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5556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属于班车信息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中型城市的地理范围愈来愈大,人口愈来愈聚集膨胀,私家车的数量愈来愈大,而城市交通无法适应如此庞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导致城市道路拥堵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上下班的通勤时间不断增加。政府鼓励通过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通勤班车、自行车、电动车等通勤工具上下班;政府通过限时、限行、限牌、限排等各种举措限制私家车。作为中长途上下班的乘客而言,如何利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实现快捷、高效、准时上下班,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私家车的出现,才能减缓道路的拥堵的状态。

通勤班车的高效管理是上下班通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勤班车按乘客坐车的频率与时段特点可分为固定乘员和非固定乘员,固定乘员一般多见于企业单位,员工周一到周五早上9点上班晚上5点下班;非固定乘员一般多见于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等,员工在一周的某几天需要上下班,而且上下班的时段与一般的企业单位不一样,有可能是中午或者晚上。针对非固定乘员通勤班车,主要问题有以下:(1)通勤班车的运营信息化程度低,绝大多数依赖人力管理;(2)部分站点部分乘客晚到几分钟,而班车不等待乘客而提前出发,造成乘客无车可坐,换乘其它交通工具将不可避免地迟到;(3)班车晚点,而且乘客也是晚点,乘客不知道班车是否发出还是迟到;(4)班车的班线的乘客数量超过了班车座位数,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增开班车;(5)班车的起始站点或者前几个站点上车的非优先乘客过多,导致后续站点的优先乘客无位可坐;(6)班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通知乘客并及时变更班线;(7)管理部门很难评估班线的效率和效果。固定乘员通勤班车问题主要是上述问题2、问题3和问题6。

在班车管理领域的专利主要有三类:(1)中国发明专利201510419904.2,提出一种校园班车管理系统,其思路主要是解决管理部门的部分需求,没有从乘客和司机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前文提出的问题;(2)中国实用新型201620671925.3,中国发明专利201610649302.0,中国发明专利201610192706.1,三者专利的基本内涵一致,涉及gps导航信息、预计到站时间,信息推送给乘客;主要阐述一种班车信息查询的方法;(3)同一发明人的201610290801.5和201610287054.x的本质是一样的,前者针对小客车,后者针对大客车,基本思想为乘客需求整合和动态线路规划。但是这两种技术方案依旧无法及时配置班车,不能快速响应乘客的需求,乘客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移动无线通讯网络技术,设计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方法,满足乘客、司机、管理部门的需求,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包括供管理方进行班线规划、接收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提供通讯功能的服务端,供乘客进行班车预约的乘客客户端,供司机临时班线规划、接收服务端发送的预约签到比对信息的司机客户端,用于乘客上车签到的签到设备,以及无线通讯网络;乘客客户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服务端连接,司机客户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服务端连接,签到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服务端连接。

所述乘客客户端包括通讯功能模块、预约功能模块、取消预约功能模块、签到功能模块,主要实现短信功能、预约功能、取消预约功能;短信功能是在乘客未及时候车,主动通知司机其将达到的时间,或者乘客回复司机的催促信息;预约功能,乘客通过乘客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预约乘车的预约请求,该预约请求包括日期、班线、站点等信息,对于同一条班线多条班车的情况,尚需进一步预约哪一辆班车;取消预约功能,是乘客取消自己的行程,通过乘客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取消预约的请求。

所述服务端包括班车管理功能模块、班线规划功能模块、人员管理功能模块、临时班线规划功能模块、班线选择功能模块,主要实现班车管理、班线规划、人员管理、系统的通信机制;班车管理主要将班车的各类信息储存于数据库系统中,每辆班车对应于唯一的标识码;班线规划,对班线的线路、站点、时刻表进行规划,班线中的三要素有一项不同即视为不同的班线,作为优先的,一条班线可以对应于多辆班车;人员管理,作为优选的,主要将所有用户分成三类客户,即管理员、司机、乘客;系统的通信机制,主要实现服务端数据库、服务端程序、司机客户端程序、乘客客户端程序、签到系统之间的通信及信息处理方式。

