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378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人防警报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便携式报警产品主要是手摇式的,发声原理与电动警报器相同。已有技术的便携式报警产品存在主要的缺点是1.该报警产品采用铸件制成,重量大,携带不方便。2.手摇控制转速不稳定,发出的音频频率不固定。3.人工控制警报信号,时间控制不准,造成信号识别困难。4.警报信号单一,报警方式不灵活,对一些突发的、没有事先约定的事件,无法实施报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电子技术实现便携式警报的功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信号准确,便于辨别,降低成本,可增强报警效果的一种新型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该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包括有机箱、机箱上设置有便于携带的装置、机箱内部设置有电声人防警报电路;该电声人防警报电路包括与电源电路联接的控制电路、警报信号产生电路、低频滤波电路、数字音频功放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警报信号产生电路、数字音频功放电路依次联接后接扬声器;警报信号产生电路的频率控制端接低频滤波电路的负输入端,低频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警报信号产生电路的禁止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是用电子技术实现人防警报的一种警报装置,是已有的手摇式人防警报器的替代产品,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电路制成,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效率高,耗电省。
2.用电子技术将报警信号频率,控制在800HZ±10HZ范围,频率准确度高。
3.利用电子技术实现信号控制,警报信号时间和间隔长短十分准确,提高了警报信号的准确度。
4.可实现语音报警功能,使用方便灵活。
5.可作为语音宣传设备。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位于机箱一侧的控制面板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电声人防警报电路连接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声人防警报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位于机箱一侧的控制面板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该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包括有机箱3,机箱3上设置有便于携带的提手2,机箱3的一侧面上设置有透音孔1。
位于机箱3一侧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不同警种控制键K1至K4包括预先警报信号触发键K1、紧急警报信号触发键K2、解除警报信号触发键K3、停止键K4;与不同警种控制键K1至K4对应的指示灯LED1-LED4;话筒插孔104;电源开关S;220V交流电源输入端m、n;电源指示灯LED5,该电源指示灯LED5选用发光二极管。
在所述机箱3内部设置有电声人防警报电路,该电声人防警报电路包括与电源电路106联接的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其中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依次联接后接扬声器107;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的频率控制端接低频滤波电路103的负输入端,低频滤波电路103的输出端接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的禁止端。
本实用新型电路中涉及的单片机IC1和集成块是市场上的外购件,其型号分别是单片机IC1的型号为AT89S52;锁相环集成块IC2的型号为CD4046;运算放大器IC3的型号为LM385;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的型号为LM7805。
所述控制电路101主要是由单片机IC1构成,其中单片机IC1的输入端P01至P04分别接不同警种控制键K1至K4,单片机IC1的输出端P05至P08分别接指示灯LED1、LED2、LED3、LED4的负端,指示灯LED1、LED2、LED3、LED4的正端分别接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后接电源Vcc’,单片机IC1的电源输入端V和接地端GND分别接电源Vcc’和地;接单片机IC1的警报信号控制指令输出端P09串联电阻R5后接三极管BG的基极,三极管BG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BG的发射极和电源Vcc’之间接继电器J的控制端a、b。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不同警种控制键K1-K3在程序上设计为互锁,即,当K1触发后,控制键K2、K3暂时操作无效,只有当K1所启动的程序运行完毕后,回到初始状态,方可操作K2或K3,如果程序正在运行中,只有触发停止键K4后,使所有运行的程序立即停止,回到初始状态,方可操作。触发K2或K3与触发K1过程相同。
