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334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



背景技术:

甲状腺病人在做完甲状腺手术后经常会因出血引起颈部肿胀,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引发致命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术后病人的生命安全。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及时提醒医生等人员对患者进行处治,有效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效果显著且持久稳定,实用性强的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包括报警部件,对报警部件进行延时供电的延时启动电路,和对延时启动电路进行触发的延时触发开关;所述延时触发开关包括常开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配设有第一绝缘承载片,所述第二触点配设有第二绝缘承载片;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平行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处于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之间;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绝缘承载片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之间设有保持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离的保持结构;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贴覆在颈部待检测处,肿胀的颈部抵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预定时间后,即触发所述延时启动电路导通对所述报警部件进行供电;上述保持结构为填充于上述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之间的弹性填充体,且上述第一触点突出于所述第一绝缘承载片的内表面,上述第二触点突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承载片的内表面,所述弹性填充体的可压缩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距离;上述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为透气膜,上述弹性填充体为弹性透气材料;上述延时启动电路包括第二电池、第二三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和可调电阻;上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电连接,上述报警部件的正极、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均与上述第二触点电连接,所述报警部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均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上述透气膜为消毒纱布,上述弹性透气材料为消毒棉花。

上述报警部件包括相互并联或相互串联的发声报警器和闪灯报警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当病人做完甲状腺手术后,可将延时触发开关依靠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平铺贴在颈部易肿胀处,若发生肿胀,肿胀的颈部皮肤会抵顶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预定时间后,即触发延时启动电路导通,而对报警部件进行供电,报警部件发出警报,提醒医生等人员及时处理或急救;若只是正常的呼吸或扭动等动作,只会偶然抵顶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发生短暂接触,不会达到预定时间的长度,因而延时启动电路不会导通,报警部件不会报警,有效避免误报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会保持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具有间隙,当肿胀的颈部皮肤抵顶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时,第一绝缘承载片或第二绝缘承载片会向外运动,由于处于外侧的第二绝缘承载片或第一绝缘承载片具有绷紧力,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会压缩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进而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逐渐靠近直到相接触。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接触后,电路对第二电容进行充电,由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受第二电容影响,在起初电压较低,第二三极管不导通,报警部件不通电,不会发出警报,当达到预定时间后,第二电容电量达到一定值,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满足导通要求,第二三极管导通,进而报警部件通电并发出警报。可调电阻可调节电阻值,来调节电流,进而调节对第二电容进行充电的时间,实现对预定时间长短的调节,进而可根据实际要求来调节延时启动电路的启动延迟时间。当电压较大时,二极管会被击穿,可起到保护报警部件的效果。第三电阻起到保护第二电容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其可及时提醒医生等人员对患者进行处治,有效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效果显著且持久稳定,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延时触发开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延时启动电路第一实施方式的简易电路图;

图4为延时启动电路第二实施方式的简易电路图。

图中:

1-报警部件 11-发声报警器 12-闪灯报警器

2-延时启动电路 211-第一电池 212-第一三极管 213-二极管 214-第一电容 215-第一电阻 216-第二电阻

221-第二电池 222-第二三极管 223-第二电容 224-第三电阻 225-可调电阻

3-延时触发开关 31-第一触点 311-第一绝缘承载片 32-第二触点321-第二绝缘承载片 33-保持结构 34-胶层 35-保护层 3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如图1-4所示,包括报警部件1、延时启动电路2和延时触发开关3。

延时启动电路2对报警部件1进行延时供电,延时触发开关3对延时启动电路2进行触发;延时触发开关3包括常开的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第一触点31配设有第一绝缘承载片311,第二触点32配设有第二绝缘承载片321;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平行贴合在一起,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处于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之间;第一触点31与第一绝缘承载片311的内侧面连接,第二触点32与第二绝缘承载片321的内侧面连接;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之间具有间隙30,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之间设有保持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相离的保持结构33;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贴覆在人体颈部待检测处,肿胀的颈部抵顶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使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接32触预定时间后,即触发延时启动电路2导通对报警部件1进行供电。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当病人做完甲状腺手术后,可将延时触发开关3依靠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平铺贴在颈部易肿胀处,若发生肿胀,肿胀的颈部皮肤会抵顶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使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带动第一触点3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带动第二触点32向外移动,进而与第二触点32或第一触点31相接触并达到预定时间(如可为5-20秒)后,即触发延时启动电路2导通,而对报警部件1进行供电,报警部件1发出警报,提醒医生等人员及时处理或急救;若只是正常的呼吸或扭动等动作,只会偶然抵顶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使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发生短暂接触,不会达到预定时间的长度,因而延时启动电路2不会导通,报警部件1不会报警,有效避免误报情况发生。

优选地,保持结构33为填充于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之间的弹性填充体,且第一触点31突出于第一绝缘承载片311的内表面,第二触点32突出于第二绝缘承载片321的内表面,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33的可压缩尺寸大于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33会保持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之间具有间隙30,当肿胀的颈部皮肤抵顶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时,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会向外运动,由于处于外侧的第二绝缘承载片321或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具有绷紧力,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会压缩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33,进而使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逐渐靠近直到相接触。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33的可压缩尺寸大于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之间的距离,可有效保证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能够接触。

