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5287发布日期:2022-06-15 00:2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
4.(1)在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通常裸露在外界,易导致灰尘附着在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的镜头上,但是大多数的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的防尘效果较差,从而易导致镜头较为模糊,识别不够准确;
5.(2)在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通常裸露在外界,当受到撞击时,易导致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受损,但是大多数的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的防护效果较差,从而易对人脸识别访客管理装置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存在防尘效果较差和防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滑动连接有识别箱,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站台,所述站台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踏板;
12.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底壁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滑盘,所述滑盘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导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滑板;
13.所述站台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
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识别箱的内顶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清洁块。
14.优选的,所述站台的顶部靠近踏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所述扶手的形状为u型。
15.优选的,所述识别箱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分别与人脸识别器、挡板相适配,所述识别箱的内壁靠近通槽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挡板相适配。
1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贯穿站台并延伸至识别箱的内部,所述连接筒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部一侧相固定,所述站台的内底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杆,所述识别箱的内底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均贯穿安装板并延伸至外部。
17.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固定板与连接柱滑动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清洁块由清洁刷制成,所述清洁块的一侧与人脸识别器的一侧滑动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柱的顶端贯穿固定筒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导杆的底端贯穿活动板并延伸至外部导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底端与活动板的底端相固定,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顶端与滑板的顶部相固定,所述滑板的顶部一侧与识别箱的底部相固定,所述滑板的顶部另一侧与站台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均为阻尼弹簧。
20.(三)有益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通过缓冲弹簧、安装板、连接柱、连接板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在不使用时带动人脸识别器向上移动,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挡板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在不使用时将通槽遮挡,从而防止人脸识别器上时间裸露在外界,从而可以避免灰尘的侵入,提高了对人脸识别器的防尘效果。
23.(2)、通过设有挡板,可以将识别箱封闭,从而避免他人对识别箱的内部造成破坏,再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之间的配合设置,可以在受到震动时对识别箱进行缓冲,避免震动对人脸识别器造成影响,提高了对人脸识别器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固定筒的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的整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2、识别箱;3、站台;4、连接筒;5、踏板;6、扶手;7、缓冲弹簧;8、安装板;9、连接柱;10、连接板;11、人脸识别器;12、第一连接杆;13、挡板;14、通槽;15、凹槽;16、第二连接杆;17、清洁块;18、第一滑杆;19、第二滑杆;20、固定板;101、固定筒;102、第一减震弹簧;103、滑盘;104、活动柱;105、活动板;106、导杆;107、第二减震弹簧;108、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一侧滑动连接有识别箱2,底座1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站台3,站台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连接筒4,连接筒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踏板5;
32.底座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01,固定筒101的内底壁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102,第一减震弹簧10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滑盘103,滑盘10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柱104,活动柱10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05,活动板105的顶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导杆106,导杆10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107,导杆10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滑板108;
33.站台3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为阻尼弹簧,缓冲弹簧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8,安装板8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9,连接柱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人脸识别器11,连接板10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2,第一连接杆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板13,识别箱2的内顶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清洁块17;
34.根据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站台3的顶部靠近踏板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扶手6,扶手6的形状为u型,通过设有扶手6,可以在踩在踏板5时保持身体稳定;
35.根据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识别箱2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分别与人脸识别器11、挡板13相适配,识别箱2的内壁靠近通槽14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与挡板13相适配;
36.根据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安装板8的一侧贯穿站台3并延伸至识别箱2的内部,连接筒4的底端与安装板8的顶部一侧相固定,站台3的内底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杆18,识别箱2的内底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杆19,第一滑杆18与第二滑杆19均贯穿安装板8并延伸至外部;
37.根据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识别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0,连接柱9的顶端贯穿固定板20并延伸至外部,固定板20与连接柱9滑动连接,通过设有固定板20,可以保证连接板10升降时的稳定性;
38.根据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清洁块17由清洁刷制成,清洁块17的一侧与人脸识别器11的一侧滑动连接;
39.根据图2-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活动柱104的顶端贯穿固定筒101并延伸至外部,导杆106的底端贯穿活动板105并延伸至外部导杆10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第二减震弹簧107的底端与活动板105的底端相固定,第二减震弹簧107的顶端与滑板108的顶部相固定,滑板108的顶部一侧与识别箱2的底部相固定,滑板108的顶部另
一侧与站台3的底部相固定,第一减震弹簧102与第二减震弹簧107均为阻尼弹簧。
4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访客管理装置时,如图1-5所示,该装置整体由底座1、识别箱2、站台3、连接筒4、踏板5组成,在使用时,使用者站在踏板5上,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缓冲弹簧7开始压缩,此时安装板8上的连接柱9带动连接板10上的人脸识别器11向下移动,同时连接板10通过第一连接杆12带动挡板13进入凹槽15的内部,当缓冲弹簧7压缩到最大时,人脸识别器11与通槽14完全对应,挡板13完全进入凹槽15,此时人脸识别器11与外界贯通,开始识别,识别完毕后,使用者从踏板5上下来,此时缓冲弹簧7向上移动,此时连接板10带动人脸识别器11复位,在人脸识别器11复位的过程中,清洁块17对人脸识别器11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此时挡板13将通槽14闭合,当发生震动时,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02的伸缩,可以对产生的震动进行一次缓冲,再通过第二减震弹簧107的伸缩,可以对产生的震动进行第二次缓冲,从而再次降低震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