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控接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106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遥控接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遥控器接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遥控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胜枚举,现有 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且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中比较大的用途,也 是人们常见的用途就是应用于遥控玩具车上,作为遥控信号的接收。目前,在玩具车应用中 所采用的遥控接收电路,主要有二种电路,一种是采用MCU实现,其功能灵活,可靠性好,但 是成本高;另一种是专用的集成电路实现,其功能齐全,可靠性好,但是其缺点就是外围元 件多,引脚多,封装成本较高,而且,现有技术中的专用的集成电路的小信号处理电路多是 采用两级放大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并采用带通滤波器对小信号中所带的杂波进行滤除,其 引脚多,接线复杂且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供了新的遥控器接收控制电 路,请参看申请人在先专利,专利名称为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及其采用该电路制成的控制芯 片,专利号为200820234852. 7。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技术方案存在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正常信 号幅度相当时,迟滞比较器就无法滤除干扰的缺点。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存在干扰信号的幅度与正常信 号幅度相当时,迟滞比较器就无法滤除干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遥控接收控 制电路,其包括振荡器、主时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复位电路、频率判别电路和逻辑输出电 路,其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初级放大模块、次级放大模块、整形滤波模块 和逻辑处理模块,输入信号经初级放大模块和次级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后,再经整形滤波模 块进行整形滤波后输出跟逻辑处理模块,逻辑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由输出端 输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遥控接收控制电路,控制电 路包括振荡器、主时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复位电路、频率判别电路和逻辑输出电路,振荡 器输出脉冲信号给主时钟电路,脉冲振荡信号经主时钟电路分频后分别提供时钟四分频信 号F4、时钟八分频信号F8、反向时钟信号CKN、第二同步信号TB2和延迟输出信号NS0UT,遥 控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给频率判别电路,经频率判别电路进行频率判别后输 出给逻辑输出电路,通过外围的驱动电路驱动电机,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初 级放大模块、次级放大模块、整形滤波模块和逻辑处理模块,输入信号经初级放大模块和次 级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后,再经整形滤波模块进行整形滤波后输出给逻辑处理模块,逻辑处 理模块对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由输出端输出数字滤波输出信号SCOUT给频率判别电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初级放大模块采用反相器放大电路,反相器放大电路采用反相器U13-A,反 相器U13-A的输入端为初级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反相器U13-A的输出端为初级放大模块的
6输出端。所述的次级放大模块采用反相器U14-A,场效应管Q3并联在反相器U14-A两端,场 效应管Q3的栅极接地,反相器U14-A的输入端为次级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反相器U14-A的 输出端为次级放大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的整形滤波模块包括整形部分、采样部分和滤波部分,整形部分包括串联连 接的反相器U1-A、反相器U2-A和反相器U3-A ;采样部分包括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4-A和反 相器U5-A,还有D触发器D18和D触发器D19,主时钟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输入给反相器 U4-A,反相器U4-A输出信号一路输入给反相器TO-A,另一路分别输入给D触发器D18和D 触发器D19的CKB端,反相器U5-A输出信号分别输入给D触发器D18和D触发器D19的CK 端,次级放大模块输入给D触发器D18的D端,D触发器D18的Q端输入给D触发器D19的D 端;滤波部分包括与非门U12-A、与非门U16-A、与非门U17-A、或非门TO-A和反相器U15-A, 与非门U12-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D触发器D18的D端和D触发器D19的D端连接,与非 门U12-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16-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16-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与 非门U17-A的输出端连接,或非门U6-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D触发器D18的D端和D触发 器D19的D端连接,或非门U6-A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15-A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5-A的 输出端和与非门U17-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17-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与非门U16-A 的输出端连接,与非门U17-A的输出端同时与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逻辑处理模块包括四个D触发器、三个反相器和两个或非门,整形滤波模 块的输出端分别和反相器U18-A与D触发器D20的CKB端连接,反相器U18-A的输出端与 D触发器D20的CK端连接,D触发器D20的Q端与D触发器D21的D端连接,D触发器D21 的Q端与D触发器D22的D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分别与D触发器D21和D 触发器D22的CKB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经反相器U19-A反相后分别与D触 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CK端连接,D触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Q端分别与或非门 D20-A的输入端连接,或非门D20-A的输出端分别与D触发器D23的D端和或非门D22-A的 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与D触发器D23的CK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 入的分频信号经反相器U21-A反相后与D触发器D23的CKB端连接,D触发器D23的QB端 和或非门D22-A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非门D22-A的输出端为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的振荡器采用一个与非门和四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反相器,与非门U7-A—个 输入端与正电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与0SCI端连接,与非门U7-A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8-A 的输入端连接,0SCI端与反相器U9-A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1,0SCI端和反相器U10-A 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容C1。