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4040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电源开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属于物联网电源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概念广泛应用各行各业,信号通过互联网、蓝牙等与家中灯光、窗帘、电视、空调等家电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把用户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电源运行好坏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稳定,如果电源发生故障而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将会造成局部甚至整个供电系统的瘫痪,严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传统的电源开关普遍存在不稳定、不能及时管理等缺点。本发明的物联网电源开关通过物联网传递的方式对电源开关进行实时的控制,极大程度的加强了用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便了人们对家庭用电情况的及时控制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本发明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对电源的控制,从而达到远距离控制电源的效果,从而达到智能化的控制,能高效地达到人们随时随地对电源进行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包括接线口、壳体、显示装置、控制按钮、无线传输装置和警报装置 ,所述壳体表面一侧设有显示装置、控制按钮、无线传输装置和警报装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流电压检测装置、中央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和蓝牙装置,所述壳体一侧设有接线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蓝牙装置和无线传输装置分别于信号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流电压检测装置通过中央处理器与警报装置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装置与警报装置连接 。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采用防火高温材料制成。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本发明的物联网电源开关通过物联网传递的方式对电源开关进行实时的控制,极大程度的加强了用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便了人们对家庭用电情况的及时控制,警报装置可以对室内的温湿度以及烟气进行监控,当温湿度以及烟气超过一定值时通过扬声器以及闪光灯通知用户加以重视,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警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接线口;2、壳体;3、显示装置;4、控制按钮;5、无线传输装置;6、警报装置;7、报警壳体;8、温湿感应器;9、烟气感应器;10、扬声器;11、报警闪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包括包括接线口1、壳体2、显示装置3、控制按钮4、无线传输装置5和警报装置6 ,所述警报装置6包括报警壳体7、温湿感应器8、烟气感应器9和扬声器10,所述温湿感应器8和烟气感应器9设置在报警壳体7的内部,所述扬声器10设置在报警壳体7的一侧,所述报警壳体7上设置有报警闪光灯11,所述壳体2表面一侧设有显示装置3、控制按钮4、无线传输装置5和警报装置6,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电流电压检测装置、中央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和蓝牙装置,所述壳体2一侧设有接线口1。

所述蓝牙装置和无线传输装置5分别于信号处理器连接,这样极大程度的避免了信号的干扰,所述信号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处理过的信号能及时的通过中央处理器进行传输,所述电流电压检测装置通过中央处理器与警报装置6连接,这样通过的电流电压大于设地值时报警装置将会报警,显示装置3与警报装置6连接,这样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报警的原因,实时电流电压的数值,便于对电源开关不正常运行时进行及时处理,所述壳体采用防火高温材料制成,大大增加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源开关,工作时,电源通过接线口1接入电源,控制信号可以通过蓝牙装置或无线传输装置5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再通过中央处理器数据传输,在使用的过程中警报装置6和显示装置3通过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电流电压检测装置连接,流入电流大于设定范围将会警报,从而达到对电源开关实时掌控的目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