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收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1782发布日期:2022-11-11 21:0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智能收银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收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收银机构。


背景技术:

2.收银设备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及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而商业电子收银设备则是现代化、自动化商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电子设备之一,但是现有的收银设备所占用空间较大,对应的收银台也将占用很大的空间,对于空间较小的小型超市,如果超市内设置有较多的收银设备会挤压商品的摆放空间,导致空间比较拥挤,如果超市内设置有较少的收银设备会增加排队结账的压力,另外,现有收银设备对摆放其的收银台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体积较小,且能够适用不同形式收银台的智能收银机构。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收银机构,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以及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识别装置包括显示屏及识别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能够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且所述第二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二底座远离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以及显示控制屏,所述显示控制屏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并与所述e第二连接臂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
5.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可转动连接;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角度刻度;以及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转动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角度刻度相对应的指示标识,所述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可转动连接;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角度刻度;以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转动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角度刻度相对应的指示标识,所述显示控制屏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
6.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7.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整体呈柱状;以及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座体上,并沿所述第一座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整体呈柱状;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并沿所述第二座体的轴向设置。
8.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为发光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为发光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接入所述智能收银机构的工作电路,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被配置为显示所述智能收银机构的工作状态。
9.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数据接口。
10.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底座的侧面上设有多个触点,所述第二底座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触点相对应的接口槽,所述触点插入所述接口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11.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识别件包括人脸识别模组、二维码识别模组及条形码识别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屏幕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和后面以及位于所述前面和所述后面之间的侧面;所述屏幕、所述二维码识别模组及所述人脸识别模组位于所述前面,且所述人脸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屏幕的上方,所述二维码识别模组位于所述屏幕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后面连接;所述条形码识别模组位于所述侧面,并位于所述屏幕的下方。
12.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智能收银机构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面上,并邻近所述条形码识别模组设置,所述距离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物品与所述前面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距离信号;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距离传感器及所述屏幕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距离信号,并根据所述距离信号控制所述屏幕显示相应提示。
13.如上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其中,所述智能收银机构还包括: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面上,并邻近所述条形码识别模组设置,所述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条形码识别模组的前面是否有物品,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物品信号;以及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所述侧面上,并邻近所述条形码识别模组设置,所述补光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物品信号控制所述补光灯的开启或关闭。
14.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
15.当收银台为超宽收银台时,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可以组装在一起使用,当收银台为异形台或高低组合台时,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上述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组合方式,增加了产品的使用范围,以适用不同形式收银台的收银,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减少了产品的闲置率,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均采用偏向一侧的单悬臂结构,第一底座、第一连接臂和第二底座、第二连接臂占用的体积较小便于摆放,即能够摆放在空间较小的收银台上。另外,由于识别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臂上、显示控制屏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接臂上,操作者通过旋转识别装置及显示控制屏,以调节识别装置及显示控制屏的倾斜角度,从而适用不同视角的操作者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一底座可
