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牌矫正算法的交通便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246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牌矫正算法的交通便利装置。



背景技术:

车牌倾斜矫正算法是在应用于收费站、治安卡口、小区进出口、红路灯等摄像头固定的静态背景更新的场景图片进行车牌识别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大部分车辆的车牌。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弊端,①传统的交通装置只能给单一方向给予光线,在一些环境特别恶劣的状况下,无法完全照亮车牌,②在遇到违章驾驶司机时,单方向摄像头无法采集到车牌数据,此外,交通装置其中一侧往往位于马路中央,行人过马路时往往会停留于此处,长时间会带来一定疲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予行人暂坐位的交通便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呈倒置的U形状,且包括位于马路两侧的竖直部及固定于竖直部间的水平部,所述的水平部和各竖直部分别设置有照明摄像单元,所述的照明摄像单元包括安装座、照明灯及摄像机,所述的照明灯及摄像机安装于安装座,所述的水平部的照明摄像单元沿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所述的水平部设置有调节照明摄像单元水平朝向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的竖直部与照明摄像单元对应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内设置有调节照明摄像单元竖向角度及高度的第二调节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的竖直部侧面设置有便携座椅,所述的便携座椅包括转轴、横杆及座体,所述的转轴固定于横杆一端并与竖直部转动配合,所述的座体呈L形状且沿横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座体包括水平设置的座板及竖直设置的靠板,所述的靠板固定于横杆,所述的转轴套设有将横杆向上方复位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竖直部额外增设照明摄像单元,增加光线角度及摄像角度,配合第一调节装置及第二调节装置,在安装完成后仍能调节光线角度及摄像角度,避免因单一位置带来的局限,将照明摄像单元安装于安装腔,安装腔壁给予低高度的照明摄像单元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增设便携座椅,在行人等待红灯时,可将其扳下坐于座体,离开时扭簧将便携座椅恢复至原位,避免与行人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轴、调节孔及暂停机构,所述的调节轴固定于安装座下方,所述的调节孔沿竖向设置于水平部,所述的调节轴插入调节孔与水平部构成水平转动配合,所述的暂停机构包括暂停槽、弹珠腔、弹珠弹簧及弹珠,所述的弹珠腔朝向调节孔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弹珠滑移于弹珠腔且可部分伸出开口,所述的弹珠弹簧安装于弹珠腔并将弹珠向开口复位,所述的暂停槽等距设置于调节轴外周面并与开口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转动调节轴可调节摄像机及照明灯的水平角度,每旋转额定角度,暂停槽与弹珠卡配一次,用于提示操作者旋转总角度或使摄像机保持至某一位置,提高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由于具有水平部安装若干个照明摄像单元,可分别调节至不同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及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沿安装架纵向排布并转动设置于安装腔,所述的转动轴外周沿周向设置有配合齿条,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设置有与转动轴平行的第一驱动轴,所述的第一驱动轴外周沿周向设置有与配合齿条相啮合的驱动齿条,所述的安装座固定于转动轴,所述的照明灯固定于摄像机下方,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安装座并驱动设置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的第二驱动轴沿安装架横向排布且末端与摄像机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调节安装座高度,第二驱动电机调节摄像机竖向朝向,两者相配合使光线调节及摄像角度可按需调节,进一步避免出现摄像死角或光线死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平部上设置有若干个显示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平部高度较高,增设显示屏可显示一些驾驶信息,例如路况、道路指示及停车位等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便携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牌矫正算法的交通便利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呈倒置的U形状,且包括位于马路两侧的竖直部11及固定于竖直部11间的水平部12,水平部12和各竖直部11分别设置有照明摄像单元3,照明摄像单元3包括安装座31、照明灯32及摄像机33,照明灯32及摄像机33安装于安装座31,水平部12的照明摄像单元3沿长度方向等距排列,水平部12设置有调节照明摄像单元3水平朝向的第一调节装置4,竖直部11与照明摄像单元3对应设置有安装腔111,安装腔111内设置有调节照明摄像单元3竖向角度及高度的第二调节装置5,在竖直部11额外增设照明摄像单元3,增加光线角度及摄像角度,配合第一调节装置4及第二调节装置5,在安装完成后仍能调节光线角度及摄像角度,避免因单一位置带来的局限,将照明摄像单元3安装于安装腔111,安装腔111壁给予低高度的照明摄像单元3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一个竖直部11侧面设置有便携座椅7,便携座椅7包括转轴71、横杆72及座体73,转轴71固定于横杆72一端并与竖直部转动配合,座体73呈L形状且沿横杆72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座体73包括水平设置的座板731及竖直设置的靠板732,靠板732固定于横杆72,转轴71套设有将横杆72向上方复位的扭簧74,增设便携座椅7,在行人等待红灯时,可将其扳下坐于座体73,离开时扭簧74将便携座椅7恢复至原位,避免与行人碰撞。

第一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轴41、调节孔42及暂停机构,调节轴41固定于安装座31下方,调节孔42沿竖向设置于水平部12,调节轴41插入调节孔42与水平部12构成水平转动配合,暂停机构包括暂停槽411、弹珠腔421、弹珠弹簧422及弹珠423,弹珠腔421朝向调节孔42设置有开口4211,弹珠423滑移于弹珠腔421且可部分伸出开口4211,弹珠弹簧422安装于弹珠腔421并将弹珠423向开口4211复位,暂停槽411等距设置于调节轴41外周面并与开口4211相对应,手动转动调节轴41可调节摄像机33及照明灯32的水平角度,每旋转额定角度,暂停槽411与弹珠423卡配一次,用于提示操作者旋转总角度或使摄像机33保持至某一位置,提高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由于具有水平部12安装若干个照明摄像单元3,可分别调节至不同的方向。

第二调节装置5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第二驱动电机52及转动轴53,转动轴53沿安装架1纵向排布并转动设置于安装腔111,转动轴53外周沿周向设置有配合齿条531,第一驱动电机51驱动设置有与转动轴53平行的第一驱动轴511,第一驱动轴511外周沿周向设置有与配合齿条531相啮合的驱动齿条512,安装座31固定于转动轴53,照明灯32固定于摄像机33下方,第二驱动电机52安装于安装座31并驱动设置有第二驱动轴521,第二驱动轴521沿安装架1横向排布且末端与摄像机33相固定,第一驱动电机51调节安装座31高度,第二驱动电机52调节摄像机33竖向朝向,两者相配合使光线调节及摄像角度可按需调节,进一步避免出现摄像死角或光线死角。

水平部12上设置有若干个显示屏6,由于水平部12高度较高,增设显示屏6可显示一些驾驶信息,例如路况、道路指示及停车位等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