为了使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能够平铺贴在人体颈部皮肤上,优选地,第一绝缘承载片311的外表面形成有胶层34;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的外表面形成有胶层34。胶层34可与医用胶布的胶层材料相同。使用时,直接将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具有胶层34的一面平铺贴在待检测的颈部皮肤上,并保持处于外侧的第二绝缘承载片321或第一绝缘承载片311绷紧即可。也可在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的边缘设置辅助胶黏翼,辅助胶黏翼优选设置在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粘贴在人体颈部皮肤后,更加利于第一绝缘承载片311或第二绝缘承载片321受到肿胀皮肤抵顶力的作用。

优选地,胶层34配设有可撕掉的保护层35。在延时触发开关未使用时,保护层35贴在胶层34上对胶层34进行保护,在延时触发开关使用时,将保护层35撕掉,即可利用胶层34贴在人体颈部皮肤上。

优选地,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为透气膜,弹性填充体形式的保持结构33为弹性透气材料。此结构可确保延时触发开关为透气形式,使手术后的伤口及肿胀的皮肤等处通风透气良好,不会滋生病菌,且可使病人感觉舒适。

优选地,透气膜形式的第一绝缘承载片311和第二绝缘承载片321为消毒纱布,弹性透气材料形式的保持结构33为消毒棉花。此结构可进一步确保延时触发开关不具有病菌,保证不会对手术后的伤口及肿胀的皮肤等处产生感染,更加安全卫生。

延时启动电路2优选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延时启动电路2包括第一电池211、第一三极管212、二极管213、第一电容214、第一电阻215和第二电阻216;第一触点31与第一电池211的正极电连接,报警部件1的正极、二极管213的负极和第一电阻215的一端均与第二触点32电连接,第一电阻21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216的一端和第一电容214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电阻216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212的基极电连接,第一电容214的负极和第一三极管212的发射极均与第一电池211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213的正极和报警部件1的负极均与第一三极管212的集电极电连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相接触后,电路对第一电容214进行充电,由于第一三极管21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受第一电容214影响,在起初电压较低,第一三极管212不导通,报警部件1不通电,不会发出警报,当达到预定时间后,第一电容214电量达到一定值,第一三极管21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满足导通要求,第一三极管212导通,进而报警部件1通电并发出警报。当电压较大时,二极管213会被击穿,可起到保护报警部件1的效果。第一电阻215起到保护第一电容214的效果,第二电阻216起到保护第一三极管212的效果。

延时启动电路2优选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延时启动电路2包括第二电池221、第二三极管222、第二电容223、第三电阻224和可调电阻225;第一触点31与第二电池221的正极电连接,报警部件1的正极、第三电阻224的一端均与第二触点32电连接,报警部件1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222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三电阻224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225的一端电连接,可调电阻225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222的基极和第二电容223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222的发射极和第二电容223的负极均与第二电池221的负极电连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相接触后,电路对第二电容223进行充电,由于第二三极管22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受第二电容223影响,在起初电压较低,第二三极管222不导通,报警部件1不通电,不会发出警报,当达到预定时间后,第二电容223电量达到一定值,第二三极管22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满足导通要求,第二三极管222导通,进而报警部件1通电并发出警报。可调电阻225可调节电阻值,来调节电流,进而调节对第二电容223进行充电的时间,实现对预定时间长短的调节,进而可根据实际要求来调节延时启动电路2的启动延迟时间。当电压较大时,二极管213会被击穿,可起到保护报警部件1的效果。第三电阻224起到保护第二电容223的效果。

优选地,报警部件1包括相互串联的发声报警器11和闪灯报警器12。发声报警器11和闪灯报警器12可分别对医护人员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警报,提示性更强。

优选地,报警部件1包括相互并联的发声报警器11和闪灯报警器12,这样。发声报警器11和闪灯报警器12可分别对医护人员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警报,而且即使其一报警器发生故障,另一报警器仍可正常进行工作,保证警报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及时提醒的颈部肿胀报警器,发声报警器和闪灯报警器的具体形式、设置位置、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更广义地讲,报警部件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二电池、第二三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阻和可调电阻的具体形式、参数值、设置位置、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电池、第一三极管、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具体形式、参数值、设置位置、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透气膜优选为消毒纱布,弹性透气材料优选为消毒棉花,具体结构形式和材料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计和选取;更广义地讲,第一绝缘承载片和第二绝缘承载片的具体形式、材料、尺寸和形状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优选为长条形,长度为5-8cm,具体可为5cm、6cm、7cm或8cm,宽度为1.5-3cm,具体可为1.5cm、2cm、2.5cm或3cm;保护层以易撕掉且不会损坏胶层为准,具体形式和材料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胶层的具体形式、厚度、材料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取、调整和设计;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优选为金属片结构,具体形式、形状、尺寸、设置位置、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后可触发延时启动电路的预定时间优选为5-20秒,具体可为5秒、6秒、7秒、8秒、9秒、10秒、11秒、12秒、13秒、14秒、15秒、16秒、17秒、18秒、19秒和20秒,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延时启动电路在可实现预定时间后才对报警部件进行供电的基础上,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