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0990发布日期:2023-09-13 19:4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检测装置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人脸识别装置是数字信息发展中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者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从而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人脸识别装置利用3d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脸凹凸逻辑数字特征,再利用生物统计学、物理光学的原理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小型计算机运算和转化,然后建立起人脸3d数学模型,将芯片中记录的照片数据与边检处摄像头拍摄的照片通过计算机进行比对,确认是否为同一人。

2、参照图1,现有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设备外壳、显示屏。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大多直接安装在目标位置处,虽然这种安装方式方便了用户或员工的使用,但长时间的放置在空气中的设备主体表面会堆积灰尘,而堆积在显示屏或指纹放置检测口上灰尘,会影响用户或员工的使用,从而堆积在显示屏上的灰尘会存在着造成显示图像采集模块无法通过显示屏对用户或员工进行人脸识别,堆积指纹放置检测口上的灰尘会存在着造成指纹检测模块无法通过对用户或员工的指纹进行识别,导致用户或员工需要对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进行清理方可不影响用户或员工继续使用,进而存在着降低用户或员工使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时的使用效率,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其具有提高用户或员工使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时的使用效率的作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安装在目标位置上,所述目标位置对应设备主体的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目标位置的一面开始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设备主体的宽度,所述安装槽与设备主体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安装板对应安装槽的位置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安装槽呈铰接方式连接,所述防尘盖与安装槽呈过盈配合设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较长时间处于不用的状态时用户或员工可翻转防尘盖将防尘盖盖合在安装槽上,使设备主体处于近密闭的环境中,从而可以减少堆积在显示屏和指纹放置检测口上的灰尘的堆积速率,从而可以提高用户或员工需要清理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时的清理周期,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或员工使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时的使用效率的作用,防尘盖采用透明材质,用户或员工需要使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进行人脸识别时,也可不需要翻转防尘盖将防尘盖从安装槽内翻转出来,可直接通过防尘盖进行人脸识别,若有连续的多个用户或员工进行使用,可待连续的多个用户或员工全部使用完成后再将防尘盖盖合在安装槽内。

5、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盖远离安装槽的一面沿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安装板对应第一限位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第二限位板的一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伸缩套设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与限位杆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限位杆和限位盖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板和第二限位环板,所述第二限位环板对应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供限位杆穿射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截面直接小于第一限位环板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限位环板与限位盖呈过盈配合设置,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呈过盈配合设置,所述限位盖远离第二限位环板的一面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限位板对应挂钩的位置设置有挂环,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一限位环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限位杆穿射在复位弹簧内,所述限位杆、第一限位环板、第二限位环板、限位盖、复位弹簧和挂钩整体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限位板和挂环之间的高度,所述限位杆、第一限位环板、第二限位环板、限位盖、复位弹簧和挂钩整体的最小长度小于第一限位板和挂环之间的高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处于不用的状态时,用户或员工可通过持握第一限位板进行翻转,从而可以减少用户或员工持握并翻转防尘盖时的持握面积,进而可以方便用户或员工翻转防尘盖,待用户或员工将防尘盖盖合在安装槽内时,用户或员工可持握并拉动限位盖,带动挂钩进行升降,再将挂钩升降至挂环一定位置时,用户或员工可将挂钩与挂环进行连接,在将挂钩与挂环进行连接时,复位弹簧呈拉伸状态设置,在受到重力和复位弹簧的复位功能可以使挂钩能够更为牢固的与挂环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固定防尘盖和安装槽之间的位置。

7、进一步地,所述挂钩远离挂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板,所述限位盖对应固定环板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环板呈螺纹配合设置,所述固定槽靠近挂钩的一端呈倒平角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对应挂环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挂环靠近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固定杆成螺纹配合设置,所述固定杆靠近固定盖的一端呈倒平角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挂钩或挂环损坏需要更换时,用户或员工可通过拧动挂钩带动固定环板从固定槽内拧出即可拆卸挂钩,用户或员工可通过旋转固定盖将固定盖从固定杆上拧下即可完成拆卸挂环,从而可以方便更换用户或员工更换挂钩或挂环,采用固定槽靠近挂钩的一端呈倒平角设置和固定杆靠近固定盖的一端呈倒平角设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槽靠近挂钩的一端端面的截面面积和固定杆靠近固定盖的一端端面的截面面积,从而可以方便用户或员工将固定环板拧进固定槽和可以方便用户或员工将固定盖拧动套设在固定杆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对应限位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的深度大于限位杆、第一限位环板、第二限位环板、限位盖、固定环板、复位弹簧和挂钩整体的最小长度,第一收纳槽的深度小于限位杆、第一限位环板、第二限位环板、限位盖、固定环板、复位弹簧和挂钩整体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二限位环板对应固定杆、固定盖和挂环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收纳槽的深度大于固定杆、固定盖和挂环整体的最小长度,所述第二收纳槽的深度小于固定杆、固定盖和挂环整体的最大长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挂钩与挂环处于不用的状态时,用户或员工可转动固定盖,待将固定盖旋转至贴合在第二收纳槽底壁时,即可将固定杆、固定盖和挂环当前整体的长度小于第二收纳槽的深度,在未收到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复位弹簧和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使限位杆、第一限位环板、第二限位环板、限位盖、固定环板、复位弹簧和挂钩整体达到最小值,从而可以减少挂钩与挂环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减少人或物碰撞到挂环和挂钩的概率,进而可以提高挂环和挂钩的使用寿命。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2、1、采用了安装板、安装槽和防尘盖,从而可以提高用户或员工使用嵌入式人脸识别检测装置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时的使用效率的作用;

13、2、采用了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限位杆、限位盖、第一限位环板、第二限位环板、限位孔、挂钩、挂环和复位弹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固定防尘盖与安装槽之间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