所述的主时钟电路为14个以上相互连接的D触发器构成的分频器。所述的复位电路包括两个场效应管和三个反相器,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正电源 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的漏极通过电容C3与正电源连接,且场效应管 Q6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正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7的源 极通过点C4接地,且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反相器U33-A连接,反相器U33-A、反相器U34-A 和反相器U35-A依次串联连接,反相器U35-A输出端为复位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频率判别电路包括七个D触发器,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与第一个D 触发器的CK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通过反相器U23-A与第一个D触发器的
7CKB端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端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B 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各个D触发器的D端与自身的QB端连接,各个D触发 器的R端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8 和场效应管Q48的栅极连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5和场效应管 Q57的栅极连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7-A与场效应管Q9、场效应管 Q40、场效应管Q49和场效应管Q63的栅极连接,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 管Q21和场效应管Q59的栅极连接,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8-A与场效 应管Q10、场效应管Q16、场效应管Q41、场效应管Q50、场效应管Q54和场效应管Q64的栅极 连接,第四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1、场效应管Q17、场效应管Q22、场效 应管Q42和场效应管Q65的栅极连接,第四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9-A与场 效应管Q37、场效应管Q51、场效应管Q55和场效应管Q60的栅极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B 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35、场效应管Q52、场效应管Q56、场效应管Q61和场效应管Q66的 栅极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0-A与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8、场 效应管Q23、场效应管Q38和场效应管Q43的栅极连接,第六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 场效应管Q39、场效应管Q44、场效应管Q47、场效应管Q53、场效应管Q58和场效应管Q62的 栅极连接,第六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1-A与场效应管Q13、场效应管Q19、场 效应管Q24和场效应管Q36的栅极连接,第七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4、 场效应管Q20、场效应管Q25、场效应管Q26、场效应管Q27、场效应管Q28、场效应管Q29、场 效应管Q30、场效应管Q31、场效应管Q32、场效应管Q33和场效应管Q34的栅极连接,场效 应管Q8、场效应管Q9、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1、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3和场效应 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1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8的漏极通过反 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15、场效应管Q16、场效应管Q17、场效应 管Q18、场效应管Q19和场效应管Q20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0的源极接 地,场效应管Q1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21、场效 应管Q22、场效应管Q23、场效应管Q24和场效应管Q25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 管Q25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21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 应管Q35、场效应管Q36和场效应管Q26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6的源极 接地,场效应管Q3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37、场 效应管Q38、场效应管Q39和场效应管Q27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7的源 极接地,场效应管Q37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40、 场效应管Q41、场效应管Q42、场效应管Q43、场效应管Q44和场效应管Q28的漏极和源极依 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8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0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 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45和场效应管Q29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9的 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46 