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发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3214发布日期:2020-06-09 19:4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票证发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票证发放领域,具体涉及票证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票证大多通过相关机构进行售卖或发放,需要购买或领取票证的人员需要提前预约,并到相关机构的窗口排队进行购买或领取,一方面消耗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购买或领取票证的人员的时间。

目前存在一些自动领购设备供用户自助的领购票证,但用户在领购票证时,仍然存在忘取、漏取等问题,丢失的票证将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对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会形成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票证发放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票据忘取、漏取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其包括:

用于存放票证的存储仓和回收仓;

用于用户收取票证的取票仓;

用于检测所述取票仓中的票证的检测件;

以及用于传输票证的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具有将票证自所述存储仓传输至所述取票仓的发放行程,以及具有将所述票证自所述取票仓传输至所述回收仓的回收行程,所述检测件检测到票证达到预设时间时,所述传输机构启动回收行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用于执行所述发放行程的发放传输组件;

以及用于执行所述回收行程的回收传输组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发放传输组件包括传送件、驱动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票证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送件动作,所述第二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票证时,所述驱动件停止驱动所述传送件动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回收传输组件延伸至所述取票仓中,所述发放传输组件将票证传输至所述取票仓中的所述回收传输组件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输组件,所述发放行程和所述回收行程由所述传输组件执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票证发放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发放行程上的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打印所述票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构设于所述取票仓的斜上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取票仓包括能够开合的仓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仓的数量为多个。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存储仓中形成有用于将票证直立输出的输出通道,所述票证发放装置中形成有传输通道,每一所述输出通道通过所述传输通道输出所述票证。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票证发放装置通过设置传输机构将存储仓中的票证传输至取票仓中,实现了票证的自动发放,有效地解决了自助购买或领用票证的问题,同时在用户忘取、漏取票证时能够通过传输机构将票证传输至回收仓中,有效地防止了票证丢失所产生的信息泄露以及财产损失的问题发生,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节约人力成本的票证发放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票证发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票证发放装置;110-存储仓;111-输出通道;120-取票仓;121-仓门;130-回收仓;140-传输机构;141-发放传输组件;141a-传送件;141b-驱动件;141c-第一接收端;141d-第二接收端;141e-第一发射端;141f-第二发射端;142-回收传输组件;150-检测件;160-打印机构;170-传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票证发放装置100,可应用于自助售票机、自助领证机、自助打印机等多种自动发放票证的设备中,其中票证可以包括证件(身份证、户口本、通行证、护照、借阅证等)、证书(考试合格证、检验合格证等)、证明(社保证明、工资流水等)、票(门票、车票等)、收据(缴费单、清单等)等。票证发放装置100能够自动发放票证,并能够在用户忘取、漏取票证时自动将票证回收,其包括存储仓110、取票仓120、回收仓130、传输机构140和检测件150。

本实施例中,票证发放装置100用于发放收据。存储仓110和回收仓130均用于存放收据,二者均为位于票证发放装置100中的封闭但可开放的仓体,不同在于存储仓110用于存储待发放的收据,回收仓130用于存储发放而未被领取的收据。收据在存储仓110中的摆放有要求,而对于回收仓130中的收据的摆放可以不做要求,具体在下文中展开说明。

用户自取票仓120中领取收据,可以将取票仓120设置为敞开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取票仓120包括可开合的仓门121。仓门121可以设置为在票证传送至取票仓120后解锁,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锁定。其中,仓门121在关闭后可以采用电动磁吸的方式进行锁定。

传输机构140能够将收据在存储仓110和取票仓120之间、取票仓120和回收仓130之间进行传输,实现收据的发放及回收,且其回收动作由检测件150触发。检测件150检测到取票仓120中的收据停留时间超过一预设值时,发出触发传输机构140执行回收动作的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件150用于检测收据的有无,其可以为摄像头、光电传感器或接触类型的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票证发放装置100的控制器分别与检测件150和传输机构140电连接,控制器上设有计时模块或延时模块,当控制器收到检测件150的信号时,计时模块进行计时,当计时到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传输机构140启动回收行程;或当控制器收到检测件150的信号时,延时模块发出延时信号,延时时间为预设值,从而控制传输机构140延时启动回收行程。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机构140直接将存储仓110中的收据传输至取票仓120中时,存储仓110中所存放的收据可以已经有特定的信息,在票证发放装置100的控制器产生发放指令时,直接将相应的收据传输至取票仓120进行发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储仓110中存放的收据也可以是空白或具有格式表格的票纸。票证发放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发放行程上的打印机构160。

打印机构160用于打印收据。存储仓110中存放模板规格的票纸,通过打印机输入不同的内容将票纸打印为相应的收据。票证发放装置100使用灵活度,输出收据的准确度更好。打印机构160依据不同规格和类型的票纸进行选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机构140可以包括传输组件,发放行程和回收行程由同一传输组件执行。存储仓110、取票仓120和回收仓130落在传输机构140的传输路径的不同位置上,可以将发放行程和回收行程设置为反向不同段,还可以将发放行程和回收行程设置为同向不同段,或者将发放行程和回收行程设置为异向不同段,从而实现不同传输段动作实现不同的传输功能。

