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箱及传输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50084发布日期:2021-10-24 07:4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箱及传输管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物品传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传输箱及传输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医院的各类医疗物品传输的过程当中,都是通过传输箱来对物品进行传输,在进行传输的时候,将物品放置在传输箱当中,当传输到指定位置的时候,由接收人打开传输箱之后从传输箱当中将物品取出。
3.在进行物品传输的时候,每一个传输箱需要依次传输多个物品,并且经常出现多个物品目的地不同的情况,而且在传输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能够打开传输箱,这也就容易出现物品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箱及传输管理方法,其通过箱体对rfid卡和rfid标签中信息的读取,使得非目标人员无法打开箱体,从而不容易出现物品丢失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输箱,包括箱体,其用于容纳设置有rfid标签的物品;
6.电子锁,其用于控制箱体的开关;
7.rfid阅读模块,其用于读取箱体内物品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且用于读取操作人员rfid卡内的信息;
8.主控模块,其与电子锁和rfid阅读模块连接,其根据rfid阅读模块获取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以及rfid卡的信息,判断操作人员是否有权限打开电子锁,并且其控制电子锁的开关。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品的rfid信息中存储有接受人员的rfid卡的信息,当箱体送达指定位置的时候,接收人员将rfid卡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上,rfid阅读模块将读取的信息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判断该rfid卡信息是否为存储在箱体内的物品的rfid标签内存储的rfid卡信息,只有包含时,主控模块才会控制电子锁打开,从而使得非目标人员无法打开箱体,从而不容易出现物品丢失的问题。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电子锁和rfid阅读模块连接;
11.以及报警器,其与主控模块连接,其在人员拿错物品是发出报警信息。
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与提供一种传输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01、物品标识、将物品信息存储在rfid标签中并且将存储的信息上传至主控模块中;
14.s02、物品发送、将发送的物品放入到箱体内,rfid阅读模块读取放入箱体内物品
的rfid标签内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
15.s03、物品传输、传输箱将物品传递至指定地点;
16.s04、信息判断、接收人员将rfid卡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上,rfid阅读模块读取rfid卡的信息并传递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信息判断其是否为可打开电子锁的rfid卡片,若是,则执行步骤s05,若否,则执行步骤s06;
17.s05、接收物品、主控模块控制电子锁打开,操作人员将箱体打开,从中取出物品;
18.s06、电子锁保持关闭。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01中,rfid标签内还存储有接收人员rfid卡的信息;
20.步骤s02中,主控模块获取箱体内物品的rfid标签内存储的rfid卡片的信息,并且将记录该信息的rfid卡片设置为可打开电子锁。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01中,将发送该物品的发送人员的rfid卡的信息上传至主控单元,并将记录该信息的rfid卡设置为可打开电子锁。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02包括以下步骤:
23.s021、信息判断、发送人员将rfid卡片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上,rfid阅读模块读取rfid卡片内的信息并且将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中,主控模块判断该rfid卡片是否可打开电子锁,若是,则执行步骤s022,若否,则执行步骤s023;
24.s022、投放物品、主控模块控制电子锁打开,发送人员打开箱体并放入物料后盖合箱体;
25.s023、电子锁保持关闭。
2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022执行完毕之后,执行步骤s024;
27.s024、信息记录、rfid读取此时箱体内的所有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主控模块与上次关箱时读取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比较,确定多出来的物品为新投入物品,并且开箱时读取的rfid卡内信息与该新投入物品建立联系,确定该rfid卡为该新投入物品的发送人员,并进行保存。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记录投入物品的rfid卡的信息,能够在传输的物品出现问题的时候追踪到物品的来源。
2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步骤s07,步骤s05之后,执行步骤s07;
30.s07、物品扫描、判断取出的物品的rfid卡的信息是否与物品的rfid标签中记录的rfid卡的信息一致。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取出的物品信息是否与该rfid卡能够取出的物品信息一直,能够确定是否存在错拿物品的问题。
3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07包括以下步骤:
33.s071、人员将箱体关闭,rfid阅读模块读取箱体内所有物品的rfid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上次关箱时读取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比较,确定减少的物品为取出的物品,并且判断减少的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中含有的接受人员rfid卡信息与打开箱体时的rfid卡信息是否一致,若否,则执行步骤s072,若是,箱体继续运输物品;
34.s072、主控模块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接收人员将错拿的物品放回后关闭箱体,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05。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报警信息的发出,能够提醒接收人员拿错物品,从而能够及时的将物品放回,及时对错误进行解决,防止后续发现问题后难以追查错误源的问题。