和场效应管Q30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0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6的 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48、场效应管Q49、场效应管 Q50、场效应管Q51、场效应管Q52、场效应管Q47和场效应管Q31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 接,场效应管Q3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8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 号Y2,场效应管Q57、场效应管Q54、场效应管Q55场效应管Q56、场效应管Q53和场效应管Q32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2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57的漏极通过反相 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59、场效应管Q60、场效应管Q61、场效应管 Q58和场效应管Q33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3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59 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63、场效应管Q64、场效应 管Q65、场效应管Q66、场效应管Q62和场效应管Q34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 Q3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3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第七个 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2-A与场效应管Q45和场效应管Q46的栅极连接,第七 个D触发器的QB端和CKB端分别与或非门U45-A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45-A的输出 端与或非门U46-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46-A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复位电路的输出端 连接,或非门U46-A的输出端通过反相器输出无效频率指示信号C0NT0V。所述的逻辑输出电路包括相同的两路,第一路包括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两个二 输入或非门、一个四输入或非门、七个反相器、五个D触发器和两个场效应管,频率判断电 路输出的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分别与反相器U72-A和与非门TO9-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反 相器U72-A输出端和与门U68-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出的第二同步信号TB2 分别和与非门U69-A的另一个输入端还有与门U68-A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门U68-A的 输出端和或非门U73-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73-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频率判断电路 输出的无效频率指示信号C0NT0V连接,或非门U73-A的输出端经反相器U74-A分别与五个 D触发器的R端连接,与非门U69-A的输出端连接有反相器U70-A,反相器U70-A的输出端 一路和第一个D触发器D42的CKB端连接,另一路经过反相器U71-A与第一个D触发器D42 的CK端连接,五个D触发器顺次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端连 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B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每个D触发器的D端与自身 的QB端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端一路输出前进有效预输出信号F0W,另一路和或非门 U61-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61-A的输出端与四输入或非门TO0-A的一个输入端连 接,四输入或非门U60-A的其他三个输入端分别与复位信号RESET、延迟输出信号NS0UT和 后退有效预输出信号BAK连接,四输入或非门U60-A的输出端一路与或非门U61-A的一个 输入端连接,另一路通过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27-A、反相器U28-A和反相器U29-A分别与场 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正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 极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并输出前进信号FORWARD ;第二路 的电器元件及其连接关系与第一路相同,第二路的第五个D触发器的Q端输出后退有效预 输出信号BAK,第二路的四输入或非门U4-A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路的前进有效预输出信号 F0W连接,第二路的两个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并输出BACKWARD。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放大器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并采 用数字滤波方式作为杂波滤除,极大的节省了电路的复杂程度,将集成芯片的引脚减少到8 个,一方面降低了芯片制造商的封装成本,另一方面也简化了使用者的接线设计。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方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信号处理电路原理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频率判别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时钟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逻辑输出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振荡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复位电路原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稳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 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看附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振荡器、主时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复位电 路、频率判别电路和逻辑输出电路,振荡器输出脉冲信号给主时钟电路,脉冲振荡信号经主 时钟电路分频后分别提供时钟四分频信号F4、时钟八分频信号F8、反向时钟信号CKN、第二 同步信号TB2和延迟输出信号NS0UT,遥控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给频率判别 电路,经频率判别电路进行频率判别后输出给逻辑输出电路输出,通过外围的驱动电路驱 动电机,请参看附图2,本实施例中,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初级放大模块、次级 