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85488发布日期:2023-04-19 02:4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管理智能化是必然的,城市管理智能化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对于一些城市封闭区域(例如园区)等场所的人员的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向。现有技术中,会利用门禁系统来对城市封闭区域的人员进行管理。门禁是指“门”的禁止权限,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

2、门禁作为出入城市封闭区域的第一道关卡。现有技术中,在有人员对城市封闭区域(例如园区)内的人员进行拜访时,往往需要园区内的人员到园区门口来迎接拜访人员,然后持卡或者刷脸等方式通过门禁进入园区以及园区内的大厦,这个过程中会浪费双方人员的时间,使得门禁的通过方式不够灵活。因此,如何结合拜访人员的拜访信息对门禁的通过方式灵活设置和灵活验证,实现门禁的自动验证,节约双方人员的时间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结合拜访人员的拜访信息对门禁的通过方式灵活设置和灵活验证,节约双方人员的时间,同时,本方案还可以结合相关信息自动选择不同维度的不同门禁,并依据选中的门禁来自动实现路径的规划,为拜访人员进行引导。

2、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步骤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3、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4、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相对应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5、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相对应的、不同位置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6、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7、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包括:

9、管理服务器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管理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请求端所对应的历史请求列表,所述历史请求列表内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

10、若判断第一请求端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则输出相应的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将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反馈至第一请求端;

11、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则将第二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第二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包括图像身份信息、指纹身份信息、电子身份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2、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组合指令以及相应的第三管理身份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管理身份信息、第三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身份信息集合;

13、将第一请求端对所述身份信息集合所添加的第三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

14、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相对应的、不同位置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15、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相对应的一维封闭子区域、二维封闭子区域,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位于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内,每个请求身份信息具有相对应的一维封闭子区域和二维封闭子区域;

16、若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一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一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一维的第二门禁端;

17、若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二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二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二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二维的第二门禁端;

18、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19、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20、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子区域地图,对所述子区域地图进行坐标化处理得到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位置坐标,确定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每个行走位置点的位置坐标;

21、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

22、统计每个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最小的第一计算距离得到第二计算距离,将第二计算距离小于预设最短距离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删除。

23、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包括:

24、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则确定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的第一角点坐标,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一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一中点坐标;

25、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

26、将所述第一角点坐标、第一中点坐标、第二角点坐标以及第二中点坐标作为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

27、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包括:

28、确定敏感位置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中最大的x轴坐标、最小的x轴坐标、最大的y轴坐标、最小的y轴坐标;

29、根据所述最大的x轴坐标得到最大x轴函数、最小的x轴坐标得到最小x轴函数、最大的y轴坐标得到最大y轴函数、最小的y轴坐标得到最小y轴函数;

30、将所述最大x轴函数、最小x轴函数、最大y轴函数以及最小y轴函数所形成的区域作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初步角点;

31、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相对应,则将相应的初步角点作为第二角点坐标;

32、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不对应,则获取敏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一像素点数量,以及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像素点数量;

33、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34、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包括:

35、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像素点占比,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根据初步角点的坐标、中心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得到中心长度距离;

36、根据所述像素点占比、中心长度距离进行计算得到移动像素点距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移动像素点距离,

37、

38、其中,为移动像素点距离,为第一像素点数量,为第二像素点数量,为幂常数值,为像素点权重值,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x 轴坐标,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y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y轴坐标,为距离归一化值,为距离权重值;

39、将所述初步角点与中心点相连接得到移动基准线,将所述初步角点所对应的坐标作为起始坐标,对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相应的初步角点按照移动基准线、移动像素点距离进行移动,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40、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41、将对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进行采集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作为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

42、确定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对应的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43、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管理服务器将具有边缘计算标签的第二门禁端作为第三门禁端,将所述临时管理白名单发送至相应的第三门禁端;

44、第三门禁端若判断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将初始维度的第三门禁端所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45、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模块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46、接收模块,用于使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47、生成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相对应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48、确定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相对应的、不同位置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49、获取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50、导航模块,用于使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51、有益效果:

52、1、本方案可以结合拜访人员的拜访信息对门禁的通过方式灵活设置和灵活验证,节约双方人员的时间,同时,本方案还可以结合相关信息自动选择不同维度的不同门禁,并依据选中的门禁来自动实现路径的规划,为拜访人员进行引导。其中,在对门禁的通过方式进行设置时,可以结合请求人员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设置,服务器会依据个性化设置的验证条件,自动选择相应维度的门禁端进行组合,同时利用组合后的门禁端进行路径的规划。

53、2、本方案在请求人员对验证条件进行设置时,会结合历史信息进行快速设置,同时也布局了组合验证的相关方案,对多个管理身份信息进行同步设置,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对一同拜访的人员进行组合验证。本方案在选择门禁端时,会结合门禁端的功能的不同进行选择,以使得门禁端能够满足请求人员所设置的管理条件,能够实现正常验证。

54、3、本方案在规划拜访人员的拜访路径之后,会对城市管理区域内的敏感位置区域进行距离维度的判断,来判断路径是否会距离敏感位置区域过近,从而实现对拜访路径的筛选。在进行距离判断的过程中,本方案会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敏感位置区域的敏感边缘点,采用敏感边缘点来计算与拜访路径的距离,可以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在进行敏感边缘点确定时,如果敏感位置区域为长方形,本方案会选中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以及相应的中点作为敏感边缘点;如果敏感位置区域不为长方形,本方案会形成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对敏感位置区域进行覆盖,然后结合多维度数据来对特定的敏感位置点进行位置的偏移和调整,使得敏感边缘点更加贴合实际区域位置,从而使得后续的计算较为准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