3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072中,主控模块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息后,主控模块控制电子锁打开,接受人员将错拿的物品放回后关闭箱体,rfid阅读模块读取箱体内所有物品的rfid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判断步骤s071中取出的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是否包含在扫描到的rfid标签信息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05,若否,则再次执行本步骤。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及时判断错拿的物品是否被放回,确保错拿问题被解决,防止因问题没有解决而出现后续无法追踪问题起源的问题。
38.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本发明通过箱体对rfid卡和rfid标签中信息的读取,使得非目标人员无法打开箱体,从而不容易出现物品丢失的问题;
40.2、通过记录投入物品的rfid卡的信息,能够在传输的物品出现问题的时候追踪到物品的来源;
41.3、通过判断取出的物品信息是否与该rfid卡能够取出的物品信息一直,能够确定是否存在错拿物品的问题;
42.4、通过报警信息的发出,能够提醒接收人员拿错物品,从而能够及时的将物品放回,及时对错误进行解决,防止后续发现问题后难以追查错误源的问题;
43.5、及时判断错拿的物品是否被放回,确保错拿问题被解决,防止因问题没有解决而出现后续无法追踪问题起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44.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45.图2为实施例一体现主控模块的示意图;
46.图3为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47.图4为实施例二中步骤s02的详细步骤示意图;
48.图5为实施例二体现步骤s07的示意图;
49.图6为实施例二中体现步骤s07详细步骤的示意图。
50.图中:1、箱体;2、电子锁;3、rfid阅读模块;4、报警器;5、主控模块;6、人机交互模块;7、rfid读写模块;8、信号收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52.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53.实施例一:一种传输箱,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用于容纳物品的箱体1、设置在箱
体1上用于控制箱体1开关的电子锁2、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rfid阅读模块3以及主控模块5。放入到箱体1当中的每一个物品上都设置有一个rfid标签,每一个操作人员都拿有一个rfid卡,rfid阅读模块3能够读取rfid标签和rfid卡的信息,并且能够将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5当中。具体的,在每一个发送物品的科室内都设置有一人机交互模块6以及一个rfid读写模块7;rfid读写模块7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将读取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传递至人机交互模块6进行展示,操作人员能够将对rfid标签中修改的信息传递入人机交互模块6,人机交互模块6将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5,由主控模块5将信息传递至rfid读写模块7后写入rfid标签中。
54.发送物品的科室在发送物品的时候,将rfid标签贴在rfid读写模块7上,然后通过人机交互模块6将物品的信息以及接收该物品的rfid卡的信息,然后rfid标签固定在物品上,固定的时候采用粘贴的方式将rfid标签固定在物品表面;然后将贴有rfid标签的物品放在箱体1内,然后将箱体1关闭,箱体1关闭的时候,箱体1上的rfid阅读器读取箱体1内物品的rfid标签记录的信息,然后将rfid标签记录的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标签的信息记录,然后主控模块5获取该信息中存储的rfid卡片的信息,并且将记录该信息的rfid卡片设置为可打开电子锁2。然后通过箱体1进行物品的传输,传输到指定科室的时候,接收人员将rfid卡片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3上,rfid阅读模块3读取rfid卡片的信息,然后rfid阅读模块3将rfid卡片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5,若rfid卡片的信息为主控模块5当中记录的能够打开电子锁2的rfid卡片,那么主控模块5控制电子锁2打开,接收人员能够将箱体1打开并且从中取出物品;如果rfid卡片的信息不是主控模块5当中记录的能够打开电子锁2的rfid卡片,那么主控模块5控制电子锁2无法打开。
55.具体的,人机交互模块6为为触摸屏,主控模块5采用plc控制器,rfid阅读模块3采用只能够对rfid卡片和标签进行读取的rfid阅读器,rfid读写模块7采用能够对rfid标签和rfid卡片进行读写的rfid阅读器;rfid阅读模块3对rfid标签和rfid卡片的读取以及rfid读写模块7对rfid标签的读取和写入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56.具体的,在箱体1顶部还设置一个报警器4,报警器4与主控模块5连接;箱体1在每一次关闭时都读取箱体1内所有物品的rfid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并且上传至主控模块5;在接收人员将物品取出后,接收人员将箱体1关闭,此时rfid阅读模块3读取箱体1内所有物品的rfid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将上传的信息与上次箱体1关闭时读取的所有rfid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其中缺少的rfid标签所记录的信息,然后提取该信息当中记录的rfid卡片信息,比较提取的信息是否与此次打开箱体1时所应用的rfid卡片信息一致,如果一致,箱体1继续进行物品传输,如果不一致,那么主控模块5控制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息,提醒接收人员拿错了物品,让接收人员能够及时将拿错的物品放回到箱体1内,防止传输箱之后多次传输物品之后再发现拿错物品的错误而不容易发现是谁拿错物品的问题。具体的,本实施例当中,报警器4设置为声光报警器4。
57.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包括一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三个无线信号收发单元8,一个设置在箱体1上,一个设置在人机交互模块6上,一个设置在主控模块5上;箱体1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与rfid阅读模块3和报警器4连接,rfid阅读模块3、电子锁2和报警器4与箱体1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人机交互模块6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与人机交互模块6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主控模块5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与主控模块5连接并
