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9027发布日期:2019-09-25 00:4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用电服务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电能表的用电信息采用IC卡预收费电能表,即以IC卡作为电量传输介质的电能表,通过特定读写器将用户的信息和购买电量写入IC卡,然后通过IC卡写入电能表,同时将电能表内的数据反写入IC卡。目前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两种。相对应的,IC卡预收费电能表也分为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和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同时。IC卡预收费电能表有一个用于插入接触式IC卡的卡槽,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有一个用于贴放非接触式IC卡的感应区。

在IC卡预收费电能表安装使用之前,为了保证IC卡预收费电能表与IC卡可以正常通信,需要对卡槽或感应区的功能进行验证。因此,在电能表的检定系统中设计了用于验证卡槽或感应区功能的插卡装置。但是,目前的插卡装置功能比较单一,一个插卡装置只能检测一种IC卡预收费电能表,此时若需要对两种IC卡预收费电能表均进行检测,则需要两台插卡装置,存在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卡装置,解决了现有因功能单一,当需要对不同类型的IC卡预收费电能表进行检测时,需要两台插卡装置,存在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卡装置,包括:机架、定位组件、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

所述定位组件、所述主控制单元和所述插卡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插卡组件均和所述主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用于对定位块处放置的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和用于安装所述定位块和所述读写器的支撑板;

所述插卡组件包括:IC卡和IC卡驱动结构,所述IC卡包括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所述接触式IC卡与所述非接触式IC卡均和所述所述IC卡驱动结构连接;

所述主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读写器识别到的所述电表种类信息控制所述IC卡驱动结构驱动所述IC卡,使得所述IC卡与所述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以进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和所述插卡组件层叠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插卡组件相对机架的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组件相对所述机架的底部的高度;

所述IC卡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直线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直线轴承、第一导向结构、第二直线轴承和第二导向结构;

所述第一直线电机上竖直设置有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且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均和所述第一直线电机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直线轴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安装所述接触式IC卡的第一安装板;

所述第二直线轴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安装所述非接触式IC卡的第二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轴和用于竖直安装所述第一导向轴的第一导向轴安装板,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第二导向轴和用于竖直安装所述第二导向轴的第二导向轴安装板;

所述第一导向轴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

所述第二导向轴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IC卡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竖直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轴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弹簧竖直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轴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块和所述读写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插卡组件的对侧;

所述支撑板安装有用于所述接触式IC卡穿过的第一导向槽和用于所述非接触式IC卡穿过的第二导向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插卡组件的对侧还安装有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和所述插卡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同一高度处;

所述IC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直线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接触式IC卡的第三安装板和用于安装所述非接触式IC卡的第四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插卡装置还包括:顶升组件;

所述顶升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顶升组件相对所述机架的底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定位组件相对所述机架的底部的高度;