所述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主要包括由锁相环集成块IC2组成模拟警报声音的压控振荡器,其连接电路是锁相环集成块IC2的16脚和8脚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其6脚和7脚之间接振荡电容C4,其11脚与地之间接电位器W1,其4脚与地之间接电位器W2,其9脚与地之间接电容C3,其9脚串联电阻R6后接继电器J的d端,继电器J的d端与地之间接电阻R7,继电器J的c端接电源Vcc’,锁相环集成块IC2的5脚和9脚分别接低频滤波电路103输出端1脚和负输入端2脚。
上述电位器W1用于调整压控振荡器频率的上限。电位器W2用于调整压控振荡器输出电平。
上述锁相环集成块IC2的5脚是禁止端;锁相环集成块IC2的9脚是频率控制端。
所述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的4脚输出的方波频率与其9脚电压的高低成正比,即9脚电压越高,4脚输出的方波频率也越高,调整W1可改变振荡频率的上限,本电路设定压控振荡器的最高振荡频率为800HZ,IC2的5脚为禁止端。当IC2的5脚为低电平时,4脚有输出;当IC2的5脚为高电平时4脚输出被禁止。
所述低频滤波电路103主要包括由运算放大器IC3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其连接电路是运算放大器IC3的8脚和4脚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其输出端1脚与电源Vcc’之间接电阻R10,其3脚与电源Vcc’之间接电阻R8,其3脚与地之间接电阻R9。
本实用新型设计低频滤波电路103的目的是将50HZ以下信号滤除掉。
所述低频滤波电路103由运算放大器IC3组成电压比较器,当IC2的4脚输出方波频率为50HZ时,IC2的9脚对应一个电压值,将IC3的3脚的电压值设定为与此时IC2的9脚的电压值相等。
当IC2的4脚输出频率低于50HZ时,IC2的9脚电压就低于IC3的3脚的电压值,经电压比较器的比较,其输出端的1脚电压为高电平,IC3的1脚与IC2的禁止端5脚相连,IC2的5脚电平被置高,IC2的4脚被禁止输出。这样输出频率低于50HZ的信号被清除。
所述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连接电路是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电源输入端V和地端GND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其信号输入端IN接话筒插孔104内接点f后经P点接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中电位器W2的滑动端,其输出端OUT接扬声器107。
上述话筒插孔104在不插话筒时,话筒插孔104内的f点与P点是相连接的,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的输出信号通过电位器W2滑动端经相连接的f点、P点送入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输入端IN;当插上话筒时,话筒插孔104内的f点与P点断开,话筒信号经f点送入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输入端IN。
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数字音频功率控制芯片的型号为HIP4080A,由INTERSIL公司生产。该芯片的特点是工作电压低,输出功率大,效率高,耗电省。
所述电源电路106主要包括向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提供较高电压的电源电路和向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提供较低电压的电源电路。
所述较高电压的电源电路是由充电电池G、充电电路和滤波电容C5、电容C6组成;充电电路的正极g接充电电池G的正极,其负极h端接地,其输入端m、n接220V交流电源;充电电池G的负极接地。
所述较低电压的电源电路是由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组成,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的输入端1脚接电源开关S后再接充电电池G的正极,其2脚接地,其输出端3脚接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的电源输入端。将IC4的输出端3脚,即Vcc’作为与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的电源。
在所述较高电压Vcc与地之间串联电阻R11和发光二极管LED5。发光二极管LED5是电源指示灯,电阻R11是LED5的限流电阻。
所述机箱3上设置有便于携带的装置是提手、背带或便于推拉能伸缩的拉杆中的任一种。
下面对以发放解除警报信号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合上电源开关S接通电源,触发解除警报信号键K3,单片机IC1的输出端P07输出低电平,解除警报信号指示灯LED3亮。单片机IC1的输出端P09输出180秒低电平,三极管BG导通,继电器J吸合,电源通过电阻R6向电容C3充电,由于电阻R6阻值很小,电容C3很快被充满电。也就是说,IC2的9脚电压上升很快,所以IC2的4脚输出的方波频率由低端很快过渡到最高振荡频率800HZ。由于IC2的9脚电压(即IC3的2脚)高于3脚电压,IC3的1脚输出为低电平,IC2的禁止端5脚也为低电平,IC2的4脚有方波输出。IC2的4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电位器W2调整,以适当的电平送入数字音频放大电路105的输入端,经放大后,从数字音频放大电路105的输出端输出,由扬声器107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警报信号输出持续180秒后,单片机IC1程序回到初始状态,单片机IC1的P09变为高电平,三极管BG截止,继电器J的开关JK断开,电容C3开始向电阻R6、电阻R7放电,由于电阻R7阻值较大,放电时间就长,IC2的9脚电压逐渐下降,IC2的4脚输出方波频率漫漫由800HZ向低端过渡,产生一个音调,慢慢下降的过渡音,当过渡音的频率低于50HZ时,IC2的9脚电压(即IC3的2脚)低于IC3的3脚电压,IC3的1脚输出高电平,IC2的4脚输出被禁止,从而有效防止了50HZ以下的信号进入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上述过程完成了一次解除警报信号的发放。
