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0994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子系统和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中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通过渠化,使得过街的非动车和行人在渠化岛内行走、等待,根据路口的特点将机动车右转车道和非机动车右转车道至于渠化岛和交叉路口之间,渠化岛之外的地方。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减少甚至避免了冲突点,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专利说明】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渠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中,有环形交叉路口以及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两种主要形式;环形交叉路口一般是就着地形设置成环岛形状,对于车流量少的路口,环岛比较适用,但是对于车流量比较大的路口,由于不同方向的车流都集中的环岛上,车流冲突点多,造成车辆大量滞留环岛,使得车辆通行效率非常低下。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通过交通信号灯使得不同方向上的车流分时段通过路口,减少了车流量冲突点,车辆通行效率较高。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随着信号相位数的增多,信号损失时间增大,车流等待时间延长。
[0003]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496292A公开了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与交通组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平面交叉路口中心设置一个中心区,在该中心区内设置四个供不同方向左转弯车辆二次停车等候的二次等候区,以对不同方向上车流进行渠化;根据各方向车流量对交叉口各入口的车道功能进行划分,设置出左转专用车道、直行专用车道和右转专用车道;在交叉口四个不同方向均设置一套信号灯,每套信号灯包括主信号灯和辅信号灯两部分,主信号灯设置在各入口道前方的绿化岛处,用以控制相应入口道车流的通行,辅助信号灯设置在对向出口道处,用以控制在二次等候区等候的车辆通行。进而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0004]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渠化与交通组织的新方法通过只考虑了机动车,未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由此,无法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路权,更重要的是,由于未对行人和机动车进行渠化和规范,行人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将时有发生,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现有技术中也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行人车道的方案,但由于未进行有效组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冲突点多,大大影响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未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渠化带来的影响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车道渠化子系统、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所述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
[0008]每个所述渠化岛上均进一步设置一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0009]所述交通控制灯显示方向与指示的道路平行。
[0010]每组所述交通控制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
[0011]所述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机动车直行指示灯和机动车右转指示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非动车直行指示灯、非机动车标识和非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人行横道指示灯和人行标识。
[0012]所述渠化岛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渠化岛中心区域涂覆第一颜色的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和位于所述渠化岛其他区域涂覆有第二颜色的非机动车行驶区。
[0013]所述渠化岛高于所述交叉路口的地面设置;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与所述人行横道连接处设置有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人行横道所在地面高度持平的过渡区;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的非机动车驶入位置和左转非动车驶出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高度渐变的过渡区。
[0014]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和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的预定位置设置有人行和非机动车行驶的标识区。
[0015]所述渠化岛上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还设置有非机动车停止线,所述非机动车停止线与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的过渡区之间还设置有供相邻渠化岛的直行非机动车无障碍行驶的避让区。
[0016]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按照如下相位顺次显示:
[0017]第一相位:直行绿灯点亮第一预定时间tl,第一预定时间tl等于或者大于直行非机动车通过与本方向右转机动车冲突点需要的时间;
[0018]第二相位:直行绿灯和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二预定时间t2 ;
[0019]第三相位:直行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三预定时间t3 ;
[0020]第四相位:左转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四预定时间t4 ;
[0021]第五相位:左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五预定时间t50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 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子系统和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中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通过渠化,使得过街的非动车和行人在渠化岛内行走、等待,根据路口的特点将机动车右转车道和非机动车右转车道至于渠化岛和交叉路口之间,渠化岛之外的地方。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减少甚至避免了冲突点,大大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规则的十字路口和不太规则的交叉路口均适用。
[0024](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所述渠化岛进一步设置四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给同一方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四组指示灯,扩大了交通指示灯的覆盖面,便于更多的车辆可以看清楚交通指示灯,减少甚至避免指示灯盲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控制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方向的灯相图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灯相示意图;
[0029]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1 -第一渠化岛,110-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1 -非机动车行驶区,112-非机动车停止线;12_第二渠化岛,13-第三渠化岛,14-第四渠化岛,21-第一人行横道,22-非机动车右转车道,23-机动车右转车道,31-第二人行横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车道渠化子系统、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所述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分别为第一渠化岛11、第二渠化岛12、第三渠化岛13和第四渠化岛14,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一个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22和机动车右转车道23,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21,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31。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所述渠化岛上均进一步设置一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所述同一条路是指组成交叉路口的互为对向的两条路,比如对东西路和南北路交叉路口而言,同一条路就指东西路或者南北路。进一步地,所述交通控制灯显示方向与指示的道路平行,对非正交的非规则交叉路口而言,所述交通控制灯显示方向平行于所述倾斜的道路倾斜设置,可以保证交通控制灯显示范围更多地覆盖到要指示的道路。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每组所述交通控制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所述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机动车直行指示灯和机动车右转指示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非动车直行指示灯、非机动车标识和非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人行横道指示灯和人行标识。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所述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可以横向排列设置,也可以横向纵向交叉设置,所述机动车信号灯、所述非机动车信号灯和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中的指示灯也可以横向布置,它们之间侧次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2]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渠化岛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渠化岛中心区域涂覆第一颜色的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0和位于所述渠化岛其他区域涂覆有第二颜色的非机动车行驶区111。在渠化岛上进一步明确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进一步减少冲突,保证行车效率;既畅通又安全。