所述顶升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电能表托盘的放置台、支架和第三气缸,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三气缸均设置于所述放置台朝向所述定位组件的对侧,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三气缸配合使得所述放置台移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卡装置,包括:机架、定位组件、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定位组件、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均安装于机架上;定位组件与插卡组件均和主控制单元电连接;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用于对定位块处放置的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和用于安装定位块和读写器的支撑板;插卡组件包括:IC卡和IC卡驱动结构,IC卡包括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均和IC卡驱动结构连接;主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读写器识别到的电表种类信息控制IC卡驱动结构驱动IC卡,使得IC卡与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以进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卡装置,包括用于对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然后根据读写器识别到的电表种类信息控制对应的IC卡驱动结构运动,IC卡驱动结构运动带动IC运动,使得待检测电能表对应的IC卡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从而对待检测电能表进行检测,无需两台插卡装置即可对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和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均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因功能单一,当需要对不同类型的IC卡预收费电能表进行检测时,需要两台插卡装置,存在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插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插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定位组件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定位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机架;2、定位组件;3、插卡组件;21、定位块;22、读写器;23、支撑板;24、第一导向槽;25、第二导向槽;26、第二弹簧;31、第一直线电机;32、第一气缸;33、第二气缸;34、第一直线轴承;35、第二直线轴承;36、第一导向结构;37、第二导向结构;361、第一导向轴;362、第一导向轴安装板;371、第二导向轴371;372、第二导向轴安装板;38、第一安装板;39、第二安装板;40、第一弹簧;5、顶升组件;51、放置台;52、支架;53、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卡装置,解决了现有因功能单一,当需要对不同类型的IC卡预收费电能表进行检测时,需要两台插卡装置,存在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插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3,包括:机架1、定位组件2、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3,定位组件2、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3均安装于机架1上,定位组件2与插卡组件3均和主控制单元电连接,定位组件2包括:定位块21、用于对定位块21处放置的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22和用于安装定位块21和读写器22的支撑板23,插卡组件3包括:IC卡和IC卡驱动结构,IC卡包括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均和IC卡驱动结构连接,主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读写器22识别到的电表种类信息控制IC卡驱动结构驱动IC卡,使得IC卡与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以进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主控制单元当判断到读写器22发送的电表种类信息为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时,控制IC卡驱动机构驱动接触式IC卡运动,使得接触式IC卡对待检测电能表进行检测,当判断到读写器22发送的电表种类信息为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时,控制IC卡驱动机构驱动非接触式IC卡运动,使得接触式IC卡对待检测电能表进行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主控制单元功能的实现不需要通过程序,例如:可以设置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和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对应为高低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插卡装置,包括用于对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22,然后根据读写器22识别到的电表种类信息控制对应的IC卡驱动结构运动,IC卡驱动结构运动带动IC运动,使得待检测电能表对应的IC卡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从而对待检测电能表进行检测,无需两台插卡装置即可对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和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均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因功能单一,当需要对不同类型的IC卡预收费电能表进行检测时,需要两台插卡装置,存在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该插卡装置包括:机架1、定位组件2、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3,定位组件2、主控制单元和插卡组件3均安装于机架1上,定位组件2与插卡组件3均和主控制单元电连接,定位组件2包括:定位块21、用于对定位块21处放置的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22和用于安装定位块21和读写器22的支撑板23,插卡组件3包括:IC卡和IC卡驱动结构,IC卡包括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均和IC卡驱动结构连接,主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读写器22识别到的电表种类信息控制IC卡驱动结构驱动IC卡,使得IC卡与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以进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和插卡组件3层叠设置于机架1上,且插卡组件3相对机架1的底部的高度大于定位组件2相对机架1的底部的高度,如图2所示,IC卡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直线电机31、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33、第一直线轴承34、第一导向结构36、第二直线轴承35和第二导向结构37,第一直线电机31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气缸32和第二气缸33,且第一气缸32与第二气缸33均和第一直线电机31滑动连接,第一直线轴承34一端连接第一气缸32,另一端连接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一端,第一导向结构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安装接触式IC卡的第一安装板38,第二直线轴承35一端连接第二气缸33,另一端连接第二导向结构37的第二端,第二导向结构37的第二端连接用于安装非接触式IC卡的第二安装板39。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轴361和用于竖直安装第一导向轴361的第一导向轴安装板362,第二导向结构37包括第二导向轴371和用于竖直安装第二导向轴371的第二导向轴安装板372,第一导向轴361一端连接第一直线轴承34,另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板38,第二导向轴371一端连接第二直线轴承35,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板39。

进一步地,为保证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预付费电能表卡槽紧密接触,并防止接触式IC卡被挤压损坏,设计了弹簧配合导向轴的结构,起缓冲作用,IC卡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40,第一弹簧40竖直安装于第一导向轴361安装板上。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当接触式IC卡接触到卡槽底部时,导向轴带动接触式IC卡沿第一直线轴承34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定位块21和读写器22均安装于支撑板23朝向插卡组件3的对侧,支撑板23安装有用于接触式IC卡穿过的第一导向槽24和用于非接触式IC卡穿过的第二导向槽25。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支撑板23朝向插卡组件3的对侧还安装有第二弹簧26。可以理解的是,设计第二弹簧26,给放置于定位块21处的待检测电能表预留足够的放置空间。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和插卡组件3安装于机架1的同一高度处,IC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直线电机,第二电机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安装接触式IC卡的第三安装板和用于安装非接触式IC卡的第四安装板。需要说明的是,当定位组件2和插卡组件3安装于同一机架1的同一高度处时,只需要驱动直线电机上的第三安装板或第四安装板进行移动,即可使得IC卡与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以进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

进一步地,插卡装置还包括:顶升组件5,顶升组件5安装于机架1上,且顶升组件5相对机架1的底部的高度小于定位组件2相对机架1的底部的高度,如图5所示,顶升组件5包括用于放置待检测电能表托盘的放置台51、支架52和第三气缸53,支架52与第三气缸53均设置于放置台51朝向定位组件2的对侧,支架52和第三气缸53配合使得放置台51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卡装置的工作过程为:以测试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和非接触式IC卡的数据传输功能为例,放置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托盘进入插卡装置内,到达顶升组件5的放置台51上,第三气缸53推动放置台51向上移动至表定位组件2的安装位置处,托盘里面的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和定位组件2的读写器22接触,使得读写器22对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读取后,主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气缸33左右移动,将非接触式IC卡移动至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感应区的正上方,然后第二气缸33做轴向运动,将非接触式IC卡穿过第二导向槽25后,放置至感应区,非接触式IC卡借助于485接口读取表的数据,若数据读取成功则说明二者数据传输功能正常。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插卡装置,包括用于对待检测电能表的电表种类信息进行识别的读写器22,然后根据读写器22识别到的电表种类信息控制对应的IC卡驱动结构运动,IC卡驱动结构运动带动IC运动,使得待检测电能表对应的IC卡和待检测电能表的检测区域接触,从而对待检测电能表进行检测,无需两台插卡装置即可对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和非接触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均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因功能单一,当需要对不同类型的IC卡预收费电能表进行检测时,需要两台插卡装置,存在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