其它警报信号发放的过程同于上述解除警报信号发放过程,在此省略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包括有机箱(3)、机箱(3)上设置有便于携带的装置(2)、机箱(3)内部设置有电声人防警报电路;该电声人防警报电路包括与电源电路(106)联接的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其中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依次联接后接扬声器(107);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的频率控制端接低频滤波电路(103)的负输入端,低频滤波电路(103)的输出端接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的禁止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101)主要是由单片机IC1构成,其中单片机IC1的输入端P01至P04分别接不同警种控制键K1至K4,单片机IC1的输出端P05至P08分别接指示灯LED1、LED2、LED3、LED4的负端,指示灯LED1、LED2、LED3、LED4的正端分别接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后接电源Vcc’,单片机IC1的电源输入端V和接地端GND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单片机IC1的警报信号控制指令输出端P09串联电阻R5后接三极管BG的基极,三极管BG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BG的发射极和电源Vcc’之间接继电器J的控制端a、b。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主要包括由锁相环集成块IC2组成模拟警报声音的压控振荡器,其连接电路是锁相环集成块IC2的16脚和8脚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其6脚和7脚之间接电容C4,其11脚与地之间接电位W1,其4脚与地之间接电位器W2,其9脚与地之间接电容C3,其9脚串联电阻R6后接继电器J的d端,继电器J的d端与地之间接电阻R7,继电器J的c端接电源Vcc’,锁相环集成块IC2的5脚和9脚分别接低频滤波电路(103)输出端1脚和负输入端2脚。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滤波电路(103)主要包括由运算放大器IC3组成的电压比较器,其连接电路是运算放大器IC3的8脚和4脚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其输出端1脚与电源Vcc’之间接电阻R10,其3脚与电源Vcc’之间接电阻R8,其3脚与地之间接电阻R9。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连接电路是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的电源输入端V和接地端GND分别接电源Vcc和地,其信号输入端IN接话筒插孔(104)内接点f后经P点接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中电位器W2的滑动端,其输出端OUT接扬声器(107)。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06)主要包括向数字音频功放电路(105)提供较高电压的电源电路和向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提供较低电压的电源电路;所述较高电压的电源电路是由充电电池G、充电电路和滤波电容C5、电容C6组成;充电电路的正极g接充电电池G的正极,其负极h端接地,其输入端m、n接220V交流电源;充电电池G的负极接地;所述较低电压的电源电路是由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组成,三端稳压集成块IC4的输入端1脚接电源开关S后再接充电电池G的正极,其2脚接地,其输出端3脚接控制电路(101)、警报信号产生电路(102)、低频滤波电路(103)的电源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在较高电压Vcc与地之间串联电阻R11和发光二极管LED5。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3)上设置有便于携带的装置(2)是提手、背带或便于推拉能伸缩的拉杆其中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该便携电声人防警报器包括有机箱、机箱上设置有便于携带的装置、机箱内部设置有电声人防警报电路;该电声人防警报电路包括与电源电路联接的控制电路、警报信号产生电路、低频滤波电路、数字音频功放电路;其中控制电路、警报信号产生电路、数字音频功放电路依次联接后接扬声器;警报信号产生电路的频率控制端接低频滤波电路的负输入端,低频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警报信号产生电路的禁止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电路,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省电。将报警信号频率控制在800Hz±10Hz范围,频率准确度高。利用电子技术实现信号控制,警报信号时间长短十分准确,提高了警报信号的准确度。
文档编号G08B3/00GK2879294SQ20062002577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1日
发明者孔付林 申请人:孔付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