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31747发布日期:2020-06-02 19:0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属于图书借阅智能管理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模式为手工操作,馆员需要给每本书粘贴标签,并给用户办理借书证,用户借还都通过馆员记录借阅信息在借书证中,这种模式管理繁琐、耗费人力、效率低下。现代图书管多引入自助借还机开展工作,在该借阅模式中,用户通过办理的借阅芯片卡或身份证在借还机上读取个人信息,信息核实后扫描图书isbn码完成借还操作。这种模式下当用户忘记携带借阅卡或身份证时无法借阅,另外由于同一isbn的图书存在多本,当图书发生破损等情况时,管理员无法追溯到是具体哪位用户借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采用全新设计策略,能够高效便捷实现图书的借还操作,且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基于rfid感应设备实现图书一书一码借还;包括图书数据初始方法、图书借阅方法和图书归还方法,其中,图书数据初始方法用于分别针对各本图书,执行如下步骤i至步骤iii;步骤i.生成图书所对应的唯一标识id,然后进入步骤ii;步骤ii.生成包含唯一标识id、图书isbn码、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二维码,并对其进行打印、贴设于图书上,然后进入步骤iii;步骤iii.在图书上设置rfid标签,并获得rfid标签的rfid码,将rfid码与唯一标识id相关联并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定义图书的状态为可借阅;图书借阅方法用于是实现借阅者对图书的借阅,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步骤a1.借阅者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获取二维码中的唯一标识id、以及该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并据此生成该唯一标识id所对应图书的借阅订单,且借阅订单中包含该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a2;步骤a2.借阅者将该图书置于rfid感应设备,rfid感应设备读取该图书中的rfid标签的rfid码,并根据所存储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该rfid码经对应唯一标识id、所关联的借阅订单,将借阅订单中的状态、以及该图书的状态,均变更为借阅中,完成借阅者对图书的借阅;图书归还方法用于是实现借阅者对图书的归还,包括操作;借阅者将该图书置于rfid感应设备,rfid感应设备读取该图书中的rfid标签的rfid码,并根据所存储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该rfid码经对应唯一标识id、所关联的借阅订单,将借阅订单中的状态变更为已归还,同时将该图书的状态变更为可借阅,完成借阅者对图书的归还。与上述相对应,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的系统,采用全新模块策略架构,通过模块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高效便捷实现图书的借还操作,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针对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的系统,包括移动客户端、图书管理终端、数据库服务器;其中,图书管理终端对接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管理员应用图书管理终端执行所述图书数据初始方法,并将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同时存储图书的状态、以及关于图书的借阅订单;所述rfid感应设备与图书管理终端相通信,由图书管理终端根据来自rfid感应设备的rfid码,针对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图书的状态、以及关于图书的借阅订单实现更新;移动客户端与图书管理终端之间相互通信,借阅者应用移动客户端执行所述图书借阅方法和所述图书归还方法,并针对数据库服务器所存相应图书的状态、以及图书的借阅订单实现更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书管理终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扫码模块、二维码生成模块、图书管理模块、第一订单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其所连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调度;扫码模块用于扫描图书isbn码,获得其所对应的图书信息,以及用于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获得其中的唯一标识id;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包含唯一标识id、图书isbn码、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二维码;图书管理模块用于生成图书所对应的唯一标识id,以及用于将rfid码与对应唯一标识id构成关联关系,同时图书管理模块用于对接、并管理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的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图书的状态;第一订单模块用于对接、并管理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关于图书的借阅订单。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客户端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相连接的二维码扫码模块、第二订单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其所连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调度;二维码扫码模块用于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获取二维码中的唯一标识id、以及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第二订单模块用于根据二维码扫码模块扫描所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id所对应、且包含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借阅订单,并发送至图书管理终端中的第一订单模块,经第一订单模块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还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所述图书管理终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用户模块,用户模块用于对接、并管理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用户注册信息;所述移动客户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注册登录模块,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向图书管理终端的用户模块实现用户注册操作,并由用户模块将用户注册信息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中,同时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向图书管理终端的用户模块实现用户登陆操作,由用户模块根据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用户注册信息、实现对用户登陆操作的校验;移动客户端中的第二订单模块根据二维码扫码模块扫描所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id所对应、且包含用户注册信息、以及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借阅订单。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还用于存储图书展示信息;所述移动客户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图书展示模块与显示模块,图书展示模块用于经所述图书管理终端对接、并读取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图书展示信息,并在显示模块上进行展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书管理终端通过对接打印机,用于对二维码生成模块所生成的二维码进行打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书管理终端的图书管理模块通过对接rfid读写器,由rfid读写器获得图书上rfid标签的rfid码。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图书管理终端中的扫码模块通过对接扫码枪,由扫码枪扫描图书isbn码,获得其所对应的图书信息,以及由扫码枪扫描图书二维码,获得其中的唯一标识id。