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2306发布日期:2020-06-09 19:4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禁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行各业,有的小区开始使用智能物联门禁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不仅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而且最关键的是提高人们的安全生活系数,网上关于入室抢劫、入室盗窃的案例很多,也有很多预防措施,不给陌生人开门等等很多小窍门,但是这些都是以人为主导的,只有人们不主动犯错误,就不会给不法份子提供可乘之机。

现在的智能门禁主要有以下几种,刷卡式,利用带有特制程序的门禁卡与防盗门上的智能门锁接触,完成开锁,这样的很容易被不法份子盗取非法使用;密码式、刷脸式、指纹式,不排除非法份子对用户威胁进行开门。

目前的楼房防盗门基本都不具有防尾随跟踪的结构特点,单元门只有一层,通常有的人没有带钥匙或外来人员,经常会跟随前面一个有卡的人进入单元门,进入单元门后不法分子可以直接面对用户的防盗门,第一道单元门的防护措施基本成为一个摆设,再就是目前很多单元门没有设置一键能够与小区安保系统连接的报警系统,遇到非法份子式,不能快速实现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该系统在单元门处设置好双层防尾随单元门系统,并且能够实现与保安室的实时沟通,避免不法分子的尾随,并且带有一键式语音报警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与安保系统实现语音报警。

另外本技术方案使用技术较为稳定的新型语音报警电路,能耗低,芯片具有扩展功能,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包括设置在单元门口的双层隔离门,分别为第一层隔离门和第二层隔离门,所述第一层隔离门和第二层隔离门上设有分别开启第一层隔离门和第二层隔离门的门禁自锁装置,所述第一层隔离门为与第二层隔离门之间设有间距为2-3m的间距,所述第一层隔离门和第二层隔离门之间为封闭的隔离腔室,所述隔离顶部设有无死角图像采集用的摄像头,所述第二层隔离门的门禁自锁旁边设有与安保系统连接的一键报警按钮。

作为优选,第一层隔离门和第二层隔离门的门禁自锁装置包括机械式门禁锁或电子式门紧锁,所述机械式门禁锁开启方式为钥匙,电子式门禁锁的开始方式包括声音、刷卡、密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键报警按钮内部连接有语音报警电路,语音报警电路包括芯片ic1,所述芯片ic1型号为isd4004,所述芯片ic1包括1-28号接线脚,所述芯片ic1的1号接线脚接端口ss,所述芯片ic1的1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号接线脚接端口mosi,所述芯片ic1的2号接线脚还有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3号接线脚接端口miso。

作为优选,芯片ic1的4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1的5-10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1-12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1的13号接线脚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接地,滑动编组器rp的p端接芯片ic2,所述芯片ic2型号为lm386m-1,所述芯片ic2上设有1-8号接线脚,滑动变阻器rp的p端与芯片ic2的3号接线脚连接,芯片ic2的8号接线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2的1号接线脚接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4的另一端接芯片ic2的2号接线脚,芯片ic2的4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2的5号接线脚接有极性电容c9的正极端,有极性电容c9的负极端接扬声器ls1的一端,扬声器ls1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优选,芯片ic2的6号接线脚接+5v电源,芯片ic2的7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4号接线脚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15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6号接线脚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17号接线脚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b端,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1的e端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麦克mic2的一端,麦克mic2的另一端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b端,三极管q1的c端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接三极管q1的b端。

作为优选,芯片ic1的18号接线脚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芯片ic1的23号接线脚,芯片ic1的19-22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8号接线脚还接有+3.3v电源,电容c8远离三极管q1的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4号接线脚接端口rac,芯片ic1的25号接线脚接端口int,芯片ic1的26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1的27号接线脚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7号接线脚还接有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优选,芯片ic1的27号接线脚还接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端,有极性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28号接线脚接端口sclk,芯片ic1的28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5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4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3.3v电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双层隔离门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语音报警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安保联防智能物联门禁系统,包括设置在单元门口的双层隔离门,分别为第一层隔离门1和第二层隔离门2,所述第一层隔离门1和第二层隔离门2上设有分别开启第一层隔离门1和第二层隔离门2的门禁自锁装置6,所述第一层隔离门1为与第二层隔离门2之间设有间距为2-3m的间距,所述第一层隔离门1和第二层隔离门2之间为封闭的隔离腔室3,所述隔离顶部设有无死角图像采集用的摄像头4,所述第二层隔离门2的门禁自锁旁边设有与安保系统连接的一键报警按钮5;第一层隔离门1和第二层隔离门2的门禁自锁装置6包括机械式门禁锁或电子式门紧锁,所述机械式门禁锁开启方式为钥匙,电子式门禁锁的开始方式包括声音、刷卡、密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键报警按钮5内部连接有语音报警电路,语音报警电路包括芯片ic1,所述芯片ic1型号为isd4004,所述芯片ic1包括1-28号接线脚,所述芯片ic1的1号接线脚接端口ss,所述芯片ic1的1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号接线脚接端口mosi,所述芯片ic1的2号接线脚还有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3号接线脚接端口miso;芯片ic1的4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1的5-10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1-12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1的13号接线脚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接地,滑动编组器rp的p端接芯片ic2,所述芯片ic2型号为lm386m-1,所述芯片ic2上设有1-8号接线脚,滑动变阻器rp的p端与芯片ic2的3号接线脚连接,芯片ic2的8号接线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2的1号接线脚接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4的另一端接芯片ic2的2号接线脚,芯片ic2的4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2的5号接线脚接有极性电容c9的正极端,有极性电容c9的负极端接扬声器ls1的一端,扬声器ls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2的6号接线脚接+5v电源,芯片ic2的7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4号接线脚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15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6号接线脚接电容c4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17号接线脚接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b端,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1的e端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接麦克mic2的一端,麦克mic2的另一端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b端,三极管q1的c端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接三极管q1的b端;芯片ic1的18号接线脚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芯片ic1的23号接线脚,芯片ic1的19-22号接线脚空置,芯片ic1的18号接线脚还接有+3.3v电源,电容c8远离三极管q1的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4号接线脚接端口rac,芯片ic1的25号接线脚接端口int,芯片ic1的26号接线脚接地,芯片ic1的27号接线脚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7号接线脚还接有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27号接线脚还接有极性电容c6的正极端,有极性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1的28号接线脚接端口sclk,芯片ic1的28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5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3.3v电源,芯片ic1的24号接线脚还接有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3.3v电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