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3851发布日期:2020-10-09 22:0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需要有各种人员(例如管理人员或者检修人员)进出变电站,为了防止无关人员恶意混入变电站实施危险行为,因此需要对变电站进行人员的出入管理,现有技术中对于变电站的人员出入管理需要人工进行,也即通过专门的安保人员去核验进出人员(尤其是进入变电站的人员)的身份,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力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通过本申请中的系统可以实现对进入变电站人员的身份核验,自动化程度较高,解放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应用于变电站,包括:

设于变电站入口的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欲进入变电站人员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

设于所述变电站入口的通行管理装置,用于在默认的锁定状态下封锁所述变电站入口,在解锁状态下开通所述变电站入口,并在人员通过入口后恢复所述锁定状态;

分别与所述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以及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用于仅在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进入所述解锁状态,以便人员进入。

优选地,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信息录入装置,用于通过其将预设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则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预设身份特征信息;

则所述预设通行条件具体为:

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与所述预设身份特征信息相同。

优选地,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公安机关身份识别系统,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属人员是否为犯罪分子,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提示器;

则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所述公安机关身份识别系统,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所述提示器提示当前人员为犯罪分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包括:

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和/或身份证阅读器。

优选地,所述仅在所述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进入所述解锁状态具体为:

在所述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发送的实时人脸数据与预存人脸数据相同,且所述人脸数据对应的用户具有高级权限时,直接控制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进入所述解锁状态;

在所述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发送的实时人脸数据与预存人脸数据相同,且所述人脸数据对应的用户具有普通权限时,若所述身份证阅读器发送的实时身份证信息与预存身份证信息相同,则控制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进入所述解锁状态。

优选地,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设置于所述变电站出口的开门触发装置;

则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开门触发装置被触发时控制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解锁。

优选地,所述开门触发装置为开门按钮。

优选地,所述通行管理装置为设置于门上的电控锁或者设于变电站入口处的道闸。

优选地,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以及报警器;

则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控制所述通行管理装置进入所述解锁状态后,控制所述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捕捉进入所述变电站入口人员的第二身份特征信息,并在所述第二身份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为人脸数据获取装置;

则所述在所述第二身份特征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具体为:

在所述人脸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人脸数据与预设人脸数据不同时,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本申请中的控制装置可以仅在欲进入变电站人员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通过通行管理装置对该人员进行放行,也就是说,在其第一身份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该人员是无法进入变电站的,由于通过本申请中的系统可以实现对进入变电站人员的身份核验,自动化程度较高,解放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通过本申请中的系统可以实现对进入变电站人员的身份核验,自动化程度较高,解放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包括:

设于变电站入口的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用于获取欲进入变电站人员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

设于变电站入口的通行管理装置2,用于在默认的锁定状态下封锁变电站入口,在解锁状态下开通变电站入口,并在人员通过入口后恢复锁定状态;

分别与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以及通行管理装置2连接的控制装置3,用于仅在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以便人员进入。

具体的,若想要对欲进入变电站人员的身份进行核验,那么就必须获取该人员的身份特征信息,从而才能够实现身份核验并决定是否放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来获取欲进入变电站人员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以便控制装置3对该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具体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可以为多种类型,其具体可以由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的具体类型来决定,工作人员可以在建立系统时进行自主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通行管理装置2可以在控制装置3的控制下用于限制人员进出变电站,通行管理装置2在默认的锁定状态下可以封锁变电站入口,而在控制装置3验证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后,便可以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这时该人员便可以进入变电站入口,且通行管理装置2可以在人员进入后恢复锁定状态以便在控制装置3的控制下对下一个人员进行出入管理。

具体的,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如上的人员安防管理系统便可以自动实现对进入变电站的人员进行管理,自动化程度较高且降低了人力成本。

其中,控制装置3可以为多种类型,例如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或者计算机等,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本申请中的控制装置可以仅在欲进入变电站人员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通过通行管理装置对该人员进行放行,也就是说,在其第一身份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该人员是无法进入变电站的,由于通过本申请中的系统可以实现对进入变电站人员的身份核验,自动化程度较高,解放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

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人员安防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控制装置3连接的信息录入装置4,用于通过其将预设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3;

则控制装置3还用于接收并存储预设身份特征信息;

则预设通行条件具体为:

