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的物品防丢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2093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的物品防丢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射频信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的物品防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时经常会面临贵重物品丢失或者被偷盗的问题,比如我们通常携带的手机、钱包、卡包等,以及我们一些女性朋友随身携带的包包等;再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碌将孩子交于老人看管,老人因为年龄问题带孩子出入超市、商场等公共场合时,极易与孩子走失,这样直接威胁孩子的人身安全;再如一些宠物人士出入公共场合时,宠物丢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不仅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物品防丢器的发明则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的物品防丢器存在一些弊端:目前的物品防丢器多为一对一防丢,不能实现一对多的功能;目前的物品防丢器通常仅通过子机发出报警提示物品丢失,人们很可能因为距离或周边环境的影响不能察觉;目前的物品防丢器虽然有些也具有寻丢功能,但通常通过子机发出的报警声来寻找,不易确定子机的准确位置;目前的物品防丢器难以实现一点对多点的控制及双向信息传递;目前的物品防丢器结构复杂、体积大,与防丢物品不易配合,兼容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可以实现主机同时控制多个从机,即一点对多点控制,以及主机与从机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物品丢失后,从机报警的同时可以主动发出强无线电编码信号至主机,主机判断从机身份并发出相应的报警,及时提醒施主物品丢失;主机与从机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报警距离可调;从机停止报警后自动启动无线定位模块,发出无线定位信号,寻丢更为便捷。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本发明物品防丢方法的物品防丢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与防丢物品兼容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防丢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主机广播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

(2)从机接收主机广播的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与主机建立第一弱信号无线连接,从机在低能耗模式下运行;

(3)从机与主机建立第一弱信号无线连接后,当从机接收不到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时,从机判断其本身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出设定安全距离;

(4)从机判断其本身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出设定安全距离后,从机进入全能耗工作模式,从机报警,并主动发出强无线电编码信号至主机,与主机建立强信号无线连接;

(5)主机根据从机发出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判断从机身份并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6)主机根据从机发出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从机与主机之间的距离;

(7)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广播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

(8)从机接收主机广播的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与主机建立第二弱信号无线连接,从机仍在全能耗模式下运行;

(9)从机与主机建立第二弱信号无线连接后,当从机接收不到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时,从机判断其本身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出设定报警距离,从机停止报警。

进一步的,步骤(9)中从机停止报警后,自动启动无线定位模块,发出无线定位信号。

进一步的,安全距离可通过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广播强度调整;报警距离可通过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广播强度调整。

进一步的,主机可同时与多台从机建立连接,每台从机与主机之间独立运行步骤(1)至步骤(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的物品防丢方法的物品防丢器,包括随身携带的主机和至少一个安装在物品上的从机,其中:主机包括第一中央控制模块、第一下行发射模块、第一报警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以及至少一个上行接收模块,第一下行发射模块、第一报警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以及上行接收模块分别与第一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从机包括第二中央控制模块、第一下行接收模块、上行发射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第一下行接收模块、上行发射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第一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一下行接受模块建立无线连接,上行发射模块与上行接收模块建立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主机还包括第二下行发射模块,第二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一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从机还包括第二下行接收模块,第二下行接收模块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第二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二下行接受模块建立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主机还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一输入模块与第一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从机还包括第二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从机还包括定位模块,定位模块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报警模块以及第二报警模块为蜂鸣器、振动器、led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的物品防丢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主机向从机广播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以及从机向主机发出不同频率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实现了主机同时对多个从机进行控制,以及主机与多个从机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

2、从机超出设定的安全距离后从机报警,并向主机发出带身份信息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主机识别强无线电编码信号判断从机身份并发出相应报警信号,及时提醒施主物品丢失。

3、主机报警的同时向从机广播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当从机超出设定的报警距离接收不到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时,从机停止报警,节能,且避免盗窃者破坏从机。

4、安全距离可通过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广播强度进行调整,报警距离可通过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广播强度进行调整。

5、从机上设置有定位模块,当从机停止报警后,自动启动无线定位模块,发出无线定位信号,寻丢更为快速、便捷。

6、主机与从机报警时为蜂鸣器与led灯配合的声光报警,警示效果更强,且led灯可做为照明工具使用。

7、从机未丢失前处于低能耗模式,节能。

8、本发明的物品防丢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与物品兼容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物品防丢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物品防丢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物品防丢器主机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物品防丢器从机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物品防丢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主机广播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

步骤s2:从机接收主机广播的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与主机建立第一弱信号无线连接,从机在低能耗模式下运行;

步骤s3:从机与主机建立第一弱信号无线连接后,当从机接收不到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时,从机判断其本身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出设定安全距离;

步骤s4:从机判断其本身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出设定安全距离后,从机进入全能耗工作模式,从机报警,并主动发出强无线电编码信号至主机,与主机建立强信号无线连接;

步骤s5:主机根据从机发出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判断从机身份并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的,物品丢失后,从机首先报警,从机反馈自身信息给主机,主机识别后发出相应报警,主机的报警避免了只有从机单独报警时,人们由于个人注意力或周边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听到从机报警,主机发出的相应报警可以及时提醒失主物品丢失,且准确确定所丢失的物品。

本发明的上述物品防丢方法,如图2所示,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主机根据从机发出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的信号强度计算从机与主机之间的距离;

步骤s7: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广播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

步骤s8:从机接收主机广播的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与主机建立第二弱信号无线连接,从机仍在全能耗模式下运行;

步骤s9:从机与主机建立第二弱信号无线连接后,当从机接收不到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时,从机判断其本身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超出设定报警距离,从机停止报警。

