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识别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47680发布日期:2022-08-06 05:4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识别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服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识别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服务终端如何通过智慧系统快速的对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已经成为信息化的发展重要方向。
3.中国专利文献cn107067567a公开了一种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自助服务系统,其中,包括自助终端,就业服务系统、现场招聘大厅、招聘网站、就业一卡通、社保系统、呼叫中心、短信平台。该发明通过自助终端实现个人信息的采集,并将信息反馈至就业服务系统及社保服务系统,但在实际使用中,缺乏良好的登记追溯手段,当待办人员进入办理窗口时,仍需要对待办人员进行身份验证识别,且现有人脸识别系统不具备室外识别筛选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要,并且取号通过单一终端实现,容易产生过号或抢号情况的产线,影响到窗口的处理效率,同时数据仅在单一地区内实现联动,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连通比较不便,需要等待较久的数据沟通时间,不能很好满足服务的效率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识别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具调节光线照射角度以及提供识别精度保证耐用寿命的防护能力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设于服务终端入口的保护箱,且保护箱内腔设有服务系统主机,服务系统主机中负载有主板,且管理系统主体各模块单片机及控制芯片均与服务系统主机相连,且管理系统主体通过网络与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保护箱底部设有支撑机构,所述保护箱一侧嵌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内腔设有加热除雾的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外侧壁套设有可调节的遮光机构,所述保护箱顶部活动连接有避雨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大厅的人脸识别精度和适配性以及安全性的优化适配,通过对人脸信息的识别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插置孔,所述支撑板顶部嵌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卡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顶端与保护箱底部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保护箱设置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偏移晃动冲击导致移位。
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垫,所述密封圈垫嵌设于保护箱一侧,所述密封圈垫内腔固定连接有若干密封隔垫,所述密封隔垫套设在识别机构外部,所述密封隔垫
和密封圈垫为硅胶垫。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套设的识别机构的防护能力。
11.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机构包括传动板,所述传动板一侧通过第一销轴与保护箱内腔一侧铰接,所述传动板内腔嵌设有镜头壳,所述镜头壳内腔固定安装有潜望镜头和感光镜头,所述传动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镜头壳外部套设有填充套,所述填充套内腔电视有加热座,所述加热座内腔嵌设有镜头片,且镜头片与一侧镜头壳相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积雾影响到对人脸识别的精度,通过两套镜头的配合识别提高识别效率。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保护箱内腔底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和传动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且两侧铰接块之间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连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识别机构的驱动调整,避免常识暴露带来的老化磨损。
15.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两侧之间一体连接有弹力垫,所述遮光罩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腔通过螺母帽螺纹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保护箱外部一侧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日光的遮蔽可调,满足不同天气的人脸图像采集稳定性。
17.进一步地,所述避雨机构包括滑轨座,所述滑轨座固定连接在保护箱顶部,所述滑轨座一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开设有若干通槽。
18.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管理系统主体,且管理系统主体包括设于网络服务器的智慧模块,用于通过网络通讯服务对信息进行统筹管理服务的网络模块,所述智慧模块输入端通讯连接有云平台存储模块和用户终端单元,用于对平台数据进行云存储以及对用户终端控制调用,所述智慧模块输入端连接有服务终端,且服务终端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和微动报警模块,用于识别服务终端人脸信息以及对终端服务大厅安全进行联防报警,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输入端连接有日光检测模块和补光控制模块,且人脸识别模块用于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提高人脸识别精度和效率,所述微动报警模块输入端连接有安防检测模块,用于联动报警,所述智慧模块输入端双向连接有第一信息管理单元、第二信息管理单元和地区追溯对比模块,用于对信息进行统筹追溯对比管理,所述智慧模块输入端连接有业务协同模块,所述业务协同模块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数据接收模块和部门验证模块,用于协同办公数据的交流沟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智慧系统的联防报警以及服务交互能力,并且保证对多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降低服务需要的流程量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终端单元包括预约排号模块、北斗定位模块和客服服务模块,所述预约排号模块用于远程预约终端服务,所述北斗定位模块用于通过手机定位模块的连通实现地区定位,所述客服服务模块用于通过信息、电话、视频、app通知对信息咨询进行回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用户在智慧终端的个人预约、咨询以及信息获取能
