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8025发布日期:2020-11-25 17:3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门禁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



背景技术:

门禁机是门禁系统的核心控制设备,以大容量flash作为存储载体,具有数据存储可靠,掉电数据不丢失,集管理和自动控制为一体。实现门禁的自动化管理,数据还可用于考勤,实现门禁考勤双功能,同时与一卡通系统可以无缝连接,广泛应用于智能大厦或智能社区的门禁控制、考勤管理、安防报警、停车场管理、电梯控制、楼宇自控等,还可与其它系统联动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门禁管理中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是现有的门禁系统只起到一个阻拦的作用,通过外带的卡片、磁片等打开,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管理混乱、容易由于人为疏忽让一些外来闲杂人员混入,而且外带式的卡片、磁片等物品,很容易丢失对整体的管理也造成了一定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包括人脸识别模块、npu计算模块,大数据存储模块、远红外测温模块和门禁机本体,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远红外测温模块均固定安装于门禁机本体上,所述门禁机本体上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远红外测温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npu计算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大数据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于npu计算模块,所述大数据存储模块包括信息输入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

优选的,所述信息输入模块包括键盘、鼠标、电子书写板,所述信息输出接口支持如下接口之一或组合:通用串行接口、计算机串口、计算机并口、pcmcia接口、ps/2接口、无线通讯接口、红外通讯接口。

优选的,所述npu计算模块具体采用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对人脸识别模块识别带的人脸图形与大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所述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按优先级从底到高排列为:赋值运算符<逻辑与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

优选的,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具体设置为360°旋转的红外摄像头,所述红外摄像头的波长为1.5-400微米,所述红外摄像头包括镜头、感光元件、信号处理元件,外部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与信号处理元件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端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所述模拟信号为cvbs、s-video、vga;所述数字信号为itu-rbt.656、itu-rbt.601、itu-rbt.1120、dvi、hdmi,所述红外摄像头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光照度的光线检测模块,所述光线检测模块包括多个扫描线、多个读取线以及多个光感测元件,每一光感测元件耦接该多个扫描线的一者以及该多个读取线的一者,该光线检测方法包括:同时开启该多个扫描线的至少两者,用以开启该多个光感测元件中的多个耦接的光感测元件,用于在采集在光照度不好或者反光时对人脸进行识别。

优选的,所述信号收发模块包括wifi天线、lte天线、射频开关、频分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射频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wifi信号输出端口,所述频分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lte天线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频分器用于将所述lte天线接收的信号中的wifi信号以及lte信号分开,并将分开后的所述wifi信号以及所述lte信号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输出。

优选的,所述门禁机本体设置为tcp/ip网络门禁机,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于门禁机本体,所述门禁机本体的电源线设置为12vdc电源线,所述门禁机本体电锁线线径≥1.0平方毫米,其长度≤100米。

优选的,所述远红外测温模块具体设置为远红外线测温仪,所述远红外线测温仪距离系数k的计算方式为:被测目标的距离l与被测目标的直径d之比,即k=l/d,所述远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波段为8-12μm。

优选的,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模块、数据加密模块和分类查询模块,数据备份模块用于对现场设备端发送到后台管理平台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备份,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加密,分类查询模块依据发送时间对图像数据进行分类,并提供查询功能。

优选的,所述数据管理模块设置为具有临时信息管理功能的数据管理模块,用以对未注册人员的临时登记。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门禁机的人脸识别模块传输至后台的npu计算模块,通过npu计算模块将人脸识别模块监测到的人脸信息与大数据存储模块信息作对比,及时发现非工作人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来闲杂人员混入,而且本发明在门禁机本体上固定安装远红外测温模块,在人员通过门禁机的时候能通过远红外测温模块逐个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数据备份模块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的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包括人脸识别模块、npu计算模块,大数据存储模块、远红外测温模块和门禁机本体,人脸识别模块和远红外测温模块均固定安装于门禁机本体上,门禁机本体上设置有控制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远红外测温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与npu计算模块信号连接,大数据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于npu计算模块,大数据存储模块包括信息输入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

其中,信息输入模块包括键盘、鼠标、电子书写板,信息输出接口支持如下接口之一或组合:通用串行接口、计算机串口、计算机并口、pcmcia接口、ps/2接口、无线通讯接口、红外通讯接口。

其中,npu计算模块具体采用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对人脸识别模块识别带的人脸图形与大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位运算符按优先级从底到高排列为:赋值运算符<逻辑与运算符<关系运算符<算术运算符。

其中,人脸识别模块具体设置为360°旋转的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的波长为1.5-400微米,红外摄像头包括镜头、感光元件、信号处理元件,外部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与信号处理元件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端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为cvbs、s-video、vga;数字信号为itu-rbt.656、itu-rbt.601、itu-rbt.1120、dvi、hdmi,红外摄像头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光照度的光线检测模块,光线检测模块包括多个扫描线、多个读取线以及多个光感测元件,每一光感测元件耦接该多个扫描线的一者以及该多个读取线的一者,该光线检测方法包括:同时开启该多个扫描线的至少两者,用以开启该多个光感测元件中的多个耦接的光感测元件,用于在采集在光照度不好或者反光时对人脸进行识别。

其中,信号收发模块包括wifi天线、lte天线、射频开关、频分器以及处理器,射频开关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以及wifi信号输出端口,频分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wifi天线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lte天线与第三输入端口连接,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入端口连接,频分器用于将lte天线接收的信号中的wifi信号以及lte信号分开,并将分开后的wifi信号以及lte信号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口以及第二输出端口输出。

其中,门禁机本体设置为tcp/ip网络门禁机,控制模块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于门禁机本体,门禁机本体的电源线设置为12vdc电源线,门禁机本体电锁线线径≥1.0平方毫米,其长度≤100米。

其中,远红外测温模块具体设置为远红外线测温仪,远红外线测温仪距离系数k的计算方式为:被测目标的距离l与被测目标的直径d之比,即k=l/d,远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波段为8-12μm。

其中,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模块、数据加密模块和分类查询模块,数据备份模块用于对现场设备端发送到后台管理平台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备份,数据加密模块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加密,分类查询模块依据发送时间对图像数据进行分类,并提供查询功能。

其中,数据管理模块设置为具有临时信息管理功能的数据管理模块,用以对未注册人员的临时登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npu计算与红外测温的人脸智能门禁机,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门禁机的人脸识别模块传输至后台的npu计算模块,通过npu计算模块将人脸识别模块监测到的人脸信息与大数据存储模块信息作对比,及时发现非工作人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来闲杂人员混入,而且本发明在门禁机本体上固定安装远红外测温模块,在人员通过门禁机的时候能通过远红外测温模块逐个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