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378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采油辅助测量技术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克服电缆型载荷变送器所存在的电缆易折断、设备可靠性差、接口容易进水等问题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采油中,抽油机井功图测量普遍采用有线载荷变送器,其使用直流电源,电源通过电缆与变送器相连而向变送器供电,载荷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测量仪器。但是,该种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电缆随变送器一同拉伸到悬绳器,影响正常修井作业;(2)电缆因外力的作用很容易折断;(3)电缆易老化;(4)接头处易进水;(5)有线载荷变送器采用模拟校准技术,校准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从而影响实际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电缆载荷所存在的电缆易折断、设备可靠性差、接口容易进水等问题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包括有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调理电路;与信号调理电路相连接的力传感器;与控制电路双向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连接电池并与控制电路双向连接,且分别向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力传感器提供双电压电源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构成。所述的电池为一次性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具有如下效果(1)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去掉连接电缆,解决了因电缆造成的影响修井作业,电缆容易折断、设备可靠性差,接口容易进水等问题;(2)采用数字校准技术,去掉可调器件,提高设备测量精度和设备的可靠性;(3)采用一次性电池,可靠持久。一次性电池,自耗小,容量大,故障率低,价格优,易于长期使用。
(4)采用微功耗编程技术。为进一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尽量使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
(5)采用精确电源管理技术。关闭不用的模块以节能。
(6)采用微功耗码分多址无线传输技术。允许多组设备近距离同时工作而不会产生干扰。
(7)采用在线电池电量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电量,电量过低自动报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成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调理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键盘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原理图。
其中1控制电路2精确电源管理电路3无线通信电路4信号调理电路5力传感器6电池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包括有控制电路1;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调理电路4;与信号调理电路4相连接的力传感器5;与控制电路1双向相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3;连接电池6并与控制电路1双向相连接,且分别向控制电路1、无线通信电路3、信号调理电路4、力传感器5提供双电压电源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构成。所述的电池6为一次性电池。
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1包括有单片机U2,本实施例选用型号为MSP430F147的单片机,单片机U2的脚1和脚64接电源Vcc;脚58通过上电复位电路U1连接电源Vcc;脚51通过电阻R2与发光二极管L1的串联接电源Vcc;脚2和脚50接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脚8与脚9通过晶体振荡器CR1相互连接;脚17~脚26分别对应连接通信接口J5的脚2~脚4、脚6~脚12;脚12接键盘电路KEY1,键盘电路KEY1通过电阻R6接电源Vcc;脚7和脚59接信号调理电路4;脚54~脚58接调试接口J4。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上电复位电路U1选用型号为SP809的芯片。
如图3所示,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包括有稳压电路U3,本实施例选用型号为SPX5205的稳压电路芯片,其中,稳压电路U3的脚1、脚2接电池接口J1;脚3接控制电路1中单片机U2的脚50;脚5为电源AVcc的输出端;电源AVcc通过电阻R1连接控制电路1中单片机U2的脚2;电池接口J1本身还形成有电源Vcc的输出端。
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中还设置有电源滤波电路,其中,电源Vcc通过电解电容C1与电容C4的并联接数字地,电源AVcc通过电解电容C2与电容C5的并联接模拟地。
如图4所示,信号调理电路4包括有仪表放大器U4,本实施例选用型号为AD623的仪表放大器,其中,仪表放大器U4的脚1通过电阻R5与脚8相连接;脚7接电源AVcc;脚5和脚6分别对应接控制电路1中单片机U2的脚7和脚59;仪表放大器U4的脚2和脚3接传感器接口J2,脚2还通过电容C10接模拟地,脚3还通过电容C11接模拟地,脚4接模拟地,传感器接口J2还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AVcc。
