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1243发布日期:2018-11-23 20:3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在销售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在3C卖厂展示时,需要保证电量以供消费者展示并且需要同时兼备防盗功能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快速高效的安装和晚上收机,是展示防盗产业必不可少的配套产品。针对此问题,现有的转接方式和安装、收机的不安全、不便利性往往难以满足安全和高效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既能够满足充电和防盗的需求,又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和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包括主机插头模块、充电报警弹簧线和充电插头模块,所述主机插头模块、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和所述充电插头模块顺次连接;

所述主机插头模块包括主机接头SR和主机接头,所述主机接头的中部套有主机接头面壳,所述主机接头的端部套有主机内膜;所述主机内膜一侧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距所述主机内膜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机接头SR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片,所述第一挡片的中部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与所述第一凸柱卡拔式相连接;所述主机接头SR和所述主机接头相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插头模块包括充电头SR和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的中部套有充电上壳,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插入充电头内模中,所述充电头内模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距所述充电头内模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充电头SR表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的中部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凸柱能够与所述第二孔洞卡拔式相连接;所述充电头SR与所述充电接头相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的中部为多个相连的圆形圈,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能够具有弹性且能够伸缩。

进一步,所述主机插头模块还包括主机接头外壳,所述主机接头外壳的一端面和一表面为开口状,所述主机接头外壳具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主机内膜能够从端面和表面的开口处插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进一步,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充电头内模相离的一端设有背贴外壳和背贴底壳,所述背贴外壳和所述背贴底壳从所述充电接头的两侧相扣合。

进一步,所述充电背贴底壳与所述背贴外壳相离的一面覆盖有背贴3M 胶。

进一步,所述充电插头模块还包括充电头下壳,所述充电头下壳的一端面和一表面为开口状,所述充电头下壳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充电头内模能够从端面和表面的开口处插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

进一步,所述充电头SR还包括电线保护头,所述电线保护头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挡片相离的一面,所述电线保护头的一端与水平方向成40度~ 50度夹角,所述电线保护头的另一端与竖直方向成20度~45度夹角。

进一步,所述电线保护头的外表面和所述主机接头SR与所述第一挡片相离的一端的外表面均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为环形或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满足充电和防盗的需求,又能实现快速安装和收机,实用性强且安装方便。

1)第一孔洞和第一凸柱卡拔式相连接,使得主机接头SR和机头内模、主机接头的连接,在保证牢固的同时,还能保证拆离方便;第二孔洞和第二凸柱卡拔式相连接,使得充电头SR和充电头内模的连接,在保证牢固的同时,还能保证拆离方便;

2)主机接头外壳和充电头下壳均能从主机头内模和充电头内模中插入或拔出,有利于对主机头内模和充电头内模的保护;

3)充电插头模块与3C展示产品粘贴式相连接,一方面能够保持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不会对3C展示产品造成损坏,也不需要额外的配件。简单方便;

4)电线保护头的一端与水平方向成40度~50度夹角,另一端与竖直方向成20度~45度夹角,增加了线材使用的寿命,方便客户体验展示,且不影响体验后的摆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的展示示意图之一;

图3为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的展示示意图之二;

图4为充电插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充电插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充电插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主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包括主机插头模块1、充电报警弹簧线2和充电插头模块3,所述主机插头模块1、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2和所述充电插头模块3顺次连接;

所述主机插头模块1包括主机接头SR101和主机接头102,所述主机接头102的中部套有主机接头面壳103,所述主机接头102的端部套有主机内膜104;所述主机内膜104一侧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第一凸柱1041,所述第一凸柱1041距所述主机内膜104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凹槽1042;所述主机接头SR101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片1011,所述第一挡片1011的中部设有第一孔洞1012,所述第一孔洞1012与所述第一凸柱1041卡拔式相连接;所述主机接头SR101和所述主机接头102相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2相连接。

其中,主机接头的材料为:SR101TPE/TPU或软胶,能够保护线材,增加线材使用寿命。

主机接头外壳105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主机接头102。

主机内膜104的材料为:PP\PE,能够固定充电报警弹簧线与主机内膜104相连接的一端。

主机接头102,将主机充电和报警信号转到3C展示产品5上。

主机接头面壳103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主机接头102。

所述充电插头模块3包括充电头SR301和充电接头302,所述充电接头302的中部套有充电上壳303,所述充电接头302的一端插入充电头内模304中,所述充电头内模304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凸柱3041,所述第二凸柱3041距所述充电头内模304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凹槽3042,所述充电头 SR301表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挡片3011,所述第二挡片3011的中部设有第二孔洞3012,所述第二凸柱3041能够与所述第二孔洞3012卡拔式相连接;所述充电头SR301与所述充电接头302相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2相连接。

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2的中部为多个相连的圆形圈,所述充电报警弹簧线2能够具有弹性且能够伸缩。

所述主机插头模块1还包括主机接头外壳105,所述主机接头外壳105 的一端面和一表面为开口状,所述主机接头外壳105具有第一容置空间 1051,所述主机内膜104能够从端面和表面的开口处插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51中。

所述充电接头302与所述充电头内模304相离的一端设有背贴外壳 305和背贴底壳306,所述背贴外壳305和所述背贴底壳306从所述充电接头302的两侧相扣合。

所述充电背贴底壳306与所述背贴外壳305相离的一面覆盖有背贴 3M胶307。

所述充电插头模块3还包括充电头下壳308,所述充电头下壳308的一端面和一表面为开口状,所述充电头下壳308具有第二容置空间3081,所述充电头内模304能够从端面和表面的开口处插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3081中。

如图4和图5所述充电头SR301还包括电线保护头3013,所述电线保护头3013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挡片3011相离的一面,所述电线保护头 3013的一端与水平方的夹角A为40度~50度夹角,所述电线保护头3013 的另一端与竖直方向的夹角B为20度~45度夹角。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电线保护头3013的外表面和所述主机接头SR101与所述第一挡片1011相离的一端的外表面均设有保护套 1013,所述保护套1013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1014。

所述凹槽1014为环形或长方形。

其中,充电报警弹簧线2的材料为:TPE/TPU,用于充电。

充电头SR301的材料为:TPE/TPU软胶,能够保护线材,增加线材使用寿命。

充电头上壳303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充电接头302。

充电接头302,能将充电和报警信号传递给3C展示产品5。

此外,充电头上壳303和充电接头302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更换为不同的充电头,以配合不同的展示样品(如:TYPE-C、MICRO USB、 lightning),此更换不同的充电头,只需要在出厂前装配相匹配的充电头即可,不需要更换其它的部件,简单且快捷、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充电头内模304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充电接头302。

充电头下壳308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充电接头302。

背贴外壳305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充电接头302。

背贴底壳306的材料为:ABS/PC,能够固定充电头SR301和背贴外壳305。

背贴3M胶307,能够将背贴固定在3C展示产品5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充电报警器的安装方法为:

1)将充电报警弹簧线2一端插入充电报警主机4的接口;

2)将充电报警弹簧线2的另一端插入3C展示产品5的接口;

3)将背贴3M胶表面的离形纸去掉,并将粘在3C展示产品5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