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24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的大量使用,因燃气泄漏而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人不在家时的燃气泄漏,这种情况存在更为危险的隐性安全,如何加强燃气使用的安全性,从而降低悲剧发生率,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燃气报警系统,主要是应用网络技术,将现场报警信号传送到监控室,这样的系统监管繁琐,对人员和场地要求严格,不适用于家庭使用;还有一些远程报警系统需要安装APP应用软件,这样会增加使用的繁琐性,不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控制单元MCU、无线通讯模块和SIM模块,所述SIM模块包括SIM1卡座,所述SIM1卡座的管脚1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1与信号地连接,管脚2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2与电力地连接,管脚3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3与信号地连接,管脚4悬空,管脚5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5与信号地连接,管脚6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6与信号地连接,管脚7悬空,管脚8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8与信号地连接;所述SIM1卡座的管脚8经电阻R13接+3V。所述SIM1卡座的管脚1经电阻R14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1经电容C9与信号地连接,管脚3经电阻R15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3经电容C12与信号地连接,管脚5经电阻R16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5经电容C10与信号地连接,管脚6经电阻R17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且管脚6经电容C11与信号地连接。设有天线模块,其包括插座CON1、电阻R1、电容C1/C5,所述插座CON1的管脚1与电力地连接,所述插座CON1的管脚2经电阻R1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在插座CON1的管脚1与管脚2直接并联电容C1,在无线通讯模块和电力地之间并联电容C5。设有显示模块,其包括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0,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负极经电阻R10与电力地连接。设有滤波电路,其包括极性电容EC1/EC2、电容C2/C3/C4,所述极性电容EC1的正极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负极接电力地,所述极性电容EC2同向并联在极性电容EC1的两端,所述电容C2/C3/C4均并联在极性电容EC1的两端,所述极性电容EC1的正极与无线通讯模块的节点接+4V。所述控制单元MCU的管脚17经电阻R6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管脚18经电阻R7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GSM、CDMA、WCDMA、TD-SCDMA、TD-LTE或FDD-LTE网络模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和SIM模块的连接,报警信息会经无线通讯模块到移动端的基站,再到手机,从而实现短信报警的功能,同时,由于SIM1卡座是裸露在外的,将SIM1卡的管脚接信号地,来实现防静电的目的,且在SIM1卡座的管脚8进行初始电位的上拉,从而保证SIM1卡的初始启动。附图说明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模块的完整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SIM模块的电路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MCU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采用GSM、CDMA、WCDMA、TD-SCDMA、TD-LTE或FDD-LTE网络模式。以下以基于GSM的芯片GC65为例,如图所示,一种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控制单元MCU、GSM模块和SIM模块,所述SIM模块包括SIM1卡座,所述SIM1卡座的管脚1与GSM模块的管脚23连接,且管脚1与信号地连接,管脚2与GSM模块的管脚27连接,且管脚2与电力地连接,管脚3与GSM模块的管脚25连接,且管脚3与信号地连接,管脚4悬空,管脚5与GSM模块的管脚26连接,且管脚5与信号地连接,管脚6与GSM模块的管脚24连接,且管脚6与信号地连接,管脚7悬空,管脚8与GSM模块的管脚26连接,且管脚8与信号地连接;所述SIM1卡座的管脚8经电阻R13接+3V,通过GSM模块和SIM模块的连接,报警信息会经GSM模块到移动端的基站,再到手机,从而实现短信报警的功能,同时,由于SIM1卡座是裸露在外的,将SIM1卡的管脚接信号地,来实现防静电的目的,且在SIM1卡座的管脚8进行初始电位的上拉,从而保证SIM1卡的初始启动。所述SIM1卡座的管脚1经电阻R14与GSM模块的管脚23连接,且管脚1经电容C9与信号地连接,管脚3经电阻R15与GSM模块的管脚25连接,且管脚3经电容C12与信号地连接,管脚5经电阻R16与GSM模块的管脚26连接,且管脚5经电容C10与信号地连接,管脚6经电阻R17与GSM模块的管脚24连接,且管脚6经电容C11与信号地连接,用于对信号进行滤波,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遭受干扰。设有天线模块,其包括插座CON1、电阻R1、电容C1/C5,所述插座CON1的管脚1与电力地连接,所述插座CON1的管脚2经电阻R1与所述GSM模块的管脚38连接,在插座CON1的管脚1与管脚2直接并联电容C1,在GSM模块的管脚38和电力地之间并联电容C5,用于GSM模块的信号发射。设有显示模块,其包括发光二极管D2、电阻R10,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GSM模块的管脚14连接,负极经电阻R10与电力地连接,在注册时,发光二极管D2会闪烁,注册成功后,发光二极管D2常亮,异常情况时,发光二极管D2会灭,没信号时,即会重新搜索,即进入注册状态,发光二极管D2会闪烁。设有滤波电路,其包括极性电容EC1/EC2、电容C2/C3/C4,所述极性电容EC1的正极与GSM模块的管脚33连接,负极接电力地,所述极性电容EC2同向并联在极性电容EC1的两端,所述电容C2/C3/C4均并联在极性电容EC1的两端,所述极性电容EC1的正极与GSM模块的管脚33的节点接+4V,极性电容EC1/EC2电容量大,在进网时,电流波动大,用2个极性电容来吸收,在稳定运行时,用普通电容来吸收电流,保证GSM模块安全稳定运行。所述控制单元MCU的管脚17经电阻R6与所述CMS模块的管脚9连接,管脚18经电阻R7与所述CMS模块的管脚10连接,实现控制单元MCU和CMS模块的联通。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改进都理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