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LED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和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显示器产品主要以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EPD(Electrophoretic,电泳显示)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主要显示面板。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便于用户对显示器进行操作控制,传统的显示器都具备触控功能,例如,通过检测显示器屏幕的电容变化而获取用户的操控指令,进而做出响应,但这种控制方式需要用户靠近并点击显示屏屏幕实现,无法实现远距离控制,造成用户不便,而传统的红外遥控器则需要根据遥控器上的按键分布进行控制,红外遥控器对显示屏的控制无法像触屏控制一样灵活,无法根据屏幕上显示内容进行相应位置的点击控制,也存在着使用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和遥控器。
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控制模块,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若干像素单元和若干第一晶体管,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LED芯片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晶体管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为光敏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均匀分布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一所述第一晶体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像素单元对应一所述第一晶体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检测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晶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电容C,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LED芯片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包括若干像素单元和若干第一晶体管,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LED芯片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分别用于与控制模块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晶体管均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为光敏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
一种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本体,所述遥控器本体上设置有光源和控件,所述控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光源用于发射预设波长的光信号。
上述LED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和遥控器,通过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晶体管检测预设波长的光信号,进而将该检测信号发送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该检测信号获取到该第一晶体管的位置,进而获取到用户对显示面板上相应位置的控制指令,从而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三晶体管的工作,实现对像素单元的发光显示控制,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远程控制该LED显示装置,另一方面则使得控制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LED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LED显示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LED芯片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包括若干像素单元和若干第一晶体管,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LED芯片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分别用于与控制模块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晶体管均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为光敏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
例如,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控制模块,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若干像素单元和若干第一晶体管,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LED芯片、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LED芯片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晶体管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为光敏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
例如,一种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本体,所述遥控器本体上设置有光源和控件,所述控件与所述光源电连接,所述光源用于发射预设波长的光信号。
如图1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20,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若干像素单元200和若干第一晶体管T1,每一所述像素单元200包括LED芯片240、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所述LED芯片240与所述第二晶体管T2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分别用于与控制模块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晶体管T1均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为光敏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T1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
例如,该LED芯片240为发光二极管,例如,该LED芯片240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层、非掺杂层、N电极层、多量子阱层和P电极层,所述缓冲层通过底金属层与第二晶体管T2连接,例如,该第二晶体管T2以及第三晶体管T3分别为三极管,例如,第一晶体管T1为光敏三极管,该第一晶体管T1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例如,第一晶体管T1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可见光信号后导通,例如,第一晶体管T1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激光信号后导通。例如,该第一晶体管T1分布于所述显示面板20上,例如,该第一晶体管T1均匀分布于所述显示面板20上。
请结合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一种LED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20和控制模块(图未示),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若干像素单元200和若干第一晶体管T1,每一所述像素单元200包括LED芯片240、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所述LED芯片240与所述第二晶体管T2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若干所述第一晶体管T1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为光敏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T1用于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
例如,所述第一晶体管T1为光敏三极管,应该理解的是,该第一晶体管T1仅在预设波长的光信号下导通,显示面板20上的LED芯片240发光并不对该第一晶体管T1的导通造成影响,因此,使得第一晶体管T1的导通更为准确。例如,该控制模块预存了每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在显示面板20上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20上分布设置有若干第一晶体管T1,该第一晶体管T1在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控制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获取到用户对显示面板20板上相应位置的控制指令,进而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像素单元200工作,进而控制显示面板20的工作。应该理解的是,该预设波长的光信号由能够发射预设波长的光信号的光源发射,例如,一种遥控器,该遥控器具有光源,该光源用于发射预设波长的光信号,这样,该遥控器的光源朝向显示面板20上某一位置进行发射光信号时,相当于对显示面板20的远程“触控”,该显示面板20对于该位置上的光信号(触控信号)进行响应,从而实现了用户对该显示面板20的远程触控,且远程控制能够根据显示面板20上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使得控制更为灵活,有效提高了控制的便利性。
