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797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铁塔历来是远距离输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随着滑移、倾斜、沉降等铁塔的变形,从而引起铁塔的形变或倾斜,进而造成导地线不平衡受力,引起铁塔受力发生变化,造成电气安全距离不够,影响线路正常运行。当前,传统铁塔变形监测主要以人工巡检与有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且效率低下,此外,在实际运行中受有线通信技术的布线限制与人工巡检的实时性不强限制,经常会出现通信线路故障、铁塔变形信息不精确、铁塔变形监测不及时等引发的电力线路故障问题,因此需要对铁塔变形进行高效率、高精度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对多种类型电力铁塔的变形状况进行集中监测、统一管理,减少设备的更换和损耗,提高监测效率,降低监测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铁塔塔尖上的壳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倾角测量装置、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和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微处理器、SD卡、无线通信模块和蓄电池;所述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的输出端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倾角测量装置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SD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与远程监测平台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为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的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壳体通过不锈钢螺丝固定在铁塔塔尖上。

所述的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所述微处理器采用ARM系列的微处理器。

所述的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3G/4G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倾角测量装置、无线通信模块和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等,可以将各个铁塔的实时变形状态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测平台进行集中监测、统一管理,避免了人工巡检排查,能够及时发现隐患,使发生故障的危害降至最低,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保护了输电设备,减少了输电线路故障的发生;壳体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螺丝固定在铁塔塔尖上,接触较为紧密,固定牢靠,方便安装、调节,能够适应不同塔形结构的铁塔,提高了铁塔变形测量的可靠性、兼容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力铁塔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2(含坐标位置解算模块)、倾角测量装置3、微处理器4、SD卡5、无线通信模块6、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7、蓄电池8和太阳能电池板9,其中,壳体通过一体化模具设计,并使用不锈钢螺丝加固固定在铁塔塔尖上,同时严格遵守《输变电线路在线监系统技术导则》安全防护要求。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倾角测量装置3、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7和太阳能电池板9设置在壳体表面,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2、微处理器4、SD卡5、无线通信模块6和蓄电池8设置在壳体内部。

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的输出端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2与微处理器4的输入端连接,倾角测量装置3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4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4的输出端与SD卡5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4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和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7与远程监测平台连接,太阳能电池板9的输出端与蓄电池8的输入端连接,蓄电池8为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2、微处理器4和无线通信模块6提供工作电源。

微处理器4采用ARM系列的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6采用3G/4G无线通信模块,并采用双通道保护方式,即北斗短报文与无线公网相结合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信号接收天线1接收北斗卫星信号,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处理板2将地表定位观测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4,倾角测量装置3作为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地下位移数据的采集,并通过总线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4,微处理器4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铁塔的实时状态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和无线公网信号发射天线7将铁塔的实时状态信息完整无误地传输到远程监测平台。

采用大容量的SD卡5用于缓存观测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无线公网网络断开与系统供电掉电的时候,可以将观测数据缓存到SD卡5中,待网络恢复后继续传输,避免因无线公网网络不稳定造成的丢包。蓄电池8及太阳能电池板9构成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电源模块,为装置的取电提供有效的主备方式,保障使用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