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142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防盗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携式防盗报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器,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防盗报警器。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对物品防盗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防盗功能一般应用于贵重物品上。普通的防盗报警器在生活中几乎难以觅见,停留在人们印象中报警器的特点是结构复杂。目前的防盗报警器一般原理与结构比较复杂,导致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与安装且制造成本高。例如中国专利说明书200720085607. X号所公开的一种防盗报警器。该防盗报警器由发射机、接收机组成,发射机由发射机壳内部的发射机印刷电路板和设置在发射机机壳表面的发射机控制按键、触摸片、光敏感应孔和发射机电池仓构成;接收机由接收机机壳及内部的接收机印刷电路板和接收机机壳表面设置的天线、接收机电池仓、接收机控制按键、指示灯和扬声孔构成。此防盗报警器电路模块多、电路结构复杂。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电路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方便一般场合携带使用的防盗报警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便于携带与安装。[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其电路原理结构简单。该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包括两端, 一端为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另一端包括一短路块,所述两端可分别固定在被保护对象上与一紧靠被保护对象的物体上。所述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包括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输出端的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半导体器件及电阻组成的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的蜂鸣器报警电路;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当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两端分离时开关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鸣叫。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防盗报警器电路结构简单,从而做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与安装,且减少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防盗报警器电源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该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包括两端,一端为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包括电源模块1、连接电源模块输出端的报警模块2 ;另一端包括一短路块3,所述两端可分别固定在被保护对象上与一紧靠被保护对象的物体上。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电池、电源管理集成电路S8211,所述集成电路S8211的正电源输入端(VDD)通过一电阻R1连接电池正端与电源模块的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负电源输入端(VSS)直接接地,且正电源输入端(VDD)与负电源输入端(VSS)之间接一电容,电压检测端(VM)连接连接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极),充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C0)连接场效应管Ql的栅极(G极)、放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D0)连接一场效应管Q2的栅极(G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极)接电源模块1的电源负输入端引脚Pin3,漏极(D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D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极)接电池的负极。 所述报警模块2包括半导体器件及电阻组成的开关电路20、连接所述开关电路20输出端的蜂鸣器报警电路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器件为P沟道场效应管,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Q3)栅极(G极)接有接地电阻(R2),且场效应管(Q3)的栅极(G极)接所述电源模块1输入端第一引脚(Pinl),源极(S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和电源模块1正输入端引脚(pin2),漏极(D极)连接蜂鸣器报警电路21。 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21包括蜂鸣器210,所述蜂鸣器210 —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20,所述开关电路20连接电池的正极,所述蜂鸣器210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21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S与一电阻R3串联组成的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S正极经串联电阻R3连接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开关电路相连接的一端,负极连接所述蜂鸣器另一端。当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两端分离时开关电路20导通,蜂鸣器210发出报警鸣叫。[0011] 当充电时将电源模块1的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与电源模块1输入端第一引脚pinl短路即可充电,过充时场效应管Ql截止,当过放时场效应管Q2截止。正常时将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两端合在一起,所述短路块3将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与电源模块l输入端第一引脚Pinl短路,P沟道场效应管Q3的栅极(G极)与源极(S极)短路,P型场效应管Q3关断,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21不工作。当发生盗窃时,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两端分离,电源模块1的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与电源模块1输入端第一引脚pinl断开,P沟道场效应管Q3栅极(G极)接地,源极(S极)为电池电压,P沟道场效应管Q3导通,蜂鸣器报警电路21工作,蜂鸣器报警鸣叫且发光二极管LEDS发光。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防盗报警器电路结构简单,从而做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与安装,减少成本。
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包括两端,一端为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另外一端包括一短路块,所述两端可分别固定在被保护对象上与一紧靠被保护对象的物体上;所述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包括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输出端的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半导体器件及电阻组成的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的蜂鸣器报警电路;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当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两端分离时开关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鸣叫。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S)与一电阻(R3)串联组成的电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S)正极经串联电阻(R3)连接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开关电路相连接的一端,负极连接所述蜂鸣器另一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器件为P沟道场效应管,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Q3)栅极(G极)接有接地电阻(R2),且场效应管(Q3)的栅极(G极)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第一引脚(pinl),源极(S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和电源模块正输入端引脚(pin2),漏极(D极)连接蜂鸣器报警电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电源管理集成电路S8211,所述集成电路S8211的正电源输入端(VDD)通过电阻(Rl)连接电池正端,同时连接电源模块的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负电源输入端(VSS)直接接地,且正电源输入端(VDD)与负电源输入端(VSS)之间接一电容,电压检测端(VM)连接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S极),充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C0)连接场效应管(Ql)的栅极(G极)、放电控制用FET门极连接端(DO)连接一场效应管(Q2)的栅极(G极);所述场效应管(Ql)的源极(S极)接电源模块的电源负输入端引脚(pin3),漏极(D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D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极)接电池的负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经由电源模块的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与电源负输入端引脚(pin3)充电时,需将电源正输入端引脚(Pin2)与电源负输入端引脚(pin3)短路,电池过充时场效应管(Ql)关断,电池过放时场效应管(Q2)关断。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防盗报警器,该便携式防盗报警器包括两端,一端为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另一端包括一短路块,所述两端可分别固定在被保护对象上与一紧靠被保护对象的物体上。所述便携式防盗报警器本体包括电源模块、连接电源模块输出端的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半导体器件及电阻组成的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输出端的蜂鸣器报警电路;所述蜂鸣器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电池的正极,所述蜂鸣器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当便携式防盗报警器两端分离时开关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鸣叫。
文档编号G08B13/14GK201532684SQ200920301809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日
发明者刘平 申请人: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