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8896发布日期:2021-02-03 20:0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安全消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疫情当前,这样的症状更让人惶恐;人工信息登记、体温检测等多个步骤都需要人员近距离的接触,无形中增加了人员感染的可能;整个社会急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来消毒防疫。
[0003]
公告号为cn2108045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消杀门禁系统,包括消杀亭、等离子风吹扫设备和消毒液喷雾箱,消杀亭内顶部设置有等离子风吹扫设备,消杀亭内的一侧设置有消毒液喷雾箱,消杀亭内靠近消毒液喷雾箱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深紫外线led灯,等离子风吹扫设备包括预过滤器、电离区、集尘区和活性炭过滤器,消毒液喷雾箱内两端均留有补水箱,消毒液喷雾箱底部设置有雾化腔,雾化腔与补水箱连通,雾化腔顶部留有成雾腔,雾化腔底部靠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雾化器,雾化器的一端设置有风机,风机的顶端和雾化腔与成雾腔之间均留有风道。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雾化后的消毒液扩散范围较小存在有消杀不全面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改善消杀不全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包括消杀亭以及设置在消杀亭中的消杀腔,所述消杀亭在消杀腔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两个空腔,所述消杀亭在消杀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相通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消杀亭的竖直方向开设,所述滑槽中滑动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空腔的一端设有环形管,所述输送管与环形管相通,所述环形管的内壁沿周缘方向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空腔内设有消毒液喷雾箱,所述消毒液喷雾箱通过波纹管与输送管连通;所述输送管远离环形管的一侧设有移动块,所述消杀亭在空腔内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空腔的底壁上嵌设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杀亭在使用的过程中,待消杀人员进入到消杀腔内,并且站立在环形管的中心位置,接着操作者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驱动移动块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块通过输送管带动环形管移动,此时滑槽对输送管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使得输送管带动环形管沿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环形管移动到带消杀人员头部以下时,操作者打开消毒液喷雾箱,使得消毒液喷雾依次通过波纹管和输送管进入到环形管中,并且消毒液喷雾通过喷头喷出,同时环形管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多方位消杀的目的,进而提升了消杀的全面性。
[0009]
优选的,所述消杀亭在消杀腔的底壁上嵌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转动连接在消杀腔的底壁上,所述消杀亭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支撑台转动的第二电机。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消杀人员进入到消杀腔以后站立到支撑台上,环形管在移动时,操作者启动第二电机驱动支撑台缓慢的转动,此时支撑台带动待消杀人员旋转,从而达到多方位消杀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消杀的全面性。
[0011]
优选的,所述滑槽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用于密封滑槽的折叠板,所述输送管设置在两个折叠板之间,所述折叠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输送管和滑槽的端面上。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管沿滑槽长度方向移动时,输送管对一侧的折叠板进行压缩,此时另一个折叠板逐渐展开,使得两个折叠板始终对滑槽进行封闭,从而折叠板对滑槽起到了密封的作用,进而减少消毒液喷雾进入到空腔腐蚀丝杆的情况发生。
[0013]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背离第二电机的一侧设有一对标签。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消杀人员站立到支撑台上时,可以根据标签指定的位置进行站立,从而标签便于待消杀人员准确的站立在环形管的中心位置,以减少环形管碰撞待消杀人员身体的情况发生。
[0015]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与标签对应的位置嵌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同时与第二电机电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待消杀人员的双脚都站立在两个标签上时,两个压力传感器同时被触发,此时压力传感器控制第二电机启动,以实现自动化的目的,从而便于支撑台带动待消杀人员旋转。
[0017]
优选的,所述消杀腔的侧壁上设有红外线测温仪,所述消杀亭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红外线测温仪通过电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消杀人员在消杀的过程中,红外线测温仪对待消杀人员的体温进行监测,并且红外线测温仪测出的体温会在控制单元上及时的显示,以便于操作者及时的观察出待消杀人员的体温状况。
[0019]
优选的,所述消杀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紫外线灯。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消杀人员进入到消杀腔中以后,此时紫外线灯可以通过紫外线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消杀,从而进一步提升消杀的全面性。
[0021]
优选的,所述消杀亭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万向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推动消杀亭在地面上移动,使得万向轮自身产生滚动,从而万向轮可以将消杀亭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少了消杀亭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操作者移动消杀亭。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环形管的移动实现多方位消杀的目的,以提升消杀的全面性;
[0025]
2.通过支撑台带动待消杀人员旋转,以达到多方位消杀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消杀的全面性;
