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1433发布日期:2018-09-29 02:2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船舶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船舶海上活动安全风险较高,台风、巨浪、暗礁等都是威胁船舶行驶的重要因素。此外,随着海洋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同时活动的船舶数量也在增加,船舶交通安全也存在隐患,船舶发生碰撞导致船舶倾覆、沉没的案例时有发生。船舶遇险后,若不及时救援,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船舶紧急求救设备在船舶遇险后可向应急救援系统发送求救信号,海上应急指挥中心会通知专业搜救力量或者事发地点附近船舶前往救援。应急求救设备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缩短搜救力量展开救援的响应时间,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船舶工业的发展,大型船舶上配备的遇险应急处置装备非常完善,极大的保障了船舶安全。然而,数量众多的小型渔船,却因为经济原因极少配备先进的应急求救装置。而且这类小型渔船往往安全性能较弱,维护保养过程简单,发生危险的概率更高。如果渔船发生危险,现场情况较大型船舶遇险更为紧急,不能保证船员有足够的时间人工求救或操作应急求救设备。因此,研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自动触发工作的船舶遇险求救装置对于保护广大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针对海上船舶发生险情后发生倾覆、沉没等紧急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船舶遇险发生浸没后,在水压力下触发,信标机与安装座脱离,信标机开始工作,完成卫星定位,通过卫星向应急救援系统发送位置信息和预设的求救信息,实现船舶遇险自动求救。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包括信标机,所述信标机包括半球形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上端设置有支撑柱和电池模块,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与电池模块连接的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连接有卫星天线,所述底盖偏离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形孔,该圆形孔内设置有第一压力开关,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感受压力侧朝外,另一侧连接控制电路模块;所述底盖下侧设置有倒t形凸台;

所述信标机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底座、第二压力开关、驱动装置和推杆;所述底座设置为具有上下两级同轴凸台的圆饼状结构,所述底座自底面向上开设有内部空腔,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保证内部空腔水密性的密封盖,所述底座最上部的第二级凸台中部设置有与底座内部空腔连通的轴向通孔,第一级凸台设置有与底座内部空腔连通的安装孔,第一级凸台上设置有沿环形分布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与底盖的倒t形凸台一一对应,相互配合实现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压力开关设置于底座第一级台阶的安装孔内,感受压力侧朝外,另一侧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底座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驱动装置一端连接第二压力开关,另一端连接推杆底部,所述推杆纵向设置于底座第二级台阶的轴向通孔内;

当船舶遇险发生浸没时,水压力触发第二压力开关,驱动装置带动推杆向上移动,推杆顶端部推动信标机移动,信标机的倒t形凸台与底座的卡扣结构连接脱开,实现信标机与安装座分离,信标机上浮到水面;与此同时,水压力触发第一压力开关,信标机开始工作,当信标机浮出水面后完成卫星定位,之后持续发送求救信息。

所述第一压力开关安装位置设置有防止信标机内部进水的密封垫,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安装位置设置有防止内部空腔进水的密封垫。

所述底座外沿上环形分布有用于与船舶固定连接的螺栓安装孔。

所述推杆和底座第二级台阶的轴向通孔之间设置有防止内部空腔进水的密封圈。

所述推杆伸出底座长度大于卡扣结构高度,推杆伸出,推动信标机运动,使卡扣连接分离,实现信标机与安装座分离。

所述信标机的壳体设置为半球状薄壁结构,底端设置有密封端面和环形分布的螺纹孔,所述壳体和底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紧固,使得信标机内部形成水密空腔,其水中净浮力为正,在与安装座分离后上浮至水面且卫星天线朝上,水线低于或等于壳体高度的中分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信标机和安装座以卡扣方式连接,在水压触发第二压力开关后,驱动装置带动推杆向上移动,推杆推动信标机移动,当移动距离足够大时,信标机的倒t形凸台与底座的卡扣结构连接脱开,实现信标机与安装座分离,信标机上浮到水面。