放大模块、整形滤波模块和逻辑处理模块,初级放大模块采用反相器放大电路,反相器放大 电路采用反相器U13-A配合并联的电容C2 (外接)和电阻R2 (外接),反相器U13-A的输入 端为初级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反相器U13-A的输出端为初级放大模块的输出端,次级放大 模块采用反相器U14-A输入端,场效应管Q3并联在反相器U14-A两端,场效应管Q3的栅极 接地,反相器U14-A的输入端为次级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反相器U14-A的输出端为次级放大 模块的输出端,输入信号经初级放大模块和次级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后,输入给整形滤波模 块,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整形滤波模块包括三个整形部分、采样部分和滤波部分,整形 部分包括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1-A、反相器U2-A和反相器U3-A;采样部分包括串联连接的反 相器U4-A和反相器TO-A,还有D触发器D18和D触发器D19,主时钟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输 入给反相器U4-A,反相器U4-A输出信号一路输入给反相器U5-A,另一路分别输入给D触发 器D18和D触发器D19的CKB端,反相器U5-A输出信号分别输入给D触发器D18和D触发 器D19的CK端,次级放大模块输入给D触发器D18的D端,D触发器D18的Q端输入给D触 发器D19的D端;滤波部分包括与非门U12-A、与非门U16-A、与非门U17-A、或非门U6-A和 反相器U15-A,与非门U12-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D触发器D18的D端和D触发器D19的D 端连接,与非门U12-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16-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16-A的另一个 输入端和与非门U17-A的输出端连接,或非门U6-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D触发器D18的D 端和D触发器D19的D端连接,或非门U6-A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15-A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 U15-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17-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17-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与非 门U16-A的输出端连接,与非门U17-A的输出端同时与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经 整形滤波模块进行整形滤波后输出给逻辑处理模块,本实施例中,逻辑处理模块包括四个D 触发器、三个反相器和两个或非门,整形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反相器U18-A与D触发器 D20的CKB端连接,反相器U18-A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D20的CK端连接,D触发器D20的Q 端与D触发器D21的D端连接,D触发器D21的Q端与D触发器D22的D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分别与D触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CKB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 分频信号经反相器U19-A反相后分别与D触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CK端连接,D触发 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Q端分别与或非门D20-A的输入端连接,或非门D20-A的输出端 分别与D触发器D23的D端和或非门D22-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 号与D触发器D23的CK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经反相器U21-A反相后与D触 发器D23的CKB端连接,D触发器D23的QB端和或非门D22-A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非门 D22-A的输出端为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逻辑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由输出端 输出。请参看附图6,本实施例中,振荡器采用一个与非门和四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反相器,与 非门U7-A 一个输入端与正电源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与0SCI端连接,与非门U7-A的输出端 与反相器U8-A的输入端连接,0SCI端与反相器U9-A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1 (外接), 0SCI端和反相器U10-A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容C1。请参看附图4,主时钟电路为14个 以上相互连接的D触发器构成的分频器,本实施例中,主时钟电路中包括17个D触发器、7 个反相器、3个二输入与非门、一个二输入或非门和一个三输入与非门,反相器U26-A、反相 器U24-A和反相器U25-A依次串联连接,时钟信号输入反相器U26-A,反相器U26-A输出反 向时钟信号CKN信号,反相器U24-A的输出端与第一 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反相器U25-A 的输出端与第一 D触发器的CK端连接,17个D触发器依次顺次连接,前一级的D触发器的 Q端与后一级的D触发器的CK端连接,前一级的D触发器的QB端与后一级的D触发器的 CKB端连接,D触发器的D端与自身的QB端连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QB端输出时钟四分频 信号F4,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输出时钟八分频信号F8,第十五个D触发器的Q端输出延 迟输出信号NS0UT,第十七个D触发器的Q端悬空。前进有效预输出信号F0W和后退有效 预输出信号BAK信号分别输入给二输入或非门U62-A,二输入或非门U62-A的输出端与反 相器TO3-A,反相器TO3-A分别输出信号给与非门TO4-A和与非门U66-A ;时钟四分频信号 F4通过反相器输入至三输入与非门U49-A的一个输入端,时钟八分频信号F8和第一同步 信号TBI分别输入至三输入与非门U49-A的另外两个输入端,三输入与非门U49-A的输出 端通过反相器TO1-A输入至与非门U65-A,同时反相器TO1-A的输出端输出第二同步信号 TB2,与非门U65-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64-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64-A的输出端和 与非门TO5-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同时,与非门TO4-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66-A的一个输入 端连接,与非门U66-A的输出端通过反相器TO7-A分别与第十三个至第十七个D触发器的 R端连接。