司机客户端包括临时班线规划功能模块、班线选择功能模块、通讯功能模块;司机客户端主要实现临时班线规划、班线选择、通讯功能,所述通讯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通话功能、短信功能、客户端推送信息功能。临时班线规划,在发生事故、堵车、道路限行等特殊情况下,可添加临时班线,对临时班线的线路、站点、时刻表进行规划;班线选择,是指司机没有按固定的排班表出车,需要从现有的数据库中选择他将要执行的班线任务,如某一班线有多辆班车时,还须进一步选择班车;通讯功能是在乘客未赶上车或未在规定时刻候车的情况下,司机通过通信进一步确认是否等待乘客。

所述签到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把采集到签到介质上传至服务端;签到介质分为乘客生物介质、乘客卡证介质和乘客客户端介质,乘客生物介质包括乘客自身的指纹、虹膜、人脸等生物信息;乘客卡证介质指乘客携带的ic、rfid等卡证;乘客客户端介质主要指条形码和二维码等客户端可生成的介质。签到采集器包括专用设备、司机客户端、特殊的司机客户端、乘客客户端等;专用设备分为带有无线网络功能和不带有无限网络功能,前者可直接上传服务端,后者先通过无线网关或者司机客户端,上传至服务端。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下:管理者通过班线规划功能模块规划各班线的线路、站点、时刻表,乘客通过预约功能模块在乘客客户端预约日期、班线及站点并提交至服务端,乘客上车后通过签到功能模块签到并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进行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比对,得到未上车乘客名单并及时推送给司机客户端,通知司机联络以确定是否等待未到乘客。本发明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通过预约签到功能,有效地减少乘客延误班车的概率,并优化班车规划,高效配置班车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乘客的需求,提高乘客的满意度,改善乘客的乘车体验。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司机通过临时班线功能模块,在发生事故、堵车、道路限行等特殊情况下,可添加临时班线,对线路、站点、预计时刻表进行规划;司机通过班线选择功能模块,选择自己将要执行的班线任务;司机通过通讯功能模块,在少数乘客延误的情况或其它特殊情况下,电话联系乘客以确认是否继续等待,或在紧急情况下,电话联系管理方以通报紧急事宜;或者在班车延误时,把相关信息通知给乘客。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设有信用积分功能模块,采集每个乘客客户端的准时签到信息,准时签到、及时取消预约加积分,迟到或者未及时取消预约减积分,督促乘客准点到达;对司机客户端的班车到站信息以及延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乘客参考;同时通过积分功能,对整个系统及角色进行分析,为优化班线规划提供依据。本系统可进一步设计统计分析模块,对上座率、迟到率、延误率等核心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司机客户端,指电脑或/和手机;所述乘客客户端,指电脑或/和手机;所述无线通讯网络的无线通信接口可以支持802.11b/n/g、gprs、cdma2000、wcdma、td-scdma等协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签到设备所采用的签到识别方法包括指纹识别器、虹膜识别器、人脸识别采集器、rfid卡读卡器、ic卡读卡器、sim-rfid读卡器、条形码扫描器、手机二维码扫描器其中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管理方通过班车管理功能模块,对班车的信息进行管理,如车辆信息、维保信息;管理方通过班线规划功能模块,对班线的行驶日期、路线、站点、时刻表、司机信息进行管理;

管理方通过人员管理功能模块,将系统用户分为管理帐号、司机帐号、乘客帐号,每个帐号所具有的功能模块不一样,管理帐号具有管理所有功能的权限,包括班车管理、班线规划、人员管理功能,司机帐号具有临时班线规划、选择班线、通话、短信功能的管理权限,乘客具有短信、预约、取消预约、签到功能管理权限。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司机客户端与签到设备一体设计,两者合二为一,通过条形码或手机二维码进行签到;或者当司机客户端不作为签到设备时,系统配备专用的签到设备,如人脸识别采集器、卡证实别。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签到设备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将签到信息直接上传到服务端;或者签到设备不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将签到信息直接上传到司机客户端或数据交换机,然后发送至服务端。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司机通过司机客户端从服务端下载司机所运行班线的所有预约信息,签到信息按站点顺序按次序传输至司机客户端,达到终点时,统一上传服务端;或者司机不下载预约信息,签到信息按站点按乘客上车先后次序上传服务端,通过服务端的比对后将当前站点未上车乘客名单反馈给司机客户端。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方法,

第一步,管理方通过服务端程序规划班线,包括日期、线路、站点、时刻、司机、车辆等信息;

第二步,乘客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提前班车预约,预约信息包括日期、线路、站点,如果该线路有多辆班车,进一步预约车辆;