[0026]
3.通过红外线测温仪对待消杀人员的体温进行监测,以便于操作者及时的观察出待消杀人员的体温状况。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消杀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1、消杀亭;11、消杀腔;12、门板;121、观察窗;13、空腔;14、红外线测温仪;15、控制单元;151、控制面板;152、警示灯;16、紫外线灯;17、万向轮;2、环形管;22、喷头;23、滑槽;231、折叠板;24、输送管;25、消毒液喷雾箱;26、波纹管;27、移动块;28、丝杆;29、第一电机;3、支撑台;31、第二电机;32、标签;3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安全消杀门禁系统。参照图1和图2,消杀门禁系统包括可移动的消杀亭1,消杀亭1的底壁上设有四个万向轮17,四个万向轮17分别设置在消杀亭1的四个拐角处,以便于操作者移动消杀亭1。
[0032]
参照图1和图2,消杀亭1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侧开口的消杀腔11,且消杀亭1沿竖直方向的两侧设有用于封闭消杀腔11的门板12。门板12上开设有观察窗121,观察窗121中嵌设有透明玻璃,以便于操作者对消杀腔11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
[0033]
参照图1和图2,消杀亭1的外侧壁上设有控制单元15,控制单元15包括固定连接在消杀亭1上的控制面板151,控制面板151上设有警示灯152。消杀腔11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紫外线灯16,紫外线灯16与控制面板151通过电连接。操作者通过控制面板151打开紫外线灯16,紫外线灯16可以通过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
[0034]
参照图1和图2,在消杀亭1的侧壁上设有红外线测温仪14,且红外线测温仪14与控制面板151通过电连接。待消杀人员进入到消杀亭1以后,红外线测温仪14对待消杀人员的体温进行监测,并且将测量出的体温数据显示到控制面板151的显示屏上,以便于操作者及时观察出待消杀人员的体温状况。当待消杀人员的体温出现异常时,警示灯152亮起,以提醒操作者,便于操作者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0035]
参照图1和图2,消杀亭1在消杀腔11沿竖直方向的两侧开设有两个空腔13,并且消杀腔1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个滑槽23,两个空腔13分别通过两个滑槽23与消杀腔11相通。两个滑槽23中均滑动连接有一个输送管24,两个输送管24之间设有一个环形管2,且两个输送管24均与环形管2相通。环形管2沿周缘方向的内壁上设有喷头22,且喷头22沿环形管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
[0036]
参照图1和图2,空腔1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消毒液喷雾箱25,并且消毒液喷雾箱25通过波纹管26与输送管24连通。输送管24远离环形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27,消杀亭1在空腔13沿竖直方向设有同时穿过移动块27的丝杆28,且丝杆28转动连接在空腔13内。空腔13的底壁上嵌设有第一电机29,第一电机29的输出轴与丝杆28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且丝杆28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29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29与控制面板151固定连接。
[0037]
参照图1和图2,待消杀人员进入到消杀腔11之前,环形管2位于消杀腔11的顶部,然后待消杀人员站立到环形管2的中心位置。操作者通过控制面板151启动第一电机29,第一电机29驱动移动块27沿丝杆28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移动块27带动输送管24沿滑槽23的竖直方向移动,此时滑槽23对输送管2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并且输送管24带动环形管2一同移动。直至环形管2移动到待消杀人头部以下时,操作者打开消毒液喷雾箱25,使得消毒液喷雾箱25将消毒液喷雾依次通过波纹管26和输送管24输送到环形管2中,接着消毒液喷雾再从喷头22中喷出,以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同时环形管2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多方
位消杀的目的,以提升消杀的全面性。
[0038]
参照图1和图2,滑槽23在输送管2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折叠板231,两个折叠板231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输送管24上,折叠板231远离输送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23的端面上。输送管24在沿滑槽23向下移动时,输送管24对滑槽23下部的折叠板231进行压缩。此时位于滑槽23上部的折叠板231缓慢的展开,使得两个折叠板231始终对滑槽23进行封闭,从而增加滑槽23的密封性,以减少消毒液喷雾进入空腔13腐蚀丝杆28的情况发生。
[0039]
参照图1和图2,消杀亭1在消杀腔11的底壁上嵌设有支撑台3,支撑台3转动连接在消杀亭1内。消杀亭1在支撑台3背离环形管2的一侧嵌设有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与支撑台3固定连接,并且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与支撑台3的圆心和环形管2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支撑台3背离第二电机31的一侧粘贴有一对标签32,两个标签32沿第二电机31的轴线对称设置。支撑台3与标签32对应的位置嵌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33,两个压力传感器33分别与两个标签32对应,并且两个压力传感器33同时与第二电机31通过电连接。
[0040]
参照图1和图2,待消杀人员在准备消杀之前,待消杀人员可以将脚站立在标签32上,标签32便于操作者快速找准站立的位置,以减少环形管2移动时撞击到身体的情况发生。当待消杀人员两只脚同时站立到两个标签32上时,两个压力传感器33被同时触发。此时两个压力传感器33同时控制第二电机31启动,第二电机31驱动支撑台3转动,使得支撑台3带动待消杀人员缓慢的旋转,同时环形管2向下移动并喷出消毒液喷雾,以达到多方位消毒杀菌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消杀的全面性。
[0041]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待消杀人员进入消杀腔11以后,操作者将门板12关闭,接着待消杀人员的双脚站立到两个标签32上,使得两个压力传感器33被同时触发,压力传感器33启动第二电机31,使得第二电机31驱动支撑台3带动待消杀人员缓慢的旋转。
[0042]
接着操作者启动第一电机29驱动丝杆28转动,丝杆28通过输送管24移动,输送管24带动环形管2移动到待消杀人员的头部下方。然后操作者启动消毒液喷雾箱25,使得消毒液喷雾依次经过波纹管26、输送管24和环形管2,消毒液喷雾从喷头22中喷出,以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同时环形管2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多方位消杀的目的,提升了消杀的全面性。
[0043]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