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系统、电视机和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454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遥控系统、电视机和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遥控系统、电视机和遥控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视机或其它电器设备中,遥控发射装置(如遥控器)的发射窗口和遥控接收装置的接收窗口都是固定的,用户在使用遥控器发送遥控信号时,发射窗口必须要与接收窗口对应,这种局限性给用户的使用造成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平板液晶电视日益智能化、功能多样化,对电视机的操作越来越复杂化,用户在操作遥控器过程中首先需要先看清楚遥控器面板按键上的功能字符标识后,再将遥控器整体水平对准电视机的接收窗,再按动遥控器的功能按键对电视机或其它电器设备进行操作。由于功能众多,操作复杂,操作者往往需要多次重复如此的操作方式,电视机也常常因操作间隔时间过长而自动退出操作菜单,这对于老年人或者视力较差者往往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调整发射窗口与接收窗口角度的遥控系统、电视机和遥控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遥控系统,包括遥控发射装置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遥控发射装置包括按键控制部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的发射窗口中设置有发射元件,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按键控制部活动连接;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的接收窗口中设置有接收元件,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一端活动连接,发射元件与接收元件无线连接。优选地,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转动轴两端连接在所述按键控制部的顶端,所述圆柱体沿所述转动轴转动。优选地,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与所述按键控制部的顶端铰接,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随所述铰链翻转。优选地,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设置有球形铰接机构,所述球形铰接机构与所述支
撑部一端铰接。优选地,所述遥控接收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支撑部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与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连接。优选地,所述遥控接收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接收元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视机的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控制端。优选地,所述遥控发射装置的按键控制部包括角度调控按键和按键控制电路,所述按键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射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所述角度调控按键控制所述按键控制电路输出角度调控信号至所述发射元件,所述发射元件发送所述角度调控信号至所述接收元件,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角度调控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0011 ]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所述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控制端,所述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自动检测所述遥控发射装置的发射元件发送遥控信号的强弱与方位,并根据所述遥控信号的强弱与方位信息输出自动调整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视机,包括遥控接收装置,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的接收窗口中设置有接收元件,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一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遥控器,包括遥控发射装置,所述遥控发射装置包括按键控制部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的发射窗口中设置有发射元件,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按键控制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实现对发射窗口角度可调,无需将遥控发射装置整体水平对准遥控接收装置,用户在看着按键面板和功能字符标识的同时,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同时,采用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实现对接收窗口角度可调,用户在电视机周围的任何角度都可以对电视机进行操作控制,不会受到电视机接收角度局限性的影响,操作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遥控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遥控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遥控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出的遥控系统,包括遥控发射装置10和遥控接收装置20。本实施例以电视机为例,遥控发射装置10即遥控器,遥控接收装置20设置在电视机上。其中,遥控发射装置10包括按键控制部11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12,发射窗口调节部12的发射窗口 121中设置有发射元件122,当遥控发射装置10为红外遥控器时,发射元件122为红外发射管。发射窗口调节部12与按键控制部11活动连接,用户可让按键控制部11的按键面板面对自己,让按键面板与用户视线保持最佳视角,用户手动调节发射窗口调节部12转动角度,使发射窗口121对准遥控接收装置20,无需将遥控发射装置10整体水平对准遥控接收装置20,这样用户就能在看着按键面板和功能字符标识的同时,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更加方便。本实施例还对遥控接收装置20进行了改进,遥控接收装置20包括支撑部21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22,接收窗口调节部22的接收窗口 221中设置有接收元件222,发射元件122与接收元件222无线连接,接收窗口调节部22与支撑部21 —端活动连接,支撑部21另一端可固定连接在电视机的外壳上,例如固定在电视机的显示器边框上或电视机后壳上,支撑部21另一端也可不与电视机外壳连接,直接放置于电视机旁。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动方式转动遥控接收装置20的接收角度,或使用遥控发射装置10输出遥控信号控制遥控接收装置20调整角度,用户在电视机周围的任何角度都可以对电视机进行操作控制,不会受到电视机接收角度局限性的影响,操作更加方便。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遥控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发射窗口调节部12为圆柱体,圆柱体的转动轴123两端连接在按键控制部11的顶端,圆柱体沿转动轴123转动。本实施例中发射窗口调节部1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20度,可实现发射窗口调节部12向前或向后转动,用户可将按键控制部11的按键面板面对自己,让按键面板与用户视线保持最佳视角,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更加方便。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遥控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发射窗口调节部12设置有铰链124,铰链124与按键控制部11的顶端铰接,发射窗口调节部12随铰链124翻转。本实施例的铰链124向前或向后翻转角度范围同样可以实现320度翻转,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更加方便。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遥控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接收窗口调节部22设置有球形铰接机构223,球形铰接机构223与支撑部21 —端铰接。由于本实施例的接收窗口调节部22与支撑部21之间采用球形铰接机构223铰接,可实现任意方向的转动,例如向上或向下转动,角度范围为180度;向左或向右转动,角度范围为360度。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动方式转动遥控接收装置20的接收角度,用户在电视机周围的任何角度都可以对电视机进行操作控制,不会受到电视机接收角度局限性的影响,操作更加方便。此外,还可以在支撑部21内部设置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接收窗口调节部22全角度转动。