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二底座可转动连接,因此可以调节识别装置及显示控制屏的高度,从而适用不同高度的操作者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16.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2所示的第一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2所示的第一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6所示的第二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智能收银机构的控制部的结构框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10、第一组件;11、第一底座;111、第一座体;112、第一支撑板;113、触点;12、第一连接臂;121、第一连接杆;122、第一安装座;123、第一转动部;13、识别装置;131、显示屏;1311、屏幕;1312、壳体;1313、前面;1314、后面;1315、侧面;132、识别件;1321、人脸识别模组;1322、二维码识别模组;1323、条形码识别模组;20、第二组件;21、第二底座;211、第二座体;212、第二支撑板;213、接口槽;22、第二连接臂;221、第二连接杆;222、第二安装座;223、第二转动部;23、显示控制屏;30、数据接口;40、距离传感器;50、控制器;60、检测传感器;70、补光灯;80、角度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29.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3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下述讨论提供了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虽然每个实施例代表了申请的单一组合,但是本技术不同实施例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技术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b和d的组合,那么本技术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1.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收银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组件10及第二组件20。
32.第一组件10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连接臂12以及识别装置13。
33.第一连接臂12的一端与第一底座11可转动连接,并与第一底座11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且第一连接臂12位于第一底座11的一侧。
34.识别装置1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臂12的另一端,并与第一连接臂12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识别装置13包括显示屏131及识别件132。识别装置13面对消费者,识别件132包括人脸识别模组1321、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及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人脸识别模组1321用于识别人脸付款,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用于二维码付款,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用于识别商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设置相应的模组。显示屏131包括屏幕1311及壳体1312。屏幕1311为触控屏,消费者可对屏幕1311上显示的内容进行触控操作。
35.第二组件20包括:第二底座21、第二连接臂22以及显示控制屏23。
36.第二底座21与第一底座11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底座21位于第一底座11的另一侧,第一底座11与第二底座21之间能够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37.第二连接臂22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1可转动连接,并与第二底座21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且第二连接臂22位于第二底座21远离第一底座11的一侧。
38.显示控制屏2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并与第二连接臂22之间电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显示控制屏23面对商户,显示控制屏23为触控屏,商户可对显示控制屏23上显示的内容进行触控操作。
39.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收银机构,当收银台为超宽收银台时,第一组件10及第二组件20可以组装在一起使用,当收银台为异形台或高低组合台时,第一组件10及第二组件20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上述第一组件10及第二组件20的组合方式,增加了产品的使用范围,以适用不同形式收银台的收银,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减少了产品的闲置率,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0.另外,第一组件10及第二组件20均采用偏向一侧的单悬臂结构,第一底座11、第一连接臂12和第二底座21、第二连接臂22占用的体积较小便于摆放,即能够摆放在空间较小的收银台上,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减少了产品的闲置率,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1.另外,由于识别装置1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臂12上、显示控制屏2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接臂22上,操作者通过旋转识别装置13及显示控制屏23,以调节识别装置13及显示控制屏23的倾斜角度,从而适用不同视角的操作者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2.另外,由于第一连接臂12与第一底座11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2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1可转动连接,因此可以调节识别装置13及显示控制屏23的高度,从而适用不同高度的操作者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3.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2包括第一连接杆121、第一安装座122以及第一转动部123。
44.第一连接杆121的一端与第一底座11可转动连接。
45.第一安装座122固定在第一连接杆121的另一端,且第一安装座122上设置有角度刻度80。
46.第一转动部123可转动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122上,且第一转动部123上设置有与角度刻度80相对应的指示标识,识别装置13设置在第一转动部123上。
47.消费者通过识别装置13带动第一转动部123相对第一安装座122转动,且消费者可根据需要将第一转动部123的指示标识与第一安装座122的角度刻度80的某一刻度对齐,以使识别装置13快速地倾斜该刻度对应的角度,从而快速地适用不同视角的消费者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8.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2包括第二连接杆221、第二安装座222以及第二转动部223。
49.第二连接杆221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1可转动连接。
50.第二安装座222固定在第二连接杆221的另一端,且第二安装座222上设置有角度刻度80。
51.第二转动部223可转动在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22上,且第二转动部223上设置有与角度刻度80相对应的指示标识,显示控制屏23设置在第二转动部223上。
52.商户通过显示控制屏23带动第二转动部223相对第二安装座222转动,且商户根据需要将第二转动部223的指示标识与第二安装座222的角度刻度80的某一刻度对齐,以使识别装置13快速地倾斜该刻度对应的角度,从而快速地适用不同视角的商户使用,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3.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12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221的长度。
54.消费者在对识别装置13操作时都是站立着的,商户在对显示控制屏23操作时一般都坐着的,因此识别装置13的位置要比显示控制屏23的位置高,所以第一连接杆12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杆221的长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5.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包括:第一座体111以及第一支撑板112。
56.第一座体111整体呈柱状。