第三步,服务端根据乘客预约信息进行班车规划的优化或者维持现有班线规划,优化方式主要有增开班车、更改班车、停开班车;

第四步,乘客上车进行签到并上传至服务端,服务端进行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比对;

第五步,第四步的比对信息进一步推送给司机客户端,如有未到乘客,司机客户端发送信息给乘客;

第六步,乘客反馈信息给司机;

第七步,司机确定进一步措施,如有乘客未到,但可以等待,司机则采取等待措施并推送短信;如有乘客未到,但不可以等待,司机则采取不等待措施并推送短信。

司机出发前下载服务端中的所有本次班车的预约信息,乘客上车后通过签到功能模块签到并传输至司机客户端,司机客户端进行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比对,得到未上车乘客名单并及时推送给司机客户端,通知司机联络以确定是否等待未到乘客,到站后,将所有签到信息一次性上传至服务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预约签到的核心思想在其它领域有所应用,主要应用于课堂、会议、银行、医院,但是不同的应用领域,由于场景的不同,其实现的技术方案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在预约和签到两个方面。课堂预约是由教务系统自动产生,会议预约一般由会议管理方预约,银行预约和医院预约均由客户预约;课堂预约是周期性的,会议、银行和医院的预约是一次性的。签到方法因管理方储存的客户信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通勤班车来说,预约是客户提出的具有周期性的,固定乘员通勤班车的周期为日,非固定乘员通勤班车的周期通常为周或者月,临时通勤班车具有一次性,管理方获得员工的信息较多,其可采用的签到方法也较多。本发明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通过预约签到功能,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7大问题,有效地减少乘客延误班车的概率,并优化班车规划,高效配置班车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乘客的需求,提高乘客的满意度,改善乘客的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本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运行图;

图3为本发明签到系统运行图;

图4为本发明签到方法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一程序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二程序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例三程序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例四程序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预约签到信息在服务端比对的uml活动图示意简图;

图10为本发明预约签到信息在司机客户端比对的uml活动图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功能模块、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功能模块、修改功能模块、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一种基于网络具有自主预约签到功能的通勤班车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服务端、司机客户端、乘客客户端、签到设备、无线通讯网络。所述服务端包括用于数据处理的服务端程序和用于数据储存的服务端数据库,司机客户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服务端连接,乘客客户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服务端连接。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班车管理、班线规划、人员管理、临时班线规划、班线选择、通讯功能、预约功能、取消预约功能、签到功能等。所述通讯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通话功能、短信功能、客户端推送信息功能、服务端推送信息功能。作为本发明的最核心的功能模块为班线规划、预约功能、签到功能、通信功能四大功能模块;其他辅助功能模块不限定于本发明的表述。

实施例1

司机客户端和乘客客户端均通过服务端程序与服务端数据库联接,其连接图如图5所示;每次乘客签到信息上传至服务端,所有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的比对均在服务端完成,其uml活动图如图9所示;签到系统可采用图4中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是指纹、人脸、rfid卡、ic卡、sim-rfid等识别方法之一,本实例采用人脸识别采集器的签到方法。

实施例2

司机客户端和乘客客户端均通过服务端程序与服务端数据库联接,其连接图如图6所示;司机在出发之前,一次性从服务端下载所有的预约信息到本地,每次乘客签到信息上传至司机客户端,所有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的比对均在司机客户端完成,其uml活动图如图10所示;签到系统可采用图4中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是条形码、手机二维码、rfid卡、ic卡、sim-rfid识别方法,本实例采用ic卡识别的签到方法。

实施例3

司机客户端、乘客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均直接与服务端数据库联接,其连接图如图7所示;每次乘客签到信息上传至服务端,所有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的比对均在服务端完成,其uml活动图如图9所示;签到系统可采用图4中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是指纹、人脸、rfid卡、ic卡、sim-rfid等识别方法之一,本实例采用指纹识别的签到方法。

实施例4

司机客户端、乘客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均直接与服务端数据库联接,其连接图如图8所示;司机在出发之前,一次性从服务端下载所有的预约信息到本地,每次乘客签到信息上传至司机客户端,所有预约信息和签到信息的比对均在司机客户端完成,其uml活动图如图10所示;签到系统可采用图4中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是条形码、手机二维码、rfid卡、ic卡、sim-rfid识别方法,本实例采用手机二维码识别的签到方法。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申请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实施例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专利申请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