请参看附图7,本实施例中,复位电路包括两个场效应管和三个反相器,场效应管 Q6的栅极与正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的漏极通过电容C3与正电 源连接,且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正电源连 接,场效应管Q7的源极通过点C4接地,且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反相器U33-A连接,反相器 U33-A、反相器U34-A和反相器U35-A依次串联连接,反相器U35-A输出端为复位电路的输 出端。请参看附图3,本实施例中,频率判别电路包括七个D触发器,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 频信号与第一个D触发器的CK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通过反相器U23-A与第 一个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端连接,前一 级D触发器的QB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各个D触发器的D端与自身的QB端 连接,各个D触发器的R端分别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个D触发器的QB端分 别与场效应管Q8和场效应管Q48的栅极连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5和场效应管Q57的栅极连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7-A与场效 应管Q9、场效应管Q40、场效应管Q49和场效应管Q63的栅极连接,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 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21和场效应管Q59的栅极连接,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 相器U38-A与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6、场效应管Q41、场效应管Q50、场效应管Q54和场 效应管Q64的栅极连接,第四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1、场效应管Q17、 场效应管Q22、场效应管Q42和场效应管Q65的栅极连接,第四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 过反相器U39-A与场效应管Q37、场效应管Q51、场效应管Q55和场效应管Q60的栅极连接, 第五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35、场效应管Q52、场效应管Q56、场效应管 Q61和场效应管Q66的栅极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0-A与场效应 管Q12、场效应管Q18、场效应管Q23、场效应管Q38和场效应管Q43的栅极连接,第六个D触 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39、场效应管Q44、场效应管Q47、场效应管Q53、场效应 管Q58和场效应管Q62的栅极连接,第六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1-A与场效 应管Q13、场效应管Q19、场效应管Q24和场效应管Q36的栅极连接,第七个D触发器的QB 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4、场效应管Q20、场效应管Q25、场效应管Q26、场效应管Q27、场 效应管Q28、场效应管Q29、场效应管Q30、场效应管Q31、场效应管Q32、场效应管Q33和场 效应管Q34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9、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1、场效应管 Q12、场效应管Q13和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14的源极接地, 场效应管Q8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15、场效应管 Q16、场效应管Q17、场效应管Q18、场效应管Q19和场效应管Q20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 接,场效应管Q20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1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 号Y1,场效应管Q21、场效应管Q22、场效应管Q23、场效应管Q24和场效应管Q25的漏极和 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5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21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 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35、场效应管Q36和场效应管Q26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 连接,场效应管Q2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3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 信号Y1,场效应管Q37、场效应管Q38、场效应管Q39和场效应管Q27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 连接,场效应管Q27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37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 信号Y1,场效应管Q40、场效应管Q41、场效应管Q42、场效应管Q43、场效应管Q44和场效应 管Q28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8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0的漏极通过反 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45和场效应管Q29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 联连接,场效应管Q29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 效信号Y2,场效应管Q46和场效应管Q30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0的源极 接地,场效应管Q46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48、场 效应管Q49、场效应管Q50、场效应管Q51、场效应管Q52、场效应管Q47和场效应管Q31的漏 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8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 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57、场效应管Q54、场效应管Q55场效应管Q56、场效 应管Q53和场效应管Q32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2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 Q57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59、场效应管Q60、场效 应管Q61、场效应管Q58和场效应管Q33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3的源极 接地,场效应管Q59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63、场效应管Q64、场效应管Q65、场效应管Q66、场效应管Q62和场效应管Q34的漏极和源极依次 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3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 率有效信号Y2,第七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2-A与场效应管Q45和场效应 管Q46的栅极连接,第七个D触发器的QB端和CKB端分别与或非门U45-A的两个输入端 连接,或非门U45-A的输出端与或非门U46-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46-A的另一个 输入端与复位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或非门U46-A的输出端通过反相器输出无效频率指示信 号C0NT0V。