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及具有该连接带的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729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及具有该连接带的穿戴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穿戴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及具有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的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穿戴设备即为直接地穿或戴在用户的身上,或间接地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现有的穿戴设备不仅为一种硬件设备,还可通过软件支持以实现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等强大的功能。目前,主流的穿戴设备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腕带等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眼镜、头盔、头带等产品。

然而现有的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不具备防丢报警功能,因而,当穿戴设备不慎脱落或被人恶意强行摘取后直接扔掉,穿戴设备无法自动报警,这样,用户自身或周围的人们无法及时地发现这一状况,不能及时地追踪穿戴设备或用户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用以解决现有的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不具备防丢报警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用以连接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的两端以将所述穿戴设备戴在待检测物上,所述机身主体的内部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安装有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所述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包括内置有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带本体和第二带本体,所述第一带本体的一端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带本体的一端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另一端上;各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PCB板;

所述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一带本体上用以感应所述待检测物并将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值最终传输至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的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带本体上用以感应所述待检测物并将感应到的第二感应值最终传输至所述第一主控芯片的第二传感器,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各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各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接触式传感器,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各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包括探测头,各所述探测头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且各所述第一传感器上的所述探测头和/或各所述第二传感器上的所述探测头触接于所述待检测物。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传感器上的所述探测头突出于所述第一带本体0.2~1mm,各所述第二传感器上的所述探测头突出于所述第二带本体0.2~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数量均为1个。

或者,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各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非接触式传感器,各所述第一传感器埋设于所述第一带本体内且与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各所述第二传感器埋设于所述第二带本体内且与对应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二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其中,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用以连接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的两端以将所述穿戴设备设在待检测物上;所述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包括第一带本体、第二带本体、第一电池、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二主控芯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的第一无线连接芯片和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的第一发声器;所述第一带本体的一端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带本体的一端设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二主控芯片、所述无线连接芯片和所述第一发声器均埋设于所述第一带本体或所述第二带本体内;

所述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一带本体上用以感应所述待检测物的第一传感器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带本体上的用以感应所述待检测物的第二传感器,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各所述第二传感器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通过在第一带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以感应待检测物的第一传感器,在第二带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以感应该待检测物的第二传感器,当各第一传感器和各第二传感器均无法感应到待检测物时,与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相连的穿戴设备可立即启动报警程序自动报警,而第二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自身即可立即启动报警程序自动报警,因而,与第一种或第二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连接的穿戴设备均可以实现报警功能,方便人们及时地发现穿戴设备丢失的状况,提高了该穿戴设备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用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身主体内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和电连接于所述PCB板的第二发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身主体内的第二无线连接芯片,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芯片无线连接于用户的无线终端用以在所述穿戴设备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向所述无线终端发出对应的报警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穿戴设备或所述无线终端上设置有用以设定报警时间段的闹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穿戴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使得该穿戴设备具有自动报警功能,便于人们及时地发现该穿戴设备不慎脱落或被人恶意强行摘取后直接扔掉的状况,便于人们及时地追踪该穿戴设备或用户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有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的穿戴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有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的穿戴设备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机身主体、200第一带本体、210第一传感器、211探测头;

300第二带本体、310第二传感器;400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用以连接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100的两端以将穿戴设备戴在待检测物(图未示)上,需说明的是,待检测物一般可以为手腕、头部等。机身主体100的内部设置有PCB板(图未示),PCB板上安装有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图未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包括第一带本体200和第二带本体300,其中,第一带本体200和第二带本体300均内置有柔性电路板400,各柔性电路板400电连接于PCB板。在本实施例中,各柔性电路板400通过电连接器(如POGO PIN)或其它的可导电连接方式电连接于PCB板上。

再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带本体200的一端设于机身主体100的一端上,第二带本体300的一端设于机身主体100的另一端上。优选地,第一带本体200和第二带本体300相对设置。另外,通常第一带本体200的自由端与第二带本体300的自由端可拆卸式连接,譬如手表的表带。当然,第一带本体200的自由端和第二带本体300的自由端可以直接设在待检测物上,如当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所要连接的穿戴设备为眼镜时,则对应的待检测物为头部,那么通常第一带本体200的自由端和第二带本体300的自由端是分别挂在对应的耳朵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210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310,其中,各第一传感器210均设于第一带本体200上,且各第一传感器210主要用以感应待检测物并将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值最终传输至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各第二传感器310均设于第二带本体300上,且各第二传感器310主要用以感应待检测物并将感应到的第二感应值最终传输至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另外,为便于将各第一感应值和各第二感应值传输到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分别电连接于对应的柔性电路板400上。具体地,各第一传感器210电连接于第一带本体200内内置的柔性电路板400上,各第二传感器310电连接于第二带本体300内内置的柔性电路板400上。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100内设置有检测传感器(图未示)。以手表为例,当手表戴在手腕上时,则待检测物为手腕上的皮肤,各第一传感器210从手腕上皮肤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值,各第二传感器310从手腕上皮肤感应到的第二感应值。通常,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人员会事先给各第一感应值和各第二感应值设置一个对应的正常值。当检测传感器能检测到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中都有正常值或任何一个有正常值,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均不会发出报警信号。反之,假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中没有一个有正常值,则穿戴设备的第一主控芯片会发出报警信号。