第一身份特征信息与预设身份特征信息相同。

具体的,首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3在第一身份特征信息与预设身份特征信息相同时才会判定该人员身份安全,而预设身份特征信息需要预存于控制装置3中,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预设身份特征信息的预先存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置了信息录入装置4,如此一来,在进行预设身份特征信息录入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录入装置4便可快速高效地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信息录入装置4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第一身份特征信息的具体类型来设定,其具体类型理论上来说可以与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的具体类型相同,例如可以为人脸数据获取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控制装置3连接的公安机关身份识别系统5,用于判断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所属人员是否为犯罪分子,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控制装置3;

与控制装置3连接的提示器6;

则控制装置3还用于将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公安机关身份识别系统5,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提示器6提示当前人员为犯罪分子。

具体的,考虑到某些人员(例如工作人员或者访客)虽然已经提前录入了预设身份特征信息,但是其可能存在违法犯罪记录并且记录在公安机关,将这种人放行进入变电站将会使得变电站遭受极大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还可以将第一身份特征信息发送至公安机关身份识别系统5,并接收公安机关身份识别系统5反馈的是否为犯罪分子的判断结果,当确定为犯罪分子时,控制装置3可以控制提示器6提示当前人员为犯罪分子,以便变电站管理人员尽快知情并作出应对,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

其中,提示器6可以为多种类型,例如可以为显示器或者语音提示器6等,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包括:

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和/或身份证阅读器。

具体的,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可以采集人脸数据,而身份证阅读器可以读取身份证中的信息,通过这两种数据均可以准确地判定出人员的身份。

当然,除了以上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的具体组成外,第一身份信息获取装置1还可以为其他类型,例如可以为指纹采集器等,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仅在第一身份特征信息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具体为:

在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发送的实时人脸数据与预存人脸数据相同,且人脸数据对应的用户具有高级权限时,直接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

在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发送的实时人脸数据与预存人脸数据相同,且人脸数据对应的用户具有普通权限时,若身份证阅读器发送的实时身份证信息与预存身份证信息相同,则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

具体的,考虑到长期在变电站内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便利,可以赋予这类人员高级权限,也即具有高级权限的人员可以仅通过人脸数据的核验便可进入变电站,省去了每天携带身份证的动作,节省了不少时间且防止身份证丢失带来的麻烦,而对于非长期在变电站内工作的人员(例如临时访客等),可以赋予其普通权限,具有普通权限的人员需要通过人脸以及身份证的双重核验方可进入变电站,能够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目的在于对于长期在变电站内工作的工作人员仅需进行多重身份核验中的部分身份核验,而对于非长期在变电站内工作的人员,需进行所有的身份核验,而这两种核验模式可以通过赋予不同级别的权限来实现,权限级别可以对应地记录于控制装置3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控制装置3连接,设置于变电站出口的开门触发装置7;

则控制装置3还用于,在开门触发装置7被触发时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解锁。

具体的,考虑到上述方案中已经对进入变电站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管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离开变电站的人员不再进行身份核验,其通过开门触发装置7即可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解锁并自行离开变电站,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当然,也可以在离开变电站时,也即在出口处设置与上述方案相同的身份核验装置,用以进一步增强变电站的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开门触发装置7为开门按钮。

具体的,开门按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当然,除了开门按钮外,开门触发装置7还可以为其他多种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通行管理装置2为设置于门上的电控锁或者设于变电站入口处的道闸。

具体的,电控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及体积小等优点,而道闸可以为多种类型,例如可以为三锟闸、摆闸或翼闸等,均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当然,除了电控锁以及道闸外,通行管理装置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人员安防管理系统还包括:

与控制装置3连接的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8以及报警器9;

则控制装置3还用于,在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后,控制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8捕捉进入变电站入口人员的第二身份特征信息,并在第二身份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报警器9报警。

具体的,考虑到某些人可能通过伪造的第一身份特征信息进入变电站,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在控制通行管理装置2进入解锁状态后,还可以控制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8捕捉进入变电站入口的人员的第二身份特征信息,并判断第二身份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通行条件,只要发现不满足条件,便可以控制报警器9报警,以便管理人员做出应对排除风险,进一步地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二身份信息获取装置8为人脸数据获取装置;

则在第二身份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通行条件时控制报警器9报警具体为:

在人脸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人脸数据与预设人脸数据不同时,控制报警器9报警。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可以将获取的人脸数据与刚刚比对过的预设人脸数据再次进行比对,一旦发现两者不相同便可以触发报警,防止非法人员通过伪造的人脸数据进入变电站。

其中,人脸数据获取装置可以为摄像机,也可以为变电站入口处原有的摄像机,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