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2047发布日期:2019-07-06 12:10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源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源电子锁。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场所已经应用或正在过渡应用无源电子锁。例如:工井盖多为人工机械式样,维持成本较高,无法监测工井锁开/关状态。同时,应用于工井盖,需要对井盖及井下的气体、温湿度、液位等环境参数进行周期性监测,有效减少人工参与,并及时快速反映情况。因此,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电子锁,能实现井下环境参数监测,并实现开锁、关锁功能。

一种无源电子锁,包括锁端、钥匙端和传感器模块,其中,

所述钥匙端获取所述锁端的加密码,并与后台授权的加密码匹配,通过后给所述锁端供电开锁;

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锁端内;

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井盖开关传感器、有毒气体检测器、可燃气体检测器、氧气检测器、液位传感器和温湿度探测器。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模块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井盖开关传感器、有毒气体检测器、可燃气体检测器、氧气检测器、液位传感器和温湿度探测器的SM31芯片,以及连接所述SM31芯片的传感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锁端包括:

分别用于判断锁的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两个行程开关;

加载有加密码的加密芯片;

用于驱动锁端开启/关闭的行程电机;以及

电连接行程开关、加密芯片和行程电机的1-wire(单总线)技术DC(直流) 座;

所述钥匙端包括:

插接在所述1-wire技术DC座的1-wire技术DC接口;

连接所述1-wire技术DC接口的MCU(微处理器)控制模块;以及

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和所述后台数据处理模块的定位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MCU控制模块获取所述加密芯片的加密码,同时发送命令开启所述定位通信模块;

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定位通信模块从后台获取授权的加密码,与来自所述锁端的加密码匹配,通过后给所述锁端供电,所述行程电机得电后驱动锁端开启 /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井盖的无源开锁、关锁功能,同时,对井盖及井下的气体、温湿度、液位等环境参数进行周期性监测。采用无源的DC 接口技术,使用寿命长,不存在电池消耗损坏等有源问题。并且,利用1-wire技术使得电源和数据通信通过单根数据线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源电子锁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无源电子锁,包括锁端、钥匙端和传感器模块1。

钥匙端获取锁端的加密码,并与后台授权的加密码匹配,通过后给所述锁端供电开锁;传感器模块1设置于锁端内。

锁端包括:分别用于判断锁的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两个行程开关2,加载有加密码的加密芯片3,用于驱动锁端开启/关闭的行程电机4,电连接行程开关2、加密芯片3和行程电机4的1-wire技术DC座5。钥匙端包括:插接在1-wire技术DC座5的1-wire技术DC接口6,连接1-wire技术DC接口6的MCU控制模块7,连接MCU控制模块7和后台数据处理模块的定位通信模块8。

MCU控制模块7获取所述加密芯片3的加密码,同时发送命令开启所述定位通信模块8;MCU控制模块7通过所述定位通信模块8从后台获取授权的加密码,与来自锁端的加密码匹配,通过后给锁端供电,行程电机4得电后驱动锁端开启/关闭。

如图2所示,传感器模块1包括电池和SM31芯片11,以及分别连接SM31芯片11的井盖开关传感器12、有毒气体检测器13、可燃气体检测器14、氧气检测器15、液位传感器16、温湿度探测器17和传感通信模块18。井盖开关传感器12 在未授权时开启报警。有毒气体检测器13监测硫化氢浓度。可燃气体检测器14 监测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氧气检测器15监测氧气的浓度。液位传感器16监测井下液面高度。温湿度探测器17用于监测井下温湿度。传感通信模块18用于和后台通信。SM31芯片11将各个环境参数通过传感通信模块18发送给后台。

本实用新型中,SM31芯片11选用型号为ML9SM31。井盖开关传感器12选用型号为DT QMA6981。有毒气体检测器13选用的型号为TB200-H2S。可燃气体检测器 14选用的型号为MMD2002。氧气检测器15选用的型号为ES4-O2-25%。液位传感器 16选用的型号为VL53L0X。温湿度探测器17选用的型号为LWHT01。传感通信模块 18选用的型号为S7-200。MCU控制模块7选用的型号为STM32F103。定位通信模块 8选用的型号为S7-400。加密芯片3的型号选用NRSEC3000。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