接成功后,已连接的移动终端19将断开;登出功能为从APP主页面跳转至登录页面,即与蓝牙智能锁断开连接;开锁管理包含开锁功能与关锁功能,开锁功能为通过点击APP的“开锁”按钮,向蓝牙智能锁发送开锁指令打开门锁,并通过门把手5打开门;关锁功能为在通过APP打开蓝牙智能锁后未用门把手打开门时,可在APP上点击“关锁”按钮再次将蓝牙智能锁上锁;显示管理模块及LED屏7用于剩余电量显示功能,剩余电量显示功能能让用户实时知晓电池剩余电量,当剩余电量低于百分之二十时,字体有绿色变为红色;配置管理功能包含:密码修改、匹配设备与管理员设置,密码修改为修改当前登录用户的登录密码;匹配设备为显示之前已于蓝牙智能锁成功配对的设备信息,管理员可对设备进行删除操作;管理员设置为当前管理员可设置其他设备为管理员,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当蓝牙智能锁初次安装并未与任何设备匹配成功过,即第一次与蓝牙智能锁配对成功的设备为管理员。

实施例二:

如图1-7所示,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锁装置,包括智能锁锁体3,智能锁锁体3的内部安装有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且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电性连接电池2;电池2安装于智能锁锁体3的端部,BLE蓝牙芯片17连接移动终端19和LED屏7;智能锁锁体3的端部开设钥匙孔8,且钥匙孔8配合连接备用钥匙6;智能锁锁体3的端部安装有安装板4,且安装板4上安装把手5;安装板4上安装LED屏7,且安装板4的内部连接数据线15;数据线15的端部连接充电接头16,且充电接头16通过数据线15连接BLE蓝牙芯片17和单片机18;安装板4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盖板9,且盖板9的外侧固定把手5;盖板9盖合于安装板4表面的放置槽402表面,且放置槽402的内部放置数据线15和充电接头16;放置槽402的内部呈波浪状分布数据线15,且波浪状的数据线15顶部和底部均穿过卡扣13;卡扣13固定于滑块12上,且滑块12滑动连接于滑槽401的内部;滑块12与滑槽401的端部均通过弹簧11连接,且滑槽401等距开设于放置槽402的表面;盖板9上下活动连接安装板4,盖板9的底部固定外伸板901,且外伸板901配合连接放置槽402底部的插孔403;盖板9的侧面设有第一磁铁10,且第一磁铁10配合连接第二磁铁14;第二磁铁14固定于放置槽402的边缘处。

在进行外接充电宝进行补充电能时,首先通过把手5将盖板9上提,使外伸板901从插孔403内部抽出,即可通过旋转把手5打开盖板9,而后拉动充电接头16,拉动充电接头16时,各个卡扣13由于数据线15的收紧而受力,各个卡扣13均在滑块12的带动下箱滑槽401的中心处滑动,滑动时数据线15被拉长,即可拉伸到合适的长度接通充电宝,为整体提供电能;在使用完成后,放松充电接头16则数据线15在由于不在受外力在弹簧11的作用下随着滑块12的带动到达初始状态,即可实现对数据线15进行收纳;而后再次上提盖板9,使外伸板901对准插孔403插入,利用第一磁铁10及第二磁铁14的相互吸引实现对盖板9进行加强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