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08940发布日期:2022-07-29 18:0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测温门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


背景技术:

2.应用有红外体温检测模块的人脸识别终端支持面部测温、口罩识别、异常告警、活体检测,可快速识别、记录本单位、社区人员和外来人员,快速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快速测温并记录、统计进出时间。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红外测温器都是单独放置在门口,有的人员在未经过测温也可以直接自由进出,将红外测温器与门禁进行结合,在进行人脸扫描的时候进行测温,由于传统的门禁高度都是固定的,在对小孩子进行测温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测温的问题;
4.2、晚上光线比较黑的时候,人脸识别是无法对人脸进行有效识别,可能会造成错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可以改变人脸识别门禁角度的特点,解决传统的门禁高度都是固定的,在对小孩子进行测温和人脸识别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测温和人脸识别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光线比较黑,无法对人脸进行有效识别的问题,以达到在光线比较黑的时候进行照明增加识别度的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包括后置固定套壳、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移动防护板、照明灯和红外测温器,所述后置固定套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红外测温门禁套壳,所述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的内部活动搭接有移动防护板,所述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的内侧背面上设置有红外测温器。
8.所述照明灯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电源箱,所述电源箱的正面右侧外表面上设置有按压式斜边按钮,所述电源箱的输出端上线性连接有电源线。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源线的外表面上线性连接有微光灯,所述照明灯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玻璃。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置固定套壳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立板,所述三角立板的前端上设置有活动圈,所述活动圈的中心活动搭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贴合固定板,所述贴合固定板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在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的外表面上,所述后置固定套壳的正面两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螺纹孔。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红外测温门禁套壳两侧靠内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电源转动器,所述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空槽,所述电源转动器的输出端穿过红外测温门禁套壳延伸至空槽的内表面上,所述电源转动器的输出端
上可拆卸式连接有转动螺纹杆。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防护板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滑动螺纹孔,所述移动防护板的中心外表面上设置有圆形空槽,所述圆形空槽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护垫圈。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置固定套壳的左侧外表面上下两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推动器,所述推动器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延伸杆。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采用后置固定套壳、红外测温门禁套壳、三角立板、活动圈、贴合固定板、推动器和延伸杆的结合,通过三角立板将活动圈和贴合固定板进行了位置上限定,配合后置固定套壳正面上的推动器推动延伸杆对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的背面的上下位置进行推动,利用贴合固定板在活动圈的内部进行转动来改变角度,具备可以改变人脸识别门禁角度的特点,解决传统的门禁高度都是固定的,在对小孩子进行测温和人脸识别的时候,无法进行有效测温和人脸识别的问题,达到了对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进行角度改变的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采用移动防护板、照明灯、电源箱、按压式斜边按钮、电源线、微光灯和防护玻璃的结合,通过移动防护板进行往回内缩的时候,对照明灯表面上的按压式斜边按钮进行按压,使用电源箱对电源线进行通电,配合微光灯进行照明,利用防护玻璃对内部的微光灯进行防护,具备了对较暗的光线进行照明的特点解决光线比较黑,无法对人脸进行有效识别的问题,以达到在光线比较黑的时候进行照明增加识别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测温门禁套壳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防护板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后置固定套壳;11、三角立板;12、活动圈;13、贴合固定板;14、螺纹孔;15、推动器;16、延伸杆;
23.2、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1、电源转动器;22、空槽;23、转动螺纹杆;
24.3、移动防护板;31、滑动螺纹孔;32、圆形空槽;33、防护垫圈;
25.4、照明灯;41、电源箱;42、按压式斜边按钮;43、电源线;44、微光灯;45、防护玻璃;
26.5、红外测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包括后置固定套壳1、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移动防护板3、照明灯4和红外测温器5,后置固定套壳1的外表
面上设置有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内部活动搭接有移动防护板3,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照明灯4,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内侧背面上设置有红外测温器5。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后置固定套壳1对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进行位置上的固定,但不妨碍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进行转动,配合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对移动防护板3进行收缩,将内部的红外测温器5裸露出来,在移动的时候配合照明灯4对外界进行照明。
31.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两侧靠内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电源转动器21,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两侧内表面上设置有空槽22,电源转动器21的输出端穿过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延伸至空槽22的内表面上,电源转动器21的输出端上可拆卸式连接有转动螺纹杆23,通过电源转动器21对转动螺纹杆23进行转动,在转动的时候将移动防护板3进行回缩。
32.如图1-5所示,优选的,移动防护板3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滑动螺纹孔31,移动防护板3的中心外表面上设置有圆形空槽32,圆形空槽3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护垫圈33,通过滑动螺纹孔31在转动螺纹杆23的外表面上进行螺纹转动,进行回缩,再通过圆形空槽32将内部的红外测温器5暴露出来,使用防护垫圈33对红外测温器5的外表面进行防护。
33.实施例2
34.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后置固定套壳1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立板11,三角立板11的前端上设置有活动圈12,活动圈12的中心活动搭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贴合固定板13,贴合固定板13的一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在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外表面上,后置固定套壳1的正面两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螺纹孔14,后置固定套壳1的左侧外表面上下两侧边缘位置上设置有推动器15,推动器15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延伸杆16。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三角立板11将活动圈12和贴合固定板13进行了位置上限定,配合后置固定套壳1正面上的推动器15推动延伸杆16对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背面的上下位置进行推动,利用贴合固定板13在活动圈12的内部进行转动来改变角度,达到了对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进行角度改变的效果。
36.实施例3
37.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照明灯4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电源箱41,电源箱41的正面右侧外表面上设置有按压式斜边按钮42,电源箱41的输出端上线性连接有电源线43,电源线43的外表面上线性连接有微光灯44,照明灯4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玻璃45。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防护板3进行往回内缩的时候,对照明灯4表面上的按压式斜边按钮42进行按压,使用电源箱41对电源线43进行通电,配合微光灯44进行照明,利用防护玻璃45对内部的微光灯44进行防护,以达到在光线比较黑的时候进行照明增加识别度的效果。
39.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红外测温人脸识别门禁终端的工作原理。
40.如图1-5所示,将后置固定套壳1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用螺丝在螺纹孔14的内部进行转动固定,三角立板11将活动圈12和贴合固定板13进行了位置上限定,配合贴合固定板13固定在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两侧外表面上,配合后置固定套壳1正面上的推动器15推
动延伸杆16对红外测温门禁套壳2的背面的上下位置进行推动,利用贴合固定板13在活动圈12的内部进行转动来改变角度,通过电源转动器21对转动螺纹杆23进行转动,通过滑动螺纹孔31在转动螺纹杆23的外表面上进行螺纹转动,进行回缩,再通过圆形空槽32将内部的红外测温器5暴露出来,使用防护垫圈33对红外测温器5的外表面进行防护,移动防护板3进行往回内缩的时候,对照明灯4表面上的按压式斜边按钮42进行按压,使用电源箱41对电源线43进行通电,配合微光灯44进行照明,利用防护玻璃45对内部的微光灯44进行防护。
41.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