驱动电机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当用户控制遥控发射装置向遥控接收装置发送角度调控信号时,或在驱动电机检测到遥控发射装置发送的遥控信号较弱时,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接收窗口调节部22转动到一个最佳的信号接收方位。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框图。遥控发射装置10的按键控制部11包括角度调控按键111和按键控制电路112,按键控制电路1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发射窗口调节部12的发射元件122的信号输出端,角度调控按键111可包括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按键,在用户按下角度调控按键111中的一个方向按键时,角度调控按键111控制按键控制电路112输出该方向的角度调控信号至发射元件122,发射元件122发送角度调控信号至遥控接收装置20中接收窗口调节部22的接收元件222。遥控接收装置20还包括驱动电机23和驱动电路24,驱动电机23位于支撑部中,驱动电机23的转子与接收窗口调节部22连接。接收元件22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视机的微处理器30的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3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24的信号输入端,驱动电路24的控制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23的转动控制端。接收元件222在接收到发射元件122发送的角度调控信号后,将角度调控信号发送至微处理器30进行处理,微处理器30根据角度调控信号输出高低电平至驱动电路24,驱动电路24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控制驱动电机23的转子按照要求的转动方向转动。在调整好接受角度后,用户即可在舒适的位置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更加方便。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24还包括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241,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241的检测端连接微处理器30的信号输出端,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24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23的转动控制端,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241自动检测遥控发射装置10的发射元件122发送遥控信号的强弱与方位,并根据遥控信号的强弱与方位信息输出自动调整指令控制驱动电机
23转动。当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241检测到遥控信号较弱时,控制驱动电机23带动接收窗口调节部22转动至最佳信号接收方位,实现对接收窗口调节部22的自动调整,无需用户手动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视机,包括遥控接收装置,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的接收窗口中设置有接收元件,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一端活动连接。本实施例提出的电视机所包括的遥控接收装置已经在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中阐述,其详细结构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由于采用了前述遥控系统中的遥控接收装置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视机相对现有的电视机而言,可任意调节接收窗口角度,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遥控器,包括遥控发射装置,所述遥控发射装置包括按键控制部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的发射窗口中设置有发射元件,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按键控制部活动连接。本实施例提出的遥控器所包括的遥控发射装置已经在本实用新型遥控系统中阐述,其详细结构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由于采用了前述遥控系统中的遥控发射装置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相对现有的遥控器而言,可任意调节遥控器发射窗口角度,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操作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遥控系统,包括遥控发射装置和遥控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发射装置包括按键控制部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的发射窗口中设置有发射元件,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按键控制部活动连接;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的接收窗口中设置有接收元件,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发射元件与接收元件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转动轴两端连接在所述按键控制部的顶端,所述圆柱体沿所述转动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与所述按键控制部的顶端铰接,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随所述铰链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设置有球形铰接机构,所述球形铰接机构与所述支撑部一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接收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支撑部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与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接收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接收元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视机的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发射装置的按键控制部包括角度调控按键和按键控制电路,所述按键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射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所述角度调控按键控制所述按键控制电路输出角度调控信号至所述发射元件, 所述发射元件发送所述角度调控信号至所述接收元件,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角度调控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遥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所述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控制端,所述自动调整控制电路模块自动检测所述遥控发射装置的发射元件发送遥控信号的强弱与方位,并根据所述遥控信号的强弱与方位信息输出自动调整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
9.一种电视机,包括遥控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接收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的接收窗口中设置有接收元件,所述接收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一端活动连接。
10.一种遥控器,包括遥控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发射装置包括按键控制部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的发射窗口中设置有发射元件,所述发射窗口调节部与所述按键控制部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遥控系统、电视机和遥控器,该遥控系统包括遥控发射装置和遥控接收装置,遥控发射装置包括按键控制部和方向可调的发射窗口调节部,发射窗口调节部的发射窗口中设置有发射元件,发射窗口调节部与按键控制部活动连接;遥控接收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方向可调的接收窗口调节部,接收窗口调节部的接收窗口中设置有接收元件,接收窗口调节部与支撑部一端活动连接;发射元件与接收元件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对发射窗口角度可调,用户在看着按键面板和功能字符标识的同时,轻松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实现对接收窗口角度可调,用户在电视机周围的任何角度都可以对电视机进行操作控制,操作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G08C23/04GK202887443SQ2012204362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方湘里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