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1168发布日期:2022-10-14 23: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访客登记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等公共场合的人员流动也日益增加,到访人员的真实身份不可以再通过纸质记录来满足需求了,且纸质记录也不能核实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在以上形势的催化下,出现了智能访客登记机器,实现了在不需要人工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核实人员信息并进行记录。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有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时需要弯腰或踮脚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智能访客登记系统在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时需要弯腰或踮脚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机门禁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包括设备本体、升降杆、定位杆、截柱体、外筒体和驱动组件;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一端固定连接,且升降杆滑移连接在外筒体内部;所述截柱体上有倾斜的驱动面;所述定位杆另一端抵接在驱动面周向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截柱体连接,带动截柱体转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带动截柱体转动,使抵接在截柱体驱动面上的定位杆受到重力作用向下移动或受到截柱体的支撑向上移动,从而使升降杆和连接在升降杆上的设备本体完成升降过程,让用户在使用时避免了弯腰或踮脚。
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套;所述驱动套下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电机轴在旋转时通过驱动套间接带动驱动体旋转,减小了电机轴的磨损。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设备本体可拆卸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升降杆与设备本体的可拆卸连接,为设备维修、更换提供了便捷。
12.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一端延伸于设备本体后端,另一端与升降杆可拆卸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与升降杆可拆卸连接,通过夹持部的形状使连接更加稳定。
14.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限位螺钉和限位螺母,且夹持部开有贯穿两臂的固定孔;所述升降杆开有限位孔;限位螺钉和限位螺母螺栓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钉穿过固定孔和限位孔与螺母螺纹配合达到了拆卸更加方便的效果。
16.优选的,还包括固定筒;固定筒的外侧固定在外筒体内部,且升降杆穿射在固定筒内部且和固定筒滑移连接。
17.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升降杆在和外筒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筒内滑移时,固定筒会限制升降杆的横向移动,减小了升降过程中的抖动。
18.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包括杆体和滚动球;所述滚动球转动连接在杆体的底部;所述截柱体在驱动面上开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定位槽。
19.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升降过程中,截柱体驱动面周向上开设的定位槽能够使定位杆的滚动球趋于稳定,能够更好地定位高度。
20.优选的,还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固定连接于外筒体下表面。
21.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移动底座可以带动外筒体一起移动,使运输更加方便。
22.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底座和万向轮;若干所述万向轮固定连接于底座下方。
23.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安装在底座下方的万向轮使移动底座在移动时不受方向限制,在运输时更加灵活。
24.优选的,还包括遮雨组件;所述遮雨组件位于设备本体顶部,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遮雨组件铰接;所述遮雨组件包括透明遮雨板和配重件;所述配重件固定连接于透明遮雨板在设备本体后方的一侧。
25.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遮雨组件会遮挡住设备本体,达到能够正常使用设备,防止进水损坏的效果。支撑件与遮雨组件的铰接,增加了遮雨组件的活动范围,使其被误触时不易折断。在设备本体后方一侧的板体受到配重件的重力作用向下倾斜,避免了雨水往人的方向流下。透明遮雨板拥有更好的透光性,使人脸捕捉更加清晰。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驱动组件带动截柱体转动,使抵接在截柱体驱动面上的定位杆受到重力作用向下移动或受到截柱体的支撑向上移动,从而使升降杆和连接在升降杆上的设备本体完成升降过程。可控制升降过程启停。
28.2.为设备维修、更换提供了便捷。
29.3.设备在运输时更加方便。