请参看附图5,本实施例中,逻辑输出电路包括相同的两路,第一路包括一个与 非门、一个与门、两个二输入或非门、一个四输入或非门、七个反相器、五个D触发器和两个 场效应管,频率判断电路输出的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分别与反相器U72-A和与非门TO9-A 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72-A输出端和与门U68-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出 的第二同步信号TB2分别和与非门U69-A的另一个输入端还有与门U68-A的另一个输入端 连接,与门U68-A的输出端和或非门U73-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73-A的另一个输入 端和频率判断电路输出的无效频率指示信号C0NT0V连接,或非门U73-A的输出端经反相器 U74-A分别与五个D触发器的R端连接,与非门U69-A的输出端连接有反相器U70-A,反相 器U70-A的输出端一路和第一个D触发器D42的CKB端连接,另一路经过反相器U71-A与第 一个D触发器D42的CK端连接,五个D触发器顺次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级 D触发器的CK端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B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每个D触 发器的D端与自身的QB端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端一路输出前进有效预输出信号F0W, 另一路和或非门U61-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61-A的输出端与四输入或非门U60-A 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四输入或非门U60-A的其他三个输入端分别与复位信号RESET、延迟输 出信号NS0UT和后退有效预输出信号BAK连接,四输入或非门TO0-A的输出端一路与或非 门U61-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另一路通过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27-A、反相器U28-A和反相器 U29-A分别与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正电源连接, 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并输出前进信号 FORWARD ;第二路的电器元件及其连接关系与第一路相同,第二路的第五个D触发器的Q端 输出后退有效预输出信号BAK,第二路的四输入或非门U4-A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路的前进 有效预输出信号F0W连接,第二路的两个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并输出BACKWARD。 本案例中所有触发器都是有两个时钟,CK与CKB,这两个时钟永远是反向的,在CK 下降沿时输出(Q端)锁存住输入(D端)的状态,如果有R端就是带清零输出功能,R为高 电平时清零。
权利要求一种遥控接收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振荡器、主时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复位电路、频率判别电路和逻辑输出电路,振荡器输出脉冲信号给主时钟电路,脉冲振荡信号经主时钟电路分频后分别提供时钟四分频信号(F4)、时钟八分频信号(F8)、反向时钟信号(CKN)、第二同步信号(TB2)和延迟输出信号(NSOUT),遥控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给频率判别电路,经频率判别电路进行频率判别后输出给逻辑输出电路,通过外围的驱动电路驱动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初级放大模块、次级放大模块、整形滤波模块和逻辑处理模块,输入信号经初级放大模块和次级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后,再经整形滤波模块进行整形滤波后输出给逻辑处理模块,逻辑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由输出端输出数字滤波输出信号(SCOUT)给频率判别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初级放大模块采用反 相器放大电路,反相器放大电路采用反相器U13-A,反相器U13-A的输入端为初级放大模块 的输入端,反相器U13-A的输出端为初级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次级放大模块采用反 相器U14-A,场效应管Q3并联在反相器U14-A两端,场效应管Q3的栅极接地,反相器U14-A 的输入端为次级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反相器U14-A的输出端为次级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整形滤波模块包括整 形部分、采样部分和滤波部分,整形部分包括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1-A、反相器U2-A和反相 器U3-A ;采样部分包括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4-A和反相器U5-A,还有D触发器D18和D触发 器D19,主时钟电路输出的时钟信号输入给反相器U4-A,反相器U4-A输出信号一路输入给 反相器U5-A,另一路分别输入给D触发器D18和D触发器D19的CKB端,反相器U5-A输出 信号分别输入给D触发器D18和D触发器D19的CK端,次级放大模块输入给D触发器D18 的D端,D触发器D18的Q端输入给D触发器D19的D端;滤波部分包括与非门U12-A、与非 门U16-A、与非门U17-A、或非门TO-A和反相器U15-A,与非门U12-A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D 触发器D18的D端和D触发器D19的D端连接,与非门U12-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16-A的 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非门U16-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与非门U17-A的输出端连接,或非门U6-A 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D触发器D18的D端和D触发器D19的D端连接,或非门U6-A的输出 端与反相器U15-A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15-A的输出端和与非门U17-A的一个输入端连 接,与非门U17-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与非门U16-A的输出端连接,与非门U17-A的输出端同 时与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逻辑处理模块包括四 个D触发器、三个反相器和两个或非门,整形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和反相器U18-A与D触 