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8945发布日期:2020-07-17 15: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自动核放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



背景技术:

2018年4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18年第30号公告《关于启动实施tir公约试点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从2018年5月1日起开始在我国施行《tir公约》;《tir公约》作为跨境货物运输通关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通关时间、节省运输费用、提升便利化水平;《tir公约》实施后,如何区分tir运输车辆和非tir运输车辆,如何提高tir运输车辆的通关效率,充分发挥国际公约的优势,是目前海关核查车辆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基于上述海关通关车辆核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海关货车通关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包括门禁、人脸识别装置、tir电子标签、识别器、车牌识别装置、中控管理装置以及云平台;门禁与中控管理装置通信连接,用于限制货车通行;人脸识别装置与云平台通信连接,用于实时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识别器与tir电子标签通信连接,用于读取tir电子标签的数据;tir电子标签用于记录并发送货车运送的货物信息和tir核批信息;车牌识别装置与中控管理装置通信连接,用于识别货车车牌号;中控管理装置还与云平台通信连接,用于储存、记录以及调用数据,并管理货车通行;云平台用于储存数据。

进一步地,门禁包括有门禁杆机构、门禁驱动机构以及通讯模块;门禁驱动机构与门禁杆机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门禁杆机构打开或关闭;门禁驱动机构通过通讯模块与中控管理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中控管理装置的控制指令,以对门禁杆机构进行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有摄像头、硬件处理器、人脸识别界面以及通讯模块;人脸识别装置设置于货车驾驶室内,用于实时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通过硬件处理器进行人脸数据库建模,并将人脸图像信息储存在硬件处理器上;同时,硬件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将人脸图像信息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tir电子标签包括有信息输入单元、信息储存单元以及信息发送单元;识别器包括有天线、解码器以及通讯模块;货物信息以编码的方式通过信息输入单元存放于信息储存单元上;同时,货物信息还将储存于云平台上。

进一步地,车牌识别装置包括有摄像头、图像处理单元以及通讯模块;摄像头用于采集货车车牌号;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对货车车牌号进行识别,并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中控管理装置。

进一步地,中控管理装置包括有中央控制器、中控管理操作界面、储存器以及通讯模块;储存器用于储存车牌信息、货物信息、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通行地点以及通行时间。

进一步地,云平台包括有云管理系统、服务器以及通讯模块;服务器用于储存货物信息、货车信息、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tir核批信息以及驾驶员身份信息;驾驶员身份信息包括有姓名、身份证以及驾驶证信息;货车信息包括有货车型号、车型、车牌号以及vin;货物信息包括货物起点信息、终点信息、种类信息以及重量信息。

采用上述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能够自动采集通关货车信息和驾驶员信息;所采集的货车信息与驾驶员信息在海关物流监控系统中与信息采集的时间、地点等因素相结合,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与货物进出口或转运的申报信息自动核对,以便即时作出核放与否的判断和执行;该系统有效地加快正常货车通关的核放速度,减少人工干预,改善通关验关的工作环境,提高海关的通关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方法工作流程图。