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140包括多组传输组件。示例性地,传输机构140包括送料组件(图中未示出)、发放传输组件141和回收传输组件142。送料组件用于将存储仓110中的收据传送至打印机构160,发放传输组件141用于将打印机构160打印的收据传送至取票仓120,回收传输组件142用于将取票仓120中的票证发放装置100传送至回收仓130。由此,送料组件和发放传输组件141的传输行程共同构成了发放行程,回收传输组件142的传输行程为回收行程。多组传输组件的设置使得各个阶段的传送更加分明,且能够分时序、有节奏地进行传送,行程分段传输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票证发放装置不包括打印机构160,传输机构140包括用于执行发放行程的发放传输组件141和用于执行回收行程的回收传输组件142。发放传输组件141设于存储仓110和取票仓120之间,回收传输组件142设于取票仓120和回收仓130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2,发放传输组件141包括传送件141a以及驱动件141b,驱动件141b驱动传送件141a传送预设的长度。由此,能够在减少能量损耗的前提下,保证传送件141a能够将其上的票证传输至取票仓120中。驱动件141b对于传动件的驱动长度设定可以通过定速、定时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标定位置控制的方式。

示例性地,传送件141a可以为传送辊或传送带,驱动件141b可以为连接平带轮的转动驱动部件,如电机。发放传输组件141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传送件141a定长传送的预设距离。第一传感器感测到票证时,驱动件141b驱动传送件141a动作,第二传感器感测到票证时,驱动件141b停止驱动传送件141a动作。

示例性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为对射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接收端141c和第一发射端141e,第二传感器包括第二接收端141d和第二发射端141f。当票证传输至传送件141a上时,第一接收端141c和第一发射端141e之间的对射被票据阻隔,由此第一传感器的信号被票证切断,此时传送件141a开始传送,直至将票证传输至第二传感器处,票证将第二接收端141d和第二发射端141f之间的对射阻隔,由此第二传感器的信号被票证切断,从而传送件141a停止传送,实现对传送件141a定长传动的精准控制。

传送件141a一端与打印机构160的输出承接,另一端延伸至取票仓120中,可以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设于传送件141a的两端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发射端141e和第二发射端141f由感光材料制成,且与传送件141a的材料不同,从而形成区分。第一接收端141c和第二接收端141d可以但不限于选用红外线感光检测器。第一发射端141e和第二发射端141f的形态(尺寸、形状)和感光特性(灰雾密度、反差系数、感光度、宽容度和感色性)中至少一个参数存在不同,第一发射端141e和第二发射端141f的不同为传送件141a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标定。第一接收端141c和第二接收端141d可以设置为相同,第一发射端141e和第二发射端141f的差异用于表明二者是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还可以为摄像头或接触式传感器或其他类型的光电传感器。

另外,第二接收端141d感测到第一发射端141e一预定的时间后或当送料组件动作时,驱动件141b驱动传送件141a复位至初始位置,发放传输组件141在每次定长传输后进行复位,再次准备定长输送。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仅设置第一接收端141c和第一发射端141e对传送件141a的传送距离进行控制。当第一接收端141c能够感测到第一发射端141e停机,不能感测到第一发射端141e时启动,由此实现对传送带单圈传送的控制,保证其能够将票据传送至取票仓120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收传输组件142延伸至取票仓120中,由发放传输组件141传输的票证输送至回收传输组件142上。检测件150设于取票仓120中,用于检测回收传输组件142上的票证。

在另一实施例中,取票仓120中设有推块或者回收传输组件142中设有电动吸盘,回收传输组件没有延伸至取票仓120中,当检测件150发出回收信号时,推块将票证推到回收传输组件142上,或者电动吸盘将票证吸至回收传输组件142上。

示例性地,打印机构160设于取票仓120的斜上方,发放传输组件141的传送件141a自打印机构160向取票仓120下倾设置,有利于传送件141a上的票据靠重力下滑。另外,由于存储仓110为立式存储仓110(下文提到),其在高度较高,将发放传输组件141倾斜设置能够充分利用高度,减小长度,有利于票据发放装置的紧凑化设计。

回收传输组件142沿水平方向传输,设置在倾斜的传送件141a之下,取票仓120和回收仓130分别设置在回收传输组件142的两端,回收仓130也可以设置在传送件141a的下方。回收传输组件142可以为带传动组件,也可以为辊传动组件。检测件150可以设置在回收仓130的内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传输组件上。回收传输组件142的对票证的传输可以为定时、定速传送,一次启动传送一固定的距离。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打印机构160和取票仓120还可以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或者打印机构160设于取票仓120的斜下方。取票仓120与回收仓130的相对位置也采用,如斜上方、斜下方等其他的分布方式。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储仓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存储仓110一方面能够增加存储容量,另一方面能够存放更多类型的票证,如存放不同规格、不同纸质的票纸,或不同类型的票证。

示例性地,每一存储仓110具有直立设置的输出通道111,存储仓110是一种立式仓体,票纸自其中直立的传送而出。票证发放装置100中形成有传输通道170,每一输出通道111通过传输通道170与打印机构160的入口连通。由此,不同存储仓110中传输出的票纸均通过传输通道170输送至打印机构160。送料组件设置在传输通道170上,可以包括多组夹持辊,通过夹持辊的夹持牵拉将票纸传送至打印机构160处进行打印。将存储仓110设置为立式,能够有效地防止票纸在汇集时产生传输卡纸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