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9728发布日期:2018-07-07 09:23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发射器。



背景技术: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热作用强。现有技术中,红外线的用途广泛,能够进行遥控、测距等,但对于大功率的红外线发射器来说,工作不稳定,有效距离短,因此,需要提高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红外线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电位器、时基集成芯片、开关、三极管、红外发射管和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八引脚、开关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的滑动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二引脚和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四引脚同时与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三电阻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红外发射管的负极连接,红外发射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红外线发射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红外发射管的峰值电流,针对于大功率的红外发射管能够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提高红外发射管的有效距离,工作稳定,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位器RP、时基集成芯片IC、开关K、三极管VT、红外发射管VL和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八引脚、开关K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滑动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二引脚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六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四引脚同时与开关K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与红外发射管VL的负极连接,红外发射管VL的正极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路中的时基集成芯片IC构成多谐振荡器,由于在充放电回路中设置了隔离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以充放电回路可独立调整,使电路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达到1:10.这有助于提高红外发射管VL的峰值电流,增大发射功率。时基集成芯片IC第三引脚输出的脉冲信号经第三电阻R3加到三极管VT的基极,由三极管VT驱动红外发射管VL工作。只要按动一次开关K,电路便可向外发射红外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