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0161发布日期:2022-10-12 06:2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医疗物联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物联柜,尤其是涉及一种回收医疗用服装的物联网柜。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在医院等医疗领域也开始基于物联网对医护人员工作服、病人病服等服装进行智能回收以方便及时清洗更换。如中国cn202010908702.5公开的“一种医疗人员工作服管理系统”,其通过物联网管理衣物回收柜和出衣柜。但是其仅公开了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并且公开回收柜和出衣柜的具体结构,而中国cn202022905156.8公开的“一种带消毒功能的病区被服回收箱”虽然具有简单回收功能,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衣物都是随意丢放进入回收箱内的,因此衣物堆积后相互之间存在极大的空隙,导致回收箱的实际空间利用率极低,需要频繁换取回收箱内的衣物进行后续处理,影响整体处理效率。而本公司曾研发并申请了中国专利cn202021963218.4“智能垃圾柜”,将垃圾柜进行改造升级后可完美的应用于上述系统中解决回收箱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回收箱利用率高的医疗物联柜。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医疗物联柜,包含有柜体,柜体内安放有回收箱,柜体内还安装有压缩组件,回收箱位于压缩组件的正下方;所述压缩组件包含安装框,安装框通过至少一级升降机构连接压料框,压料框位于回收箱的上方。
6.优选的,升降机构包含有升降框一和升降框二,所述升降框一和升降框二相互插接使得升降框一的中部和升降框二的中部相互铰接,升降气缸的气缸座与安装框相铰接,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框一或升降框二相铰接。
7.优选的,当升降机构只有一级时,升降框一的顶部和升降框二的顶部分别铰接于隔板的两端,升降框一的底部和升降框二的底部分别铰接于压料框的两端;
8.当升降机构设置有两级或多级时,位于最上方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一的顶部和升降框二的顶部分别铰接于隔板的两端,位于最下方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一的底部和升降框二的底部分别铰接于压料框的两端;且位于上一级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一的底部和升降框二的底部分别与位于下一级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二和升降框一相铰接。
9.优选的,所述柜体内还安装物联网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包含有控制器和通讯模块,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回收箱搁置于称重传感器上;所述柜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激光雷达,且激光雷达的信号收发端朝向回收箱;所述柜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且激光对射传感器位于回收箱的两侧,或者回收箱的箱壁上设置有供激光对射传感器透过的检测窗口,所述柜体上还设置有感应模组和显示模组,感应模组、显示模组、激光雷达、激光对射传感器和通讯模块均与控制器通讯相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组件对回收箱内的衣物进行压缩,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回收箱对衣物的利用率,减少了反复往返取货的频次,有利于降低其使用成本,便于其推广应用。且整个管理过程更为智能科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物联柜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物联柜的正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物联柜的图2的a-a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物联柜的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物联柜的压缩组件的正视图。
17.其中:
18.柜体1、隔板2、启闭气缸3、压缩组件4、回收箱5、物联网模块6、盖板7、翻转气缸8;
19.柜门1.1、投料门1.2;
20.安装框4.1、压料框4.2、安装板4.3、压条4.4、升降气缸4.5、升降框一4.6、升降框二4.7。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医疗物联柜,包含有柜体1,所述柜体1的正面下方设置有对开形式的柜门1.1,柜门1.1的侧面与柜体1相铰接,所述柜体1的正面上方设置有投料门1.2,投料门1.2的顶部与柜体1相铰接,所述柜体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一隔板2;启闭气缸3的气缸座铰接于柜体1的内壁上或隔板2的下表面,启闭气缸3的活塞杆与投料门1.2的内表面相铰接;所述柜体1的顶部铰接有一盖板7,翻转气缸8的气缸座铰接于柜体1的内壁上或隔板2的上表面,翻转气缸8的活塞杆与盖板7的下表面相铰接。