键盘电路KEY1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电路3包括有无线通信电路U5,本实施例选用型号为NRF905的控制芯片。其中,无线通信电路U5的脚1、2、3、6、7、8、10、11、12、13均通过接口J7接控制电路1的通信接口J5;脚4、17接电源Vcc,脚4还通过电容C15接数字地;脚5、9、16、18、22、24、26~30接数字地;脚31通过电容C12接数字地;脚25接电源Vcc,还通过电容C13与电容C14的并联接数字地;脚23通过电阻R12接数字地;脚20、21通过电容C25与电感L01的并联相互连接,脚20还通过电感L03与电容C24的串联接数字地,并通过电容C20接数字地;脚21通过电感L02与电容C22的串联接天线插座P1的脚1,并通过电容C21接数字地;天线插座P1的脚1还通过电容C23接地,脚2接地。
无线通信电路U5的脚19通过电容C19接地;脚14、15接晶体振荡器X1的两个端点,晶体振荡器X1的此两个端点还通过电阻R11相连,以及还分别通过电容C17、C18接数字地,晶体振荡器X1的另两个端点接数字地。
权利要求1.一种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控制电路(1);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调理电路(4);与信号调理电路(4)相连接的力传感器(5);与控制电路(1)双向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3);连接电池(6)并与控制电路(1)双向连接,且分别向控制电路(1)、无线通信电路(3)、信号调理电路(4)、力传感器(5)提供双电压电源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6)为一次性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1)包括有单片机U2,单片机U2的脚1和脚64接电源Vcc;脚58通过上电复位电路U1连接电源Vcc;脚51通过电阻R2与发光二极管L1的串联接电源Vcc;脚2和脚50接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脚8与脚9通过晶体振荡器CR1相互连接;脚17~脚26分别对应连接通信接口J5的脚2~脚4、脚6~脚12;脚12接键盘电路KEY1;脚7和脚59接信号调理电路(4);脚54~脚58接调试接口J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调理电路(4)包括有仪表放大器U4,其中,仪表放大器U4的脚1通过电阻R5与脚8相连接;脚7接电源AVcc;脚5和脚6分别对应接控制电路(1)中单片机U2的脚7和脚59;仪表放大器U4的脚2和脚3接传感器接口J2,脚2还通过电容C10接模拟地,脚3还通过电容C11接模拟地,脚4接模拟地,传感器接口J2还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AVc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包括有稳压电路U3,其中,稳压电路U3的脚1、脚2接电池接口J1;脚3接控制电路(1)中单片机U2的脚50;脚5为电源AVcc的输出端;电源AVcc通过电阻R1连接控制电路(1)中单片机U2的脚2;电池接口J1本身还形成有电源Vcc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2)还设置有电源滤波电路,其中,电源Vcc通过电解电容C1与电容C4的并联接数字地,电源AVcc通过电解电容C2与电容C5的并联接模拟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通信电路(3)包括有无线通信电路U5,其中,无线通信电路U5的脚1、2、3、6、7、8、10、11、12、13均通过接口J7接控制电路(1)的通信接口J5;脚4、17接电源Vcc,脚4还通过电容C15接数字地;脚5、9、16、18、22、24、26~30接数字地;脚31通过电容C12接数字地;脚25接电源Vcc,还通过电容C13与电容C14的并联接数字地;脚23通过电阻R12接数字地;脚20、21通过电容C25与电感L01的并联相互连接,脚20还通过电感L03与电容C24的串联接数字地,并通过电容C20接数字地;脚21通过电感L02与电容C22的串联接天线插座P1的脚1,并通过电容C21接数字地;天线插座P1的脚1还通过电容C23接地,脚2接地;无线通信电路U5的脚19通过电容C19接地;脚14、15接晶体振荡器X1的两个端点,晶体振荡器X1的此两个端点还通过电阻R11相连,以及还分别通过电容C17、C18接数字地,晶体振荡器X1的另两个端点接数字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功耗无线载荷变送器,包括有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调理电路;与信号调理电路相连接的力传感器;与控制电路双向相连接的无线通信电路;连接电源并与控制电路双向相连接,且分别向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力传感器提供双电压电源的精确电源管理电路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解决了因电缆造成的影响修井作业,电缆容易折断、设备可靠性差,接口容易进水等问题;采用数字校准技术,提高设备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采用一次性电池,可靠持久;使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采用精确电源管理技术,关闭不用的模块以节能;允许多组设备近距离同时工作而不会产生干扰;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电量,电量过低自动报警。
文档编号G08C17/02GK2891129SQ200620025948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9日
发明者高志勇, 周成行, 冯刚, 王怀玉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二采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