还需说明的是,各第一传感器210感应到的第一感应值和各第二传感器310感应到的第二感应值可以为脉搏压力、温度等待检测物上的各种信息值,具体需根据待检测物以及所采用的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的具体产品而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均为接触式传感器时,为便于通过接触式来采集到待检测物上的相关信息,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均包括探测头211,其中,各探测头211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柔性电路板40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传感器210上的探测头211焊接于内置于第一带本体200上的柔性电路板400上,且各探测头211均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包裹在第一带本体200的内部,当然,各探测头211的头部会外露于第一带本体200的外侧。各第二传感器310上的探测头211焊接于内置于第二带本体300上的柔性电路板400上,且各探测头211均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包裹在第二带本体300的内部,当然,各探测头211的头部会外漏于第二带本体300的外侧。

不仅如此,正常情况下,各第一传感器210上的探测头211和/或各第二传感器310上的探测头211触接于待检测物。换句话说,一旦各第一传感器210上的探测头211和各第二传感器310上的探测头211均没有触接到待检测物时,则穿戴设备会发出报警信号。

需说明的是,各第一传感器210上的探测头211和各第二传感器310上的探测头211均可以由不锈钢或带镀金层的金属或抗氧化耐腐蚀的导电材料制成。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的外形均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便于更好地接触到待检测物,各第一传感器210上的探测头211突出于第一带本体0.2~1mm,各第二传感器310上的探测头211突出于第二带本体0.2~1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感器210和第二传感器310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传感器210和第二传感器310的数量均为1个。

或者,当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均为非接触式传感器时,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各第一传感器210埋设于第一带本体200内且与对应的柔性电路板400电连接,各第二传感器310埋设于第二带本体300内且与对应的柔性电路板400电连接。可以理解地,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均不需要探测头211,或者,各第一传感器210的探测头211全部埋设在第一带本体200的内部,各第二传感器310的探测头211全部埋设在第二带本体300的内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以手表为例,通过各第一传感器210来感应人体电压以得到第一感应值,通过各第二传感器310来感应人体电压以得到第二感应值。

第二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的主要技术特征与上述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的技术特征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其与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不同的是:

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用以连接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100的两端以将穿戴设备设在待检测物上。需说明的是,这里的待检测物也一般可为手腕、头部等。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包括第一带本体200、第二带本体300、第一电池(图未示)、电连接于第一电池的第二主控芯片(图未示)、电连接于第二主控芯片的第一无线连接芯片(图未示)和电连接于第二主控芯片的第一发声器(图未示)。其中,第一带本体200的一端设于机身主体100的一端上,第二带本体300的一端设于机身主体100的另一端上。

需说明的是,第一带本体200的自由端和第二带本体300的自由端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不连接在一起,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为便于实现电连接,通常,第一电池、第二主控芯片、第一无线连接芯片和第一发声器均埋设于第一带本体200内,或者,第一电池、第二主控芯片、第一无线连接芯片和第一发声器均埋设于第二带本体300内。

除此之外,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感器210和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310。其中,各第一传感器210均设于第一带本体200上以感应待检测物,且各第一传感器210电连接于第二主控芯片上;各第二传感器310均设于第二带本体300上以感应待检测物,且各第二传感器310电连接于第二主控芯片上。

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连接芯片可以为蓝牙、2.4GHZ无线等,主要用以实现与穿戴设备实现无线连接。第一电池通常为一微型电池,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由上可以理解地,该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可以做成一个独立的产品,其自身即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适配于不同的穿戴设备。而第一种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需要与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连接起来才能完整地实现自动报警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为使该穿戴设备具有自动报警功能,该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第一种的智能防丢报警连接带,该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池和第二发声器。其中,第二电池设于穿戴设备的机身主体100内,且与PCB板电连接;第二发声器电连接于PCB板。另外,如图4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引导用户找到脱离待检测物的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还设置有马达(图未示),可以理解地,该马达能作为振动报警的器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便于在穿戴设备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向无线终端发出对应的报警提示,该穿戴设备还包括设于机身主体100内的第二无线连接芯片(图未示),且第二无线连接芯片无线连接于用户的无线终端(图未示)。这样,当穿戴设备不慎脱落或被人恶意强行摘取后,各第一传感器210和各第二传感器310均无正常值,则穿戴设备即会立刻启动第一主控芯片的报警程序,以指示第二发声器发出报警音,提示用户穿戴设备已经脱落以及提示附近的人群有异常情况发生,与此同时,穿戴设备的第二无线连接芯片还会向无线终端发出信号。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芯片会向手机终端的APP发出信息,这时,手机终端的APP也可同步发出报警音。

进一步地,穿戴设备或无线终端上设置闹警装置,以便用户在需要穿戴设备发出报警提示的时间段发出报警提示,可以理解地,在不需要用户自行解开穿戴设备或者在休息等不需要报警提示的时候能禁止穿戴设备发出报警提示。若闹警装置设置在无线终端上,以手机为例,则通常会在手机终端的APP软件中来设置具体的报警时间段和报警周期,或者在APP软件中来设置具体的非报警时间段和报警周期,如设定在20:00-8:00期间不报警,家长在孩子回家后,自行取下穿戴设备则不会报警,手机终端的APP亦不会收到报警提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