具体的,当从机的丢失距离足够远时,人们可能不能及时获取从机的报警位置,或者失主已经不能感知到从机的报警信号,此时如果从机继续报警不仅耗费电能,而且提醒盗窃者失主就在附近,盗窃者很可能破坏防丢器从机,使得失主再也无法寻回丢失物品;另外为了避免从机的报警提醒盗窃者毁坏从机,可以控制从机超出安全距离后不报警,而从机直接主动发出强无线电编码信号至主机,与主机建立强信号无线连接,主机识别后发出相应报警,并可通过强无线电编码信号的强度判断与从机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步骤s9中从机停止报警后,或从机超出报警距离后,从机自动启动无线定位模块,发出无线定位信号,帮助失主及时获取丢失物品准确位置,快速寻回失物。

进一步的,安全距离可通过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广播强度调整;报警距离可通过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广播强度调整。具体的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的强度弱于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的强度,安全距离小于报警距离。

在本发明的上述物品防丢方法的所有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机可同时与多台从机建立连接,每台从机与主机之间独立运行步骤s1至步骤s5,实现主机同时对多个从机进行控制,以及主机与多个从机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上述物品防丢方法的物品防丢器,包括随身携带的主机和至少一个安装在物品上的从机,其中:主机包括第一中央控制模块、第一下行发射模块、第一报警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以及至少一个上行接收模块,第一下行发射模块、第一报警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以及上行接收模块分别与第一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从机包括第二中央控制模块、第一下行接收模块、上行发射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第一下行接收模块、上行发射模块、以及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第一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一下行接受模块建立无线连接,上行发射模块与上行接收模块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的,主机上可以设置卡子、粘接面、挂环等,卡设、粘接或者挂设在人们随身佩戴的腰带、领带、钥匙链上,或者穿着的衣服、皮鞋上,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第一中央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数据存储模块,中央处理器用于控制主机各个模块的运行,处理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数据存储模块主要用于存储所有从机的相关身份信息,避免其他无关信号对主机的影响;第一下行发射模块用于主机向所有从机广播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第一报警模块用于从机丢失时,主机的报警;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向第一中央控制模块供电;上行接收模块用于主机接收从机发射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从机可以设置成多种样式挂设或者粘贴在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上,或者制作成手机支架等常用品,第二中央控制模块同样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数据存储模块,中央处理器用于控制从机各个模块的运行,处理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数据存储模块主要用于存储主机的身份信息,避免其他无关信号对从机的干扰;第一下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机向从机广播的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上行发射模块用于从机向主机发出强无线电编码信号;第二电源模块用于向第二中央控制模块供电。主机与从机通过第一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一下行接受模块建立第一弱无线电连接,从机与主机通过上行发射模块与上行接收模块建立强无线电连接。

在本发明上述物品防丢器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主机还包括第二下行发射模块,第二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一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从机还包括第二下行接收模块,第二下行接收模块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第二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二下行接受模块建立无线连接。具体的,第二下行发射模块用于主机向从机广播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第二下行接收模块用于从机接收子机发出的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从机与主机通过第二下行发射模块与第二下行接受模块建立第二弱无线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物品防丢器的主机还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一输入模块与第一中央控制模块连接;从机还包括第二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具体的,第一输入模块以及第二输入模块可以为键盘或者触摸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第一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对主机各个模块进行控制的信号,如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强度控制信号、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强度信号、主机报警信号等,以及主机对从机进行控制的信号,如强无线电编码信号强度控制信号、从机报警信号等;第二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对从机各模块进行控制的信号,如触摸屏亮度控制信号、强无线电编码信号强度控制信号等;第一输入模块以及第二输入模块应设置安全密匙,避免盗窃者随意输入篡改主机或从机的相关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上述物品防丢器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从机还包括定位模块,定位模块与第二中央控制模块连接。具体的,定位模块可以为gps模块和gsm模块的组合,定位模块启动后,gps模块用于从机当前的定位,gsm模块每隔一段时间发送从机当前的gps信息,帮助失主及时获取丢失物品的准确位置。

在本发明上述物品防丢器所有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报警模块以及第二报警模块为蜂鸣器、振动器、led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为蜂鸣器与led灯组合的声光报警,报警时蜂鸣器长鸣且led灯闪烁。从机与主机处于非报警模式时,可通过第一输入模块或者第二输入模块控制led灯处于常亮或者呼吸灯两种模式下,常亮时可做照明工具使用。

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中的主机的第一下行发射模块、第二下行发射模块、上行接收模块以及从机的第一下行接收模块、第二下行接收模块、上行发射模块的具体结构和采用的芯片等不作具体限定,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优选的,本发明的物品防丢器使用uhf甚高频无线电载波通讯,使用频分多址方式分离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与强无线电编码信号,第一下行发射模块采用pt2262或sc2262编码芯片和315mhz声载谐振电路作为发射器,第二下行发射模块同样采用pt2262或sc2262编码芯片和315mhz声载谐振电路作为发射器,上行接收模块采用可接收433mhz载波信号的可学习编码的接收电路接收从机发射的强无线电编码信号;第一下行发射模块发出的第一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弱于第二下行发射模块发出的第二弱无线电编码信号强度,使得安全距离小于报警距离;第一下行接收模块采用pt2272或sc2272编码芯片的解码电路接收主机第一下行发射模块发出的315mhz载波信号,第二下行接收模块同样采用pt2272或sc2272编码芯片的解码电路接收主机第二下行发射模块发出的315mhz载波信号,上行发射模块采用可设置编码的433mhz发射模块向主机发送从机自己的身份信息码。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