且两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人机交互模块6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与主控模块5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箱体1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与主控模块5上的信号收发单元8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信号收发单元8为无线通讯终端,信号收发单元8之间信号的传递通过无线通讯基站进行。
58.该传输箱在进行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物品的rfid信息中存储有接受人员的rfid卡的信息,当箱体1送达指定位置的时候,接收人员将rfid卡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3上,rfid阅读模块3将读取的信息发送至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判断该rfid卡信息是否为存储在箱体1内的物品的rfid标签内存储的rfid卡信息,只有包含时,主控模块5才会控制电子锁2打开,从而使得非目标人员无法打开箱体1,从而不容易出现物品丢失的问题。
59.实施例二:一种传输管理方法,参见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包括以下步骤:
60.s01、物品标识、将物品信息存储在rfid标签中并且将存储的信息上传至主控模块5中;
61.s02、物品发送、将发送的物品放入到箱体1内,rfid阅读模块3读取放入箱体1内物品的rfid标签内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5;
62.s03、物品传输、传输箱将物品传递至指定地点;
63.s04、信息判断、接收人员将rfid卡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3上,rfid阅读模块3读取rfid卡的信息并传递至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根据信息判断其是否为可打开电子锁2的rfid卡片,若是,则执行步骤s05,若否,则执行步骤s06;
64.s05、接收物品、主控模块5控制电子锁2打开,操作人员将箱体1打开,从中取出物品;
65.s06、电子锁2保持关闭。
66.所述步骤s01中,rfid标签内还存储有接受人员rfid卡片的信息;发送物品的科室在发送物品的时候,将rfid标签贴在rfid读写模块7上,然后通过人机交互模块6将物品的信息以及接收该物品的rfid卡的信息,然后rfid标签固定在物品上,固定的时候采用粘贴的方式将rfid标签固定在物品表面。
67.步骤s02中,主控模块5获取箱体1内物品的rfid标签内存储的rfid卡片的信息,并且将记录该信息的rfid卡片设置为可打开电子锁2。
68.所述步骤s01中,将发送该物品的发送人员的rfid卡的信息上传至主控单元,并将记录该信息的rfid卡设置为可打开电子锁2。
69.所述步骤s02包括以下步骤:
70.s021、信息判断、发送人员将rfid卡片贴合在rfid阅读模块3上,rfid阅读模块3读取rfid卡片内的信息并且将信息传递至主控模块5中,主控模块5判断该rfid卡片是否可打开电子锁2,若是,则执行步骤s022,若否,则执行步骤s023;
71.s022、投放物品、主控模块5控制电子锁2打开,发送人员打开箱体1并放入物料后盖合箱体1;
72.s023、电子锁2保持关闭。
73.通过将发送人员的rfid卡片的信息上传至主控模块5当中并且在主控模块5当中记录该rfid卡片可以打开箱体1,既能够保证发送人员能够将打开箱体1进行物品的发送,还能够防止无关人员将箱体1打开。
74.所述步骤s022执行完毕之后,执行步骤s024;
75.s024、信息记录、rfid读取此时箱体1内的所有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主控模块5与上次关箱时读取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比较,确定多出来的物品为新投入物品,并且开箱时读取的rfid卡内信息与该新投入物品建立联系,确定该rfid卡为该新投入物品的发送人员,并进行保存。
76.具体的,还包括步骤s07,步骤s05之后,执行步骤s07;
77.s07、物品扫描、判断取出的物品的rfid卡的信息是否与物品的rfid标签中记录的rfid卡的信息一致;
78.步骤s07包括以下步骤:
79.s071、人员将箱体1关闭,rfid阅读模块3读取箱体1内所有物品的rfid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5,主控模块5与上次关箱时读取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比较,确定减少的物品为取出的物品,并且判断减少的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中含有的接受人员rfid卡信息与打开箱体1时的rfid卡信息是否一致,若否,则执行步骤s072,若是,箱体1继续运输物品;
80.s072、主控模块5控制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息,接收人员将错拿的物品放回后关闭箱体1,然后再次执行步骤s05。
81.步骤s072中,主控模块5控制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息后,主控模块5控制电子锁2打开,接受人员将错拿的物品放回后关闭箱体1,rfid阅读模块3读取箱体1内所有物品的rfid的信息并上传至主控模块5,判断步骤s071中取出的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是否包含在扫描到的rfid标签信息中,若是,则执行步骤s05,若否,则再次执行本步骤。
82.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08,在步骤s071中,判断减少的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中含有的接受人员rfid卡信息与打开箱体1时的rfid卡信息是否一致后,若判断为是,执行步骤s08;
83.步骤s08,主控模块5根据步骤s071中关箱时获取的箱体1内所有物品的rfid标签的信息判断此时箱体1内是否有物品,若是,则执行步骤s09,若否,则等待下次执行步骤s01;
84.步骤s09、主控模块5将步骤s071中关箱时获取的箱体1内所有物品的rfid标签的信息与上次关箱时读取的物品rfid标签信息比较,判断是否有多出rfid标签的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s010,若否,则执行步骤s03;
85.s010、主控模块5记录多出的rfid标签为新投入的物品的rfid标签,将此次开箱时的rfid卡片确定为新投入物品的发送人员并且进行保存,然后主控模块5读取新投入物品的rfid标签信息中记录的rfid卡片的信息,并且主控模块5设置记录该信息的rfid卡片能够打开箱体1,然后执行步骤s03。
8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