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烹售机的分格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6881发布日期:2022-12-17 11:5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烹售机的分格餐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烹饪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烹售机的分格餐盒。


背景技术:

2.自动烹饪设备为了更好的对食材加热,会让其餐盒360度进行翻转,使其加热均匀。然而,目前的餐盒是在盒盖上开设小孔,使得餐盒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但是在对餐盒翻转时油会从餐盒盖透气孔漏出来,造成餐盒十分的脏,给顾客一个不好的印象,为了解决漏油的问题,可将气孔开小,但是在加热时里边气压过大,这样会造成餐盒胀开,从而破坏了餐盒的完整性;其次,传统餐盒也没有进行分格,都是把调料和菜放在同一个盒体内,为了保持新鲜和口感添加许多的防腐剂和添加剂,在食品安全上让人担忧,味道上也差强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烹售机的分格餐盒,当本实用新型在自动烹售机进行360
°
转动时,盒体内的油会撞击在弧形面上,而不会进入透气孔以及在未将餐盒放入自动烹饪设备中进行加热前,将食材和调料分别放入第一容纳仓和第二容纳仓中,解决了目前用于自动烹饪机中对食物进行加热的餐盒具有好的透气性但会漏油以及把调料和菜放在同一个盒体内,若长期放置会变质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用于自动烹售机的分格餐盒,包括:
6.盒体,该盒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用于放置调料的第一容纳仓和用于放置食材的第二容纳仓;
7.盒盖,该盒盖上分布有圆锥台,所述圆锥台横截面小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开设有透气孔。
8.进一步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凹陷面和用于密封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凹陷面,所述第一凹陷面和第二凹陷面呈间隔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面靠近圆锥台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食材碰撞的凸起。
10.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面的中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纳仓靠近第一容纳仓的侧面相对于底面呈倾斜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内部的棱角呈倒圆角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盒体侧面设置有波纹。
14.进一步的,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用于将盒体边缘卡入的环形卡槽。
15.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卡槽侧壁设置有卡块。
16.进一步的,所述盒盖上还设置有便于将盒盖从盒体上取下的施力部。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8.该盒盖上分布有圆锥台,圆锥台横截面小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面,弧形面上开设有透气孔,与将透气孔直接开设在餐盒的表面相比,当本实用新型在自动烹饪机中进行360
°
转动时,盒体中的油会撞击在圆锥台表面和弧形面上,而不会进入透气孔中,这样便保证餐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油也不会从透气孔中流出;该盒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设置有用于放置调料的第一容纳仓和用于放置食材的第二容纳仓,在未将本实用新型放入自动烹饪机之前,可将米饭放入第二容纳腔,将调料和食材分别放入第一容纳仓和第二容纳仓中,这样将米饭、调料和食材分开放置可有效防止米饭、调料和食材混合在一起长时间放置而变质。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一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外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6.1-盒盖,2-第一凹陷面,3-第二凹陷面,4-凸起,5-圆锥台,6-弧形面,7-透气孔,8
‑ꢀ
第二容纳腔,9-第一容纳腔,10-第二容纳仓,11-第一容纳仓,12-施力部,13-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烹售机的分格餐盒,如图1-图4所示,包括:
29.盒体13,该盒体13设置有第一容纳腔9和第二容纳腔8,第一容纳腔9设置有用于放置调料的第一容纳仓11和用于放置食材的第二容纳仓10;
30.盒盖1,该盒盖1上分布有圆锥台5,圆锥台5横截面小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面6,弧形面 6上开设有透气孔7。
31.该盒盖1上分布有圆锥台5,圆锥台5横截面小的一端设置有弧形面6,弧形面6上开设有透气孔7,与将透气孔7直接开设在餐盒的表面相比,当本实用新型在自动烹饪机中进行 360
°
转动时,盒体13中的油会撞击在圆锥台5表面和弧形面6上,而不会进入透气孔7中,这样便保证餐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油也不会从透气孔7中流出;该盒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 9和第二容纳腔8,第一容纳腔9设置有用于放置调料的第一容纳仓11和用于放置食材的第二容纳仓10,在未将本实用新型放入自动烹饪机之前,可将米饭放入第二容纳腔8,将调料和食材分别放入第一容纳仓11和第二容纳仓10中,这样将米饭、调料和食材分开放置可有效防止米饭、调料和食材混合在一起长时间放置而变质。
32.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盒盖1上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一容纳腔9的第一凹陷面
2和用于密封第二容纳腔8的第二凹陷面3,第二凹陷面3上呈间隔设置有两个圆锥台5,第一凹陷面2和第二凹陷面3呈间隔设置。当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在自动烹饪机中转动时,若第一容纳腔9与第二容纳腔8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容纳腔9中的食材和调料会进入第二容纳腔8中与米饭混合,其中,第一凹陷面2可卡入第一容纳腔9中,从而使得第一容纳腔9密封,第二凹陷面3可卡入第二容纳腔8中,从而使得第二容纳腔8密封,当餐盒在自动烹饪机中转动时,这样的设置可有效地防止第一容纳腔9中的食材和调料会进入第二容纳腔8中与米饭混合。
33.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第一凹陷面2靠近圆锥台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食材碰撞的凸起4,凸起4上呈间隔设置有两个圆锥台5,目前餐盒的内部表面为平面设置,当餐盒在自动烹饪机中转动时,餐盒内部的食材往往整体转动,使得食材与调料不能混合均匀,有了凸起4的设置,餐盒内部的食材转动时,会与凸起4发生碰撞,从而使得成坨的食材分散开与调料混合均匀,从而使的加热后的食材更美味。
34.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凸起4与食材充分发生碰撞,从使得调料与食材从充分混合,凸起4设置在第一凹陷面2的中部,经过多次试验,该凸起4设置在第一凹陷面3的中部位置时,食材与调料的混合效果最佳。
35.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第二容纳仓10靠近第一容纳仓11的侧面相对于底面呈倾斜设置,其中,倾斜的设置可以保证调料在倾斜将本餐盒放入自动烹饪机中的夹持机构中时,第一容纳仓11中的调料可完全进入第二容纳仓10中。
36.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盒体13内部的棱角经过倒圆角处理,目前的餐盒往往会有部分食材和调料卡在饭盒的棱角处,这样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也会影响食材与调料混合,对棱角进行倒圆角处理,可使得棱角处的食材或调料滑落出来。
37.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盒体13底部设置有凸台,盒体13侧面设置有波纹,其中,凸台和波纹的设置可使食材与它们发生碰撞,从而保证食材与调料混合更均匀。
38.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盒盖1上设置有用于将盒体边缘卡入的环形卡槽,当盒体 13边缘卡入环形卡槽中后,可有效地提高餐盒的密封性。
39.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为了防止自动烹饪机的餐盒在转动的过程中,盒体13和盒盖1发生分离,环形卡槽侧壁设置有卡块,卡块的边缘呈弧面设置,盒体13的边缘进入环形卡槽沿着弧面进入并处于卡块和环形卡槽内壁之间,从而稳固地将盒体的边缘卡住,这样可有效地防止盒体13与盒盖1在转动的过程中分离。
40.对上述实施例地进一步优化,盒盖1上还设置有便于将盒盖1取下盒体13的施力部12,由于盒盖1稳固地盖合在盒体13上,在将餐盒从自动烹饪机中取出后,施力部12的设置便于施加外力将盒盖1和盒体13分离。
4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