图中:1、门禁;101、门禁杆机构;102、门禁驱动机构;103、通讯模块;2、货车;3、人脸识别装置;301、摄像头;302、硬件处理器;303、人脸识别界面;304、通讯模块;4、tir电子标签;401、信息输入单元;402、信息储存单元;403、信息发送单元;5、识别器;501、天线;502、解码器;503、通讯模块;6、车牌识别系统;601、摄像头;602、图像处理单元;603、通讯模块;7、中控管理系统;701、中控管理操作界面;702、储存器;703、通讯模块;8、云平台;801、云管理系统;802、服务器;803、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包括门禁1、人脸识别装置3、tir电子标签4、识别器5、车牌识别装置6、中控管理装置7以及云平台8;其中,门禁1与中控管理装置7通信连接,用于限制货车2的通行;人脸识别装置3与云平台8通信连接,用于实时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识别器5与tir电子标签4通信连接,用于读取tir电子标签4的数据;tir电子标签4安装于货车2驾驶室外侧,用于记录并发送货车2运送的货物信息和tir核批信息等相关信息;车牌识别装置6与中控管理装置7通信连接,用于识别货车2车牌号;中控管理装置7为海关中控管理装置;中控管理装置7还与云平台8通信连接,用于储存、记录以及调用数据,并管理货车2的通行;云平台8用于储存数据;采用上述方案可有效提高海关货车检测放行效率。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门禁1包括有门禁杆机构101、门禁驱动机构102以及通讯模块103;门禁驱动机构102与门禁杆机构10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门禁杆机构101打开或关闭,以对货车2进行放行或禁行;门禁驱动机构102通过通讯模块103与中控管理装置7通信连接,用于接收中控管理装置7的控制指令,以对门禁杆机构101进行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人脸识别装置3包括有摄像头301、硬件处理器302、人脸识别界面303以及通讯模块304;人脸识别装置3设置于货车2的驾驶室内,用于实时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人脸识别装置3通过其硬件处理器302进行人脸数据库建模,并将人脸图像信息储存在硬件处理器302上;同时,硬件处理器302通过通讯模块304将人脸图像信息传输至云平台8进行存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tir电子标签4包括有信息输入单元401、信息储存单元402以及信息发送单元403;识别器5包括有天线501、解码器502以及通讯模块503;其中,货物信息以编码的方式通过信息输入单元401存放于信息储存单元402上;同时,货物信息还将储存于云平台8上;货物信息具体包括货物起点信息、终点信息、种类信息、重量信息等;货物信息将以编码的方式通过信息输入单元401存放于电子标签4的信息储存单元402上,同时,货物信息还将储存于云平台8的服务器802上,中控管理系统7可从云平台8调取货物信息数据。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6包括有摄像头601、图像处理单元602以及通讯模块603;摄像头601用于采集货车2的车牌号;图像处理单元602用于对货车2车牌号进行识别,并通过通讯模块603传输至中控管理装置7;货车信息包括货车型号、车型、车牌号、vin(vehicleidentificationnumber车辆识别码)等信息,货车信息将在云平台8的服务器802上储存,中控管理系统7可从云平台8调取货车信息数据。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中控管理装置7包括有中央控制器、中控管理操作界面701、储存器702以及通讯模块703;储存器702用于储存车牌信息、货物信息、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通行地点以及通行时间;中控管理操作界面701用于对控制系统进行操作;中央控制器用于对数据的处理以及控制门禁驱动运行。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云平台8包括有云管理系统801、服务器802以及通讯模块803;云管理系统801为海关通行;服务器802用于储存货物信息、货车信息、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tir核批信息以及驾驶员身份信息;驾驶员身份信息包括有姓名、身份证以及驾驶证信息;货车信息包括有货车型号、车型、车牌号以及vin;货物信息包括货物起点信息、终点信息、种类信息以及重量信息;云平台8的云管理系统801将对驾驶员身份信息、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货车信息、货物信息进行整合匹配,使得这些信息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即,驾驶员对应哪辆车,车对应何种货物。

相应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海关多信息融合自动核放控制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货物信息、货车信息、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tir核批信息以及驾驶员身份信息录入云平台;驾驶员身份信息包括有姓名、身份证以及驾驶证信息;货车信息包括有货车型号、车型、车牌号以及vin(vehicleidentificationnumber车辆识别码);货物信息包括货物起点信息、终点信息、种类信息以及重量信息;

s2:人脸识别装置开始启动,以获取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并将人脸图像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存储;

车牌识别装置开始启动,以获取车牌信息,并通过通讯模块将车牌信息传输至中控管理装置进行储存;

识别器开始启动,以获取货车的货物信息,并将货物信息传输至中控管理装置进行储存;

s3:中控管理装置通过云平台调用车牌号的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并核对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以及货物信息;

s4:当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以及货物信息三种信息完全匹配时;中控管理装置控制门禁打开,以对货车进行放行;当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以及货物信息三种信息有一项不匹配时,门禁将不开启。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s2步骤具体包括:

s21:当货车启动后,人脸识别系统3将随之启动;人脸识别装置将隔一定时间间隔开启工作(时间间隔人为设定),持续工作一定时间关闭(时间人为设定);具体为,当人脸识别装置开始启动时,人脸识别装置的摄像头获取驾驶员人脸图像和驾驶员身份信息,通过人脸识别装置硬件处理器进行人脸数据库建模,并将人脸图像信息储存在硬件处理器上;同时,硬件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将人脸图像信息和驾驶员身份信息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具体为,摄像头301将对驾驶员进行拍摄,硬件处理器302将拍摄的人脸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一方面识别驾驶员人脸信息,一方面可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

