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禁系统及其通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04295发布日期:2022-10-01 10:0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智能门禁系统及其通讯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出勤登记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2.门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各种场景中。
3.现在技术中,在认证用户的身份之后,用户接口通过app客户端或微信等第三方的公众号即可实现远程开门。尤其是在部分住宅类社区中,以往部署于社区大门出入口的保安亭及负责车辆及人员进出管理的保安已被机器取代。
4.然而现有的远程开门操作基本不设限制,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平台监管而随意甚至恶意地频繁通过点击远程开门请求即可频繁地开启相应门禁,从而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便实施于工业园区及仓储基地等场景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其通讯方法,通过对远程开门行为进行监管以提高安全性。
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智能门禁系统的通讯方法包括:获取远程开门请求,所述远程开门请求携带用户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目标门禁的身份信息;调用所述目标门禁预先保存的办公区域的地图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目标门禁的办公区域内,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找公司的组织架构树以确定与所述用户同组的公司职员集,然后从同组的所述公司职员集中筛选出当前位置处在所述目标门禁办公区域内的在线身份列表信息,然后向所述用户发送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并在所述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中携带所述在线身份列表信息;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录入的委托事项及在所述在线身份列表信息中选择的接待人员信息,所述委托事项以所述用户为委托人且至少包括访客身份信息;然后将所述委托事项转发给所述接待人员;其中,与所述用户同组的公司职员集包括所述用户所对应节点的父节点、子节点及兄弟节点。
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相对应的步骤。
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远程开门请求设置了监管,使之更多应用于访客管理;有效避免了不受时空限制而随意甚至恶意地频繁点击远程开门请求,也避免了公司职员由误操作等原因所导致的安全隐患。而公司职员在现场可以通过传统的刷脸或指纹识别等方式更有效率地进出。从而实现了不同操作方式之间的分工和分流。
9.2、在对远程开门请求的处理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定位信息是否在办公区域内实行差异化管理;便于出差、请假和下班等情况下的公司职员将对访客的接待任务及时转发给当前仍在办公区域的同事。而且用户可通过在线身份列表信息确定组内仍在该门禁所覆盖办公区域的成员,避免用户盲目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轮询,从而使得处理更有效率,实时性及可靠性更高。
10.3、在确定同组成员的过程中,基于组织架构树自动确定同组成员;其中,与用户同组的公司职员集具体包括该用户所对应节点的父节点、子节点及兄弟节点;从而有效缩减了查询范围,降低了数据处理量,节约了系统的能耗及软硬件资源。而且,当公司发生人事变更时,能自动根据组织架构树的更新而自适应地重组同组成员。
11.4、提前录入访客身份信息,提升访客体验的同时还可以省略由前台或保安人员在纸质文档中进行登记的传统操作,从而还使得本发明系统有利于精简人力资源成本。
12.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门禁系统的通讯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15.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的通讯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获取远程开门请求,所述远程开门请求携带用户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目标门禁的身份信息。
16.步骤s2、调用所述目标门禁预先保存的办公区域的地图信息,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在所述目标门禁的办公区域内,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找公司的组织架构树以确定与所述用户同组的公司职员集,然后从同组的所述公司职员集中筛选出当前位置处在所述目标门禁办公区域内的在线身份列表信息,然后向所述用户发送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并在所述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中携带所述在线身份列表信息。
17.在该步骤中,与所述用户同组的公司职员集包括所述用户所对应节点的父节点、子节点及兄弟节点。其中,组织架构树的构建及更新等维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广泛应用于公司oa等软件系统的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18.步骤s3、获取所述用户基于所述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录入的委托事项及在所述在线身份列表信息中选择的接待人员信息,所述委托事项以所述用户为委托人且至少包括访客身份信息;然后将所述委托事项转发给所述接待人员。
19.在该步骤中,委托事项通常还可进一步包括访客的需求描述、预计时长、车牌号等信息。
20.可选地,当根据所述定位信息判断所述用户在所述目标门禁的办公区域内后,本实施例方法还包括:步骤s10、录入访客的身份信息,以在该访客抵达公司后执行相应的身份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后,执行开门处理并生成电子访客日志,所述电子访客日志中记录有所述用户、所述目标门禁及该访客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
