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2998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碰撞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碰撞感应器。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科技化时代的到来,汽车、无人机、摩托车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伴随便利的同时是高风险和巨大的安全死角,当事故发生时,严重时可导致驾驶员昏迷,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驾驶员哪怕因事故导致昏迷,但只要能得到有效的救援,便可以挽回一条生命,而往往当事故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驾驶员一旦陷入昏迷,没人帮忙报警,驾驶员便会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碰撞,并且自动报警,为警方发送定位的一种碰撞感应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碰撞感应器,包括碰撞外框、位于碰撞外框内的触发摆件、连接触发摆件的复位触发器、以及与外部信号连接的触发检测装置;

碰撞外框包括顶部外壳、至少两根外框支撑杆和底部支撑台;外框支撑杆连接顶部外壳和底部支撑台;

顶部外壳下方设有连接配件;连接配件下部设有向下的延伸柱部,延伸柱部下端设有转动球;

触发摆件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球配合连接的转动凹槽;以转动凹槽的中心为中心,围绕触发摆件顶部设有摆动时容纳延伸柱部的无障碍锥形凹槽;

触发摆件底部设有触发卡槽;

复位触发器和触发检测装置安装在底部支撑台上,复位触发器上设有可弹性下压并复位的摁钮,触发摆件的转动凹槽通过延伸柱部上的转动球悬在顶部外壳下方;所述复位触发器上的摁钮弹性顶在触发摆件底部的触发卡槽上;

复位触发器的摁钮设有弹性下压并产生信号的信号发生模块,复位触发器信号连接触发检测装置,该复位触发器的摁钮凸出于底部支撑台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连接配件是可调连接配件,可调连接配件还包括与延伸柱部上端连接的可调凸台,可调凸台外侧设有螺纹,顶部外壳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可调凸台螺纹旋接的内螺纹;复位触发器上的可弹性下压并复位摁钮具有一定的弹性行程,所述信号发生模块是基于超出下压弹性行程阈值之后才发生信号的信号发生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外框支撑杆是弧形支撑杆,弧形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三根,并且多根弧形支撑杆规则分布于顶部外壳和底部支撑台连线为轴心的径向空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可调凸台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围成环形的防滑纹,便于旋转可调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GPS定位报警装置,GPS定位报警装置安装于底部支撑台上,并且GPS定位报警装置连接触发检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触发摆件长度方向的中点分割为上、下部,触发摆件的下部重量大于上部,且触发摆件的下部重量:触发摆件的上部重量为:1.6~3.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触发摆件的下部还设有可拆卸的配重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一、三百六十度检测来自四面八方的碰撞。

二、根据实际所需的碰撞力度调整碰撞系数,改变触发所需要的力度。

三、自动持续检测碰撞信号,被触发后自动报警以及发送定位。

四、易安装,触发后,可重新安装归位,反复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碰撞感应器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碰撞感应器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触发摆件和配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碰撞外框;

11、顶部外壳;111、容纳腔;

12、外框支撑杆,是弧形支撑杆;

13、底部支撑台;131、触发凹槽;

2、连接配件;

21、可调凸台;

22、防滑凸起;

23、延伸柱部;

24、转动球

3、触发摆件;

31、触发卡槽;

32、转动凹槽;

33、无障碍锥形凹槽

3a、配重圆环

4、复位触发器;

5、触发检测装置;

6、GPS定位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碰撞感应器,包括碰撞外框1、位于碰撞外框1内的触发摆件3、连接触发摆件3的复位触发器4、以及与外部信号连接的触发检测装置5。

碰撞外框1包括顶部外壳11、至少两根外框支撑杆12和底部支撑台13。外框支撑杆12连接顶部外壳11和底部支撑台13。

顶部外壳11下方设有连接配件2。连接配件2下部设有向下的延伸柱部23,延伸柱部23下端设有转动球24。

触发摆件3顶部设有与上述转动球24配合连接的转动凹槽32。以转动凹槽32的中心为中心,围绕触发摆件3顶部设有摆动时容纳延伸柱部23的无障碍锥形凹槽。

触发摆件3底部设有触发卡槽。

复位触发器4和触发检测装置5安装在底部支撑台13上,复位触发器4上设有可弹性下压并复位的摁钮,触发摆件3的转动凹槽32通过延伸柱部23上的转动球24悬在顶部外壳11下方。上述复位触发器4上的摁钮弹性顶在触发摆件3底部的触发卡槽上。

复位触发器4的摁钮设有弹性下压并产生信号的信号发生模块,复位触发器4信号连接触发检测装置5,该复位触发器4的摁钮凸出于底部支撑台13顶面。

为了便于调节碰撞系数,使其便于适用于不同的产品,连接配件2是可调连接配件,可调连接配件还包括与延伸柱部23上端连接的可调凸台21,可调凸台21外侧设有螺纹,顶部外壳11设有容纳腔111,容纳腔111内设有与上述可调凸台21螺纹旋接的内螺纹。复位触发器4上的可弹性下压并复位摁钮具有一定的弹性行程,上述信号发生模块是基于超出下压弹性行程阈值之后才发生信号的信号发生模块。

为了确保整个碰撞感应器的稳定性和提高碰撞感应器的适应性,其外框构成球形结构,上述外框支撑杆12是弧形支撑杆,弧形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三根,并且多根弧形支撑杆规则分布于顶部外壳11和底部支撑台13连线为轴心的径向空间上。

为了便于旋转可调凸台21,上述可调凸台21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围成环形的防滑纹。

为了确保报警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信号发射以及报警,还包括GPS定位报警装置,GPS定位报警装置安装于底部支撑台13上,并且GPS定位报警装置连接触发检测装置5。

为了提高碰撞的容错率,使其当达到适当碰撞力度的时候能够正常触发,在触发摆件3长度方向的中点分割为上、下部,触发摆件3的下部重量大于上部,且触发摆件3的下部重量:触发摆件3的上部重量为:1.6~3.2。

为了提高碰撞系数的可操作性,碰撞系数可以微调,触发摆件3的下部还设有可拆卸的配重件,如图3所示,可拆卸的配重件是配重圆环3a。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