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面防丢失行车录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38163发布日期:2024-05-07 19:1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画面防丢失行车录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画面防丢失行车录像设备,特别是涉及应用于行车安全领域的一种画面防丢失行车录像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和交通事故频发,行车记录仪已成为车辆的标配,然而,当前的行车记录仪在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不足。

2、中国发明专利cn115909536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行车录像处理方法、车载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能在车辆发生碰撞前及时且有效地识别碰撞风险,并将记录有碰撞事件的视频文件存入锁定区域,避免在车辆发生剧烈碰撞时导致的录像文件不完整和录像文件没有存入锁定区域的问题,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信息记录的完整性,为后期分析碰撞事故原因提供依据。

3、中国发明专利cn115471925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行车录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车辆行车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的驾驶状态,获取发生异常时刻的目标视频片段,并以目标存储方式存储起来,可以增加车辆发生异常时车载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录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可以保障目标视频片段存储的安全性,降低事故视频生成的成本,避免由于目标视频片段被覆盖或损毁对车主造成损失。

4、以上设计通过软件算法优化了行车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策略,但在硬件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环境适应性差、抗毁性不足等。此外,随着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新技术的发展,行车记录仪不仅要防丢失,还需要支持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可靠、全天候、易维护的行车数据存储方案,同时支持行车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应用,最终形成车-路-云协同的行车数据安全体系,为智慧交通、自动驾驶时代提供数据基础设施保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画面防丢失行车录像设备,包括控制模块和云计算中心,控制模块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控制模块和第一壳体外端填充有磁流变液,第一壳体外端固定连接有线圈,线圈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线圈和第二壳体之间开设有气流通道,第二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盘,第二壳体外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摄像头,对称设置的摄像头同时采集高分辨率存储视频和低分辨率预览视频,第一壳体内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将第一壳体和磁流变液之间的空间均分为两部分,第一壳体顶端固定连接有对流叶轮泵,对流叶轮泵两端的管道均贯穿第一壳体,且贯穿部分通过第一壳体和磁流变液之间的空间延伸至第一壳体内部底端,对流叶轮泵顶端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无刷电机顶端固定连接有吸附离合器和飞行离合器,吸附离合器和飞行离合器外端分别设有吸附环和飞行环,飞行环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线圈、摄像头和无刷电机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辆电子系统连接,并通过电源接口获取车辆供电,控制模块包括mec边缘节点和区块链网络。

3、在上述画面防丢失行车录像设备中,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融合主动防护、容错存储、应急处置、智能分析等多项创新技术,构建了端-边-云协同的行车数据安全体系,全面提升了行车数据存储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应用价值,可有效支撑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保险理赔、驾驶行为优化、道路设计改进等需求,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发展提供关键数据基础设施保障。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无刷电机动力轴向上贯穿吸附离合器和飞行离合器,且无刷电机动力轴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滑杆,多个滑杆分别与吸附离合器和飞行离合器滑动连接,吸附离合器和飞行离合器均包括多个与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块,多个滑杆围绕无刷电机轴线圆周阵列分布。

5、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吸附离合器和飞行离合器靠近飞行环一端均卡接有弹性环,与吸附离合器卡接的弹性环劲度系数小于与飞行离合器卡接的弹性环的劲度系数。

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吸附离合器底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叶轮泵,吸附叶轮泵进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吸附管,吸附管远离吸附叶轮泵一端与吸附环相连通,吸附叶轮泵远离吸附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阀,且单向阀导通方向为远离吸附叶轮泵的方向。

7、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吸附管位于无刷电机上侧部分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减压活塞,减压活塞远离吸附管一端与无刷电机顶端固定连接,控制模块上固定连接有电池。

8、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和加密模块,通过纠删码技术和分块上传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9、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mec边缘节点具备服务器集群,通过数据缓存、并行处理、分层管理等技术提升数据存储与计算效率;区块链网络由多个节点组成,采用优化的共识机制,实现数据上链、存储证明、权限管控等功能;云计算中心具备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等能力,为行车数据应用提供算力支持。

10、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改进,mec边缘节点采用多节点集群架构,支持弹性扩容和负载均衡;配备异构硬件,提供灵活的加速能力;通过高速互联网络,保障数据吞吐;具备数据管理、共享交换、联邦学习等功能;

11、区块链网络采用针对物联网优化的共识机制,兼顾安全性和效率;具备轻量级数据结构,支持高并发上链;通过密码硬件和可信环境,保障节点安全和机密计算;智能合约支持存储证明、权限管理、隐私保护等功能;

12、云计算中心的计算集群采用异构融合架构,支持内存计算和非易失性存储;分布式存储采用纠删码、多副本、分层归档等数据可靠性技术;大数据平台预置多种数据处理组件,支持pb级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可视化;智能视频分析平台通过深度学习框架和预置模型,实现端到端的分析应用;

13、控制模块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判断碰撞严重程度,具备惯性导航、视觉避障、室内定位等飞行控制能力;包括机载边缘计算平台,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和摘要提取;采用多模通信链路,与边缘节点可靠连接。

14、包括以下步骤;

15、s1、吸附安装;

16、s2、行车录像及云渲染;

17、s3、循环冷却;

18、s4、自适应主动减震;

19、s5、风冷散热;

20、s6、紧急起飞;

21、s7、空中录像。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提高行车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设备采用了多种数据存储和保护机制,如控制模块内置的加密模块、存储器和纠删码技术,mec边缘节点的数据缓存和分层管理,区块链网络的数据上链和权限管控,以及云计算中心的海量分布式存储和容灾备份等,这些措施从不同层面保障了行车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有效降低了数据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24、2.增强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和生存能力;通过磁流变液与线圈组成的主动减震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辆振动,并根据需要调节阻尼特性,对控制模块提供自适应的减震保护;同时,对流叶轮泵和螺旋桨构成了循环冷却和风冷散热相结合的热管理方案,可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设备的工作温度;在极端情况下,还可通过无刷电机高速驱动螺旋桨,实现紧急起飞脱离事故现场,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车辆环境,最大限度地延长工作寿命。

25、3.实现行车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和应用;设备配备了多个摄像头实时采集不同视角的行车视频,并通过mec边缘节点和云计算中心的协同处理,提取视频帧元数据,渲染生成沉浸式行车画面,用户可以通过web/vr等方式便捷访问历史行车数据,获得身临其境的回放体验,同时,海量行车数据为事故分析、驾驶行为优化、交通环境治理等提供了数据支撑,结合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可信共享和交易,激发数据价值。

26、4.构建车路协同的行车数据安全体系;该装置融合了车载终端、mec边缘节点、区块链网络和云计算中心等多个层级,形成了端边云协同的行车数据处理架构,控制模块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车辆状态,机载边缘计算平台实现数据的本地初处理,再通过多模通信链路与道路边缘节点可靠连接,最后汇聚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分层分布式的系统设计,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车辆与基础设施的计算存储资源,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发展。

27、5.提升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和公平性;当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保险理赔往往面临证据不足或视角单一的困境,该装置通过空间立体、时间连续的行车数据采集,完整记录事故发生前后的关键信息,并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从而为警司法机关、保险公司等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事故定责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维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建设更加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