22.所述隔板2的上表面安装设置有物联网模块6,所述隔板2的下表面安装设置有压缩组件4,且柜体1内安放有回收箱5,回收箱5位于压缩组件4的正下方。
23.所述压缩组件4包含有通过安装板4.3安装于隔板2上的安装框4.1,安装框4.1通过至少一级升降机构连接压料框4.2,压料框4.2位于安装框4.1的下方,且压料框4.2上安装有压条4.4,从而便于对回收箱5内的衣物进行压缩,升降机构包含有相互铰接的升降框一4.6和升降框二4.7,即升降框一4.6和升降框二4.7相互交叉插接使得升降框一4.6的中部和升降框二4.7的中部相互铰接。升降气缸4.5的气缸座与安装框4.1或安装板4.3相铰接,升降气缸4.5的活塞杆与升降框一4.6或升降框二4.7相铰接。
24.当升降机构只有一级时,升降框一4.6的顶部和升降框二4.7的顶部分别铰接于隔板2的两端,升降框一4.6的底部和升降框二4.7的底部分别铰接于压料框4.2的两端;
25.当升降机构设置有两级或多级时,位于最上方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一4.6的顶部和升降框二4.7的顶部分别铰接于隔板2的两端,位于最下方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一4.6的底部和升降框二4.7的底部分别铰接于压料框4.2的两端;且位于上一级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一4.6的底部和升降框二4.7的底部分别与位于下一级的升降机构的升降框二4.7和升降框一4.6相铰接。
26.所述物联网模块6包含有安装于线路板上的控制器和通讯模块,线路板安装于隔板2的上表面上,当需要维修时,通过盖板7可方便的打开,所述柜体1的内壁或者隔板2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激光雷达,且激光雷达的信号收发端朝向回收箱5,所述柜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激光对射传感器,且激光对射传感器位于回收箱5的上方,或者回收箱5的箱壁上设置有供激光对射传感器透过的检测窗口,所述柜体1的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柜体1上还设置有感应模组和显示模组,感应模组、显示模组、激光雷达、激光对射传感器和通讯模块均与控制器通讯相连。
27.本实用新型医疗物联柜的衣物压缩方式有:
28.方式一:人工操作:巡检人员定时巡检并启动升降气缸4.5使得压缩组件4的压料框4.2向下伸入回收箱5内对其中的衣物进行压缩处理。
29.方式二:定时压缩:控制器定时控制升降气缸4.5启动,对回收箱5内的衣物进行压缩处理。
30.方式三:智能控制:通过激光雷达、激光对射传感器以及称重传感器来对回收箱5内的衣物的收纳量进行监测,激光雷达通过对回收箱5的深度检测来判断其内衣物是否超出回收箱5的顶部开口,激光对射传感器通过判断回收箱5内衣物是否超过判断基准线来判断衣物是否超过预设高度,同时,通过称重传感器来判断回收箱5内的衣物容量是否已经收集满;
3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32.激光雷达对回收箱5内的衣物的深度进行检测,其原理为检测激光雷达与衣物最上层之间的距离为l,激光雷达与回收箱5底部之间距离h为恒定值,回收箱5的高度为h,因此控制器可方便的实际计算出衣物最上层与回收箱5的箱口之间的距离s0=l-(h-h)=l+h-h,控制器通过s标记检测结果,若s0≤0,则s=1,否则s=0;
33.与此同时,激光对射传感器检测回收箱5内的衣物高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预设高度为回收箱5的箱口或者通过透明检测窗口来设置预设高度),控制器内通过p标记该检测结果,若衣物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则p=1,否则p=0;
34.控制器通过k标记对升降气缸4.5的控制,若k=1,则为控制器启动升降气缸4.5的前提条件,k的判别式为当s、p中至少有一个为1时,k=1,其对应关系为:
35.s=1,p=1,则k=1;
36.s=0,p=1,则k=1;
37.s=1,p=0,则k=1;
38.s=0,p=0,则k=0;
39.同时,称重传感器称取回收箱5及其内衣物的总重量,若则总重量低于预设重量,则控制器内标记he=1,否则he=0;
40.当k=1且he=1,控制器启动升降气缸4.5对回收箱5内的衣物进行压缩,并且控制器在显示模组上显示“请继续投入”;
41.当k=1且he=0,则表明回收箱5内的衣物已经压缩至最大利用率,此时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通知人员前来收取衣物;此时控制器在显示模组上显示“请勿投入”;
42.当k=0且he=1,则表明回收箱5内的衣物还可以继续放置,此时控制器在显示模组上显示“请继续投入”;
43.当k=0且he=0,则表明回收箱5内除了衣物可能还混入了其他杂物,此时控制器在显示模组上显示“请检查投入物品”,并且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通知人员前来进行检查并收取衣物。
44.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