[0033]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渠化岛高于所述交叉路口的地面设置;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0与所述人行横道连接处设置有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人行横道所在地面高度持平的过渡区;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111的非机动车驶入位置和左转非动车驶出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高度渐变的过渡区。使得直行非机动车在所述渠化岛内等待,机动车在所述渠化岛外等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彻底分离,进一步减少冲突点,提高所述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0和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111的预定位置设置有人行和非机动车行驶的标识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人行标识为脚丫或者行人图案;所述非机动车标识比如自行车,更生动,易于记忆并被遵守。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在上述任一设置有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0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渠化岛上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0还设置有非机动车停止线112,所述非机动车停止线112与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0的过渡区之间还设置有供相邻渠化岛的直行非机动车无障碍行驶的避让区,减少本路口等待的非机动车和相邻路口直行非机动车的冲突,保证相邻路口直行非机动车快速通过,提闻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0036]参见图3所示,以东西向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的灯相为例,图中左右代表交叉路口的东西方向,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和第四相位,该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均同时按照如下相位顺次显示:
[0037]第一相位:直行绿灯点亮第一预定时间tl,其中,第一预定时间tl等于或者大于直行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与本方向右转机动车冲突点需要的时间。这样保证直行的非机动车安全无障碍的通过所述交叉路口,避免了非机动车与行人和本向的右转机动车的冲突。
[0038]第二相位:直行绿灯和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二预定时间t2。既在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通过与本向右转机动车的冲突点后,再开始放行右转车辆。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t2根据所述交叉路口的大小和繁忙程度而定,一般路口越大,通行的车辆越多,则所述第二预定时间t2越长;保证了东西向单独的通行权,避免和南北向车的冲突。
[0039]第三相位:直行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三预定时间t3 ;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控制直行、右转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车辆同时通行。
[0040]第四相位:左转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四预定时间t4。
[0041]第五相位:左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五预定时间t5。此时,东西方向的右转绿灯熄灭,避开相应渠化岛上下来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保证在东西方向直行绿灯期间走到对面渠化岛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顺利进入行人道和非机动车道。[0042]这样东西向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显示完成后,轮到南北向的四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按照图3所示的相位再同时顺次显示一遍,此时,左右代表南北方向;然后再轮到东西向的交通控制灯显示,如此循环。
[004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子系统和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中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22和机动车右转车道23,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21,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31。通过渠化,使得过街的非动车和行人在渠化岛内行走、等待,根据路口的特点将机动车右转车道23和非机动车右转车道22至于渠化岛和交叉路口之间,渠化岛之外的地方。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减少甚至避免了冲突点,大大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规则的十字路口和不太规则的交叉路口均适用。
[004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所述渠化岛进一步设置四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给同一方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四组指示灯,扩大了交通指示灯的覆盖面,便于更多的车辆可以看清楚交通指示灯,减少甚至避免指示灯盲区。
[004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车道渠化子系统、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渠化岛上均进一步设置一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控制灯显示方向与指示的道路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交通控制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机动车直行指示灯和机动车右转指示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非动车直行指示灯、非机动车标识和非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人行横道指示灯和人行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化岛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渠化岛中心区域涂覆第一颜色的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和位于所述渠化岛其他区域涂覆有第二颜色的非机动车行驶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化岛高于所述交叉路口的地面设置;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与所述人行横道连接处设置有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人行横道所在地面高度持平的过渡区;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的非机动车驶入位置和左转非动车驶出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高度渐变的过渡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和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的预定位置设置有人行和非机动车行驶的标识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化岛上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还设置有非机动车停止线,所述非机动车停止线与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的过渡区之间还设置有供相邻渠化岛的直行非机动车无障碍行驶的避让区。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所述的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按照如下相位顺次显示: 第一相位:直行绿灯点亮第一预定时间tl,第一预定时间tl等于或者大于直行非机动车通过与本方向右转机动车冲突点需要的时间; 第二相位:直行绿灯和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二预定时间t2 ; 第三相位:直行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三预定时间t3 ; 第四相位:左转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四预定时间t4 ; 第五相位:左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五预定时间t5。
【文档编号】G08G1/07GK203596107SQ201320425044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安锐 申请人:安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