发器D20的CKB端连接,反相器U18-A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D20的CK端连接,D触发器D20 的Q端与D触发器D21的D端连接,D触发器D21的Q端与D触发器D22的D端连接,主时 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分别与D触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CKB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 入的分频信号经反相器U19-A反相后分别与D触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CK端连接,D 触发器D21和D触发器D22的Q端分别与或非门D20-A的输入端连接,或非门D20-A的输 出端分别与D触发器D23的D端和或非门D22-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 频信号与D触发器D23的CK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经反相器U21-A反相后与 D触发器D23的CKB端连接,D触发器D23的QB端和或非门D22-A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非门D22-A的输出端为逻辑处理模块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振荡 器采用一个与非门和四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反相器,与非门U7-A—个输入端与正电源连接, 另一个输入端与0SCI端连接,与非门U7-A的输出端与反相器U8-A的输入端连接,0SCI端 与反相器U9-A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l,0SCI端和反相器U10-A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 电容C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时 钟电路为14个以上相互连接的D触发器构成的分频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位 电路包括两个场效应管和三个反相器,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正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 极接地,场效应管Q6的漏极通过电容C3与正电源连接,且场效应管Q6的漏极与场效应管 Q7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正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7的源极通过点C4接地,且场 效应管Q7的源极与反相器U33-A连接,反相器U33-A、反相器U34-A和反相器U35-A依次串 联连接,反相器U35-A输出端为复位电路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频率 判别电路包括七个D触发器,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与第一个D触发器的CK端连接, 主时钟电路输入的分频信号通过反相器U23-A与第一个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前一级D 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端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B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 的CKB端连接,各个D触发器的D端与自身的QB端连接,各个D触发器的R端分别与信号 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8和场效应管Q48的栅 极连接,第二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5和场效应管Q57的栅极连接,第 二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7-A与场效应管Q9、场效应管Q40、场效应管Q49 和场效应管Q63的栅极连接,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21和场效应管 Q59的栅极连接,第三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8-A与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 Q16、场效应管Q41、场效应管Q50、场效应管Q54和场效应管Q64的栅极连接,第四个D触发 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1、场效应管Q17、场效应管Q22、场效应管Q42和场效应管 Q65的栅极连接,第四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39-A与场效应管Q37、场效应管 Q51、场效应管Q55和场效应管Q60的栅极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 管Q35、场效应管Q52、场效应管Q56、场效应管Q61和场效应管Q66的栅极连接,第五个D触 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0-A与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8、场效应管Q23、场效应 管Q38和场效应管Q43的栅极连接,第六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39、场效 应管Q44、场效应管Q47、场效应管Q53、场效应管Q58和场效应管Q62的栅极连接,第六个D 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1-A与场效应管Q13、场效应管Q19、场效应管Q24和场效 应管Q36的栅极连接,第七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直接与场效应管Q14、场效应管Q20、场 效应管Q25、场效应管Q26、场效应管Q27、场效应管Q28、场效应管Q29、场效应管Q30、场效 应管Q31、场效应管Q32、场效应管Q33和场效应管Q34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 Q9、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1、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3和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源 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1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8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 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15、场效应管Q16、场效应管Q17、场效应管Q18、场效应管Q19和场效应管Q20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0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15 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21、场效应管Q22、场效 应管Q23、场效应管Q24和场效应管Q25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5的源极 接地,场效应管Q21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35、 场效应管Q36和场效应管Q26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6的源极接地,场效 