57.第一支撑板11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座体111上,并沿第一座体111的轴向设置。
58.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底座21包括:第二座体211以及第二支撑板212。
59.第二座体211整体呈柱状。
60.第二支撑板21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座体211上,并沿第二座体211的轴向设置。
61.柱状的第一座体111及柱状的第二座体211的体积更小,占用的体积更小便于摆放,即能够摆放在空间更小的收银台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减少了产品的闲置率,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为发光板,第二支撑板为发光板。
63.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接入智能收银机构的工作电路,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被配置为显示智能收银机构的工作状态。
64.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均为发光板,在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工作时,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均发光,以显示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工作状态,上述结构具备高度显性化设计,并在任何角度都可以让商户和消费者同时看到,以便商户和消费者了解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工作状态。
6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座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发光环,和/或,第二座
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发光环。第一发光环及第二发光环接入智能收银机构的工作电路,第一发光环及第二发光环被配置为显示智能收银机构的工作状态。
66.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2和第二支撑板2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数据接口30。
67.上述数据接口30的设置位置,合理地利用了第一支撑板112和第二支撑板212上的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座体111及的第二座体211的体积,即能够摆放在空间更小的收银台上,进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减少了产品的闲置率,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8.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的侧面上设有多个触点113。
69.如图8所示,第二底座21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与触点113相对应的接口槽213。
70.触点113插入接口槽213内,以使第一底座11与第二底座21之间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71.上述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且能够有效地将第一组件10及第二组件20导通。
72.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312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1313和后面1314以及位于前面1313和后面1314之间的侧面1315。
73.屏幕1311、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及人脸识别模组1321位于前面1313,且人脸识别模组1321设置在屏幕1311的上方,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位于屏幕1311的下方,第一连接臂12与后面1314连接。
74.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位于侧面1315,并位于屏幕1311的下方。
75.消费者在付款时都是站立,因此人脸识别模组1321需要位于较高的位置,所以人脸识别模组1321设置在屏幕1311的上方,以保证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手位于人体的中部,因此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需要位于居中的位置,所以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设置在屏幕1311的下方,以使消费者抬手就可进行扫码,以保证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位于侧面1315,消费者只需要将物品放到显示屏131的下方,并将物品的条形码对准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即可,以保证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上述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二维码识别模组1322及人脸识别模组1321的设置位置合理,符合人体科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76.如图5和图9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收银机构还包括:距离传感器40以及控制器50。
77.距离传感器40设置在侧面1315上,并邻近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设置,距离传感器40被配置为检测物品与前面1313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距离信号。
78.控制器50分别与距离传感器40及屏幕1311连接,控制器50被配置为接收距离信号,并根据距离信号控制屏幕1311显示相应提示。
79.距离传感器40检测检测物品与前面1313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距离信号,控制器50接收距离信号,当控制器50根据距离信号判断物品与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之间的距离较远时,控制器50控制屏幕1311显示相应提示,以提示消费者物品与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之间的距离较远,同理,当控制器50根据距离信号判断物品与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之间的距离较近时,控制器50控制屏幕1311显示相应提示,以提示消费者物品与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可以更快捷的完成条形码的扫描,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80.如图5和图9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智能收银机构还包括:检测传感器60以及补光灯70。
81.检测传感器60设置在侧面1315上,并邻近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设置,检测传感器60与控制器50连接,检测传感器60被配置为检测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的前面是否有物品,并向控制器50发送物品信号。
82.补光灯70设置在侧面1315上,并邻近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设置,补光灯70与控制器50连接,控制器50根据物品信号控制补光灯70的开启或关闭。
83.当外部环境的光线比较暗时,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不能有效地识别物品上的条形码,导致物品的识别效率低下;因此,智能收银机构上设置有检测传感器60以及补光灯70,当物品靠近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检测传感器60检测到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的前面有物品,并发送物品信号,然后控制器50根据物品信号控制补光灯70开启,以对物品进行补光;反之,当物品离开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时,检测传感器60检测到条形码识别模组1323的前面无物品,并发送物品信号;然后控制器50根据物品信号控制补光灯70的关闭,上述方式可以更快捷的完成条形码的扫描,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8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8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6.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