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5502发布日期:2019-12-24 21:5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处理智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信息处理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防止进入带电隔间是电力五防的一项重要要求。近年,由于多种原因,人员误入带电隔间违规进行操作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于安装带电的开关柜,尤其是高压开关柜,一般是禁止随意打开的;已有的电气开关柜虽然设有防止被随意打开的柜锁,但是依然存在着被不明危险的人员打开的潜在危险。

而对于开关柜在检修过程中,容易导致检修人员走错位置,触碰运行设备造成触电事故。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操作人员身份有效识别及处理,无法保证开关柜在非正常打开时进行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智能装置,提供一种安全的检修环境,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息处理智能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信息采集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pcb板,设置在pcb板上且依次连接的信息识别器、控制器和用于传输信息的无线传输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控制控制器工作状态的控制开关,用于向控制器供电的电池,用于显示信息处理结果的显示屏和报警器,以及用于接收信息的信号处理终端,所述信息采集器与信息识别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为两部分,所述电池位于底侧的空间中,所述pcb板固定在分隔板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为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内部设置有存储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可拆卸设置有塑胶保护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信息采集器采集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传送至信息识别器,信息识别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识别,最后将识别结果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传输至信息处理终端中对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即可打开开关柜进行维修,若信息不符,则报警器启动,达到提醒操作人员的目的,此时,操作人员无法打开开关柜,避免误开的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适用范围广,便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终端内部设置有存储器,用于存储信号处理终端接收到的信息及处理结果,以便于后续查看结果。

(3)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顶部可拆卸设置有塑胶保护环,保护信息采集器免受磕碰而损坏。

(4)本实用新型的电池8为充电式电池,且设置了充电接口,方便充电,避免使用一次性电池,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信息采集器,3-信息识别器,4-控制器,5-无线传输装置,6-pcb板,7-分隔板,8-电池,9-显示屏,10-报警器,11-控制开关,12-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信息处理智能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信息采集器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pcb板6,设置在pcb板6上且依次连接的信息识别器3、控制器4和用于传输信息的无线传输装置5,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控制控制器4工作状态的控制开关11,用于向控制器4供电的电池8,用于显示信息处理结果的显示屏9和报警器10,以及用于接收信息的信号处理终端,所述信息采集器2与信息识别器3连接,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分隔板7,将壳体1内部分为两部分,所述电池8位于底侧的空间中,所述pcb板固定在分隔板7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内部设置有存储器,用于存储信号处理终端接收到的信息及处理结果,以便于后续查看结果;所述壳体1顶部可拆卸设置有塑胶保护环,保护信息采集器2免受磕碰而损坏;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在电池8电量不足时为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12,方便充电,避免使用一次性电池,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正确安装装置中的各种器件,并将可充电电池8充足电力,可充电电池8为控制器4提供电力;在需要维修开关柜时,打开控制开关11,控制控制器4启动工作,信息采集器2开始采集信息,采集的信息包括操作人员的指纹,信息采集器2采集操作人员的指纹并传送至信息识别器3,信息识别器3对接收到的指纹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通过无线传输装置5传输至信息处理终端,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终端为可与控制器4远程进行通讯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的设备,在信息处理终端对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即可打开开关柜进行维修,若信息与指纹识别信息不符,则无法通过验证,同时报警器10启动,达到提醒操作人员的目的,此时,操作人员无法打开开关柜,避免误开的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适用范围广,便于使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