力。
21.本发明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当进入识别区域,人脸识别开始时,底部第二电动推杆工作伸长,安装板向上移动,安装板移动推动铰接块围绕第二销轴转动并推动连杆向上带动另一侧铰接块和传动板移动,传动板移动围绕第一销轴转动并带动一侧镜头壳进入密封圈垫和密封隔垫内,第一电动推杆工作缩短拉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移动能够拉动遮光罩和弹力垫向后侧移动,遮光罩通过移动拉动弹力垫展开,展开后的弹力垫通过透明材质实现透光度调节。
2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智慧模块,通过智慧模块连接人脸识别模块,进而能够通过在服务终端进行人脸识别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人脸信息甄别,并且通过补光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动推杆调节遮光罩角度,实现人脸识别的精准度,并且在人脸识别定位后,通过用户终端单元的预约排号模块实现对第一信息管理单元、第二信息管理单员和地区追溯单元的预调用,提高业务的办理效率,并且通过业务协同模块实现不同区域部门之间的数据链动,并且通过部门延验证模块包括数据精准度,继而能够通过多部门的协同数据调用实现业务跨区域办理的效率。
23.2、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能够拉动传动板实现镜头壳的升降隐藏,能够通过一侧加热座加热对镜头片进行加热处理,镜头片能够对镜头壳以及内部的感光镜头和前端镜头实现加热除雾,有效避免镜头积雾对识别精度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隐藏式的镜头壳避免镜头壳长时间暴漏在保护箱外导致灰尘堆积,有效避免灰尘影响到识别精度以及效率,有效满足识别机构在室外放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通过在服务厅设置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对办理业务人员的身份识别定位,有效降低办理窗口的身份识别时间,提高对业务的办理效率;3、通过设置遮光机构,当外部光线变化时,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工作缩短拉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移动能够拉动遮光罩和弹力垫向后侧移动,遮光罩移动时能够通过两侧固定块的拉动展开遮光罩的相对间距,继而能够提高对内部镜头壳的入光亮调节,继而能够有效避免因光线过曝或亮度较低带来的人脸识别精度的不足。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发明的用户终端单元系统框图;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识别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保护箱;2、密封机构;201、密封圈垫;202、密封隔垫;3、支撑机构;301、支撑板;302、插置孔;303、固定槽;4、避雨机构;401、滑轨座;402、滑块;403、挡板;404、通槽;5、识别机构;501、传动板;502、镜头壳;503、潜望镜头;504、感光镜头;505、镜头片;506、加热座;507、填充套;6、遮光机构;601、第一电动推杆;602、固定块;603、螺母帽;604、遮光罩;605、
弹力垫;7、驱动机构;701、第二电动推杆;702、安装板;703、铰接块;704、第二销轴;705、连杆;8、管理系统主体;801、智慧模块;802、第一信息管理单元;803、第二信息管理单元;804、地区追溯对比模块;805、云平台存储模块;806、业务协同模块;807、部门验证模块;808、数据接收模块;809、用户终端单元;8091、预约排号模块;8092、北斗定位模块;8093、客服服务模块;810、日光检测模块;811、补光控制模块;812、安防检测模块;813、人脸识别模块;814、微动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设于智慧管理装置内部系统主机内的管理系统主体8,管理系统主体8通过系统主机内负载的系统主板以及各机构实现对服务管理的控制,且管理系统主体8包括设于网络服务器的智慧模块801,用于通过网络通讯服务对信息进行统筹管理服务的网络模块,智慧模块801输入端通讯连接有云平台存储模块805和用户终端单元809,用于对平台数据进行云存储以及对用户终端控制调用,智慧模块801输入端连接有服务终端,且服务终端包括人脸识别模块813和微动报警模块814,其中,人脸识别模块813型号为hi3516ev300人脸识别模块单板机,微动报警模块814为gst-ld-8300报警模块,用于识别服务终端人脸信息以及对终端服务大厅安全进行联防报警,人脸识别模块813输入端连接有日光检测模块810即itr-9909光传感器和补光控制模块811,且人脸识别模块813用于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提高人脸识别精度和效率,微动报警模块814输入端连接有安防检测模块812,用于联动报警,智慧模块801输入端双向连接有第一信息管理单元802、第二信息管理单元803和地区追溯对比模块804,用于对信息进行统筹追溯对比管理,智慧模块801输入端连接有业务协同模块806,业务协同模块806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数据接收模块808即dtd433m和部门验证模块807,用于协同办公数据的交流沟通。
28.本实施例中:云平台存储模块805即eeprom存储模块能够将平台数据存储至云服务器,保证数据安全和保存成本,服务终端的微动报警模块814能够通过前端的安防检测模块812实现对进出人员的安防检测以及联动报警,实现服务终端的业务办理安全能力,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功能实现对人脸数据的快速甄别,并通过智慧模块801进行信息登记预约,方便在服务终端的服务窗口进行用户信息的快速定位,不需进行再次校对,并通过第一信息管理单元802、第二信息管理单元803和地区追溯对比模块804,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录入录出,并且通过地区追溯对比模块804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调用转录,继而有效提高对信息的处理服务效率,智慧模块801是互联网网络模块,用于实现终端的网络模块的数据交换沟通服务,通过网络与设置于所述智能装置的终端系统进行通讯连接。