s22:当车牌识别装置开始启动时,车牌识别装置的摄像头开始捕捉货车的车牌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单元识别货车信息,并通过通讯模块将货车信息传输至中控管理装置进行储存;如果未识别到货车,将持续拍摄,如果识别到货车,图像处理单元602将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车牌进行识别,识别的车牌信息将通过通讯模块603发送给海关中控管理系统7的通讯模块703,并在储存器702中储存;

s23:识别器开始启动时,识别器的天线接收tir电子标签信息发送单元发出的射频信号,通过解码器获取货车的货物信息,并通过通讯模块将货物信息传输至中控管理装置进行储存;具体地,如果识别器未接收到射频信号,将持续工作,如果识别器接收到射频信号,将通过解码器502进行信息解码,以获得货车货物信息,并将解码结果通过通讯模块503发送给海关中控管理系统7的通讯模块703,并在储存器702中储存。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在s3步骤中,中控管理装置通过通讯模块将车牌信息发送信息给云平台的通讯模块,以调用该车牌信息对应的的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及驾驶员身份信息,即可以调用步骤2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的驾驶员人脸图像信息及身份信息;云平台8的通讯模块803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中控管理系统7的通讯模块703;中控管理系统7将对驾驶员身份信息、车牌信息、货物信息进行匹配分析;匹配方式即是步骤1所述的三者信息对应关系,如果有一个信息不符,如换了驾驶员,如,换了货车,如换了电子标签,则,进入步骤5,如果三者信息完全匹配,则,下一步。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实施例中,在s4步骤中,中控管理装置通过发送准予通行信息给门禁的通讯模块,门禁通过门禁驱动机构控制门禁杆机构打开,以对货车进行放行;进一步地,当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以及货物信息三种信息有一项不匹配时;海关工作人员对不匹配事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海关中控管理操作界面701录入海关中控管理系统7;事件处理后,海关工作人员将驾驶员人脸信息、驾驶员身份信息、货车信息、货物信息、事件发生地点、事件发生事件、信息不匹配原因、事件处理结果信息储存在中控管理系统的储存器和云平台的服务器中。

上述道路货运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具体是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进行自动核放,是海关物流监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作用是自动采集通关货车信息和驾驶员信息;所采集的货车信息与驾驶员信息在海关物流监控系统中与信息采集的时间、地点等因素相结合,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与货物进出口或转运的申报信息自动核对,以便即时作出核放与否的判断和执行;该自动核放控制系统有效地加快了正常货车通关的核放速度,减少人工干预,改善通关验关的工作环境,提高海关的通关效率;当货车进入通道,被入口感应圈检测到时,将激活读写器,读写器在7~10米的距离和0.5秒内读取车身上的tir电子标签,对货车的身份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判断;车外读写设备一般与货车信息管理系统连网工作,可通过货车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地交换信息;必要时可发出指令,禁止该货车通行;车外读写设备也可以不联网脱机工作,读取货车tir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并利用存在机内的tir核批车型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货车是否在核批有效期内;当离开监测区,出口感应圈检测到货车时,清除电子货车显示器(选件)上的内容,关闭自动门禁杆(选件),将出入货车数据提交到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对往来的货车统一管理登记、发放tir电子标签,并在关键的出入监控点安放rfid识读设备,可以使安装tir电子标签的火车被识别系统准确及时的识别,完成货车状态的识别和数据采集的要求;该系统采用无线通讯等信息技术将采集到的货车信息提交管理系统,来完成货车身份的确认、以及查询和统计,调度等功能;同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对货车的tir核批信息进行检验,实时统计监测tir运输货车信息,有效提高海关货车通行能力和通关效率。