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所设计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采用全新设计策略,将rfid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穿插在一起,通过移动客户端与图书管理终端实现对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更新,实现图书的借还,综合看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图书馆人力成本,并且24小时支持图书的借还场景,用户只需要必备移动客户端,诸如手机既可以完成借阅,克服了现有方式的缺点,并且图书一书一码的特性,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追溯每一本书的借阅历史,出现图书破损、缺页情况时候查询到具体用户追回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设计中图书一书一码的绑定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设计中用户自助借还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设计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基于rfid感应设备实现图书一书一码借还;包括图书数据初始方法、图书借阅方法和图书归还方法,其中,图书数据初始方法用于分别针对各本图书,如图1所示,执行如下步骤i至步骤iii。步骤i.生成图书所对应的唯一标识id,然后进入步骤ii。步骤ii.生成包含唯一标识id、图书isbn码、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二维码,并对其进行打印、贴设于图书上,然后进入步骤iii。步骤iii.在图书上设置rfid标签,并获得rfid标签的rfid码,将rfid码与唯一标识id相关联并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定义图书的状态为可借阅。图书借阅方法用于是实现借阅者对图书的借阅,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步骤a1.借阅者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获取二维码中的唯一标识id、以及该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并据此生成该唯一标识id所对应图书的借阅订单,且借阅订单中包含该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然后进入步骤a2。步骤a2.借阅者将该图书置于rfid感应设备,rfid感应设备读取该图书中的rfid标签的rfid码,并根据所存储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该rfid码经对应唯一标识id、所关联的借阅订单,将借阅订单中的状态、以及该图书的状态,均变更为借阅中,完成借阅者对图书的借阅。图书归还方法用于是实现借阅者对图书的归还,如图2所示包括操作:借阅者将该图书置于rfid感应设备,rfid感应设备读取该图书中的rfid标签的rfid码,并根据所存储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得该rfid码经对应唯一标识id、所关联的借阅订单,将借阅订单中的状态变更为已归还,同时将该图书的状态变更为可借阅,完成借阅者对图书的归还。针对上述所设计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本发明为此设计了针对此方法的系统,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移动客户端、图书管理终端、数据库服务器。其中,图书管理终端对接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管理员应用图书管理终端执行所述图书数据初始方法,图书管理终端通过对接rfid读写器,由rfid读写器获得图书上rfid标签的rfid码,并将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同时存储用户注册信息、图书展示信息、图书的状态、以及关于图书的借阅订单。所述rfid感应设备与图书管理终端相通信,由图书管理终端根据来自rfid感应设备的rfid码,针对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图书的状态、以及关于图书的借阅订单实现更新。移动客户端与图书管理终端之间相互通信,借阅者应用移动客户端执行所述图书借阅方法和所述图书归还方法,并针对数据库服务器所存相应图书的状态、以及图书的借阅订单实现更新。对于上述所设计针对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的系统,进一步如图3所示,针对移动客户端、图书管理终端、数据库服务器,分别具体设计,图书管理终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扫码模块、二维码生成模块、图书管理模块、第一订单模块、用户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其所连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调度。其中,扫码模块用于扫描图书isbn码,获得其所对应的图书信息,以及用于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获得其中的唯一标识id。实际应用中,扫码模块通过对接扫码枪,由扫码枪扫描图书isbn码,获得其所对应的图书信息,以及由扫码枪扫描图书二维码,获得其中的唯一标识id。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包含唯一标识id、图书isbn码、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二维码。实际应用中,图书管理终端通过对接打印机,用于对二维码生成模块所生成的二维码进行打印。图书管理模块用于生成图书所对应的唯一标识id,以及通过对接rfid读写器,由rfid读写器获得图书上rfid标签的rfid码,并将rfid码与对应唯一标识id构成关联关系,同时图书管理模块用于对接、并管理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的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图书的状态。第一订单模块用于对接、并管理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关于图书的借阅订单。用户模块用于对接、并管理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用户注册信息。如图3所示,设计移动客户端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相连接的二维码扫码模块、第二订单模块、注册登录模块、图书展示模块、显示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其所连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调度。二维码扫码模块用于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获取二维码中的唯一标识id、以及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第二订单模块用于根据二维码扫码模块扫描所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id所对应、且包含用户注册信息、以及图书isbn码所对应图书信息的借阅订单,并发送至图书管理终端中的第一订单模块,经第一订单模块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向图书管理终端的用户模块实现用户注册操作,并由用户模块将用户注册信息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中,同时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向图书管理终端的用户模块实现用户登陆操作,由用户模块根据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用户注册信息、实现对用户登陆操作的校验。图书展示模块用于经所述图书管理终端对接、并读取数据库服务器中的图书展示信息,并在显示模块上进行展示。将上述所设计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实际当中,工作人员在图书管理终端的图书管理模块中将同一isbn编号的图书输入数量n,生成n个图书id并与图书isbn号关联,形成数据关联结构,如下表1所示。isbn标准书号编码bookname图书名称bookid图书唯一idauthor作者other其他图书信息表1接下来由图书管理员应用图书管理终端执行所述图书数据初始方法,其中,rfid码与唯一标识id之间的关联如下表2所示。isbn标准书号编码bookname图书名称bookid图书唯一idrfidrfid编码bookstatus图书状态(可借阅)author作者other其他图书信息表2接下来在实际借书过程中,基于移动客户端与图书管理终端之间相互通信,借阅者应用移动客户端执行所述图书借阅方法,其中,所述借阅订单如下表3所示。orderid订单编号orderstatus订单状态(待借阅)creattime订单创建时间userid用户idisbn标准书号编码bookname图书名称bookid图书唯一idrfidrfid编码bookstatus图书状态(待借阅)browtime借阅时间returntime归还时间other其他图书信息表3并且基于图书借阅动作,更新借阅订单;之后在借阅者还书时,执行上述图书归还方法,并针对数据库服务器所存相应图书的状态、以及图书的借阅订单实现更新。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基于rfid的图书一书一码借还方法及系统,采用全新设计策略,将rfid技术与二维码技术穿插在一起,通过移动客户端与图书管理终端实现对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更新,实现图书的借还,综合看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图书馆人力成本,并且24小时支持图书的借还场景,用户只需要必备移动客户端,诸如手机既可以完成借阅,克服了现有方式的缺点,并且图书一书一码的特性,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追溯每一本书的借阅历史,出现图书破损、缺页情况时候查询到具体用户追回损失。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