信标机待机时不工作,通过水压触发第一压力开关后,信标机开始工作,完成卫星定位后持续发送求救信号,直至人为关机或电量耗尽。

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可自动触发完成求救信号发送,无需用户进行任何设置,适用于渔船等船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卫星天线;3控制电路模块;4电池模块;5第一压力开关;6底盖;7密封垫圈;8第二压力开关;9驱动装置;10推杆;11底座;12支撑柱;13密封盖;14卡扣结构;15倒t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船舶遇险自动求救装置,包括安装座和信标机,安装座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船舶桅杆等位置,信标机通过卡扣连接安装于安装座上。安装时首先通过螺栓将安装座固定于船舶,然后通过卡扣连接将信标机固定于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包括底座11、第二压力开关8、驱动装置9和推杆10。所述底座11为具有上下两级同轴凸台的圆饼状结构,底座11外沿上环形分布有六个用于与船舶固定连接的螺栓安装孔,底座11自底面向上开设有内部空腔,所述底座11底部设置有密封盖13,保证内部空腔的水密性。所述底座11最上部的第二级凸台中部设置有轴向通孔,与底座11内部空腔连通;第一级凸台设置有安装孔,与底座11内部空腔连通,第一级凸台上设置有四组沿环形分布的卡扣结构14。

所述第二压力开关8安装于底座11第一级台阶的安装孔内,感受压力侧朝外,另一侧连接驱动装置9,安装位置设置有密封垫,防止内部空腔进水。所述驱动装置9安装于底座11的内部空腔中,一端连接第二压力开关8,另一端连接推杆10底部,驱动装置9内设置有电池。所述推杆10设置为圆柱结构,纵向安装于底座11第二级台阶的轴向通孔内,水压力触发第二压力开关8后,驱动装置9可带动推杆10沿该轴向通孔向上移动伸出底座11。所述推杆10和轴向通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防止推杆10往复运动过程中底座11的内部空腔进水。所述推杆10伸出底座11长度大于卡扣结构14高度,推杆10伸出,推动信标机运动,使卡扣连接分离,实现信标机与安装座分离。

所述信标机包括壳体1、底盖6、密封垫圈7、卫星天线2、控制电路模块3、电池模块4和第一压力开关5,所述电路控制模块3分别与卫星天线2、电池模块4和第一压力开关5连接。

所述壳体1为半球形薄壁结构,底端设置有密封端面和环形分布的八个螺纹孔,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底盖6,底盖6边缘分布八个圆孔,与壳体1底部八个螺纹孔位置对应。所述壳体1和底盖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7,所述密封垫圈7采用橡胶制成,环形薄片状,对应壳体1底部八个螺纹孔设置有八个通孔。所述壳体1、密封垫圈7和底盖6三者通过螺栓连接紧固,使得信标机内部形成水密空腔,其水中净浮力为正,在与安装座分离后上浮至水面且卫星天线2朝上,水线低于或等于壳体1高度的中分线。

所述底盖6下端设置有四个倒t形凸台15,可与底座11上的四个卡扣结构14一一对应,相互配合锁紧,实现安装座和信标机的卡扣连接。所述底盖6上端设置有四个圆形支撑柱12,每个支撑柱12顶端中心均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模块3,所述控制电路模块3通过螺栓连接安装于四个支撑柱12顶端,并与电池模块4、卫星天线2和第一压力开关5连接,卫星天线2纵向固定设置于控制电路模块3上,位于壳体1内最高处。所述底盖6上端设置四个环形分布的电池安装结构,用于安装电池模块4,电池模块4共四组,环形分布于底盖6上,与控制电路模块3连接,实现供电的同时也具备配重和调整重心的作用。所述底盖6偏离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圆形孔,该圆形孔内安装有第一压力开关5,第一压力开关5感受压力侧朝外,另一侧连接控制电路模块3,第一压力开关5安装位置设置有密封垫,防止壳体1内部进水。

所述信标机待机状态下不工作,不消耗电量,故在相同电池容量下可工作更长时间。当船舶遇险发生浸没时,水压力触发安装于底座11上的第二压力开关8,驱动装置9带动推杆10向上移动,推杆10顶端部推动信标机移动,当移动距离足够大时,信标机的倒t形凸台15与底座11的卡扣结构14连接脱开,实现信标机与安装座分离,信标机上浮到水面。与此同时,水压力触发安装于信标机底盖6上的第一压力开关5,信标机开始工作,当信标机浮出水面后快速完成卫星定位,之后持续发送求救信息。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