具体地,通过显示面板20上的第一晶体管T1检测预设波长的光信号,进而将该检测信号发送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该检测信号获取到该第一晶体管T1的位置,进而获取到用户对显示面板20上相应位置的控制指令,从而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第二晶体管T2以及第三晶体管T3的工作,实现对像素单元200的发光显示控制,一方面,使得用户能够远程控制该LED显示装置10,另一方面则使得控制更为灵活。
为了使得能够准确获取光信号,进而精确获取控制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T1均匀分布于所述显示面板2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分布在显示面板20上的各位置,进而能够精确获取各位置上光信号,且由于各第一晶体管T1之间间距相等,分布均匀,使得若干第一晶体管T1能够精确检测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进而使得控制模块能够精确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该像素单元200为组成显示面板20的基本单元,该像素单元200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并将红色、绿色和蓝色进行组合显示进而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显示面板20能够显示不同内容。例如,该像素单元200包括红色像素单元200、绿色像素单元200和蓝色像素单元200,例如,每一像素单元200分别包括LED芯片240、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例如,红色像素单元200的LED芯片240用于发出红光,例如,绿色像素单元200的LED芯片240用于发出绿光,例如,蓝色像素单元200的LED芯片240用于发出蓝色,例如,各像素单元200呈条纹状排列设置,即多个红色像素单元200列、多个绿色像素单元200列以及多个蓝色像素单元200列相互间隔的条纹设置,例如,各像素单元200按预设规则进行排列。
为了进一步精确控制显示面板20,例如,如图2所示,每一所述像素单元200对应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例如,每一像素单元200与一第一晶体管T1连接,例如,每一像素单元200与一个第一晶体管T1相邻设置,例如,两个像素单元200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晶体管T1,这样,使得第一晶体管T1能够分布排列于显示面板20的各位置,且分布更为均匀,进而使得第一晶体管T1的位置更为精确,使得第一晶体管T1能够精确接收光信号,进而反馈至控制模块,使得控制模块能够精确地控制各像素单元200工作,根据控制指令响应显示不同内容。
为了提高控制效率,例如,若干所述像素单元200对应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例如,每间隔若干所述像素单元200设置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例如,若干所述像素单元200与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相邻设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晶体管T1并非与像素单元200一一对应,而是间隔若干个像素单元200设置一第一晶体管T1,使得该第一晶体管T1能够检测更大面积内的光信号,有效提高了控制效率,且由于显示面板20上的第一晶体管T1的数量更少,有效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对第二晶体管T2以及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以及为了精确获取第一晶体管T1的检测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检测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晶体管T1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集电极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例如,每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例如,该检测芯片预存了每一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在显示面板20上的位置信息,例如,该检测芯片为probecard。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检测芯片用于获取第一晶体管T1的信号,当第一晶体管T1接收到预设波长的光信号后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发射极向检测芯片发送电平信号,该检测芯片接收到该信号后,根据预存的位置信息,获取道该导通的第一晶体管T1的位置,并向控制芯片发送触发信号,该控制芯片接收到该触发信号后,导通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使得LED芯片240发光工作,进而使得显示面板20显示相应的内容,从而实现对第二晶体管T2以及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以及实现了精确获取第一晶体管T1的检测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像素单元200还包括电容C,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与所述LED芯片240连接。例如,LED芯片240为发光二极管,例如,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与所述LED芯片240的正极连接,所述LED芯片240的负极接地。例如,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
例如,第二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例如,第三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例如,该控制芯片为集成电路(IC),例如,该检测芯片为集成电路(IC),例如,该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线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线路为Scan(扫描)线路,控制芯片通过第一输出端以及Scan线路对各像素单元200的第三晶体管T3输出高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三晶体管T3导通后,导通第二晶体管T2,使得LED芯片240导通,则LED芯片240发光,例如,该LED芯片240发出红光,例如,该LED芯片240发出绿光,例如,该LED芯片240发出蓝光。例如,该第二线路为Data线路,控制芯片通过第二输出端以及Data线路对各像素单元200的第三晶体管T3输出参数,以控制该第三晶体管T3上的高电平的大小以及时间,这样,该第三晶体管T3的高电平的大小以及时间将影响该电容C的充电电量大小和时间,在第三晶体管T3截止后,电容C的充电电量大小以及充电时间不同,使得电容C具有不同的放电点亮以及放电时间,进而影响LED芯片240的持续发光亮度以及发光时间,这样,该控制芯片即可实现对不同像素单元200的发光显示进行控制。
例如,每一所述像素单元还包括底金属层,所述LED芯片240通过所述底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晶体管连接,例如,所述LED芯片240的正极通过所述底金属层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该LED芯片240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层241、非掺杂层242、N电极层243、多量子阱层244和P电极层245,该缓冲层241与所述底金属层连接,该N电极层243为LED芯片240的正极,该P电极层245为LED芯片240的负极。
例如,该缓冲层从材质包括氮化镓(GaN),例如,该非掺杂层的材质包括氮化镓(GaN),例如,该非掺杂层的材质包括非掺杂氮化镓(GaN),例如,该N电极层的材质包括N极氮化镓(GaN),例如,多量子阱(MQW,multilayerquantum well)层的材质包括铟(In)、镓(Ga)、氮(N)、磷(P)、铝(Al)和砷(As)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该P电极层的材质为透明材质,例如,所述P电极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ITO)、碳和石墨烯中的一种,
如图4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一种遥控器40,包括:遥控器本体400,所述遥控器本体400上设置有光源410和控件420,所述控件420与所述光源410电连接,所述光源410用于发射预设波长的光信号。例如,该控件420包括按键,例如,该按键包括实体按键,又如,该控件420包括虚拟按键,例如,该控件420包括触控按键,例如,该遥控器本体400上设置有触控屏,该触控屏为电容屏,该触控屏用于获取用户指令,并根据用户指令控制光源410工作。
使用时,遥控器40的光源410朝向显示面板上的某一位置发射光信号,使得该显示面板相应位置上的光敏晶体管接收到该光信号,进而获取到遥控器40的控制指令,进而使得显示面板做出响应,使得该遥控器40对该显示面板实现了远程“触控”,本实施例中的遥控器40结构简单,仅需一个控件420即可实现对遥控器40的操作,进而使得该遥控器40向显示面板以及LED显示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使得对LED显示装置的遥控更为灵活,更为便利,且该遥控器40结构简单,使得用户操作更为简单,使用更为方便,能够极大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
例如,该光源410用于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信号,例如,该光源410用于发射预设波长的可见光信号。具体地,由于该光源410发出的光信号为可见光,这样能够便于用户识别该光源410的发射指向位置,进而使得对显示面板的控制更为精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