应管Q3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37、场效应管 Q38、场效应管Q39和场效应管Q27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7的源极接地, 场效应管Q37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信号(Y1),场效应管Q40、场效应 管Q41、场效应管Q42、场效应管Q43、场效应管Q44和场效应管Q28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 连接,场效应管Q28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0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3-A输出后退频率有效 信号(Y1),场效应管Q45和场效应管Q29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29的源 极接地,场效应管Q45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46 和场效应管Q30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0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6的漏 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48、场效应管Q49、场效应管 Q50、场效应管Q51、场效应管Q52、场效应管Q47和场效应管Q31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 接,场效应管Q3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48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 号(Y2),场效应管Q57、场效应管Q54、场效应管Q55场效应管Q56、场效应管Q53和场效应 管Q32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2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57的漏极通过反 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59、场效应管Q60、场效应管Q61、场效 应管Q58和场效应管Q33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应管Q33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 Q59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场效应管Q63、场效应管Q64、场 效应管Q65、场效应管Q66、场效应管Q62和场效应管Q34的漏极和源极依次串联连接,场效 应管Q34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3的漏极通过反相器U44-A输出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 第七个D触发器的QB端分别通过反相器U42-A与场效应管Q45和场效应管Q46的栅极连 接,第七个D触发器的QB端和CKB端分别与或非门U45-A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45-A 的输出端与或非门U46-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46-A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复位电路的 输出端连接,或非门U46-A的输出端通过反相器输出无效频率指示信号(C0NT0V)。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遥控接收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的逻辑输出电路包括 相同的两路,第一路包括一个与非门、一个与门、两个二输入或非门、一个四输入或非门、七 个反相器、五个D触发器和两个场效应管,频率判断电路输出的前进频率有效信号(Y2)分 别与反相器U72-A和与非门TO9-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反相器U72-A输出端和与门TO8-A 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主时钟电路输出的第二同步信号(TB2)信号分别和与非门U69-A的另 一个输入端还有与门U68-A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与门U68-A的输出端和或非门U73-A的 一个输入端连接,或非门U73-A的另一个输入端和频率判断电路输出的无效频率指示信号 (C0NT0V)连接,或非门U73-A的输出端经反相器U74-A分别与五个D触发器的R端连接,与 非门TO9-A的输出端连接有反相器U70-A,反相器U70-A的输出端一路和第一个D触发器 D42的CKB端连接,另一路经过反相器U71-A与第一个D触发器D42的CK端连接,五个D触 发器顺次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Q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端连接,前一级D触发器的 QB端与后一级D触发器的CKB端连接,每个D触发器的D端与自身的QB端连接,第五个D触发器的Q端一路输出前进有效预输出信号(F0W),另一路和或非门TO1-A的一个输入端连 接,或非门U61-A的输出端与四输入或非门TO0-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四输入或非门TO0-A 的其他三个输入端分别与复位信号(RESET)、延迟输出信号(NS0UT)和后退有效预输出信 号(BAK)连接,四输入或非门U60-A的输出端一路与或非门TO1-A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另一 路通过串联连接的反相器U27-A、反相器U28-A和反相器U29-A分别与场效应管Q1和场效 应管Q2的栅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正电源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地,场效应管 Q1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并输出前进信号(FORWARD);第二路的电器元件及其 连接关系与第一路相同,第二路的第五个D触发器的Q端输出后退有效预输出信号(BAK), 第二路的四输入或非门U4-A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一路的前进有效预输出信号(F0W)连接,第 二路的两个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并输出后退信号(BACKWARD)。
专利摘要一种遥控器接收控制电路,包括振荡器、主时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复位电路、频率判别电路和逻辑输出电路,振荡器输出脉冲信号给主时钟电路,脉冲振荡信号经主时钟电路分频后分别提供F4信号、F8信号、CKN信号、TB2信号和NSOUT信号,遥控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给频率判别电路,经频率判别电路进行频率判别后输出给逻辑输出电路,通过外围的驱动电路驱动电机,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初级放大模块、次级放大模块、整形滤波模块和逻辑处理模块,输入信号经初级放大模块和次级放大模块进行放大后,再经整形滤波模块进行整形滤波后输出给逻辑处理模块,逻辑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后,由输出端输出SCOUT信号。
文档编号G08C17/02GK201584048SQ2009202616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任仕鼎 申请人:任仕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