21.同理,在上述步骤s3将委托事项转发给接待人员后,接待人员的相关操作也同步骤s10,不做赘述。
22.基于本实施例所存在转接待的委托事项,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方法还包括:步骤s4、遍历当日所有基于访客信息转接待请求录入的访客身份信息中是否与当前所生成电子访客日志中的访客的身份信息相同,如果相同,将该电子访客日志共享给相对应转接待委托事项的委托人。在该步骤中,遍历的范围不局限于接待人员所关联的转接待请求;从而便于在访客当天的日程先后跨越该组织架构树上多个不同位置的办公区域时,将访客的动态信息共享给其他位置的相关联人员。
2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方法还包括:步骤s51、获取第一图像检索请求,所述图像检索请求携带负责接待的公司职员的图像信息及接待时间段的起止时间。
24.该操作通常由负责接待的公司职员在接待完访客之后发起。
25.步骤s52、从视频监控系统的各摄像头所上传的视频数据中逐一检索到所述接待时间段内的包含有该负责接待的公司职员图像的第一图像集。
26.其中,该步骤的摄像头仅限于访客活动区域的摄像头。
27.步骤s53、获取该负责接待的公司职员在所述第一图像集中所筛选的任一图像帧中手动分割的该访客的图像信息。
28.在该步骤中,所谓“分割”即用户对访客的人体轮廓进行手工描边以直观准确地提取出访客清晰度符合要求的基准图像。
29.步骤s54、根据该访客的图像信息,从所述第一图像集中筛选出包含有该访客图像的第二图像集。
30.优选地,该步骤的具体执行可以细分为:步骤s541-1、以像素点数量统一的矩形窗从同一人体轮廓中所分割的人脸轮廓区域与上衣轮廓区域的中间部分各抽取一图像子区域,计算各图像子区域内像素的均值和方差,然后分别与手动分割的该访客基准图像中以所述矩形窗所抽取的图像子区域的均值和方差进行比较,当人脸轮廓区域与上衣轮廓区域所对应的两个图像子区域的均值和方差的比较结果都处于预设的阈值范围内,则判断相应图像帧包含有该访客图像。
31.该步骤中,人体轮廓、人脸轮廓区域即上衣轮廓区域都可结合人体的关键特征点和肤色特征进行提取,此为现有技术,具体的实现算法通常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等,不做赘述。所谓“中间区域”若从放低精度要求的角度,只要是在轮廓内的满足矩形窗像素大小的区域即可,其优点则在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摄像视场角的不良影响;但若要确保高精度要求,则需根据人体轮廓的对称性取其中间区域,相对应地,矩形窗所对应像素点的数量通常可为5*5、7*7或9*9等。
32.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541-1、在基于机器视觉判断判断相应图像帧包含有该访客图像之后,删除用户手动去躁的对应图像帧。
33.作为一种替换,本实施例也可基于现有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技术从所述第一图像集中筛选出包含有该访客图像的第二图像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公司办公区域的人口密度、流动性都比较简单,从而使得现有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技术能得到很好的精度,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赘述。同理,上述步骤s52也可基于跨域行人重识别技术、和/或人脸识别等技术从视频监控系统的各摄像头所上传的视频数据中逐一检索到相对应的第一图像集。
34.步骤s55、在所述第二图像集中对应各摄像头的图像子集的任一连续拍摄时间段内抽取一时间处于中间的图像帧;然后将抽取出的各图像帧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后填充至接待报告的相应区域,且根据所排列各图像帧所对应的摄像头的位置信息自动生成所述接待报告中的访客路径信息。
35.在该步骤中,例如:访客若有10分钟都在同一摄像头的视场角范围内参观技术研发成果,则取该时间段中间的单个图像帧即可。其中,当图像帧数量为偶数m时,可按算法设置的规则取第m/2帧或第1+m/2帧为中间的图像帧;若当图像帧数量为奇数n时,则取第(n+1)/2帧为中间的图像帧。
36.在上述步骤中,无需对访客专门进行图像采集即可得出接待报告所需的访客路径信息及相关记录图像,进一步提升了访客体验的同时,还能在访客无感的情况下整理出公司保密管理的相关凭证并确保了整理过程的私密性。进一步地,用户在整理接待报告的同时,可将当前接待报告与已经生成的电子访客日志建立映射关系;藉此,基于与上述将该电子访客日志共享给相对应转接待委托事项的委托人相配套的;在该接待报告整理完成之后,系统根据前述建立的映射关系将该接待报告也共享给相对应转接待委托事项的委托人,从而便于相应委托人详细而全面了解访客的诸多真实可靠的接待信息,提高企业内部职员之间的沟通效率。
37.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具体为门禁系统的云端服务器,其与装载于移动终端的app或微信等第三方的公众号或小程序等方式实现与公司职员的人机交互,显而易见,该云端服务器也必然与目标门禁的终端智能锁建立通信连接;此类部署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不做赘述。
38.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对应的步骤。
39.综上,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所分别公开的智能门禁系统及其通讯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远程开门请求设置了监管,使之更多应用于访客管理;有效避免了不受时空限制而随意甚至恶意地频繁点击远程开门请求,也避免了公司职员由误操作等原因所导致的安全隐患。而公司职员在现场可以通过传统的刷脸或指纹识别等方式更有效率地进出。从而实现了不同操作方式之间的分工和分流。
40.2、在对远程开门请求的处理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定位信息是否在办公区域内实行差异化管理;便于出差、请假和下班等情况下的公司职员将对访客的接待任务及时转发
给当前仍在办公区域的同事。而且用户可通过在线身份列表信息确定组内仍在该门禁所覆盖办公区域的成员,避免用户盲目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轮询,从而使得处理更有效率,实时性及可靠性更高。
41.3、在确定同组成员的过程中,基于组织架构树自动确定同组成员;其中,与用户同组的公司职员集具体包括该用户所对应节点的父节点、子节点及兄弟节点;从而有效缩减了查询范围,降低了数据处理量,节约了系统的能耗及软硬件资源。而且,当公司发生人事变更时,能自动根据组织架构树的更新而自适应地重组同组成员。
42.4、提前录入访客身份信息,提升访客体验的同时还可以省略由前台或保安人员在纸质文档中进行登记的传统操作,从而还使得本发明系统有利于精简人力资源成本。尤其适用于办公区域范围大(如工业园区、仓储基地等)且接待人员办公位置与访客最先进入的大门门禁之间的距离远的场景中。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