上述“通信模块”是由服务器,云,因特网,卫星,wi-fi网络,蜂窝网络和任何其它合适的通信装置。一些设备,系统,实施例和过程使用计算机。前面部分中描述的例程,过程,方法和算法中的每个例程,过程,方法和算法可以体现在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计算机处理器或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指令的机器执行的代码模块中,并且全部或部分地由其自动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有形计算机存储设备上,诸如硬盘驱动器,固态存储器,闪存,光盘和/或类似设备。所述过程和算法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在专用电路中实现。所公开的过程和过程步骤的结果可以持久地或以其它方式存储在任何类型的非瞬态计算机存储器中,例如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中控管理操作界面701,可以采用app实现操作,术语“app”指的是本地app和移动云app(以及webapp)。本地应用程序直接安装在远程计算设备上,由此开发者为每种类型的远程计算设备(例如,iphone设备和android设备)创建单独的应用程序版本。本地app可以存储在盒外的远程计算设备上,或者本地app可以从公共或私人app存储下载并安装在远程计算设备上。与本地应用相关联的自驱动车辆数据可以被存储在远程计算设备上和/或可以被远程存储和由本地应用访问。因特网连通性可以由一些应用的实例使用。app的其它实例可以不使用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app可以在没有因特网连接的情况下运行。

移动云应用非常类似于基于web的应用。主要的相似性在于,移动云应用和web应用都运行在远程计算设备外部的服务器上,并且可能需要使用远程计算设备上的浏览器来显示然后使用app用户界面(ui)。移动云应用程序可以是被重建以在移动云中运行的本地应用程序;为移动设备开发的定制应用;或者从外部源下载到云的第三方应用。一些组织提供其应用的本地和移动云版本。简而言之,术语“app”是指本地app和移动云app。

这里所述的步骤没有一个是必需的或不可缺少的。可以调整或修改任何步骤。可以使用其它或附加的步骤。任何步骤的任何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公开或示出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或示例中的过程,结构和/或设备可以与在不同实施例,流程图或示例中公开或示出的任何步骤,过程,结构和/或设备的任何其它部分组合或使用,或者代替它们。这里提供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不是想要是离散的并且彼此分开。

一些设备,系统,实施例和过程使用计算机。上述部分中描述的例程,过程,方法和算法中的每个例程,过程,方法和算法可以体现在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计算机处理器或被配置为执行计算机指令的机器执行的代码模块中,并且全部或部分地由其自动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存储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有形计算机存储设备上,诸如硬盘驱动器,固态存储器,闪存,光盘和/或类似设备。所述过程和算法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在专用电路中实现。所公开的过程和过程步骤的结果可以持久地或以其它方式存储在任何类型的非瞬态计算机存储器中,例如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上述各种特征和过程可以彼此独立地使用,或者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所有可能的组合和子组合都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在一些实现中可以省略某些方法,事件,状态或处理块。本文所述的方法,步骤和过程也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序列,并且与之相关的块,步骤或状态可以以其它适当的序列来执行。例如,所描述的任务或事件可以按照不同于具体公开的顺序来执行。可以在单个块或状态中组合多个步骤。示例任务或事件可以以串行,并行或以某种其它方式执行。任务或事件可以被添加到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或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移除。这里所述的示例性系统和组件可以被配置成与所述不同。例如,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可以将元件添加到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移除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移除或重新排列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

这里所用的条件语言,除非另外特别说明,或者在所用的上下文中另外理解,通常是用来传达某些实施例包括,而其它实施例不包括,某些特征,元件和/或步骤。因此,这样的条件语言一般不是用来暗示特征,元件和/或步骤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以任何方式所需的,或者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必须包括逻辑,用于在有或没有作者输入或提示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在任何特定实施例中包括或要执行这些特征,元件和/或步骤。术语“包括”,“包括”,“具有”等是同义的,包括以开放式的方式使用,并且不排除附加的元件,特征,动作,操作等。而且,术语“或”以其包含的意义(而不是以其排他的意义)使用,使得当例如用于连接元素列表时,术语“或”是指列表中的一个,一些或所有元素。连接语言,例如短语“x中的至少一个”,y,和z,“除非另有说明,用一般用于传达物品的上下文来理解,术语等可以是x,y或z。因此,这样的连接语言一般不意味着某些实施例需要x,y和z中的至少一个都存在。

术语“和/或”是指“和”适用于某些实施例,“或”适用于某些实施例。因此,可以用写在一个句子中的a,b和c以及写在另一个句子中的a,b和c来代替a,b和/或c。a,b,和/或c是指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a和b,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a和c,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b和c,一些实施例可以仅包括a,一些实施例可以仅包括b,一些实施例可以仅包括c,并且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a,b和c。术语“和/或”用于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不意欲限制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上述描述中没有任何意思是暗示任何特定的特征,特征,步骤,模块或块是必需的或不可缺少的。实际上,这里所述的新方法和系统可以以各种其它形式来实施;此外,在不脱离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