30.4.雨天能够正常使用设备。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一;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二。
36.附图标记说明:1、设备本体;2、补光灯;3、摄像机;4、led显示屏;5、身份证读卡器;6、升降杆;7、固定筒;8、杆体;9、滚动球;10、截柱体;11、定位槽;12、电机;13、电机轴;14、驱动套;15、底座;16、万向轮;17、透明遮雨板;18、支撑件;19、配重件;20、夹持部;21、固定孔;
23、限位孔;24、限位螺钉;25、限位螺母;40、外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参照图1和图2,包括设备本体1、升降杆6、定位杆、截柱体10、外筒体40、驱动组件、遮雨组件和移动底座。遮雨组件安装在设备本体1上方,用于为设备本体1遮雨;升降杆6的上端与设备本体1可拆卸连接,升降杆6下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且升降杆6滑移在外筒体40内部。截柱体10上有倾斜的驱动面,定位杆的下端抵接在截柱体10的驱动面上;驱动组件安装于外筒体内,且固定连接在截柱体10的下方,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截柱体10转动。外筒体40固定在移动底座上。
39.因此当驱动组件启动时,驱动组件驱动截柱体10转动,由于在截柱体10驱动面上同一水平位置在截柱体10的转动过程中高度会发生改变,所以抵接在截柱体10驱动面上的定位杆会受到重力或截柱体10的支撑在外筒体40内上下滑移,从而带动升降杆6和设备本体1升降。
40.设备本体1包括补光灯2、摄像机3、led显示屏4、身份证读卡器5、支撑件18、壳体和夹持部20;支撑件18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方,且支撑件18用于和遮雨组件铰接配合;led显示屏4设置于壳体正面,用于显示人脸捕捉画面和输入登记信息;摄像机3安装于壳体正面且位于led显示屏4上方,用于捕捉人脸画面;补光灯2安装于摄像机3两侧,用于在人脸捕捉时提供照明;身份证读卡器5安装于壳体正面且位于led显示屏4下方,用于读取身份证信息;夹持部20安装于壳体背面,用于和升降杆6可拆卸连接。
41.参照图3,升降杆6穿射滑移于夹持部20中,夹持部20上设置有开口,且夹持部20在开口两侧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锁紧连接升降杆和夹持部20的限位螺钉24和限位螺母25。具体的,夹持部20在开口两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孔21,升降杆6开有限位孔23,限位螺钉24穿过固定孔21和限位孔23与限位螺母25螺纹配合固定连接;以实现升降杆6和夹持部20可拆卸配合。
42.遮雨组件包括,透明遮雨板17和配重件19;透明遮雨板17和支撑件18铰接连接;配重件19通过螺栓固定于透明遮雨板17在设备本体1后方的一侧;使得在常态下,透明遮雨板17向后侧倾斜避免了雨水往人的方向流下。
43.定位杆包括杆体8和滚动球9,杆体8的上端和升降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滚动球9滚动连接在杆体8的下端。且滚动球9滚动抵接在截柱体10驱动面周向外侧上。通过滚动球9和截柱体10驱动面的滚动抵接,减小了定位杆和截柱体10驱动面的摩擦。
44.截柱体10呈底面为圆、切面为椭圆的圆柱截切体,驱动面上开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定位槽11,定位槽呈直径略大于滚动球9直径的半球体,用于在滚动球9在驱动面周向上停止运动时趋于稳定。
45.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2和驱动套14,电机12通过螺栓固定在外筒体内部最下方;驱动套14下侧通过齿轮配合固定于所述电机12的电机轴13上。驱动套14呈圆柱体;驱动套14插接固定在截柱体10底部,用于减小电机轴13的磨损。
46.外筒体40上表面开有配合升降杆的孔,用于升降杆穿过该孔分别与外筒体40外部和腔室连接;腔室用于容置升降杆6下端、定位杆、固定筒7、杆体8、滚动球9、截柱体10、驱动
套14和电机12;外筒体40下端与移动底座固定连接。
47.固定筒7呈中空直径略大于升降杆直径的中空圆柱体,固定筒7的外侧固定在外筒体40腔室内壁,且升降杆6穿射在固定筒7内部且和固定筒7滑移连接。
48.移动底座包括底座15和万向轮16,若干所述万向轮16固定连接于底座15下方,底座15的上表面与外筒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9.参照图4和图5,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的登记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使用设备登记:当身份证读卡器5读取到身份证信息后,摄像机3开始捕捉完整人脸信息并记录,如人脸图像不完整,则分析用户身高并发送旋转信号使电机轴13旋转,直到捕捉到完整人脸信息并记录后停止。在led显示屏4上输入到访楼层楼栋信息、手机号后,系统发送验证码到用户手机以核实身份,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输入到led显示屏4上,直到正确即登记完成。其二是通过小程序在线上完成上传身份证信息,录入人脸信息,输入到访楼层楼栋信息、手机号,输入验证码这些步骤后,小程序内会生成一个到访二维码。将此二维码在摄像机3上扫描成功后即登记完成。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慧社区智能自动到访登记门禁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有人用身份证激活身份证读卡器5并读取到信息时,摄像机3将会开始捕捉人脸信息并判定使用者的身高,如捕捉人脸时光线较暗会自动打开补光灯2,捕捉到的人脸画面会显示在led显示屏4上。当人脸不完整时电机12会接收到旋转信号使电机轴13通过驱动套14带动截柱体10旋转,在截柱体10旋转的过程中,定位杆的滚动球9落进截柱体10驱动面周向上开设的定位槽11,定位杆和升降杆6受到重力或截柱体10的支撑会在固定在外筒体40内部的固定筒7内部上下滑移,升降杆6通过夹持部20带动设备本体1上下升降,从而完成自动升降。直到摄像机3捕捉到完整人脸信息,电机12会接收到停止旋转信号使电机轴13停止旋转。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