29.如图6所示,用户终端单元809包括预约排号模块8091、北斗定位模块8092和客服服务模块8093,预约排号模块8091用于远程预约终端服务,北斗定位模块8092,um4b0模块用于通过手机定位模块的连通实现地区定位,客服服务模块8093用于通过信息、电话、视频、app通知对信息咨询进行回馈。
30.本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终端单元809实现对业务排号的快速预约处理,并且能够通
过北斗定位模块8092实现区域的快速划分以及业务部门的快速推荐。
31.如图3-6所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设于服务终端入口的保护箱1,且保护箱1内腔设有服务系统主机,服务系统主机中负载有主板,主板型号intel 5000v,芯片型号为intel xeon 5405,为主板集成了windows软件系统并与智慧模块801通讯连接,智慧模块801采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智慧模块801的处理器通过负载主板中的用户终端单元809、人脸识别模块813和微动报警模块814配合windows软件系统实现对管理装置内支撑机构3和密封机构2以及识别机构5的软件调控以及人脸识别的支撑,且管理系统主体8各模块单片机及控制芯片均设置在系统主板上,且管理系统主体8中通过集成系统主板的网络芯片与智慧模块801服务器通讯连接,具体的保护箱1底部设有支撑机构3,保护箱1一侧嵌设有密封机构2,密封机构2内腔设有加热除雾的识别机构5,识别机构5通过与服务系统内人脸识别模块813实现软件识别控制,识别机构5外侧壁套设有可调节的遮光机构6,保护箱1顶部活动连接有避雨机构4,避雨机构4通过微动报警模块814负载的单片机控制工作。
32.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2能够实现对保护箱1的隔音降噪,并且能够通过自加热实现对雾气的快速清理,并且保证遮光机构6对识别机构5的入光调节。
33.如图3所示,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板301,支撑板301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插置孔302,支撑板301顶部嵌设有固定槽303,固定槽303内卡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顶端与保护箱1底部固定连接。
34.本实施例中:固定槽303能够保证支撑柱插置稳定性,同时多个插置孔302能够与预埋柱件进行连接。
35.如图3所示,密封机构2包括密封圈垫201,密封圈垫201嵌设于保护箱1一侧,密封圈垫201内腔固定连接有若干密封隔垫202,密封隔垫202套设在识别机构5外部,密封隔垫202和密封圈垫201为硅胶垫。
36.本实施例中:硅胶垫材质的密封隔断和密封圈垫201能够保证对识别机构5的套接限位,并且圈垫呈环状排布,保证识别机构5可通过性。
37.如图3和5所示,识别机构5包括传动板501,传动板501一侧通过第一销轴与保护箱1内腔一侧铰接,传动板501内腔嵌设有镜头壳502,镜头壳502内腔固定安装有潜望镜头503和感光镜头504,传动板501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7,镜头壳502外部套设有填充套507,填充套507内腔电视有加热座506,加热座506内腔嵌设有镜头片505,且镜头片505与一侧镜头壳502相贴合。
38.本实施例中:镜头片505卡接在加热座506内能够实现加热的传导,并且填充套507能够保证与外部遮光机构6的卡接填充效果,同时镜头壳502能够对潜望镜头503和感光镜头504进行保护,并且镜头片505能够提高对外部灰尘的隔绝阻挡,保证整体耐用寿命。
39.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7包括第二电动推杆701,第二电动推杆701固定安装在保护箱1内腔底部,第二电动推杆701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02,安装板702顶部和传动板50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块703,且两侧铰接块703之间通过第二销轴704铰接有连杆705。
40.本实施例中:l形的传动板501能够保证底部驱动机构7拉动时,进行翻转,继而能够保证传动板501在保护箱1内转动偏移的稳定性。
41.如图3-4所示,遮光机构6包括遮光罩604,遮光罩604两侧之间一体连接有弹力垫
605,遮光罩60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2,固定块602内腔通过螺母帽603螺纹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601,第一电动推杆601与保护箱1外部一侧固定连接。
42.本实施例中:遮光罩604内腔一体连接的弹力垫605为透明垫体,当遮光罩604两侧被拉开时,遮光罩604能够实现对弹力垫605的展开,继而能够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01的拉动调节弹力垫605展开范围,继而能够提高对入料光的精度调节,并且遮光罩604与填充套507的填充能够避免镜头壳502发生轴向偏移,提高装配精度。
43.如图3-4所示,避雨机构4包括滑轨座401,滑轨座401固定连接在保护箱1顶部,滑轨座401一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402,滑块402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03,挡板403顶部开设有若干通槽404;本实施例中:保护箱1顶部的挡板403能够通过后侧的滑块402实现与滑轨座401一侧滑槽的快速滑入卡接,方便对挡板403的清理效果,挡板403能够减少外部掉落物的冲击以及实现隔雨防潮效果,并且t形的滑块402在滑轨座401内的滑动更加稳定,有效避免轴向拉动导致滑块402自滑轨座401内移出。
44.本发明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智慧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当进入识别区域,人脸识别开始时,底部第二电动推杆701工作伸长,安装板702向上移动,安装板702移动推动铰接块703围绕第二销轴704转动并推动连杆705向上带动另一侧铰接块703和传动板501移动,传动板501移动围绕第一销轴转动并带动一侧镜头壳502进入密封圈垫201和密封隔垫202内,第一电动推杆601工作缩短拉动固定块602移动,固定块602移动能够拉动遮光罩604和弹力垫605向后侧移动,遮光罩604通过移动拉动弹力垫605展开,展开后的弹力垫605通过透明材质实现透光度调节。
45.使用时,通过将保护箱1通过底部支撑柱卡入支撑板301,并且通过将支撑板301通过顶部四角处插置孔302进行安装。
4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